2007-5-31 02:29
镜
关于蜀国取天下的最大阻碍...
从很早读演义就发现...东吴多督都...一个死了马上就会找到下一任...历史上也差别不大...个人感觉是孙权军事能力太菜的关系...-_-...
而曹操,刘备在历史上的军事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都没有任命类似东吴的督都这样的人物...
魏蜀两家的人物组织相似之处还是蛮多的说...(小角色就不一一注明了...)
先从文官上比较...
军事谋略:
庞统+法正 VS 郭嘉+贾诩+程昱+荀攸,ETC...
曹魏方面人数真是占了很大的优势...并且蜀汉这俩家伙都不长命(魏的郭嘉也是)...不过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在各自的集团里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以军事为中心...
内政后勤:
诸葛亮+马良 VS 荀或+种谣+陈群,ETC...
在庞,法和刘老板都挂掉以后...诸葛亮也挑起了军事谋略的重担...并且马良也在南征之前挂掉...-_-...蜀国还真可怜...
武官的比较...
军区指挥:
关羽 VS 曹仁+夏侯渊
各自都是各国的顶尖名将...担任这样的职务无可厚非...除了曹大司马...其他两个都死于非命...其实曹大司马也是挺险的了...差一点让关羽吃掉...
地方驻防:
张飞+马超+魏延+李严,ETC VS 张辽+乐进+夏候敦+曹洪,ETC
这个方面相差不大...要有差距就是蜀国马超不得信任,张飞早挂...比较吃亏...
中央军备:
黄忠+陈到+赵云,ETC VS 张合+于禁+徐晃,ETC
感觉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魏胜蜀太多了...蜀国这几个到哪打仗都需要地方驻防军的配合才行...
大权在握的家伙们的比较...
诸葛亮+蒋婉+费祎+姜维 VS 曹真(算半个)+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这个方面...已经和东吴比较类似了...都是君主在军事上不太行或是无法抽身的情况下出现的...能力方面的比较的话...魏国的都比较精通军事...蜀国除了姜维...其他3个都还要管内政的事...挺忙的...
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人才短缺(虽然每个位置上基本都有应该有的人)是第一个大问题.
不过比较不正常的是...寿命问题应该是蜀国一个重要命门...
PS...蜀国要取天下的话...有几个事一定要搞定...
1.个人认为应该在取下西川之后主动把江夏三地割给东吴以换取南郡的绝对拥有权...
2.再外放几个西蜀派的将领去荆州当差,平衡荆州派和西蜀派的关系...(像李严这样的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明明是个挺有才能的家伙...)
3.熬到曹操挂掉...估计那个时候刘关张也差不多了,但曹操比他们都大几岁...加上他自己有头风...理论上是应该先挂掉...
4.好好培养关平之类的名将之后...(这活诸葛亮干不来...估计要这些个名将自己培养...)
5.待天下有变...约东吴一起北伐...同时让荆州部队攻襄阳...
2007-6-2 16:23
前度刘郎
蜀国如果不占领荆州,根本没得打。
2007-6-3 06:40
镜
偶是说占住南郡...其他要不要无所谓的...
2007-6-3 09:21
神灵风
个人感觉,孙家的人才培训真的很厉害,
魏国地大,而蜀国,就不说了。
2007-6-3 11:54
再世孟德
最大的阻碍应该是魏国过于强大 蜀国凭一国之力打败魏国实在很难 曹操活着的时候 蜀吴都没有什么将领也没有那个力量可以打败曹操 曹操死后 魏国虽没有什么太强的进攻型将领 但防守有余 记载曹魏好像总兵力达60多万 蜀国好像10余万 吴国也就20多万 差距太大
2007-6-3 13:52
8088
蜀国取天下的最大阻碍是反动腐朽的兴复汉室观念。
2007-6-3 15:10
绝世天骄
蜀国国小力弱,根本没有与魏吴争霸的物质基础,即便多几个诸葛亮姜维,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07-6-3 15:13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8088[/i] 于 2007-6-3 13:52 发表
蜀国取天下的最大阻碍是反动腐朽的兴复汉室观念。 [/quote]
意识对于物质的影响实在有限,况且如果没了这块名正言顺的招牌,真不知道蜀国还能剩下什么
2007-6-4 07:43
镜
当年刘邦也是从蜀中发家的...并不是不可能...而且曹家的后代也没有曹操那么猛...
