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13 22:52
tiger1970
再是,曹操难道不可以为报仇而与陶谦单挑作诗吗?只要能胜,当然可以。
其实走猫步、泳装秀和内衣秀也都可以。只要取胜。
再是,就算徐州百姓该死,徐州的鸡为什么也该死?后汉书上说曹操杀的“鸡犬无余”。鸡们也是因为支持陶谦而被杀的吗?很奇怪。请高明教我,鸡是如何反曹的?它们是如何表态的?
2007-3-14 03:03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3 22:52 发表
再是,曹操难道不可以为报仇而与陶谦单挑作诗吗?只要能胜,当然可以。
其实走猫步、泳装秀和内衣秀也都可以。只要取胜。
再是,就算徐州百姓该死,徐州的鸡为什么也该死?后汉书上说曹操杀的“鸡犬无余”。鸡们也是因为支持陶谦而被杀的吗?很奇怪。请高明教我,鸡是如何反曹的?它们是如何表态的?[/quote]
嗯,前一个问题,俺已经作了自我批评了。
后一个问题,我的解答是:鸡本身就是给人杀来食用的啊!
我小时候,看大人从菜场上买鸡回来杀而食之,杀鸡时,不少人仁善的妇人会口中念念有词:小鸡小鸡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
2007-3-14 06:37
tiger1970
"后一个问题,我的解答是:鸡本身就是给人杀来食用的啊!
我小时候,看大人从菜场上买鸡回来杀而食之,杀鸡时,不少人仁善的妇人会口中念念有词:小鸡小鸡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
所以我很佩服曹操。
曹操当时是什么官?是“领兖州牧”。他手下有多少兵?除原有兵马之外,还有从“降卒30余万,男女百余万口”中“收其精锐”的青州兵。
按照后汉书,兖州80城,约70万户,徐州62城,约50万户。
因为老子上就有“鸡犬之声”的说法,所以说古时,只要是人家,一般都养鸡。
这样看来,既然兖州户数多,曹操和手下想吃鸡,还是兖州比较多。可是兖州牧曹操带兵把徐州的5个城的鸡杀的“无余”。也许当时徐州在那里已经发明了养鸡场这种集中养鸡的机构?也许曹操把兖州的鸡全部吃完了?
不过也可能曹操是美食家。徐州那块地方,现代有“符离集烧鸡”。可见那里鸡好,而且做鸡的水平高。也许曹操喜欢吃这口。嗯,曹操多有才啊,肯定是看中这口才去吃的。真会吃。真是太有才了。
2007-3-14 09:59
sos2290
我来为楼主帮帮场吧,要YY就要彻底,坚决将YY进行到底嘛:lol:
结论一:《揭开历史的迷雾——屠徐州的原来是陶谦》
据楼主的资料,“根据《陶潜传》,陶潜本就是个较为龌龊的人物。他此次谋杀曹嵩的行为,令人发指,可知陶谦此人乃十足的败类。”——还记得刘备进蜀吧,刘璋手下劝他坚壁清野他不听。当然,“龌龊”的老陶肯定不会这么傻,所以屠杀徐州居民的肯定是陶谦坚壁清野计划中的一部分,顺便打击曹操高大的个人形象,其狼子野心何其毒也:q```+
结论二:《高瞻远瞩的曹操,深入探索屠城的真相》
这不,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了,社会压力真大啊。人口多不一定是什么好事,看现在都在搞计划生育了嘛。
再看看三国,徐州在陶谦的残酷统治下,一定是痛苦不堪,又不搞计划生育,日子就更穷了。
曹操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制约徐州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人口多。所以呢,为了改善徐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必要屠次城,人少好办事啊。
曹操的行为,代表的历史的发展潮流;代表了正义;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q```+
三个代表:lol:
结论三:《屠城非屠人,后人瞎猜测》
正如史书所说,曹操屠城是“鸡犬不留”,这就有问题了啊,这说明曹操没有杀人,杀鸡杀狗不算错吧:P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的烧鸡做得满不错滴,想必狗肉也很好,陶谦统治无方,徐州肯定有不少丐帮的弟兄,这叫化鸡和狗肉那是一绝啊:q((+
所以呢,我们可以得出客观而严谨的结论:曹操屠城,其实就是把徐州城的鸡和狗给杀了做叫化鸡。
估计味道不错,徐州的人看了眼谗,所以就造谣了说他杀人:lol:
结论四:《刘大耳纵兵为祸谋取徐州》
接下来段演义,反正是YY,完全可以说成是:据权威历史学者的看法。反正也没人问这权威是谁:lol:
于是我们根据权威历史学者的基础,看吧,刘备也出兵帮过陶谦,也就是说,在徐州地区的军队,可不只曹操啊,为什么不可能是刘备的军队屠的城呢:rolleyes:
要知道曹操是个军事天才,天才怎么会管不住自已的军队呢;所以纵兵屠城的肯定不是曹操,那是谁?答案很简单了。
最大的可能,是刘备为了谋取徐州而进行的残酷屠杀,再嫁祸给曹操。
陈寿是靠不住滴:lol:,又据权威历史学家的理论:陈寿是陈登的后人,所以他要编造历史骗后人:lol:
还有罗贯中其实不姓罗,而是姓陈,也是陈登的后人,他们一家子都蒙人:titter:
历史的真相终于被我们还原了,好感动:lol:
2007-3-14 10:29
tiger1970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的烧鸡做得满不错滴,想必狗肉也很好,陶谦统治无方,徐州肯定有不少丐帮的弟兄,这叫化鸡和狗肉那是一绝啊
所以呢,我们可以得出客观而严谨的结论:曹操屠城,其实就是把徐州城的鸡和狗给杀了做叫化鸡。"
严肃地说:
曹操在历史上善于吃鸡。他发现了鸡肋的特点,并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鸡肋的本质,成为中国美食史上的佳话。直到现在,我吃鸡时,总是看到鸡肋,就深情地想起曹操。
徐州的狗肉也十分著名。在历史上,樊哙就是在徐州一带杀狗的。这可能也是杀狗人员中行政级别最高的。现在徐州的狗肉也是天下闻名。徐州的狗肉,不是“想必很好”,而是“确实很好”。
2007-3-14 10:30
冒牌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3 16:53 发表
你以为徐州民众都是牲畜吗?其实,徐州地区有许多豪强、士族大户、高官,他们的消息很灵通,通过他们,徐州民众该知道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漏掉;诸葛亮躲在隆中,还什么事都知道呢;徐州民众居然对身边发生的这么大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就怪了。
你不说曹操没有为民作过事吗?现在怎么又来扯曹操暴虐了?[/quote]
曹操跟陶谦谁是谁非到现在没有明确结论,当时的百姓凭什么就清楚?
俺早就说了,百姓就算知道也只可能是徐州官方的说法,凭什么就相信你曹操的说法?
凭什么就一定要支持曹操反抗陶谦?
再说了,陶谦治下起码还能过日子,曹操来了,青州军出了名的纪律差,这种到处抢劫的军队,老百姓就算反抗,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算有所反抗,也不能当作大屠杀的理由。若阁下支持蒙古人、女真人、日本人反抗后大屠杀,那俺也没必要说。
若没有表态,不参加曹操方反抗,就能当作屠杀的理由,能叫助纣为虐。
俺想抗战时阁下没有表态吧?是否说明阁下默认支持日本人呢?是否能说阁下助纣为虐呢?
