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11 16:26 iframe
不朽的夜

啊!一个忠洁行廉的人在这一夜投河了,他生时从没被世间所同情,而死后,却为世人所哀悼。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不朽的夜里......
那一夜,一丝微风也没有。那一夜,释放出无比的凄凉。也是那一夜,他来到汨罗江旁。这时,江水早就睡了,那些只懂得杀虐的君主们也睡了。而他却睡不着,他望了望西边,泪水忽然从眼里涌出,泪水落到了汨罗江里。江水,这无情的江水,无限度地收纳着他那泪水。夜愈来愈深,而他心中却没有回去的念头,他又望了望那西斜的月亮,他举起手,好象要明月与他共饮三千杯。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嘴而我独醒。”
他想往回走,但脚却无法移动。他叹了一口气,他那泪眼仿佛看到了郢都的城门,但上面插的不是楚国大旗,而是秦国的大旗。他此时又想起了一些人:楚国的大贤臣百里奚,因在遭贬谪之后加入秦国,他与百里奚处境一样,但他宁做楚臣死,不为秦民生。
江上渔火都灭了,他还想高吟《离骚》,可他老了。很少有人经历过他的痛苦,很少有人得到过他的天赋,更很少有人能了解他的一生。想到这里,他更伤感了。
起风了,风吹过他的须角,吹过他的眉梢。他感受到了凉。宁做楚臣死,不为秦民生。山水间,一股温暖向他涌去,或者,是他向温暖涌去。“扑通”一声,他坠入了那早该去却又迟迟不去的水中。啊!水好清凉。请再听他吟唱一句吧: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句中再也没有凄凉,再也没有哀伤。只有温暖,只有温暖 ......
噢!感谢上苍,他在死后的第二天,就获得了同情。他的功绩也在第二天传遍全国。他的名字也被印在青史上——屈原。人们还为他创立了一个节日——端午节。
二千五百年前,楚国的大小官员有一千多位,但我们记住的只有一位——屈原。而他虽然闻名于世,但没人了解他。端午节忘记了失都之仇,忘记了《离骚》、《楚辞》,甚至忘记了屈原的卒日。端午节现在洋溢着喜悦的气氛,而这传统节日不知何时成了韩国的“无形资产”。我想屈原并不希望如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死来告诉人们“失都之仇,亡国之恨应让你们自己反省!”从他死后,那不朽的夜已然被忘却。但二千五百年后,一个人夜晚在汨罗江旁望那江和两岸。猛然想起了那位失意的人,提笔写下了那不朽的夜。

2007-2-11 16:51 iframe
自认为写得不错,望大家指教一下!

2007-2-11 18:15 贺兰拍马
行文比较顺畅,有点象散文,不过最后一段议论和前面衔接不太好,另开头那个啊字似不必要~
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朋友来说,写的很好了,加油加油!:unsure:

2007-2-11 19:02 whws
嗯,挺好,不过小声说一句,有些情节是不是有些夸张了?最后的议论是感论时事,不过似乎也稍稍过了一点。

2007-2-11 19:07 水镜门生
以行文而言,还是有些文理不通顺之处,另外感叹词的运用,“啊”略显突兀,不过就楼主的年纪来说,写成这样,颇为不易了,以后多练笔,必有大成。:unsur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朽的夜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