个人看来...司马两个儿子才能也就是中上而已...和姜维没得比...
2007-6-4 10:53
superzz_0
此一时彼一时,刘邦那时候,天下还乱着呢。而曹魏则是一个统一的政权。
说到底就是国力问题
2007-6-4 11:08
镜
不会啊...其实蜀国还是有机会的...曹魏后期,司马执政,君权旁落,叛乱不断...如果蜀国当时有足够的命长的人才,绝对是有机会控制住西北的...(和羌的关系也得搞好)...
2007-6-8 11:06
枫月
没办法 诸葛亮自己能干 但不会招揽人才 刘备死后 好像就来了一个姜维 不仅如此 他还把李严废了 马良他弟弟斩了 。
他自己死了以后 杨仪 魏延内讧而死 蜀国的人才基本上没了……
蒋琬+姜维+费祎 也没有曹魏 司马氏父兄+邓艾钟会+郭淮等二流人才强
2007-6-8 11:08
枫月
孙权就很在行培育人才 周瑜是他兄长提出来的 而另外三位基本上是他自己一手培养的 所以东吴直至孙权死前都不缺人才
2007-6-8 11:15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枫月[/i] 于 2007-6-8 11:06 发表
没办法 诸葛亮自己能干 但不会招揽人才 刘备死后 好像就来了一个姜维 不仅如此 他还把李严废了 马良他弟弟斩了 。
他自己死了以后 杨仪 魏延内讧而死 蜀国的人才基本上没了……
蒋琬+姜维+费祎 也没有曹魏 司马氏父兄+邓艾钟会+郭淮等二流人才强 [/quote]
蜀汉没人才?诸葛亮不会招揽人才?
马忠、王平、张嶷、邓芝、张翼、廖化……这些不是人才?
蒋琬+姜维+费祎 也没有曹魏 司马氏父兄+邓艾钟会+郭淮等二流人才强?
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007-6-8 16:25
pokho126
偶覺得黃皓才是最大的阻碍...
2007-6-8 16:42
秋旭
我认为最大的阻碍是关羽。
他太自信所以就变得自负接着开始有点差距了。
而且从人物关系上说,关羽因为占了点优势,所以才居五虎之首。
2007-6-8 23:11
镜
[quote]原帖由 [i]秋旭[/i] 于 2007-6-8 03:42 AM 发表
我认为最大的阻碍是关羽。
他太自信所以就变得自负接着开始有点差距了。
而且从人物关系上说,关羽因为占了点优势,所以才居五虎之首。 [/quote]
其实这是蜀国整个集团的问题...荆州问题是刘备,诸葛亮处理不当才发生的...关羽只是地方执行官...就算换个人来守荆州...蜀国的外交策略不调整的话...荆州还是会丢...
PS:也没有人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了...
2007-6-14 21:46
readygo911
国力啊人才啊这些蜀汉和东吴都没法跟魏相比,所以两国势必要联合抗魏,而最大的矛盾焦点在于荆州问题,蜀汉占据对于东吴总是个巨大的威胁,好比有人掐着脖子。伐魏必须联吴,联吴就要妥善处理荆州问题,这是关键。
2007-6-15 00:45
KYOKO
同意ls
国力是根本,又不可能像商鞅那样变法,因为根本就没法变...
2007-6-15 10:54
hadeswwy
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诸葛亮数次的北伐有大规模的消耗了国力,再加上后来姜维的北伐,蜀过也几差不多了,其实当时蜀国应该采用修养生息的政策,积蓄国力.
2007-6-15 10:59
三条鱼
魏蜀之强弱,天下所共知也。弱而胜强,便有孙、吴复生,尚不能必胜,况三国未满百年,恁多孙、吴乎?
2007-6-15 15:05
pcshmily
楼主说了那么多,全都是废话!