诸葛亮也属于普通百姓????诸葛亮跟荆州官方可是密切交往的。
至于所谓徐州民众该知道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漏掉,敢情汉末就已经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了?
许靖挂了几年了,他的老朋友王朗还在给他写信呢。不要说这两位不是高官,而是小老百姓?
俺啥时候说过曹操没有为民作过事?证据拿出来。
2007-3-14 10:3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4 10:29 发表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的烧鸡做得满不错滴,想必狗肉也很好,陶谦统治无方,徐州肯定有不少丐帮的弟兄,这叫化鸡和狗肉那是一绝啊
所以呢,我们可以得出客观而严谨的结论:曹操屠城,其实就是把徐州城的鸡 ... [/quote]
其实是徐州军民欢迎曹操,所以把自家的鸡啊狗啊都杀了,来招待曹操的:titter:
2007-3-14 10:42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4 10:29 发表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的烧鸡做得满不错滴,想必狗肉也很好,陶谦统治无方,徐州肯定有不少丐帮的弟兄,这叫化鸡和狗肉那是一绝啊
所以呢,我们可以得出客观而严谨的结论:曹操屠城,其实就是把徐州城的鸡 ... [/quote]
听你这么说,我都想去屠他一个鸡犬不留了:q((+
屠戳徐州——胃口的选择。 :lol:
2007-3-14 15:47
Liongareth
楼上几位是在唱戏呢!那还可以说徐州发生鸡瘟,曹操率军去灭鸡呢!乱搞嘛。
道理很简单:自主者犯我,杀其一人;家主者犯我,诛其一家;城主者犯我,屠其一城;国主者犯我,灭其一国。
2007-3-14 16:31
tiger1970
鸡主者犯我,宰其一鸡。多乎哉?不多也。故尽宰其鸡。呵呵。
2007-3-14 16:47
tiger1970
“那还可以说徐州发生鸡瘟,曹操率军去灭鸡呢!乱搞嘛。”
您有根据吗?如果有根据,这就属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2007-3-14 16:53
sos2290
哈哈哈,没准是去消灭禽流感啊:titter:
2007-3-14 17:01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4 16:47 发表
“那还可以说徐州发生鸡瘟,曹操率军去灭鸡呢!乱搞嘛。”
您有根据吗?如果有根据,这就属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quote]
:funk:我没有根据,可能曹操有吧。:titter:事实是徐州当时流行2种病,鸡瘟和狂犬病。全城的鸡都得了鸡瘟,全城的百姓和狗都得了狂犬病,可陶谦这个糊涂蛋却说:别管他,正好作为生化武器。所以为了周边地区人民的安全,曹操宁愿背负屠城和鸡犬不留的骂名,毅然决然地率军攻徐。
2007-3-14 17:10
tiger1970
“我没有根据,可能曹操有吧。事实是徐州当时流行2种病,鸡瘟和狂犬病。全城的鸡都得了鸡瘟,全城的百姓和狗都得了狂犬病,可陶谦这个糊涂蛋却说:别管他,正好作为生化武器。所以为了周边地区人民的安全,曹操宁愿背负屠城和鸡犬不留的骂名,毅然决然地率军攻徐。”
那是好事啊!当时就是没有诺贝尔和平奖,否则曹操至少得个提名!
战争后发现了大规模杀伤武器和生化武器吗?
2007-3-14 17:21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4 17:10 发表
那是好事啊!当时就是没有诺贝尔和平奖,否则曹操至少得个提名!
战争后发现了大规模杀伤武器和生化武器吗?[/quote]
看看美伊战争吧!善良的理想是美好的,冷酷的现实是残忍的。兄弟,在三国时期如果按你的想法办,唯有死尔。
2007-3-14 17:23
sos2290
:lol:那么楼主的题目就该改一下嘛:» 屠戳徐州——出于人道主义的选择:lol:
2007-3-14 17:28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07-3-14 17:23 发表
:lol:那么楼主的题目就该改一下嘛:» 屠戳徐州——出于人道主义的选择:lol: [/quote]
提议很好,可惜我不是楼主。:)不管目的如何,旗号是一定得打正的。
2007-3-14 17:30
sos2290
其实曹操就算屠过城,我也认为他是个敢担当的英雄——虽然我很不喜欢他。
不过刻意的粉饰其过错,实在是......
2007-3-14 17:44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07-3-14 17:30 发表
其实曹操就算屠过城,我也认为他是个敢担当的英雄——虽然我很不喜欢他。
不过刻意的粉饰其过错,实在是...... [/quote]
刻意的粉饰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需要,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你想干嘛,但旗号不同结果就很可能两样。
2007-3-14 18:26
墨叶
杜甫:语不惊人誓不休.
楼主深得体会,我也是无聊之人,跟贴而已.
2007-3-14 19:15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4 06:37 发表
"后一个问题,我的解答是:鸡本身就是给人杀来食用的啊!
我小时候,看大人从菜场上买鸡回来杀而食之,杀鸡时,不少人仁善的妇人会口中念念有词:小鸡小鸡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
所以我很佩服曹操。
曹操当时是什么官?是“领兖州牧”。他手下有多少兵?除原有兵马之外,还有从“降卒30余万,男女百余万口”中“收其精锐”的青州兵。
按照后汉书,兖州80城,约70万户,徐州62城,约50万户。
因为老子上就有“鸡犬之声”的说法,所以说古时,只要是人家,一般都养鸡。
这样看来,既然兖州户数多,曹操和手下想吃鸡,还是兖州比较多。可是兖州牧曹操带兵把徐州的5个城的鸡杀的“无余”。也许当时徐州在那里已经发明了养鸡场这种集中养鸡的机构?也许曹操把兖州的鸡全部吃完了?
不过也可能曹操是美食家。徐州那块地方,现代有“符离集烧鸡”。可见那里鸡好,而且做鸡的水平高。也许曹操喜欢吃这口。嗯,曹操多有才啊,肯定是看中这口才去吃的。真会吃。真是太有才了。 [/quote]
你说的很有道理啊!真是太有才了!
个人认为,你的第二种推测更接近事实。兖州人多,可是兖州养的鸡也必然多啊,且鸡能生蛋蛋能生鸡,如此生生不息,焉能没几年就被吃完了呢?
