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天涯转贴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讨论贴


2007-6-28 08:52 伟君子
明代也有片帆不得下海的禁令么?
我怎么感觉这句话来自清代,当然,只是感觉!

明月对王直的非汉奸论,似乎是对当代人们面对历史的浮躁的一种讽刺,王直,海盗,流寇,恐怖分子,但不是汉奸,:(

2007-6-28 09:0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伟君子[/i] 于 2007-6-28 08:52 发表
明代也有片帆不得下海的禁令么?
我怎么感觉这句话来自清代,当然,只是感觉!

明月对王直的非汉奸论,似乎是对当代人们面对历史的浮躁的一种讽刺,王直,海盗,流寇,恐怖分子,但不是汉奸,:( [/quote]

王逈《條處海防事宜仰祈速賜施行疏》
[b]一、議稅課以助軍餉。臣聞海防久廢,雖官吏因循之罪,亦錢糧牽制之由。軍門新設,凡興造、募兵諸費仰給有司,終非久計。先時,南贛用兵,都御史王守仁奏收鹽稅,蓄積饒裕;至今軍國賴之。臣查閩、浙地方,少有遺利在民;惟漁船納稅,公私兩便。何則?[color=Red]國初立法:寸版片帆,不許下海[/color];百八十年以來,海濱之民生齒蕃息,全靠漁樵為活。每遇捕黃魚之月,巨艘數千,俱屬犯禁;議者每欲絕之,而勢有難行、情亦不忍也。與其絕之為難,孰若資之為用!合無容臣行兩省守巡海道等官將前項船隻盡數查報,除小者不稅外,其余酌量丈尺、編立字號,量議收稅,民自樂從;既可稽考出入,亦得少助軍餉(既籍其出入,不但可以稽其奸弊,亦可用為我之耳目)。又有漳州南河、月港等處歲收橋房課稅,類欠申報本府;平和、長泰、漳平各縣食鹽俱自泉州府浯嶼販賣,若照福安縣鹽運分司事例,得人查理,俱有小補。亦乞併行議處,以備海防經費。[/b]

胡宗憲《廣福人通番當禁論》
[b]稽察之說有二:其一曰稽其船式。蓋[color=Red]國朝明禁「寸板不許下海」[/color],法固嚴矣。然濱海之民以海為生,採捕魚蝦有不得禁者,則易以混焉。要之,雙桅尖底,始可通番。各官司於採捕之船定以平底單桅,別以記號,違者燬之,照例問擬;則船有定式,而接濟無所施矣。其二曰稽其裝載。蓋有船雖小,亦分載出海,合之以通番者。各官司嚴加盤詰,如果採捕之船,則計其合帶米、水之外,有無違禁器物乎?其回也,魚蝦之外,有無販載番貨乎?有之,即照例問擬;則載有定限,而接濟無所容矣。此須海道嚴行設法,如某寨責成某官、某地責成某哨;某處定以某號、某澳束以某甲(禁令□嚴,偏多漏網;吾末如之何矣)。如此而謂通番之不可禁,吾未之信也![/b]

2007-7-1 10:07 杨威利0607
没读这书的时候只知道以前中国人厉害,读了才知道,原来以前的中国竟厉害如斯

2007-7-1 10:32 悼红狐
主要是海盗闹得,隆庆不就开海了么:loveliness:

2007-7-6 08:10 伟君子
似乎徐海也是倭寇的头头,不像为倭寇卖命的人呀!
按当年明月的说法,徐海岂不也不算汉奸?

2007-7-6 11:41 宇文铭
关于陈友谅的连环计事件中,明月提到了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且不说施耐庵是张士诚部而非陈友谅部的BUG,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故事,会否正是源于此处?是先有陈友谅自接连环导致打败给了罗贯中灵感,才根据三国志的只言片语创作出赤壁鏖兵。故而不会在事前提点陈友谅不能连环。

2007-7-6 11:4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宇文铭[/i] 于 2007-7-6 11:41 发表
关于陈友谅的连环计事件中,明月提到了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且不说施耐庵是张士诚部而非陈友谅部的BUG,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故事,会否正是源于此处?是先有陈友谅自接连环导致打败给了罗贯中灵感,才根据三国 ... [/quote]
施耐庵这个人是否存在还不好说呢。
叙述施耐庵罗贯中故事就更不必了

2007-7-7 23:42 悼红狐
明月把王直翻案,颇为失察,王直也是日本老板在背后,只不过王直又雇了几个浪人当马仔罢了
连萧显这种级别的都要给日本人磕头,王直怎么可能在日本充老大?