其实蜀得天下最大的障碍就是——敌人太强大!:titter:
2007-6-15 17:38
子卿
[quote]原帖由 [i]8088[/i] 于 2007-6-3 13:52 发表
蜀国取天下的最大阻碍是反动腐朽的兴复汉室观念。 [/quote]
光复汉室不过是个口号而已,就和美国打着反恐、人权旗帜是一样地~
2007-6-16 22:10
镜
[quote]原帖由 [i]pcshmily[/i] 于 2007-6-15 02:05 AM 发表
楼主说了那么多,全都是废话!
其实蜀得天下最大的障碍就是——敌人太强大!:titter: [/quote]
强大的人被弱小的人战胜的例子多得很...中国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2007-6-17 00:27
pcshmily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6-16 22:10 发表
强大的人被弱小的人战胜的例子多得很...中国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quote]
虽然有许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但是不能忘了以强胜弱的例子更多!
而蜀之所以没得天下,的确是魏比蜀强!
这个不能否认吧!:handshake:
2007-6-17 00:58
镜
既然有以弱胜强的例子...在曹操死后...蜀吴能夺取天下...也并不是不可能吧...
而我们...正说得是蜀国夺取天下的障碍...
敌强,并不能算是太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在于国家的本身...
2007-6-17 01:47
本初安在?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6-17 00:58 发表
既然有以弱胜强的例子...在曹操死后...蜀吴能夺取天下...也并不是不可能吧...
而我们...正说得是蜀国夺取天下的障碍...
敌强,并不能算是太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在于国家的本身... [/quote]
当年小猪哥的隆中对明确提出夺取荆州、西川后北伐的条件——“待天下有变”,也就是说要夺取天下,必须要曹魏那边先内乱才行(就像当年的袁氏兄弟一样),这是先决条件。然后再是两路出兵,可惜的是上将关羽死了,根据地荆州丢了,曹魏那边也没有内乱(应该说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是相当明智的,否则很有可能成为第二对袁氏兄弟),小猪哥的隆中对也只能成为空想,至于后期的战争,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曹魏仗者国力强大,只需要谨慎的防御即可,而蜀国则已经到了不得不以攻代守的地步,现在还有不少人批评小猪哥穷兵黩武,导致国力空虚,但在我看来,大家如果都休养生息,魏国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打,穷兵黩武恐怕也只是求生存、谋发展的无奈之举吧
2007-6-17 08:5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6-17 00:58 发表
既然有以弱胜强的例子...在曹操死后...蜀吴能夺取天下...也并不是不可能吧...
而我们...正说得是蜀国夺取天下的障碍...
敌强,并不能算是太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在于国家的本身... [/quote]
麻烦你看看那些敌强的例子,基本上只单纯的人多而已,就好比考试分数高,并不能说明能力高低
2007-6-17 09:45
东祖长离
[quote]原帖由 [i]本初安在?[/i] 于 2007-6-17 01:47 发表
当年小猪哥的隆中对明确提出夺取荆州、西川后北伐的条件——“待天下有变”,也就是说要夺取天下,必须要曹魏那边先内乱才行(就像当年的袁氏兄弟一样),这是先决条件。然后再是两路出兵,可惜的是上将关羽死了,根据地荆州丢了,曹魏那边也没有内乱(应该说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是相当明智的,否则很有可能成为第二对袁氏兄弟),小猪哥的隆中对也只能成为空想,至于后期的战争,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曹魏仗者国力强大,只需要谨慎的防御即可,而蜀国则已经到了不得不以攻代守的地步,现在还有不少人批评小猪哥穷兵黩武,导致国力空虚,但在我看来,大家如果都休养生息,魏国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打,穷兵黩武恐怕也只是求生存、谋发展的无奈之举吧... [/quote]