可见,“符离集烧鸡”之说成立。当时陶谦与曹操敌对,必然对曹操之衮州实行贸易禁运,尤其象“符离鸡烧鸡“这样的美食,更是位列禁运货单之首,严加盘查,令不得私通,使衮州一根徐州鸡毛都不得见。如此,则曹操每每闻美食之香而不得食,免不得一愤之下,兵发徐州,得其鸡而嚼食之。
多年之后,曹操在汉中作战,汉中地方大约生活较为艰苦,于是常常思念徐州之鸡,以至于颁布行军口令时,脱口而出:鸡肋。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4 19:16 编辑 [/i]]
2007-3-14 20:00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07-3-14 09:59 发表
我来为楼主帮帮场吧,要YY就要彻底,坚决将YY进行到底嘛
[color=Blue]嗯,先感谢帮场。然后,商榷一下。[/color]
结论一:《揭开历史的迷雾——屠徐州的原来是陶谦》
据楼主的资料,“根据《陶潜传》,陶潜本就是个较为龌龊的人物。他此次谋杀曹嵩的行为,令人发指,可知陶谦此人乃十足的败类。”——还记得刘备进蜀吧,刘璋手下劝他坚壁清野他不听。当然,“龌龊”的老陶肯定不会这么傻,所以屠杀徐州居民的肯定是陶谦坚壁清野计划中的一部分,顺便打击曹操高大的个人形象,其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color=Blue]根据《陶潜传》,陶潜是个龌龊人物。曹操以无备之兵伐之,居然势如破竹,打得陶谦毫无还手之力,可见陶谦的军事政治本领也是一塌糊涂。这种人,如何想得出“坚壁清野“这种一石二鸟,一举两得的高明计策呢?这类计策,应该只有阁下这样的有才之网民才能想的出来啊![/color]
结论二:《高瞻远瞩的曹操,深入探索屠城的真相》
这不,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了,社会压力真大啊。人口多不一定是什么好事,看现在都在搞计划生育了嘛。
再看看三国,徐州在陶谦的残酷统治下,一定是痛苦不堪,又不搞计划生育,日子就更穷了。
曹操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制约徐州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人口多。所以呢,为了改善徐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必要屠次城,人少好办事啊。
曹操的行为,代表的历史的发展潮流;代表了正义;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三个代表
[color=Blue]这个结论也需要存疑。
你想啊,根据虎儿1970年的史料,衮州的人口比徐州更多啊,更加制约经济发展啊。曹操总是应该先改善自己衮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吧,那就应该先屠衮州,再屠徐州比较合理。
难道曹操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怀,先人后己,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你说曹操拥有了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这个我信,毕竟这个思想还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啊!但是,你非要说他已经拥有了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道德,则本人深表怀疑啊![/color]
结论三:《屠城非屠人,后人瞎猜测》
正如史书所说,曹操屠城是“鸡犬不留”,这就有问题了啊,这说明曹操没有杀人,杀鸡杀狗不算错吧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的烧鸡做得满不错滴,想必狗肉也很好,陶谦统治无方,徐州肯定有不少丐帮的弟兄,这叫化鸡和狗肉那是一绝啊
所以呢,我们可以得出客观而严谨的结论:曹操屠城,其实就是把徐州城的鸡和狗给杀了做叫化鸡。
估计味道不错,徐州的人看了眼谗,所以就造谣了说他杀人
[color=Blue]这也个结论叫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错,曹操完全可能原本没有杀人,只是杀鸡杀狗。但是,须知这些鸡啊狗啊,不全是野鸡野狗啊,还是有人豢养的吧。曹操来杀鸡杀狗,则鸡狗的主人能坐视不理吗?你不见许多狗主人把自己养的狗啊猫啊的,看作自己的儿子女儿一样的宝贝吗?杀子之仇,屠女之恨,焉能不报?可见,这些鸡狗的主人一定联合了起来,组织了起来,与曹操进行殊死之对抗。想那曹操为了弘扬“叫化鸡”这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定会同这些倒行逆施的狗父鸡头们毫不妥协,毫不留情,必然是坚决战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如此,曹操不就开始杀人了吗?[/color]
结论四:《刘大耳纵兵为祸谋取徐州》
接下来段演义,反正是YY,完全可以说成是:据权威历史学者的看法。反正也没人问这权威是谁
于是我们根据权威历史学者的基础,看吧,刘备也出兵帮过陶谦,也就是说,在徐州地区的军队,可不只曹操啊,为什么不可能是刘备的军队屠的城呢
要知道曹操是个军事天才,天才怎么会管不住自已的军队呢;所以纵兵屠城的肯定不是曹操,那是谁?答案很简单了。
最大的可能,是刘备为了谋取徐州而进行的残酷屠杀,再嫁祸给曹操。
[color=Blue]也需要商榷一下。
首先,你说的那个权威历史学者,的确存在,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据他记载,刘备确实在第二次伐徐时赶到现场了,企图等曹操、陶谦两败俱伤时,坐收渔人之利。
曹操是个军事天才是没问题的,但是,曹操不也有赤壁之败吗?可见,天才也有睡着了的时候,这不,一不留神,部下瞧刘玄德太腌臜,就过去将刘备打败了,这是《三国志》有明文记载的。可见,刘备虽有屠城之动机,却无屠城之时间;
于是可以断定,刘备没来得及屠城,就被打跑了。
也就是说,“刘大耳纵兵为祸谋取徐州”之说可存,但刘大耳屠城之说,应鄙弃之。
[/color]
陈寿是靠不住滴,又据权威历史学家的理论:陈寿是陈登的后人,所以他要编造历史骗后人
还有罗贯中其实不姓罗,而是姓陈,也是陈登的后人,他们一家子都蒙人
[color=Blue]这个不同意。阁下讲了半天,但综本人上述所反驳,都靠不谱。
所以,陈寿很靠得住。如果他真是陈登的后人,则更不会编造历史骗后人了。因为陈登何人啊?他早就想投靠曹操了,曹操都“三个代表”了,可以推断,陈登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了,否则就不符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法则。“三个代表”焉能骗人啊。
罗贯中也是一样啊,陈登是“三个代表”的先贤,既然罗贯中是陈登的后人,就算尚未掌握“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必然也已经懂得了“八荣八耻”了吧,肯定不会骗人的啦。
[/color]
历史的真相终于被我们还原了,好感动
[color=Blue]且慢些感动。
综上,你这属于麻将桌上的“诈胡”啊,阁下该下去清醒清醒了。呵呵
[/color]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4 20:44 编辑 [/i]]
2007-3-14 20:19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14 10:30 发表
曹操跟陶谦谁是谁非到现在没有明确结论,当时的百姓凭什么就清楚?
俺早就说了,百姓就算知道也只可能是徐州官方的说法,凭什么就相信你曹操的说法?
凭什么就一定要支持曹操反抗陶谦?
[color=Blue]陶谦弒凶事实清楚,徐州那么多的士族,豪门,高官,焉能没有是非,任你陶谦胡编乱造?
退一步说,如果真发生了这种情况,徐州百姓置事实不顾,一味支持徐州官方,一心一意要反曹的话,那就根本属于自取祸殃了。[/color]
再说了,陶谦治下起码还能过日子,曹操来了,青州军出了名的纪律差,这种到处抢劫的军队,老百姓就算反抗,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算有所反抗,也不能当作大屠杀的理由。若阁下支持蒙古人、女真人、日本人反抗后大屠杀,那俺也没必要说。
[color=Blue]你说你“还能过日子”,那人家曹嵩不也想过日子吗?
有反抗,妨碍曹操的军事行动,则怎么能不加消灭?不消灭敌人,难道自我消灭?
蒙古人、女真人,日本人的大屠杀,就不提了,那美国人的大屠杀,总能让你清醒一点了吧?
且不说美国人“误杀”了千千万万的外国人,在南北战争期间,他们屠的美国的城你还嫌不够多吗?
[/color]
若没有表态,不参加曹操方反抗,就能当作屠杀的理由,能叫助纣为虐。
俺想抗战时阁下没有表态吧?是否说明阁下默认支持日本人呢?是否能说阁下助纣为虐呢?
