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中的一些错误和问题


2007-2-13 12:57 妖刀村正
呵呵,我发现某些人诽谤完明月,又开始冠冕堂皇的给在下扣"文化暴力"的屎盆子了.劝你们不要白费功夫了,人家明月现在蛮红,你们故意抹黑他或许有成名的机会,你们来扣鄙人,在下朽木之材,涂抹在下实在一点用没有.哈哈,以在下的烂水平能和明月一起被扣屎盆子,实在是在下的荣幸.

事实摆在那里,圣人,道学,你们可以无视,可以继续信口雌黄,造谣生事;你们可以继续互相贴金;你们可以继续在此聚众意淫.不是有人已经喊出来了吗?明月不过如此,这样的东西他也写得出来,真牛!你们再意淫几日,兴许就有人可以喊<<红楼梦>>提笔就来,曹雪芹不是个东西了.

哈哈哈,在下于此帖的发言,就此结束.感谢你们的言行让我这几天如此开心.

[[i]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7-2-13 13:09 编辑 [/i]]

2007-2-13 23:31 asky
妖刀很多发言很有道理,但是你发言的语气,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和别人讨论问题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2007-2-14 00:48 思念思想
回妖刀:
天骄还是一个高中学生,阁下语气有些过了,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指出就可以了.
看的出阁下也是一明月粉,拉拉手,我可是已经买了他的<明朝那些事>一和二正版书的忠实读者:handshake:

2007-2-14 06:00 lazyman
请问各位达人张士诚那句名言:“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是附属实,又出自何典?
电视剧有之,我印象中也在哪本书上看过,

2007-2-14 14:32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lazyman[/i] 于 2007-2-14 06:00 发表
请问各位达人张士诚那句名言:“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是附属实,又出自何典?
电视剧有之,我印象中也在哪本书上看过, [/quote]
出自小说《英烈传》第五十九回     破姑苏士诚命殒 头陀点化破姑苏 ----
 将到金陵,徐达先遣人报捷。太祖便命丞相李善长远出款接。士诚也毫不为礼。善长戏道:“张公,你平日据土称王智勇自大,今日何为至此!且吾之尽礼于足下者,正以王命,不欲自失其仪,足下还重己轻人乎。”顷刻已至龙江,诸将把士诚缚了送到太祖面前。士诚也祇低头闭目,朝上着地而坐。太祖叱之道:“你何不视我!”士诚狂声答道[color=Red][size=4]:“天日照你不照我,祝你何为!”[/size][/color]太祖大怒,命人将士诚监禁,排驾回宫去了。士诚自思赧颜,泣下如雨,至夜深以衣带自缢而死。太祖敕命为姑苏公,具衣冠葬于苏城之下。这些高官厚禄之臣闻知苏州城破,或投降的或逃走的,且有替我兵私通卖国的,更没有一个死难。

这话和项羽当初说的“天亡我,非战之罪”异曲同工,全是借口而已

2007-2-22 19:41 ray8177
楼主这些毛病挑的真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有点腐儒。想在原作中挑出一些毛病而小小显示一下自己的水准也可以理解,这种想法我们很多人都有,文人相轻么。
   
     不过人家毕竟写的是历史小说而不是历史教材,挑出这些细枝琐节来讨论其实还真有点无聊。

    那个明月写的这本书还是挺好的,不服不要紧,写一本比他好的超过他就可以了,用实力说话。

2007-3-26 20:06 scorpio
楼主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不过问的东西差点劲儿。明月写的不错的,很不容易了。

2007-3-29 21:59 ayanami
这个“妖刀村正”真让人看不过去:huh:

2007-3-29 22:41 斜出正入
挑错不行吗?你有写的权利,他就有挑的权利,怕人挑错就别发表。你不服人家挑的错,也大可挑挑错的错,谁都别堵谁的嘴,再说你也没那本事堵人的嘴。

2007-4-6 22:01 yubos
明月还是个业余的,能写成这样够牛的了,大家可以多提宝贵意见,不用互相揭短

2007-4-6 23:47 5288123
路过.随便说说.看了点回复.好象大都是给天骄扣帽子的....
奇怪.奇怪....
:qoo+

2007-4-9 23:42 向黑杰克问好
如果说明月写的有错,天骄指出来,大家又不信天骄的话,可以自己去求证。至于在这里给人家扣帽子吗?

2007-4-10 00:12 中庸
大家讨论归讨论,注意说话的语气。

2007-4-10 09:26 逐鹿苍狼
只有提出意见,作者才能提高(如果作者看得见的话)。
楼主,请无视这般小屁孩的言论。

2007-4-10 17:55 巴孤
同72楼
明月的东西写的好,但不等于写的好的就不许别人提意见找问题。
更不能见有人提问题就质问“你怎么不写个更好的出来”

2007-4-11 21:41 平原君
学问相长嘛,对于《明朝那些事儿》提出问题互相探讨一下是件好事.

