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14 20:10
陶心
秋,坟头,成都外,养马河畔(微型小说,三国相关)
[b]这个短篇写于两年半前,一年多前曾在新浪三国上发表(那里我的id:tjysouth),现在翻晒。[/b]
当时我的文字比现在还不如,何况又企图模仿自己更本不擅长的“gl”式风格,所以君等莫笑。
[b][align=center]秋,坟头,成都外,养马河畔(三国相关微型小说)[/align][/b]
暮云,秋风,黄叶,褐土。
成都外,养马河畔,哭声伴低语。
低洼坟圈,两个坟头前,一个略上些年纪的女人跪伏在那里。
天蓝丝绸衫,天青玉挂髻。
不远处高岗上,一个石桌边,两个快到中年的男人斜坐在那边。
两个男人,一个灰衣,一个白衣。
男人看得到女人,能看到侧背。
女人看不到男人,她只专注在坟头。
女人在哭,刚才大恸,现在抽泣。风吹野草一弯一弯,和着她抽动的背影,也在为逝者哀悼?
男人低语,刚才小声,现在更轻声。
白衣人悄声:“她是谁?已哭祭奠了小半个时辰了。”
灰衣人微叹:“姓陈,是当年天道神枪陈到将军的女儿。”
白衣人:“哦?悲痛至此,哀绝如斯。”
灰衣人:“左边那座大些,是陈到的。生前为刘家历尽艰险,生后又何尝多占了一分地?右边的那座小些,是她儿子施建的。施公子打小就崇敬他外公,英姿勃发,谋勇双全。当了白耳军翼营虎骑尉才半年,两个月前死在战场。今日却是他的生辰。中年丧子,痛何如哉!”
白衣人亦叹:“果然……可是张嶷将军上个月没有动战事。”
灰衣人黯然:“确实……施建同白耳军中青年将校一起去年初被调到向宠军中作护骑尉,中了南蛮埋伏后,只有他们拼死还在保护向将军,死在了一起。”
白衣人无语,灰衣人亦止言。
风簌簌而动,夹着陈夫人的哭声。可听其泣不成声的一句:“刘禅、刘禅!我家破不足惜,可怜蜀汉江山却要败在你手……”
白衣人眸子在收缩:“为这件事,看来她在恨刘禅。是刘禅派向宠出征平叛,结果给敌人偷袭,殒命沙场。”
灰衣人摇头:“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其憎刘禅切实,只是陈夫人恐非仅仅因此便能深恨后主至此。”
白衣人默然,他要听下去。
灰衣人眸子在闪烁:“你觉得后主怎样?”
白衣人闭目吐气:“还能怎样。”
灰衣人看着他:“不学无术,平庸愚钝,凡事推委,懒惰成性,宠信宦官,沉溺玩乐,荒疏政务,昏怠懦弱……”不假思索,一口气里迸出来。
白衣人睁开眼:“世人都如此说。”
灰衣人移开目光:“世人是如此说。”
白衣人盯着他:“你不这么认为?”
灰衣人眺远方:“有人不这么认为。”
白衣人看起了自己的衣袖道:“哦?”
灰衣人:“我也认同这种说法,但不认同这种缘由。”
白衣人:“什么?”
灰衣人:“同一种缘由,可以有许多种说法。”
白衣人:“同一种说法,可以有许多种缘由。”
灰衣人:“不错。”
白衣人:“你的意思是……”
灰衣人:“向宠这人怎样?”
白衣人:“不错。谦雅均和,精武通文,端方庄肃,畅熟军政。”
灰衣人:“很好。看来请他南征汉嘉叛部,真知人善任也……”
白衣人滔滔不绝:“也不对。向宠素无远征经验,连从征都没有过。其在外无力外驾驭几处大部队。守城可固若金汤,若随姜维、王平、二张这等将军作策应,倒也可得心应手。但叫他充主将指挥远征则步履维艰。这次,他几路大军面对小股部队的偷袭,居然旋即就给人家很快形成猛虎掏心之势,把命丢了……那位施公子也命丧其中……向将军畅习的是军政,当都城的中护都督绰绰有余,但大战阵没怎么经历过……”
灰衣人等他说完道:“刘禅为什么用他去?不能识人?”
白衣人反问:“你不这么认为?”
灰衣人缓缓道:“汉嘉北接尧城,那里有黄皓、陈诋的封地,连片的良田,成堆的金财。他们两个,一天一个愿向后主请,要调荡寇将军出征。后主最听他们的,西北又无战事,这次缘何不灵了呢?”
白衣人闷道:“不知道!为什么?”
灰衣人闪过这个问题:“向宠为何行军路线被侦破遭受突袭?侧翼大军为何慌做一团扭头就走?叛部为何当即戗了他,为何不乘胜袭击尧城?待而后果调张嶷来剿,为何叛军又不堪一击?为何向宠一死,叛军内部纷争,有人大逆不道,负隅顽抗,有人回头是岸,立功封赏?”
白衣人恍然:“一则有人告密在先,二则侧翼刻意渎职,三则叛军根本无心往北再推进至尧城,四则叛军本无力抗衡蜀军,五则他们自存内讧。”
灰衣人点头:“然也!黄、陈两个,当时急如火瓮之鳖,会不会是他们私通贼寇?”
白衣人:“不会!”
灰衣人二问:“向宠部队,行军一日即到汉嘉黎家岭驻扎,事先行军路线安排,仅他知道,他军中如有内奸,有无机会通敌密报?”
白衣人:“没有!”
灰衣人三问:“张将军大军起出,神不知、鬼不觉杀到了汉嘉嘉南大寨,叛军毫无防备,他们纵然亡命之徒,杀阵凶悍,但探哨侦查之类,是否很有技巧?”