[color=Blue]正常情况下的两军交战,你不表态,则仅表示中立。但是,现在曹操是来捉拿凶犯的,你不表态,反而参与抗拒,则事实上成了敌人,客观上帮助了陶谦,成了助纣为虐。
这是明摆着的。
如果甲乙两人起冲突,冲突双方的责任各负一半,当被要求表态时,则旁人不表态,表示谁也不支持。
如果甲乙两人起冲突,冲突的责任,曲在某一人,当被要求静态时,则旁人不表态,实质就是在支持过错的一方。
当然,你要说徐州民众在陶谦的淫威下不敢表态,那我也无语。但是,这样的话,曹操来伐陶谦,这些人就更应该站了来支持曹操。然而,没有任何史料能暗示出这种情况。
[/color]
诸葛亮也属于普通百姓????诸葛亮跟荆州官方可是密切交往的。
至于所谓徐州民众该知道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漏掉,敢情汉末就已经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了?
许靖挂了几年了,他的老朋友王朗还在给他写信呢。不要说这两位不是高官,而是小老百姓?
[color=Blue]谋杀曹嵩,不是谋杀普通人,这么大的事情,徐州民众会不知道,你以为徐州民众都是牲畜吗?
此外曹操伐徐州,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也必然是大张旗鼓地宣传他是来惩罚杀人犯的,徐州民众不可能“根本不知道”情由。
其实,徐州地区有许多豪强、士族大户、高官,他们的消息很灵通,通过他们,徐州民众该知道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漏掉;
诸葛亮躲在隆中,还什么事都知道呢;徐州民众居然对身边发生的这么大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就怪了。
诸葛亮就算不是普通百姓,徐州的那些豪强、士族、高官,对身边的信息,难道比诸葛亮掌握远方的信息的能力还没有?
[/color]
俺啥时候说过曹操没有为民作过事?证据拿出来。
[color=Blue]你没有说过吗?
我绝对看到有人说了!也可能记错了说话者了,抱歉。
你没说这种话,那就没有分歧了。
[/color]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4 20:26 编辑 [/i]]
2007-3-14 20:23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Liongareth[/i] 于 2007-3-14 15:47 发表
楼上几位是在唱戏呢!那还可以说徐州发生鸡瘟,曹操率军去灭鸡呢!乱搞嘛。
道理很简单:[color=Blue][b][size=4]自主者犯我,杀其一人;家主者犯我,诛其一家;城主者犯我,屠其一城;国主者犯我,灭其一国。[/size][/b][/color] [/quote]
强,收下来了。
楼上那几位唱戏的,兄大可不必理会。
本人是楼主,有招待客人之责,见笑了。
2007-3-14 21:55
tiger1970
可见,“符离集烧鸡”之说成立。当时陶谦与曹操敌对,必然对曹操之衮州实行贸易禁运,尤其象“符离鸡烧鸡“这样的美食,更是位列禁运货单之首,严加盘查,令不得私通,使衮州一根徐州鸡毛都不得见。如此,则曹操每每闻美食之香而不得食,免不得一愤之下,兵发徐州,得其鸡而嚼食之。
原来如此。看来这点我们的意见高度一致。
说到“衮州”为老兄寒一个......要是在洪武年间,老兄头就没了(“秀才无理,便道我衮哩!”)
“兄弟,在三国时期如果按你的想法办,唯有死尔。”
呵呵,那要看跟谁。
2007-3-14 22:58
shinbade
嗯,重大发现啊,原来一直都写错了。哦,兖。谢了。
2007-3-15 10:25
冒牌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4 20:19 发表
陶谦弒凶事实清楚,徐州那么多的士族,豪门,高官,焉能没有是非,任你陶谦胡编乱造?
退一步说,如果真发生了这种情况,徐州百姓置事实不顾,一味支持徐州官方,一心一意要反曹的话,那就根本属于自取祸殃了。
[/quote]
事实清楚???
到现在还有两种分歧呢,阁下敢情是当《后汉书》《吴书》的记录不存在啊???
莫非范晔、韦昭都收了陶谦的黑钱???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4 20:19 发表
你说你“还能过日子”,那人家曹嵩不也想过日子吗?
有反抗,妨碍曹操的军事行动,则怎么能不加消灭?不消灭敌人,难道自我消灭?
蒙古人、女真人,日本人的大屠杀,就不提了,那美国人的大屠杀,总能让你清醒一点了吧?
且不说美国人“误杀”了千千万万的外国人,在南北战争期间,他们屠的美国的城你还嫌不够多吗?
[/quote]
劳驾先给出徐州军民反抗的证据。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4 20:19 发表
当然,你要说徐州民众在陶谦的淫威下不敢表态,那我也无语。但是,这样的话,曹操来伐陶谦,这些人就更应该站了来支持曹操。然而,没有任何史料能暗示出这种情况。
[/quote]
劳驾先把《后汉书》《吴书》彻底否定掉,证明道理站在曹操这边先。
并且要证明当时人都知道。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4 20:19 发表
谋杀曹嵩,不是谋杀普通人,这么大的事情,徐州民众会不知道,你以为徐州民众都是牲畜吗?
此外曹操伐徐州,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也必然是大张旗鼓地宣传他是来惩罚杀人犯的,徐州民众不可能“根本不知道”情由。
其实,徐州地区有许多豪强、士族大户、高官,他们的消息很灵通,通过他们,徐州民众该知道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漏掉;
诸葛亮躲在隆中,还什么事都知道呢;徐州民众居然对身边发生的这么大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就怪了。
诸葛亮就算不是普通百姓,徐州的那些豪强、士族、高官,对身边的信息,难道比诸葛亮掌握远方的信息的能力还没有?
[/quote]
曹嵩是什么人了?不过避难的退位三公而已。
曹嵩被杀时,曹操也不过是个中级军官。
难道他被杀叫大事件?
徐州的那些豪强、士族、高官有没有向百姓宣传的义务???
有没有为曹操辩护来否定陶谦的义务??
还是那句话,证明道理站在曹操这边先。
2007-3-15 10:35
Liongareth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4 21:55 发表
“兄弟,在三国时期如果按你的想法办,唯有死尔。”
呵呵,那要看跟谁。 [/quote]
至少走到最后的曹、孙、刘三家你是指望不上了。
2007-3-15 11:45
tiger1970
" 至少走到最后的曹、孙、刘三家你是指望不上了。"
我是百姓,又不是官,跟谁都一样,反正都没指望,不如选个相对喜欢的。
做官,就要有尽职尽忠的准备。如果要做官我选择刘备。不过,我还真做不了官。
“因为陈登何人啊?他早就想投靠曹操了,”
我记得陈登赞扬过刘备。
2007-3-15 11:5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5 11:45 发表
" 至少走到最后的曹、孙、刘三家你是指望不上了。"
我是百姓,又不是官,跟谁都一样,反正都没指望,不如选个相对喜欢的。
做官,就要有尽职尽忠的准备。如果要做官我选择刘备。不过,我还真做不 ... [/quote]
陈登:[b]雄姿杰出,[color=Red]有王霸之略[/color],吾敬刘玄德[/b]。
很显然是高度评价刘备
2007-3-15 17:05
sos2290
呵呵,根据权威学者的观点,那句话是陈寿乱写的,原文是:熊姿杰出,有王八之略,吾观刘玄德。
翻案,其实就是这样简单:q```+
2007-3-15 17:29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15 10:25 发表
事实清楚???