隆中对是诸葛亮早期为刘备提出来的,后来实施时跟原来的设想有不少差异。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同时占有了荆州与汉中,甚至一度占领东三郡。魏国内部也有不少动乱,曹操在汉中失败被迫放弃,东线方面的一度考虑迁都。可以说隆中对两路夹击的形势初步形成。
不过由于刘孙荆州矛盾爆发,建安二十四年末刘备丢失荆州数郡与当地的大部分军民。建安二十五年丢了东三郡。隆中对两路夹击的形势已经失去。
一直到了若干年后,东西线夹击的形势才再度形成,不过曹操、刘备这对冤家早以呜呼多时了。
2007-6-17 09:5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本初安在?[/i] 于 2007-6-17 01:47 发表
当年小猪哥的隆中对明确提出夺取荆州、西川后北伐的条件——“待天下有变”,也就是说要夺取天下,必须要曹魏那边先内乱才行(就像当年的袁氏兄弟一样),这是先决条件。然后再是两路出兵,可惜的是上将关羽死了,根据地荆州丢了,曹魏那边也没有内乱(应该说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是相当明智的,否则很有可能成为第二对袁氏兄弟),小猪哥的隆中对也只能成为空想,至于后期的战争,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曹魏仗者国力强大,只需要谨慎的防御即可,而蜀国则已经到了不得不以攻代守的地步,现在还有不少人批评小猪哥穷兵黩武,导致国力空虚,但在我看来,大家如果都休养生息,魏国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打,穷兵黩武恐怕也只是求生存、谋发展的无奈之举吧 [/quote]
侯音造反就是“天下有变”了,侯音与关羽连和,关羽出兵正其时也
至于曹丕继位,也不是那么稳当,[b]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b]就是一例,可惜诸葛亮毕竟没有未卜先知之能。
2007-6-17 11:09
长葛李子龙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5-31 02:29 发表
内政后勤:
诸葛亮+马良 VS [color=Red]荀或[/color]+[color=Red]种谣[/color]+陈群,ETC...
[/quote]
荀yu 钟you 陈群
三人都是偶老乡~:victory:中原多才俊,许昌特别多~:victory:
2007-6-17 19:57
东祖长离
[quote]原帖由 [i]长葛李子龙[/i] 于 2007-6-17 11:09 发表
荀yu 钟you 陈群
三人都是偶老乡~:victory:中原多才俊,许昌特别多~:victory: [/quote]
曹操创业其间可是由颍川地主集团帮了不少忙的。
2007-6-18 23:32
镜
[quote]原帖由 [i]长葛李子龙[/i] 于 2007-6-16 10:09 PM 发表
荀yu 钟you 陈群
三人都是偶老乡~:victory:中原多才俊,许昌特别多~:victory: [/quote]
那2个字我老是找不到...估计也就只能用拼音了...呵呵...
中原多才俊...我到是觉得应该是曹操善于使用人才...其实全国都是有人才的...
2007-6-18 23:37
镜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7-6-16 07:58 PM 发表
麻烦你看看那些敌强的例子,基本上只单纯的人多而已,就好比考试分数高,并不能说明能力高低 [/quote]
敌强=人多?
什么叫强? 人数,后勤,地盘,军力,人才,ETC这些加起来才叫"强"...光是人多的话...没有人会说那叫强...
例如...官渡的袁曹的对比,赤壁的曹孙对比...谁强谁弱一眼就看出来了...
2007-6-19 03:18
东祖长离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6-18 23:32 发表
那2个字我老是找不到...估计也就只能用拼音了...呵呵...
中原多才俊...我到是觉得应该是曹操善于使用人才...其实全国都是有人才的... [/quote]
论用人才曹刘孙都会使用,不过方式与结果有所不同而已。
2007-6-23 13:38
枫月
人才多不一定就用得好 你看袁绍手下武将 张郃 高览(颜良文丑还行吧) ,文臣 审配 沮绶 郭图 田丰
不都是人才 搞到后来不还是破产了?:qoo+
2007-6-26 18:51
秋旭
前人打来的江山,后人守不住啊.