2007-7-8 00:51 可爱小马驹
在王直背后的日本老板是谁啊?

2007-7-8 01:19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7-7-8 00:51 发表
在王直背后的日本老板是谁啊? [/quote]
文献漏记,但可以推,三大头目,萧显“显必欲携之见船主,船主,日本人,不知何名也;显见叩头,陈元祥之功,杀牛羊以祭海,因厚遗之,将遣三十倭人,送至其家,元祥辞,乃给以令箭,而归。”徐海是萨摩藩主弟弟的书记。汪直又怎么可能那么NB,他见了萧显也要恭敬三分滴
现在看来萨摩藩岛津氏是汪直在日本的老板,没有岛津的许可,汪直可能在平户立足?
倭寇不过是日本大名看中了海外贸易的利润,假手中国人去抢中国人,汪直徐海萧显都是这类货色,十足的汉奸:ph34r:

2007-7-8 06:42 温柔的一刀
回复 #370 悼红狐 的帖子

这个萨摩藩岛津氏和那个万历援朝战争中的岛津义弘是一家吧,邓子龙和李舜臣战死好像就是和他打的仗。这个家族的实力不是很强,撑死了也就是个地方割据,如果王直真有那么大的实力,岛津氏是控制不住他的。

2007-7-8 07:43 慕容燕然
汪直背后不光有日本人,还有大明的这帮官老爷呢。当时江浙闽一带沿海的官绅私通海盗搞走私的多。嘉靖搞禁海,当时朱纨认认真真执行,结果这位傻冒老兄被闽浙士大夫弹劾到自杀。

2007-7-8 10:38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7-7-8 06:42 发表
这个萨摩藩岛津氏和那个万历援朝战争中的岛津义弘是一家吧,邓子龙和李舜臣战死好像就是和他打的仗。这个家族的实力不是很强,撑死了也就是个地方割据,如果王直真有那么大的实力,岛津氏是控制不住他的。 [/quote]
汪直的实力绝对不可能像明月描写的那样,当时的情况中日双方的历史文档都不全面,倒是民间小说野史把汪直描写的很NB。汪直真那么NB,成了日本的殖民者,他大可打下日本,至少打下一块区域做他的皇帝去,干嘛隔三差五来中国骚扰,寄人篱下,不得不听人使唤而已。明朝对日本国内情况不了解,所以很多文人搞出个汪直号令日本三十六岛的大笑话。
“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倭战则驱其所掠之人为军锋,法严,人皆致死”
中国人不过是当了炮灰,日本人才是背后的老板,这种大环境下,汪直不可能脱萧显、徐海的状况:lol:

2007-7-8 17:42 伟君子
不知道当年明月说汪直如此厉害是参考的哪本书:mellow:

2007-7-9 23:33 温柔的一刀
回复 #373 悼红狐 的帖子

在下对王直不了解,觉得他再不怎么样手下养几千个打手还是没什么问题吧,这样的实力已经不可能是岛津氏所能控制的了~~~岛津义弘在侵朝战争中被基本全歼了万余人后就是个一蹶不振,他那时的实力也就是能组织个万把人的部队,而且侵朝战争时日本国内的征兵比例比王直那时高得多,靠这么点实力想控制王直太难了。
王直不在日本发展觉得不能单纯用实力来衡量。不管怎么说,王直不是日本人,他想在日本发展,阻力太大了,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他的实力没有达到可以在日本为所欲为的程度就很难迈出那一步。

2007-7-10 12:03 zhengzhen000
看到徐海的下场,突然想到一句话:女人祸水.果然要成大事,女人的话是不能听的.