到现在还有两种分歧呢,阁下敢情是当《后汉书》《吴书》的记录不存在啊???
莫非范晔、韦昭都收了陶谦的黑钱???
[color=Blue]《后汉书》是什么观点,你搞清楚了没有?
《吴书》,是亲陶谦的,它的记载,当然可疑。而且,这个记载与别的书的记载矛盾。当别的说法更可信时,当然是以别的说法为准。
而且,《吴书》上面说杀曹嵩是部将擅自所为,显然是作者的主观猜断,不是史实。《吴书》怎么知道那个部将是擅自行为?
[/color]
劳驾先给出徐州军民反抗的证据。
[color=Blue]证据主帖里已有,你既然插进来讨论,还是不能回避我的主帖吧。[/color]
劳驾先把《后汉书》《吴书》彻底否定掉,证明道理站在曹操这边先。
并且要证明当时人都知道。
[color=Blue]《吴书》,是亲陶谦的,它的记载,当然可疑。而且,这个记载与别的书的记载矛盾。当别的说法更可信时,当然是以别的说法为准。
而且,《吴书》上面说杀曹嵩是部将擅自所为,显然是作者的主观猜断,不是史实。《吴书》怎么知道那个部将是擅自行为?
至于《后汉书》你先搞清楚后汉书的观点再来说话吧。
[/color]
曹嵩是什么人了?不过避难的退位三公而已。
曹嵩被杀时,曹操也不过是个中级军官。
难道他被杀叫大事件?
徐州的那些豪强、士族、高官有没有向百姓宣传的义务???
有没有为曹操辩护来否定陶谦的义务??
还是那句话,证明道理站在曹操这边先。
[color=Blue]呵呵,你这就是在搞笑了。
曹操当时已经领兖州牧了,并且成为一方诸侯,杀他的父亲,还不叫大事?
徐州人既然知道陶谦行凶,现在曹操来讨伐了,你抵抗,就是站在陶谦一边了,就成了曹操的敌人了;对于敌人,难道不去消灭掉,莫非是打算自我毁灭?
[/color]
[/quote]
2007-3-15 17:38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15 11:52 发表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很显然是高度评价刘备 [/quote]
当时人对刘备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
2007-3-16 15:10
冒牌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5 17:29 发表
《后汉书》是什么观点,你搞清楚了没有?
《吴书》,是亲陶谦的,它的记载,当然可疑。而且,这个记载与别的书的记载矛盾。当别的说法更可信时,当然是以别的说法为准。
而且,《吴书》上面说杀曹嵩是部将擅自所为,显然是作者的主观猜断,不是史实。《吴书》怎么知道那个部将是擅自行为?
[/quote]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5 17:29 发表
《吴书》,是亲陶谦的,它的记载,当然可疑。而且,这个记载与别的书的记载矛盾。当别的说法更可信时,当然是以别的说法为准。
而且,《吴书》上面说杀曹嵩是部将擅自所为,显然是作者的主观猜断,不是史实。《吴书》怎么知道那个部将是擅自行为?
至于《后汉书》你先搞清楚后汉书的观点再来说话吧。
[/quote]
《后汉书》是什么观点???自己看。
[b]《后汉书·陶谦列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color=Red]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color]。[/b]
《吴书》怎么知道那个部将是擅自行为?照你这样说,史书大可不必写。
《后汉书》跟《吴书》都说因将士贪其财物而起,并非陶谦指使,两书恰可作互证。
哪儿来的《吴书》与别的书的记载矛盾?
若阁下有证据说明陶谦是贪财之徒,那是例外。
否陶谦跟曹操无冤无仇,杀他老爹干什么?
象《世语》所说尤其可笑,曹操当时又不是什么大人物,犯得着[b]密遣数千骑掩捕[/b]?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5 17:29 发表
劳驾先给出徐州军民反抗的证据。
证据主帖里已有,你既然插进来讨论,还是不能回避我的主帖吧。
[/quote]
主帖有么?俺只看到全是阁下自己YY的内容吧?
什么[i]一路受到不分是非的徐州民众的阻挠、抗拒[/i]、[i]徐州民众的激烈抵抗[/i],莫非还有史料记载?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5 17:29 发表
呵呵,你这就是在搞笑了。
曹操当时已经领兖州牧了,并且成为一方诸侯,杀他的父亲,还不叫大事?
徐州人既然知道陶谦行凶,现在曹操来讨伐了,你抵抗,就是站在陶谦一边了,就成了曹操的敌人了;对于敌人,难道不去消灭掉,莫非是打算自我毁灭? [/quote]
就算是现代,不知道萨达姆被杀的人还到处都是。
在消息闭塞的古代,曹操的老爹被杀算什么?
俺前面就说了,许靖挂了一年以上,王朗还在给他写信,这两位可都是三公。
何况曹嵩被杀时,曹操是否已经担任兖州牧还不好说呢。
[b]《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color=Red]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color],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b]
董卓之乱可是中平六年到初平三年的事情了,曹操领兖州可是董卓死后的事了。
至于所谓徐州百姓抵抗,还是拿出证据吧。别拿什么[i]一路受到不分是非的徐州民众的阻挠、抗拒[/i]、[i]徐州民众的激烈抵抗[/i]之类的YY来搪塞。
2007-3-16 15:1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5 17:38 发表
当时人对刘备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 [/quote]
毁多誉少,毁实誉虚?
阁下的视力还真不怎么样。
随便举一些
[b]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绍答曰:“[color=Red]刘玄德弘雅有信义[/color],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说公曰:“观[color=Red]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color],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公曰:“夫[color=Red]刘备,人杰也[/color],今不击,必为后患。”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color=Red]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color]。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松曰:“[color=Red]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color],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徵士傅幹曰:“[color=Red]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color]。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color=Red]刘备以枭雄之姿[/color],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color=Red]刘备天下枭雄[/color],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
2007-3-16 17:32
tiger1970
敢看不起刘备的人,不光为拥刘派所笑,也为曹操、周瑜等人所笑。理由我就不说了吧?
2007-3-16 18:35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16 15:10 发表
《后汉书》是什么观点???自己看。
《后汉书·陶谦列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color=Blue]我就料定你根本不了解《后汉书》的观点,所以才有此问。
《后汉书》之《应劭传》:[color=Red]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color]。
这个除了时间有些疑问外,要比《陶谦传》中那段含糊其词的说法,显然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也更代表了《后汉书》的观点。
[/color]
《吴书》怎么知道那个部将是擅自行为?照你这样说,史书大可不必写。
《后汉书》跟《吴书》都说因将士贪其财物而起,并非陶谦指使,两书恰可作互证。
哪儿来的《吴书》与别的书的记载矛盾?
若阁下有证据说明陶谦是贪财之徒,那是例外。
否陶谦跟曹操无冤无仇,杀他老爹干什么?
[color=Blue]
1、《吴书》与《三国志》相矛盾,与《世说》《后汉书》都相矛盾;
且,《吴书》是亲陶谦的,它的主观猜测根本不可采信。
2、你连曹操与陶谦的积怨的这类基本史实都不了解,劝你还是不要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了。
陶谦为什么杀曹嵩,《后汉书》里也讲了,看来,要求你搞清三国中的这段历史一时有点过分,你就去参考《后汉书》《应劭传》去吧。
[/color]
象《世语》所说尤其可笑,曹操当时又不是什么大人物,犯得着密遣数千骑掩捕?
