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请教一个关于春秋的问题:


2007-5-16 23: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请教一个关于春秋的问题:

《左传》宣公二年:[color=Red]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color]

按《左传正义》的说法,是由于晋国惩于“奚齐、卓子以庶篡适,晋国创其为乱”,因此盟誓,“无畜群公子”,是以令群公子居外,自是晋无公族。(其实,偶认为自献公尽诛桓庄之族,使三公子居外时,晋已然无公族,非自骊姬始)。直到成公立,以宦卿之嫡子为公族,从而埋下了后来六卿掌权、三家分晋的伏笔。

偶的疑问是:既然成公要复立公族,尽可以召群公子入都,为何偏要立卿大夫?周礼讲究尊尊亲亲,无论从哪个方面,貌似都轮不到卿大夫掺合进公族之中吧。

2007-5-17 00:13 恨地无环
[quote]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诅,盟誓。○丽,力知反。诅,侧虑反。
  [疏]“初丽”至“公子”。○正义曰:服虔云:丽姬与献公及诸大夫诅无畜群公子,欲令其二子专国。杜虽不注,义似不然。若丽姬身为此诅,姬死即应复常,何得比至于今?国无公族,岂复文襄之霸,遂踵丽姬法乎?盖为奚齐、卓子以庶篡适,晋国创其为乱,不用复畜公子。案检传文及《国语》,文公之子雍在秦,乐在陈,黑臀在周,襄公之孙谈在周,则是晋之公子悉皆出在他国,是其因行而不改,成公今始革之。故传本其初也,则是国内因丽姬之乱,乃设此诅,非丽姬自为诅也。若丽姬为诅,不须言丽姬之乱,以言之乱,知其创丽姬也。[color=Red]自此之后,虽立公族而显者亦少,唯有悼公之弟扬干,悼公之子慭,二人名见于传。昭十八年,郑人救火,“子产辞晋公子、公孙于东门”。以外更无其人,良由逼于六卿,不被任用故耳。[/color]
  自是晋无公族。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疏]注“无公”至“之官”。○[color=Red]正义曰:不畜群公子,故无公族。是公族之官,掌教公之子弟也。[/color]下注云:“馀子,适子之母弟,亦治馀子之政。”子属馀子之官,则适子属公族之官也。[color=Red]孔晁注《国语》云:“公族大夫掌公族及卿大夫子弟之官。”是卿之适子属公族也。[/color]《晋语》云:栾伯请公族,悼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慎靖,使兹四人者为之。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慎靖者脩之。”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是公族主教诲也。
  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宦,仕也。为置田邑以为公族大夫。○适,本又作嫡,丁历反,下注同。为置,于伪反。又宦其馀子,亦为馀子;馀子,嫡子之母弟也,亦治馀子之政。
  [疏]注“馀子”至“之政”。○正义曰:下庶子为妾子,知馀子则是适子之母弟也。言亦为馀子,则知馀子之官,亦治馀子之政,今主教卿大夫适妻之次子也。下云“庶子为公行”,掌率公之戎车,则公行不教庶子。然则卿大夫之妾子,亦是馀子之官教之矣。

  其庶子为公行。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行,户郎反,注及下同。
  [疏]注“庶子”至“戎行”。○正义曰:下句赵盾自以为庶,为旄车之族,则旄车之族即公行也。掌车而谓之公行,知其掌率公戎车之行列也。
  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行。皆官名。
  [疏]“晋于”至“公行”。○正义曰:此晋有公族、馀子、公行。《诗·魏风》有公族、公路、公行,其公族、公行既同,公路似此馀子。但馀子不主路车,公路非馀子也,当与公行为一,以其主君路车谓之公路,主车行列谓之公行,其实正是一官,诗人变文以韵句耳。《周礼》无此三官之名。《夏官》有“诸子”,下大夫二人,掌国子之倅,事与公族同也。《春官》有“巾车”,下大夫二人,掌王之五路,事与公行同也。无馀子同者,天子诸侯礼异耳。[/quote]

按上:晋无公族是指没有公族大夫。卿大夫的嫡子也是属于公族的。

2007-5-17 00:3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7-5-17 00:13 发表


按上:晋无公族是指没有公族大夫。卿大夫的嫡子也是属于公族的。 [/quote]

摇头。。。

偶对《正义》的解释很有些不以为然。

其一、《左传》:[color=Red]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color]可见晋无公族的直接原因是“诅无畜群公子”,也就是说,因为不许群公子居国中,故晋无公族。若云卿大夫嫡子也是属于公族,则无畜群公子如何能导致无公族?

其二、晋无公族,很明显这是列国之中很独特的现象,否则《左传》不会特意加以记述。同样,立卿大夫为公族,也是列国之所无。否则,其它国家必有见于记载者。

其实,偶倒有个猜想。晋国因为曲沃代晋的缘故,自献公起就对公室旁枝严加提防,献公甚至尽诛群公子。由此来看,从无畜群公子到立卿大夫为公族,晋侯是有意借卿大夫之手来压制公室,以防曲沃代晋的事情重演。

也就是说,在晋侯看来,群公子的威胁远比卿大夫要大得多。因此他宁可扶植卿大夫,也不愿意放松对公室旁枝的压制。

不知道偶这个猜想合理不?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