2007-7-10 12:45 Enchanter
恩,王直被斩于1559年,对比当时岛津的势力,王直是受岛津控制的可能性很小。当然王直在日本也不可能像明月写的那么夸张,感觉明月对倭寇这一段想当然的地方太多了。

[[i] 本帖最后由 Enchanter 于 2007-7-10 12:47 编辑 [/i]]

2007-7-12 22:28 leizhen
看样子,蒋干盗书的一幕又要重演了:titter:

2007-7-13 10:08 5288123
刚看了梅毅的明朝的另类历史.书中直接称呼作者为点击率之贼....看来两人水火不容!!:qDD+

2007-7-13 11:29 悼红狐
梅毅人品确实有问题,至今拿不出任何证据,大约是明月写明史和他的冲突,商业利益:mellow:

2007-7-17 10:58 yingsanshi
作者说于谦排第二,那第一是谁????????????

2007-7-17 11:07 妖狐
卖十三香他哥

感觉写倭寇这段有些长了

2007-7-19 00:32 慕容道业
你们转贴  作者同意吗

2007-7-20 09:46 午休时间来逛逛
[quote]原帖由 [i]yingsanshi[/i] 于 2007-7-17 10:58 发表
作者说于谦排第二,那第一是谁???????????? [/quote]王守仁

2007-7-21 14:41 深蓝判决
梅毅的书片面性太强了~~
比如,他不喜欢武则天,他也不喜欢女人干政
所以不管好孬,一棍子打死

2007-8-5 15:42 东倒西歪
关于戚继光的选兵标准,明月漏了重要的一条没说,“而当兼用相法,亦忌凶死之形、重福气之相,此尽选人之妙矣。”。还得看相,相不好的也不收:q(+。明月大约是为尊者讳吧,不过我倒觉得,相法终究也是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其部分内容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2007-8-5 15:46 东倒西歪
现代有整容术,据说有n多毕业生为某职而去整容(戏子就不提了),也算一脉相承吧:P。只是如今看相的,是不免要面对新挑战、新困扰的了:titter:

2007-8-5 17:32 小宝klose
一直在跟踪关注
好看的说

2007-8-27 22:12 阿巽
[quote]    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汪直决定把总公司搬到日本,具体位置在日本九州南部(今日本冲绳附近),他在那里占据了一片地方,作为自己的基地。

    汪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不但有大型船队,私人武装,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在他的辖区内,住着四千多名中国移民,服从他的管理,他还雇用了很多来找工作的日本人,身体好的担任保镖或是打手,体格差的就安排扫大街,当下人使唤。

    汪直对公司的发展十分满意,还给自己的这片自留地取了个名字——“宋国”。[/quote]

这有个硬伤:冲绳当时不属于九州吧,琉球直到甲午战败才被割让给日本,而且琉球国一直是大明属国,虽然与日本人做生意,但与日本关系并不融洽

2007-8-29 00:25 风云天下
看到严嵩完蛋了,不过在电视上看好像是和海瑞有关系的,怎么这里面没写,,,,

2007-8-29 01:09 星义
严嵩倒台跟海瑞没什么直接关系吧。是不是看的《大明王朝1566》?个人感觉那部电视剧很多地方失实。虽然很好看。

2007-8-29 18:27 ldm.nc
现在这本书不好看,对严松留恋太久了

2007-8-31 20:46 陶心
假如我是皇帝(注意,关键词一个是“假如”,一个是“皇帝”),我准备的100口棺材,95口给贪官污吏、暴徒恶霸,另外5口给诸如方孝孺、海瑞这样的人————真正的道德家也应该是实干兴邦者,而不是狂热卫道者,如果说一个“道德家”固然让坏人不舒服,但也会让好人和一般人不舒服的话,这样的“道德家”能堪大任?历史长河中,能想到为老百姓伸冤并付诸实施的人即使不多,也并非海刚峰一个,但可惜的事,有不少能为老百姓伸冤并改善状况的人,被海瑞这样的人用打了引号的机械的所谓道德或有形地或扼杀在萌芽中地打压掉了。若论帮助国家兴盛,方、海等人就更不堪。我们需要公正办事、为大众造福、共同创建一个良性社会道德体系的人,而不是创造一个他自己所认为的道德体系的人。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31 21:04 编辑 [/i]]

2007-9-1 11:56 星义
其实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政治,是不能让道德参于的。政治只是肮脏,是不是你比他更脏一点而已。

2007-9-2 14:19 任复之
我买了明月两本书看了,不知道现在出到第几本了。。

2007-9-15 19:56 陶心
张居正出场了。
可惜啊,政治天才们都有一个为上下所忌、自身机关算尽的晚年。

2007-9-17 22:06 ayanami
胡应嘉,明朝不用避讳皇帝名字的么?