[color=Blue]阁下这种观点,不说你可笑,还真不行。陶谦杀曹嵩之后的后果,已经说明了一切。陶谦偷着杀,曹操尚且还攻其地屠其城,陶谦他还敢公开杀曹嵩?陶谦这类龌龊之辈,还敢公开杀曹嵩?
至于为什么要密遣数千骑,虽然数字未必准确,但去的人不多,还真不一定杀得成,没准人没杀成反而吃亏,人家曹家那边泰山太守应劭已经出兵接应了。[/color]
主帖有么?俺只看到全是阁下自己YY的内容吧?
什么一路受到不分是非的徐州民众的阻挠、抗拒、徐州民众的激烈抵抗,莫非还有史料记载?
[color=Blue]我的主帖对徐州民众的不分是非,有分析,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反驳这个分析。[/color]
就算是现代,不知道萨达姆被杀的人还到处都是。
在消息闭塞的古代,曹操的老爹被杀算什么?
俺前面就说了,许靖挂了一年以上,王朗还在给他写信,这两位可都是三公。
[color=Blue]徐州民众对曹嵩被杀必然十分清楚,关于这点,楼上的讨论帖已经极为充分,我不想无节制地重复这些论点与论证了,你可以自己翻看。阁下要是有心讨论,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如果阁下是来捣乱了,那就算我白说,算我认负。[/color]
何况曹嵩被杀时,曹操是否已经担任兖州牧还不好说呢。
《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董卓之乱可是中平六年到初平三年的事情了,曹操领兖州可是董卓死后的事了。
[color=Blue]曹操伐徐的时候,总已经是兖州牧了吧。退一步,曹嵩被杀时,曹操已是兖州的首脑,这总是人人皆知的事吧。[/color]
至于所谓徐州百姓抵抗,还是拿出证据吧。别拿什么一路受到不分是非的徐州民众的阻挠、抗拒、徐州民众的激烈抵抗之类的YY来搪塞。
[color=Blue]拜托,看了主帖,再驳了主帖的论证。然后再提这个要求吧。[/color]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7 17:25 编辑 [/i]]
2007-3-16 18:38
春之羽
楼主选择性失明...扮演上帝,随意否定史料公正性..
给杀人魔头翻案...不怕做恶梦..
2007-3-16 18:38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16 15:18 发表
毁多誉少,毁实誉虚?
阁下的视力还真不怎么样。
随便举一些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 ... [/quote]
这是我国魏晋史学著名学者,史学家田余庆的原话。你要以为自己学术水平不遑多让的话,不妨与田余庆直接展开争论。
而且,从你举出的例子来看,田余庆之说,确实一针见血。
2007-3-16 19:04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春之羽[/i] 于 2007-3-16 18:38 发表
楼主选择性失明...扮演上帝,随意否定史料公正性..
给杀人魔头翻案...不怕做恶梦.. [/quote]
给曹操翻案还轮不到我。
史料当然是公正的,我哪有否定史料的公正性?问题是两种矛盾的说法,总需要分析后而取舍的吧。
2007-3-16 19:06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6 17:32 发表
敢看不起刘备的人,不光为拥刘派所笑,也为曹操、周瑜等人所笑。理由我就不说了吧? [/quote]
其实,象挺蜀派那样把刘备树成伟大光荣正确的,早就是人人皆知的大笑话了。
2007-3-16 21:55
tiger1970
刘备当然并非伟大光荣正确,但至少比曹操更像个“人”。很简单,曹操是徐州屠杀无辜平民事件的策划和执行者。这是我最看不起曹操的地方。刘备、孙权都没有类似的“丰功伟绩”。
2007-3-16 23:56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6 21:55 发表
刘备当然并非伟大光荣正确,但至少比曹操更像个“人”。很简单,曹操是徐州屠杀无辜平民事件的策划和执行者。这是我最看不起曹操的地方。刘备、孙权都没有类似的“丰功伟绩”。 [/quote]
我们两人的意见的统一度,现在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了!只要再增加仅一个字,就百分之一百的相同了:小。
[color=red]刘备当然并非伟大光荣正确,但至少比曹操更像个“[color=Blue]小[/color]人”。[/color]
曹操策划和执行的屠戳对象,并非是“无辜者”,而是反曹者。当然,会有误杀的情况,也没什么好办法可以避免。当代美国人,多了不起啊,不是也无法避免误杀吗?更不用说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屠本国的城之事。人家美国人不还是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7 00:01 编辑 [/i]]
2007-3-17 00:04
tiger1970
"我们两人的意见的统一度,现在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了!只要再增加仅一个字,就百分之一百的相同了:小。
刘备当然并非伟大光荣正确,但至少比曹操更像个“小人”。"
就这个小字,就是根本的不同了。
我只能说,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假设我们在某个时空,在战场上作为敌对方相遇,我会亲手杀了我的对手的。
2007-3-17 00:19
可爱小马驹
不知道美国啥时候“误杀”过小鸡小狗来着
不受尊敬的是屠夫本人,不是屠夫所属的国家,美国出过屠夫不会影响美国受人尊敬,中国出的屠夫比美国多几百倍也不会影响中国受人尊敬,S二号只是在玩混淆国家与个人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把戏罢了
2007-3-17 09:35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3-17 00:04 发表
"我们两人的意见的统一度,现在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了!只要再增加仅一个字,就百分之一百的相同了:小。
刘备当然并非伟大光荣正确,但至少比曹操更像个“小人”。"
就这个小字,就是根本的不同了。 ... [/quote]
你怎么还跟一个语文连幼儿园都没上过的人说呢. 他那句跟你的意见统一度都达90%了, 你不觉悟, 需要跟他说话?
你直接问问"S二号是个人"跟人字前面加个小字的两句话意见统一度是否90%嘛. 做人,要懂得觉悟. 跟胡说八道的人正经说话, 那是你想被他胡弄死.
2007-3-17 09:50
饭富昌景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6 23:56 发表
我们两人的意见的统一度,现在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了!只要再增加仅一个字,就百分之一百的相同了:小。
刘备当然并非伟大光荣正确,但至少比曹操更像个“小人”。
曹操策划和执行的屠戳对象,并非是“无辜 ... [/quote]
恭喜你,正式获得希特勒荣誉勋章。
徐州百姓大部分都是无辜的,伟大的曹操为了铲除异己,宁肯错杀十万,不肯放过一个,真够爷们的。:lol::lol:
2007-3-17 18:27
春之羽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6 19:04 发表
给曹操翻案还轮不到我。
史料当然是公正的,我哪有否定史料的公正性?问题是两种矛盾的说法,总需要分析后而取舍的吧。 [/quote]
那么你是怎么分析出吴书,作者亲陶谦的...你有看到么..说出你的推论..难道有褒义的评价就是亲??有负面评价的就是有意贬低..,请问怎样才是公正的评价呢...
陶谦起初和袁术等同一阵营,对抗曹操,袁绍阵营...所以,莫说是部下自做主张,就算是有意如此,也没啥希奇.几部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你没有说出取舍的理由,只是一句亲陶,实在没法让人服气.
举个不贴切的例子,某村某壮汉袭杀仇家,被杀者亲人来报仇,将全村歼灭,原因是他们没有对杀人凶手作出公开批评,检举揭发.你认为灭村是十分必要的,认为胆怯自私的村民不够资格称之为人,要替天行道.