2007-6-26 21:45
敦煌沙魂
本来蜀汉力量最若,加上兴复汉室的口号被刘协禅让搞得一文不值,失败是当然的了。
2007-6-27 05:29
索虾王
本来魏和蜀的国力就不是在一个档次的,就算是吴也要比蜀稍强,更何况蜀汉在刘关张死后基本后继无人,只有诸蛤亮在苦苦支撑,靠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优势,自保还是可以的,偏偏诸葛亮还要不断的进攻,国家得不到发展,人才也凋落,不灭亡才奇怪
2007-6-28 16:28
枫月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6-27 05:29 发表
本来魏和蜀的国力就不是在一个档次的,就算是吴也要比蜀稍强,更何况蜀汉在刘关张死后基本后继无人,只有诸蛤亮在苦苦支撑,靠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优势,自保还是可以的,偏偏诸葛亮还要不断的进攻,国家 ... [/quote]
以攻为守这个道理懂不?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确实不假 但未必就攻不下来啊 曹魏国力总体来说还是比蜀汉强
而且蜀汉的三个集团在和平时难保不会搞内讧
2007-6-28 16:3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6-27 05:29 发表
本来魏和蜀的国力就不是在一个档次的,就算是吴也要比蜀稍强,更何况蜀汉在刘关张死后基本后继无人,只有诸蛤亮在苦苦支撑,靠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优势,自保还是可以的,偏偏诸葛亮还要不断的进攻,国家得不到发展,人才也凋落,不灭亡才奇怪 [/quote]
诸葛亮若是不进攻,国家确实能得到发展,尤其是魏国
再加上本来魏和蜀的国力就不是在一个档次的
不灭亡才奇怪
2007-7-8 14:13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枫月[/i] 于 2007-6-28 16:28 发表
以攻为守这个道理懂不?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确实不假 但未必就攻不下来啊 曹魏国力总体来说还是比蜀汉强
而且蜀汉的三个集团在和平时难保不会搞内讧 [/quote]
请问你又如何确定以攻为守就一定比防守发展好呢?而且事实上也是邓艾奇袭成都才灭了蜀的,不是从大路一直打过来的,证明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确实是很利于防守的
2007-7-8 21:19
消失D马甲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7-8 14:13 发表
请问你又如何确定以攻为守就一定比防守发展好呢?而且事实上也是邓艾奇袭成都才灭了蜀的,不是从大路一直打过来的,证明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确实是很利于防守的 [/quote]
没有钟会在那边牵制蜀的主力邓艾能搞的那么放心??
没有某马的投降把邓艾军养的肥白难道他们还会飞走??
还不说宫里的人都是啥会事
2007-7-8 21:45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消失D马甲[/i] 于 2007-7-8 21:19 发表
没有钟会在那边牵制蜀的主力邓艾能搞的那么放心??
没有某马的投降把邓艾军养的肥白难道他们还会飞走??
还不说宫里的人都是啥会事 [/quote]
邓艾不奇袭的话钟会又牵制个啥呢?
2007-7-10 04:27
苍穹葬月
军事才能的确是法正和庞统最强 只可惜庞统死的过早了
内勤后政应该是蒋琬和董允最有才
而军区管理上面 感觉更应该是孔明
真正出将入相的应该是姜维
2007-7-10 21:57
消失D马甲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7-8 21:45 发表
邓艾不奇袭的话钟会又牵制个啥呢? [/quote]
那钟会不牵制邓艾又图个啥??
人家邓艾不都说了有钟会在一边..蜀军难分身么??
你脑子一拍都把功劳算在邓艾身上了
2007-7-11 01:39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消失D马甲[/i] 于 2007-7-10 21:57 发表
那钟会不牵制邓艾又图个啥??
人家邓艾不都说了有钟会在一边..蜀军难分身么??
你脑子一拍都把功劳算在邓艾身上了 [/quote]
我只是觉得如果邓艾不奇袭的话,正面攻击是未必那么容易就灭蜀国的
2007-7-11 20:58
消失D马甲
[quote]原帖由 [i]索虾王[/i] 于 2007-7-11 01:39 发表
我只是觉得如果邓艾不奇袭的话,正面攻击是未必那么容易就灭蜀国的 [/quote]
那反过来又怎么说??
邓艾自己又杂说的?
2007-7-15 08:53
machi0220812
国力不足,人才匮乏,益州之地向外发展受到地理限制!
2007-7-15 17:50
枫月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6-8 03:11 发表
其实这是蜀国整个集团的问题...荆州问题是刘备,诸葛亮处理不当才发生的...关羽只是地方执行官...就算换个人来守荆州...蜀国的外交策略不调整的话...荆州还是会丢...