2007-9-17 22:15 leizhen
嘉靖ms是年号,不需要避讳吧....

2007-9-17 22:35 温柔的一刀
回复 #393 陶心 的帖子

这个有点过分了吧~~海瑞那种人还是有作用的,做个言官很合适,只是不太适合干实事而已。有他监督,官员还不敢太嚣张~~~干纪检的人才啊

2007-9-17 22:40 温柔的一刀
邹应龙后来大骂张君正,看来也有为徐老师报仇的意思~~~原来不知道这人和徐关系还挺密切的

2007-9-22 20:32 悼红狐
明月把笔端放到医学和文学领域,好!宫廷里的够多了,晚明的社会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多落墨亦可啊:)

2007-9-26 21:01 夏侯敦的妹妹
买了本盗版.......最后好象有点虎头蛇尾 望友人告诉我正版出到哪里了....

2007-9-26 22:23 悼红狐
第四本貌似到了大礼议
现在连载到了徐阶致仕

2007-10-8 13:58 欣欣向荣
[quote]原帖由 [i]5288123[/i] 于 2007-7-13 10:08 发表
刚看了梅毅的明朝的另类历史.书中直接称呼作者为点击率之贼....看来两人水火不容!!:qDD+ [/quote]

新浪网上对<明朝的另类历史>的评价:
[quote]
・满清鞑子篡改后的明史
标准是愚民
只有辫子余孽才信

・满遗真可耻

・作者写史明显有感情倾向,恶的方面居多,好事只聊举几例或略过不写,不妥,不妥,不妥!!!看样子 作者对 满人倒是很有好感

・买了一本,很贵,没有什么文采,文字也不生动,不如看文言文的《明史》。名过其实啊,后悔极了。

・不懂文言的人可能会觉得很通俗,看过明史的人可能会觉得此书很枯燥,文笔太差,基本上是把文言文翻译了一遍 。

・基本上很偏颇,为何要攻击别人写的?你写的好象也不怎么地

・明月的书在各大书店排名均在前10名以内。而大王的书在书店都没有卖,即使有的书店有,也无人看。大王除了 喋喋不休的评论“点击贼”以外,不知道还有什么手段,是否想借助”点击贼“把自己的知名度提上来?

[/quote]

看了几段感觉首先没明月的文章吸引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

[fly]和明月比差远了[/fly]

2007-10-8 14:22 陶心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7-9-17 22:35 发表
这个有点过分了吧~~海瑞那种人还是有作用的,做个言官很合适,只是不太适合干实事而已。有他监督,官员还不敢太嚣张~~~干纪检的人才啊 [/quote]
我的第一句话确实过分了。
廉查工作当然也很重要。
对海瑞,最好的位置应该也就是言官、御使等等,或者弄个巡按之类的。当然若让他当一域行政一把手,问题就来了。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0-8 14:32 编辑 [/i]]

2007-10-17 10:58 小陆伯言
讨论

一般说来,太监由于出身不好,且家庭贫困,能认识几个字,写自己的名字就算知识分子了,按照这个标准,冯保绝对可以评上教授,因为他不但精通经史,而且还是著名的音乐家,擅长演奏多种乐器,此外他还喜欢绘画,时常也搞点收藏。


明司礼监的太监文化程度是很高的勒.文辞不一定输于那些翰林们.

2007-10-18 00:31 温柔的一刀
讨论

这个可真不一定,他们认识字是肯定的,文化程度还真普遍不怎么高,明代有名的太监有哪个能和风暴在这方面比的?