2007-3-17 19:16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春之羽[/i] 于 2007-3-17 18:27 发表
那么你是怎么分析出吴书,作者亲陶谦的...你有看到么..说出你的推论..难道有褒义的评价就是亲??有负面评价的就是有意贬低..,请问怎样才是公正的评价呢...
陶谦起初和袁术等同一阵营,对抗曹操,袁绍阵营...所以,莫说是部下自做主张,就算是有意如此,也没啥希奇.几部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你没有说出取舍的理由,只是一句亲陶,实在没法让人服气.
[color=Blue]你这个疑问是很有道理的。
吴书亲陶的问题,确实我帖子里没有写。
之所以没有写,是因为我这个帖子不是考证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的,而是来讲曹操为什么屠戳徐州的。
既然你这里提到,那么就回应一下。
吴书亲陶及其不可信,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如下证据:
一、吴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吴官方的立场,东吴官方与陶谦的关系是不错的。《三国志》裴注,记录了东吴大人物张昭给陶谦写的悼词,可以推测东吴与陶谦的关系,是很亲善的。
二、《三国志》《后汉书》中,对陶谦的传记,都使用了大量的贬义词,可以说吧,是个反面人物;而《吴书》上的陶谦呢?简直完全是另一个人,比挺刘派眼中的刘备还要高尚。这是《吴书》亲陶的直接证据。
三、《吴书》的记载,本身就带有猜测性,而不是一种客观描述。客观上就是陶谦的部将把曹嵩杀了,《吴书》说什么这个部将是擅自行为,那么,《吴书》作者是如何得知此事的?估计无非就是陶谦的一面之词吧?陶谦的这个一面之词可信吗?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陶谦杀了曹嵩,他不这样说又能怎样说呢?只好推脱是部下干的。而且,这个部下,后来就再没了影信,极有可能被陶谦藏起来了,要按现在yy成风的推论方法,甚至被陶谦灭了口都不一定。
四、相反,《三国志》明确记载此事是陶谦所为,而《后汉书》则更为详细的记载了陶谦谋害曹嵩的过程。《世说》还讲了一些细节,现在史学家还都常引用。
几方面综合起来,哪种史料可信,应该是较为清楚了。
[/color]
举个不贴切的例子,某村某壮汉袭杀仇家,被杀者亲人来报仇,将全村歼灭,原因是他们没有对杀人凶手作出公开批评,检举揭发.你认为灭村是十分必要的,认为胆怯自私的村民不够资格称之为人,要替天行道.
[color=Blue]要是这个村子的人都一齐帮着藏匿凶犯,你认为他们要不要负责任?甚至这个村子里的人组织起来与被杀者亲人对抗,使被杀者亲人报不了仇,你说他是不是应该排除这些阻挠?
美国攻打阿富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这里并没有为美国辩护的意思)
[/color]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7 22:46 编辑 [/i]]
2007-3-17 20:49
马岱
跑题争吵帖子已经切割出去,请各位注意讨论的尺度!
2007-3-17 21:15
shinbade
谢谢马岱及时处理。再下去,简直不象话了。
为撇清版聊之嫌疑,回应上几层楼“暂时发言马甲”的说法:
“他那句跟你的意见统一度都达90%了,”
我可能表达的有问题,我想说的是:我要说的话,与他要说的话,在语言上统一度达到90%以上了。
你想想,那么长的一句话,只差一个字,“统一度”不是超过九成以上,是什么啊?
2007-3-17 21:22
暂时发言马甲
笑, 同样, "S二号是个人"跟人字前面加个小子语言统一度也达到了90%. 你应该感觉到非常高兴.
2007-3-17 21:53
饭富昌景
要是这个村子的人都一齐帮着藏匿凶犯,你认为他们要不要负责任?甚至这个村子里的人组织起来与被杀者亲人对抗,使被杀者亲人报不了仇,你说他是不是应该排除这些阻挠?
美国攻打阿富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这里并没有为美国辩护的意思)
史料?
你这个疑问是很有道理的。
吴书亲陶的问题,确实我帖子里没有写。
之所以没有写,是因为我这个帖子不是考证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的,而是来讲曹操为什么屠戳徐州的。
既然你这里提到,那么就回应一下。
吴书亲陶及其不可信,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如下证据:
一、吴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吴官方的立场。
二、东吴官方与陶谦的关系是不错的。《三国志》裴注,记录了东吴大人物张昭给陶谦写的悼词,可见推测东吴与陶谦的关系。
三、《三国志》《后汉书》中,对陶谦的传记,都使用了大量的贬义词,可以说吧,是个反面人物;而《吴书》上的陶谦呢?简直完全是另一个人,比挺刘派眼中的刘备还要高尚。这是《吴书》亲陶的直接证据。
四、《吴书》的记载,本身就带有猜测性,而不是一种客观描述。客观上就是陶谦的部将把曹嵩杀了,《吴书》说什么这个部将是擅自行为,那么,《吴书》作者是如何得知此事的?估计无非就是陶谦的一面之词吧?陶谦的这个一面之词可信吗?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陶谦杀了曹嵩,他不这样说又能怎样说呢?只好推脱是部下干的。而且,这个部下,后来就再没了影信,极有可能被陶谦藏起来了,要按现在yy成风的推论方法,甚至被陶谦灭了口都不一定。
五、相反,《三国志》明确记载此事是陶谦所为,而《后汉书》则更为详细的记载了陶谦谋害曹嵩的过程。《世说》还讲了一些细节,现在史学家还都常引用。
几方面综合起来,哪种史料可信,应该是较为清楚了。
史料?
您忽悠谁去啊?
2007-3-17 21:56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3-17 21:22 发表
笑, 同样, "S二号是个人"跟人字前面加个小子语言统一度也达到了90%. 你应该感觉到非常高兴. [/quote]
这还就让你笑着了,本人自与虎儿1970逗逗笑,干你什么事啊?你还来劲了呢。
你不见前面大家说什么“无罪推定”“法律解决”“符离集烧鸡”“三个代表”?
得得,你来真的了俺闪不行吗?
2007-3-17 21:56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3-17 21:22 发表
笑, 同样, "S二号是个人"跟人字前面加个小子语言统一度也达到了90%. 你应该感觉到非常高兴. [/quote]
这还就让你笑着了,本人自与虎儿1970逗逗笑,干你什么事啊?你还来劲了呢。
你不见前面大家说什么“无罪推定”“法律解决”“符离集烧鸡”“三个代表”?
得得,你来真的了俺闪不行吗?
2007-3-17 23:37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饭富昌景[/i] 于 2007-3-17 21:53 发表
要是这个村子的人都一齐帮着藏匿凶犯,你认为他们要不要负责任?甚至这个村子里的人组织起来与被杀者亲人对抗,使被杀者亲人报不了仇,你说他是不是应该排除这些阻挠?
美国攻打阿富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这里并没有为美国辩护的意思)
史料?