PS:也没有人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了... [/quote]
没有比关羽更适合的??不是吧 蜀汉刚建国的时候 文武名将还是挺多的 实在不行 可以派多点人 荆州那么重要。。拿下汉中之后就叫法正过去就是
2007-7-15 19:19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消失D马甲[/i] 于 2007-7-11 20:58 发表
那反过来又怎么说??
邓艾自己又杂说的? [/quote]
兄弟你可真能辩,你硬要这样说的话我只好承认我辩不过你了,好了吧
2007-7-20 18:51
绝情De袁绍
和楼主大人的调调差不多,
不过个人觉得最大的障碍不在其他,而在于国力上的对比,
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假设国家强大了,来自荐的人肯定很多,一个不是,那来两个咯,两个不是,那就来三个,铁定能收到个好家伙的。
2007-7-21 00:33
abanforest
有钱什么都好,办厂,开学堂,广集粮:sleep:
2007-7-24 23:19
镜
[quote]原帖由 [i]枫月[/i] 于 2007-7-15 04:50 AM 发表
没有比关羽更适合的??不是吧 蜀汉刚建国的时候 文武名将还是挺多的 实在不行 可以派多点人 荆州那么重要。。拿下汉中之后就叫法正过去就是 [/quote]
不是那么容易的...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怎么可能随便把他调离自己的身边呢?
按当时关羽的地位,几乎是一方诸侯,手下的人全是他自己提拔,根本不用通过刘备.刘备这时候派个人过来(就算是和关羽关系比较好的赵云,张飞,ETC)...难道关羽不会有被监视的感觉吗?
再者...关羽在刘备拿下汉中之前根本没有在荆州犯什么错误,反而配合东吴打了曹魏几次...所以是不能随便派人压到关羽头上的...(论地位,也没有比关羽更高的)...
2007-7-24 23:22
镜
[quote]原帖由 [i]绝情De袁绍[/i] 于 2007-7-20 05:51 AM 发表
和楼主大人的调调差不多,
不过个人觉得最大的障碍不在其他,而在于国力上的对比,
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假设国家强大了,来自荐的人肯定很多,一个不是,那来两个咯,两个不是,那就来三个,铁定能收到个好家伙的。 [/quote]
人才是怎么样都比不过曹魏的...人家是中央政府,而且地理环境也好...时间长了...根本比不过啊...
看看蜀国最后的大将军是谁...还不是从曹魏那里收过来的姜维么...
2007-7-27 11:23
枫月
地方大 培养人才的空间也就大 你看蜀国的本土人才 除了争权就是窝里斗。。。
2007-7-27 21:03
消失D马甲
[quote]原帖由 [i]枫月[/i] 于 2007-7-27 11:23 发表
地方大 培养人才的空间也就大 你看蜀国的本土人才 除了争权就是窝里斗。。。 [/quote]
资料有否??不会是来说2句拿分跑人的吧??
中国那么大...人才...........
不过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人才的
2007-7-27 21:19
昭烈皇帝左将军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7-24 23:19 发表
不是那么容易的...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怎么可能随便把他调离自己的身边呢?
按当时关羽的地位,几乎是一方诸侯,手下的人全是他自己提拔,根本不用通过刘备.刘备这时候派个人过来(就算是和关羽关系比较好的 ... [/quote]
蜀国最重要的失败就是关羽失荆州,不知道当时刘备为何不阻止关羽.难道刘备觉得对?这是违背了隆中对的啊:qoo+
2007-7-28 01:23
镜
三国里...在外当地方司令的...全部死于非命(或者短命)...呵呵...
关于关羽问题...这个比较难搞清楚.个人认为,刘备他们的责任不小...应该再找个人给关羽打下手...最好是刚进刘备集团的人,或是荆州本地人...如果霍俊不挂的话...是挺合适的...
2007-7-28 14:11
河内司马
关键的问题是荆州出在三家的中间,三家谁完全占有了他,三国就快统一了.只是关羽没认识到,孙权也犯了错误,如果他和刘备划好势力,共同抗曹的话没准还能行.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