2007-10-23 11:29 陶心
[quote] 改而不革,是为改革。[/quote]
改而不革,是为改革;既改又革,是为革命。:sleep:

2007-11-18 10:41 陶心
随着张(居正)家的垮台,所谓的“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就将在不知不觉中走来,成为后人黄仁宇笔下的转折点————如果眼光不局限于华夏大地上朱明王朝的争斗内耗,而是放眼整个世界的话,也许我们只能无奈地发现,那个时候起,我们开始跟不上世界前进的脚步。

2007-11-27 17:18 妖刀村正
我总觉得张居正于万历,很有点多尔衮于顺治的意思~

2007-11-28 19:0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1-18 10:41 发表
随着张(居正)家的垮台,所谓的“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就将在不知不觉中走来,成为后人黄仁宇笔下的转折点————如果眼光不局限于华夏大地上朱明王朝的争斗内耗,而是放眼整个世界的话,也许我们只能 ... [/quote]
没这回事,迟至明亡,中国都和西方并调而行

2007-11-29 10:46 Enchanter
呵,到现在关于日本史的部分硬伤太多了。

另外,名古屋还没改哪,看来偶高估明月了。

2007-11-29 13:55 wrcxy
名古屋的问题明月在他的blog里专门写了个改正的帖子,不过因为不是在正文中,我没转过来。

2008-1-27 21:15 欣欣向荣
[quote]原帖由 [i]wrcxy[/i] 于 2007-11-29 13:55 发表
名古屋的问题明月在他的blog里专门写了个改正的帖子,不过因为不是在正文中,我没转过来。 [/quote]

[quote]
更正声明

    经本人检查,发现前日更新中有一地理错误,现诚挚检讨,并探究该错误之来由,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目的。

    经查,1591年丰臣秀吉所建的城,确实叫名古屋,俺查阅了很多日文史料,白纸黑字写着是名古屋,而且发音似乎都一样,所以就写上了,但后来再一查,原来此名古屋非彼名古屋,当时的那个名古屋,具体位置是在九州的肥前,也就是今天的日本佐贺县,和今天的日本名城名古屋是两个地方。

   总而言之,是搞错了,对不住大家,日语不到家,实在抱歉,今后一定注意,特此更正。

   那就这样吧,诸位保重,过两天见。
                                       当年明月
                                       2007年11月23日

[/quote]

还是没改对,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名護(护)屋城”:angry2:
一字之差(发音虽然都一样)。

2008-3-14 23:09 伟君子
书是不是只出了四本呀,为何没往下出了??

2008-7-21 19:33 火狐天下
明月对东林党的态度是否有些过于贬低了
说他们都是好人,一心为国当然不客观
但是一味的贬低东林党把他们描绘成只会动嘴皮子搞党争给国家添乱似乎也不好吧
当然目前明月对于东林党还没有最后下定论
现在写到魏忠贤东林党的形象也许会正面一点了

[[i] 本帖最后由 火狐天下 于 2008-7-21 19:40 编辑 [/i]]

2008-7-22 22:42 妖刀村正
我是不知道东林党除了党争和装B外,于国于民有什么重大贡献地~

2008-7-26 21:05 Zorn
感觉深度不够,作为一部快餐型的历史普及书还是不错的,但是想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就略显不足了。

2008-7-26 22:09 koko4444
我觉得东林党就那样,能在政坛取胜的不可能有多干净
而且明月写的东林党里有不少执着的人,这就很不错了
我一向认为人大约都差不多,圣贤和大恶棍都是少之又少的

2008-7-27 23:02 yt89
[quote]原帖由 [i]Zorn[/i] 于 2008-7-26 21:05 发表
感觉深度不够,作为一部快餐型的历史普及书还是不错的,但是想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就略显不足了。 [/quote]
你所认为的深度、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又是什么?:-_-:不要说些风凉话。
至少我通过明月的文字看到于谦、杨莲这些英雄的行为,内心深处又对“正义”这个词萌生出了无限的渴望,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将来走上社会后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我相信自己不会堕落沉沦,我有为社会奉献的一种冲动。相信有我这样感觉的人不在少数,难道这样的启迪和思考还不足???

[[i] 本帖最后由 yt89 于 2008-7-27 23:03 编辑 [/i]]

页: 1 2 3 4 5 6 [7] 8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