2007-6-22 02:25 贵州野人镇疏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2-12 17:32 发表


史官?难道只有史官才需要史德吗?错了。

只要是研究历史,讲述历史的人都需要史德。而明月无疑是在讲述历史。

那一箭没有人知道是谁射的,所以《明史》说是流矢。而不象明月那样通过种种诱导,有意无 ... [/quote]


然也,

竟然要史就要三史

2007-6-23 00:11 可爱小马驹
明月写错了的地方被指出来相信包括明月自己没人会有意见,不过明月并没有写错的地方也要跳出来指着大喊“这里错了”来忽悠人就让人看了不爽了

2007-6-24 18:19 只是路过
呵呵,这么多人想帮LZ说话,却不见有谁论证LZ提出的“谬误”多么精妙,多么在理。到底是不屑,不敢,还是不能?

4个观点里面有3个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这样的文章居然还有这许多人顶礼膜拜。笑~:loveliness:

原来在轩辕发帖,对错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标题犀利,振聋发聩,重要的是大家互相捧场,其乐融融~:titter::titter:

2007-6-24 19:01 庞桶
[quote]原帖由 [i]巴孤[/i] 于 2007-4-10 17:55 发表
同72楼
明月的东西写的好,但不等于写的好的就不许别人提意见找问题。
更不能见有人提问题就质问“你怎么不写个更好的出来” [/quote]

此言甚是

虽然楼主所提数项并不见得完全正确,但讨论问题如果不准质疑,则只能陷入“约瑟夫同志(斯大林姓),说得太好啦”然后大家鼓掌的局面。
评论者本就不必高明于著作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如不如师,古者早有定论。更不必提西人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以及我不同意你所说,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种种了。

不过从实质上说,易中天也好、当年明月也好,以换一换形式、换一换看待问题的角度的办法,在缓解国人对历史的审美疲劳意义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严格按照史实去要求,无疑是太严厉了一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三国演义》,与史实出入如此之大。可是他能以这些和史实的争议点出发,促发大家讨论和研究,更进一步的了解、深入三国的历史。甚至使无知的皓首童蒙都普及到一些通俗化的历史,这难道不是功大于过么?

不过现在看来,如果仅仅拘泥于历史本身,即使表现形式再活泼,对现世的意义也是不大的。所有的作品和红楼梦的差距其实都在这里。中国如此之庞大,人才如此之众多,期待有人能结合历史、结合传统,描绘出一个适应现世市场经济体系下中国人的处世立身体系和框架来。

或许这只是奢望罢了

2007-7-3 13:53 宇文铭
借天骄的帖,也说个问题。关于陈友谅的连环计事件中,明月提到了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且不说施耐庵是张士诚部而非陈友谅部的BUG,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故事,会否正是源于此处?是先有陈友谅自接连环导致打败给了罗贯中灵感,才根据三国志的只言片语创作出赤壁鏖兵。故而不会在事前提点陈友谅不能连环。

2007-8-14 15:28 andy0627
这是个人观点不同而已,难道你就是那支箭吗/,难道你想对陈同学说对不起我飞错地方了吗

2007-8-15 17:42 hlatar
其实。。。不论帖中的争论

只是冷箭为陈方内部人下手一说实在让人有点难以相信。

我历史看的不多,记得资治通鉴上和汉武所敌对的单于也是以弓箭偷袭夺位,以匈奴骑射之精,尤以数人同习同发而方得全功,舟船之上,单人单箭,信心无匹,毫无顾忌,一矢中的...

看书不多,要说内乱想靠放冷箭夺取对方性命的事迹,好吧,我承认,我只知道还有岳飞被戚。。什么来着的暗算过一次,还是玩游戏知道的。。

2012-11-14 12:15 东南海
[quote]原帖由 [i]ayanami[/i] 于 2007-3-29 21:59 发表
这个“妖刀村正”真让人看不过去:huh: [/quote]
妖刀的语气确实令人不快
不过楼主高中时代便有如此水平,确实了得。
PS:冷箭其实和流矢的概念相差不大。

2012-11-14 12:54 KYOKO
现在才看见,晚了点

早就想问问到底《明事儿》有哪些明显错误,兰州举了一两个。陈友谅中流矢而死倒是早就知道的,没认为他是被暗杀的。张士诚之死真不知道,统一战争只写陈友谅、张士诚、元朝俺认为也是不足,其它人物在其它地方也不多见是该说说啊。。

不知后面还有哪些硬伤?硬伤,作者认为建文没死不属于硬伤

2012-11-14 12:58 a741
回复 #70 yubos 的帖子

這話卻是不錯 寫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2012-11-29 14:13 warmice
是感情色彩有些重,尤其是对清朝的态度影响了对清朝的客观评价,尽管我从感情上也不喜欢清。

2012-11-30 18:56 晕菜
戏剧化的书不能看

2012-11-30 18:57 晕菜
LZ有兴趣倒是可以去看社科院编译的 剑桥明朝史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