[color=Blue]比喻,要什么史料?[/color]
你这个疑问是很有道理的。
吴书亲陶的问题,确实我帖子里没有写。
之所以没有写,是因为我这个帖子不是考证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的,而是来讲曹操为什么屠戳徐州的。
既然你这里提到,那么就回应一下。
吴书亲陶及其不可信,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如下证据:
一、吴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吴官方的立场。
二、东吴官方与陶谦的关系是不错的。《三国志》裴注,记录了东吴大人物张昭给陶谦写的悼词,可见推测东吴与陶谦的关系。
三、《三国志》《后汉书》中,对陶谦的传记,都使用了大量的贬义词,可以说吧,是个反面人物;而《吴书》上的陶谦呢?简直完全是另一个人,比挺刘派眼中的刘备还要高尚。这是《吴书》亲陶的直接证据。
四、《吴书》的记载,本身就带有猜测性,而不是一种客观描述。客观上就是陶谦的部将把曹嵩杀了,《吴书》说什么这个部将是擅自行为,那么,《吴书》作者是如何得知此事的?估计无非就是陶谦的一面之词吧?陶谦的这个一面之词可信吗?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陶谦杀了曹嵩,他不这样说又能怎样说呢?只好推脱是部下干的。而且,这个部下,后来就再没了影信,极有可能被陶谦藏起来了,要按现在yy成风的推论方法,甚至被陶谦灭了口都不一定。
五、相反,《三国志》明确记载此事是陶谦所为,而《后汉书》则更为详细的记载了陶谦谋害曹嵩的过程。《世说》还讲了一些细节,现在史学家还都常引用。
几方面综合起来,哪种史料可信,应该是较为清楚了。
史料?
[color=Blue]你要哪条史料?给你几条陶谦的
《三国志》: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后汉书》: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世说》: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
[/color]
您忽悠谁去啊? [/quote]
2007-3-18 00:30
饭富昌景
你要哪条史料?给你几条陶谦的
《三国志》: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后汉书》: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世说》: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
有什么地方说“要是这个村子的人都一齐帮着藏匿凶犯”了? 最多是陶谦的问题,一下子被YY成几十万徐州军民都成了共犯?:titter::titter:
2007-3-18 01:18
春之羽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7 19:16 发表
[/quote]
东吴官方喜欢陶谦??
看看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徐州牧陶谦深忌策.
陶谦把孙策挤出自己的地盘..东吴政权会很爱戴他??
张昭等人是肺腑之言,没有必要冒危险拍死人马屁..
二.不能简单用加减法吧...
三.对,找不着人对证,不能证明不是陶谦的指使,但是,同样也无法证明就是陶谦指使吧...只能说是死在陶谦的地盘,陶谦的兵手里...
杀完人就跑,曹操又如何知道到底是谁干的...难道强盗还明身份,某家是封州牧大人令,前来打劫...
四,又是多少的问题..有所谓三人成虎...分析下当时的形势,陶谦有必要那个时候下手么..
你认同的后汉书: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一]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二]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三]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四]
呵呵,你应该看的明白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家都是帮凶??要真是这样,只能让曹老爷自己想想作过什么好事了..这么招人恨...40万人齐动手.
也或者是xx功??不过好像没有记载陶谦是xx功大师哦..
陶谦要是通知全州人民,恐怕风声早就传到西域了都...曹操何以没有作出反应..莫非...:qgod+
全州人民都参与,这个说法太矫情了..退一万步讲,就算如此...连小朋友和小猫小狗,小鸡都有参与么...
2007-3-18 09:42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17 21:56 发表
这还就让你笑着了,本人自与虎儿1970逗逗笑,干你什么事啊?你还来劲了呢。
你不见前面大家说什么“无罪推定”“法律解决”“符离集烧鸡”“三个代表”?
得得,你来真的了俺闪不行吗? [/quote]
我跟你逗逗笑, 感觉感觉幼儿园学前班的水平, 你都知道是逗笑了, 你又来啥劲?
你老人家先搬出你的证据证明徐州数十万人有50%是有罪的帮凶再说吧.
窝藏罪犯? 您先证明了数十万有50%窝藏了罪犯再说吧.
不提供线索? 您先证明了数十万里有50%知道罪犯的线索再说吧.
什么? 你啥也不知道, 就靠YY说徐州人民脱不了嫌疑?
曹操就是因其父死而迁怒于徐州之民, 这也没人会理解. 象你这么说, 马加爵杀了人, 是不是该把他学校里的所有同学, 他的亲人都拉出去抢毙? 曹某人心理失横怒杀人民泄愤居然还成为"正义"之举?
PS: 我说东祖, 这种心理失衡的贴子, 这种完全毫无事实依据的且无法律无公义常识的贴子, 留得也够久了吧? 封贴直接点. 不要弄到史话版落阳花开闻名于网络啊.
[[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8 10:02 编辑 [/i]]
2007-3-18 14:21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3-18 09:42 发表
你老人家先搬出你的证据证明徐州数十万人有50%是有罪的帮凶再说吧.
窝藏罪犯? 您先证明了数十万有50%窝藏了罪犯再说吧.
不提供线索? 您先证明了数十万里有50%知道罪犯的线索再说吧.
什么? 你啥也不知道, 就靠YY说徐州人民脱不了嫌疑?
[color=Blue]曹操之父无辜被杀,对此事,从史料上看无论徐州官方和民众,都没有作出任何应有的悔罪表态;反而,曹操起“报父仇,伐凶逆”之兵,不仅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支持,反而一路受到不分是非的徐州民众的阻挠、抗拒。可见,徐州民众在陶谦的统治下,有明显的反曹倾向;徐州民众的激烈抵抗,表明他们在客观上已经成为陶谦行凶谋杀曹嵩的帮凶。
正是因为《三国志》和裴注都没有提到民众对陶谦谋杀曹嵩的非议,可见,是并没有发生过此事。
谋杀曹嵩,不是谋杀普通人,这么大的事情,徐州民众若是为此非议或声讨过陶谦,或向曹操表达过悔意,史书总会有记载。
问题就在于,曹嵩被陶谦谋杀,不在八封范畴。而曹操伐徐州,必然是大张旗鼓地宣传他是来惩罚杀人犯的,徐州民众不可能“根本不知道”情由。
你以为徐州民众都是牲畜吗?其实,徐州地区有许多豪强、士族大户、高官,他们的消息很灵通,通过他们,徐州民众该知道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漏掉;诸葛亮躲在隆中,还什么事都知道呢;徐州民众居然对身边发生的这么大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就怪了
[/color]
曹操就是因其父死而迁怒于徐州之民, 这也没人会理解. 象你这么说, 马加爵杀了人, 是不是该把他学校里的所有同学, 他的亲人都拉出去抢毙? 曹某人心理失横怒杀人民泄愤居然还成为"正义"之举?
[color=Blue]
一、从曹操“所过多所残戮”,反映出曹操对助纣为虐、丧失人性的徐州民众的极大失望、愤慨。因此,可以说,曹操屠徐是势在必行,正所谓:不屠之不足以扬正气,不屠之不足以平民愤,不屠之不足以除奸恶。
二、那么,拉登炸了世贸大楼,阿富汗人家没有炸楼吧?美国乍非要打阿富汗啊?[/color]
PS: 我说东祖, 这种心理失衡的贴子, 这种完全毫无事实依据的且无法律无公义常识的贴子, 留得也够久了吧? 封贴直接点. 不要弄到史话版落阳花开闻名于网络啊.
[color=Blue]怎么着,什么时候阁下成了“超级版主”?
作为普通会员,以自己的偏见,来给版主压力,实在缺点德行了吧?
[/color]
... [/quote]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