白衣人:“否!那么是?”
灰衣人绕开这个问题:“丞相归神两年多,近一年来,后主有些一反常态,对往日不放在心上的向宠,频频朝后亲召,请教、交心、探讨、密议,奇不奇怪?”
白衣人:“奇怪。”
灰衣人:“向宠谦逊持重、因循谨慎之人,此番后主两句话,他却奋勇应承、首当摧锋,奇怪否?”
白衣人:“怪!”
灰衣人:“回到最先那个问题,张将军那么快便能回来勤王,缘何干脆不早请他呢?”
白衣人大悟:“不请他,因为故意要让向宠先冲出来。一年来亲信向宠,是为了让他给自己卖命,不好意思拒绝过分的信任!向宠遇袭,告密者只有刘禅……他自己!!叛军内讧,因为部内早有人同朝廷通结,通结之人,还只能是……后主自己!”
灰衣人:“不错!还有呢?”
白衣人愕然:“还有什么呢……”
灰衣人长叹:“白耳军青年英干,最为恪尽职守,为保向宠,他们覆没在黎家岭,其部下亦生还者寥寥。黄、陈二贼心斥向宠,当初会不会是他们要调动张嶷所统白耳军部分将校去充实向宠的?”
白衣人双目清透:“不会、不会。要削弱向宠,不会增调给他人手;要帮他,不会只给他一帮娃娃。肯定又是后主想出来的?”
灰衣人又点头:“对!而且后来张嶷虽然颇善用兵,但君主要他多少日内平叛,只好日夜兼程,拼血本出战,纵然迅速拿下叛部,自己也多有损伤。然后,刘禅借口都城防御空虚,向宠又没了,而陇西无有战事,张嶷就再回成都驻守,下诏要姜维在汉中和广汉分兵去陇西调防,再授命他的心腹胡济去广汉守备,都顺理成章了,无人能有理由反对了,因为这里空了,要调那里的,那么就要分第三处的么!”
白衣人冷笑:“除掉了向宠、架空了张嶷、分化了姜维,到最后,都是他的,都要听他的!”他又疑惑道:“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灰衣人复叹道:“是!他明白黄皓、陈诋是什么货色。最初,调张嶷回成都,要重用张伯歧,杯葛姜伯约,也可压制小向,你看他叫人把老张捧得多高!可惜,张将军纵然资历甚高,心本不服姜维,却也尤以大局为重,不在成都挡向宠的路,不去汉中抢姜维的风光,自愿在陇西辟凉之地戍边。呵呵,要知道当初黄、陈可是从头到尾跟着抬张贬姜的。但后主一看老张不肯就范,便号令频出,分化减弱了张嶷的实力,同意他去陇西,却开始争取向宠。可惜向宠也是凡是惟丞相旧策旧法是从,在都城监督着他,他还不难过?”
白衣人又吐气道:“但现在,受宠一时的向宠死了,他不必担心有人看着他。一心为公的张嶷的白耳军可怜剩下了壳子,他不必担心成都的军权。手握重兵的姜维实力降低了……有这次,便还会有下次!”
灰衣人再叹道:“汉嘉起叛,叛中又有人内反作间,给了他难得机会,一石三鸟……”
白衣人颔首:“原来,他很有心计、很有手段、很有眼光、很有策略,还很阴险狡诈、冷酷毒辣……”
灰衣人站起来道:“都对!但说他无能,也没错!”
白衣人没有再问。
灰衣人忧心忡忡自顾说:“他整人抓权,很有一套,比谁都懂,比谁都会。但要他整顿国纲,他不懂;要他安置民生,他不会;要他举兵远征,他无能;要他谋划长远,他无心……”
白衣人截口道:“所以陈夫人说,蜀汉要断送在他手上!”
灰衣人无奈道:“看来是的……”
下面,陈夫人站起来,擦着泪,缓缓走出坟地,踏上外边大道,登上候在那里的马车……特特、特特、特特特……
白衣人也站起来道:“你知道那么多,我却不知道你这些年在干什么。现在我知道你为什么突然出现,要躲到我这里来了。”
灰衣人淡然道:“走吧……”
哒……哒……哒……哒……
坟地无人,高岗已空。
云益浓,风更肃,叶枯黄,土沉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2-9-11 10:24 编辑 [/i]][/color]
2007-5-14 22:05
星义
:lol:想知道这两个谈话的人是谁?
2007-5-15 11:27
陶心
回复 #2 星义 的帖子
呵呵,真是抱歉,那是我在短篇里瞎设的两个。其中最后暗示了一下“灰衣人”之前和宫廷有关联,逃了出来投身原野,所以才在文中表现出深知内幕的模样。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5-15 15:28 编辑 [/i]]
2007-5-16 15:03
星义
:lol:这两个人说的话很深刻,也知道很多内情,看来不但接触到政治中心,而且还智商了得啊……
2007-5-18 18:01
陶心
也许通过“置身事外、了然心中”的方式来写,是一种消极心态。:shy:
2007-5-22 19:04
acceehi
看着象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也好像是在等待戈多,小说的写法虽然不拘一格,但是这样让人物对口相声一样的议论让人觉得扫兴。
2007-5-22 20:07
陶心
[quote]原帖由 [i]acceehi[/i] 于 2007-5-22 19:04 发表
看着象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也好像是在等待戈多,小说的写法虽然不拘一格,但是这样让人物对口相声一样的议论让人觉得扫兴。 [/quote]
:victory:秀女眼毒也,两年半前那时,自不量力正想试探一种写法,就胡乱写了这个,不过写得自己没信心了。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5-30 13:16 编辑 [/i]]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