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20 11:28
岑平
诸葛亮在治国用人方面都有大才,何以见得,请看如下几点:
[b]治国:[/b]
1、先来一些历代的评论。
杜甫曾赞道:“诸葛一生垂宇宙”,说出诸葛亮一生的高风亮节和献身精神,也反映了他一生的智能与才识。
苏轼曾言其治国理想是“宽而畏惧,严而敬爱”,诸葛亮也近于此。
陈寿也评到:“终于邦城之内,咸畏为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比矣”
由此三人评言足见诸葛亮治国的才能有多高。
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是诸葛亮毕生从政的写照。大德,很大的体谅。小惠,小恩惠。诸葛治蜀甚少颁布大赦令,偶尔颁布大赦令,因应国民的需求。西汉名相匡衡、东汉功臣吴汉也是如此。刘备访问过的大学者陈纪、郑玄都从未说过“赦”字。小恩惠施的太多,会使政治陷入僵局,而大德是要使国民的生活素质提高。
3、恩威并施。用法立威,言出必行,守法者知道恩典,对不守法者毫不客气。这样荣恩并济,威惠并施,上下有序,井井有条,政权的基础才能巩固,政治的功效才能发挥。这是诸葛亮在入蜀定法时说的治蜀方针,根据这个方针治蜀,蜀国果然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连法正后来也同意这一观点。
4、赏罚必信。孔明倾举国之兵北伐,以小国挑战大国。军费、将士、物质都依靠全国国民,就算出现怨言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诸葛亮做到民无怨声,全因为他的政治方针正确。诸葛亮负责编制的《蜀科》,主要内容就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罚无善不现。”一开始蜀民不满,到了后来却十分欢迎。诸葛亮融合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怎能不成功?
5、前面是诸葛亮治国的方针与功绩,现在一谈诸葛亮从政的生涯。诸葛亮除了北伐与南征之外,唯一一次领兵就是领兵入蜀支援。其余时间多用在国政上。若没有奇才,刘备也不会排其总掌国政。
6、三分天下。三分乃诸葛亮一向的方针,联吴抗魏,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他要维持三分均势因为孙权有江东,若派兵进犯必招惹魏兵,魏国乃蜀国宿敌,轻重一分,自然联吴对付魏国。力量不平衡,在魏七吴二蜀一(详情请看小弟的三国实力比例)的情况下,如果诸葛亮不联合吴国,共抗魏国,将更难使北伐成功。三分就可以互相牵制,联吴就使蜀国不用防备吴国,全力对付魏国。这是诸葛亮的大局观与外交方面的成功。
治国总结:因为有如此稳固的政治局面上,所以诸葛亮这样谨慎的人方才会发动南征北伐。
[b]用人:[/b]
1、军政的后继人。诸葛亮死后,继承诸葛亮主持国政的是蒋琬、费伟二人,二人各治蜀十年,很有政绩。因为二人主张休养生息,所以在北伐之后的蜀国国力才可以急速恢复。
2、提拔人才甚多。费伟、蒋琬、董允、郭攸之、姜维、杨洪、杨仪、王平、何诋等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蜀书列传上的五十多人,大多都受过孔明明里或暗里提拔。这些人才也不辜负诸葛亮,为蜀国付出了很多。
3、提拔人才于民间低层。杨洪、何诋二人原是小吏,但被诸葛亮破格提拔为郡守,两人也有很多政绩。
4、在恶劣的环境下提拔人才。蜀国地处边陲,人才不多,也很分散。在蜀国人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尚能保证在其死后的二十年之内国政清明,国家大治,不能说诸葛亮用人无方。
用人总结:诸葛亮用人虽有马谡之过,但其用人亦是值得一赞。其继承人也一如所愿,在诸葛死后维持蜀国大盛二十余年。
总总结:诸葛亮是古代出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治国用人方面都有很大建树,不但值得赞赏,也值得学习。因此我觉得诸葛亮在治国用人方面都是有很大能力的。
2004-3-20 14:43
马岱
诸葛亮的治国水平历史基本已有定论,在封建制度下,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地步,诸葛亮的用人方面总体还是可以的,但局部有些欠缺,错用马谡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最后的遗言未能预料到杨仪魏延的争端,另外不分巨细,事事操心,公事私事,不论大小,事事过问,并不是做领导的最好方式,精神固然可佳。
2004-3-20 16:46
岑平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4-03-20, 13:52:46发表
这个年代,歌颂的有,翻案的也有,呵呵 [/quote]
什么事都会有两面的,一正一反,一阳一阴,原是世道的正理~~
可以说,每个人做事都会有缺陷的~~~不过全面来说还是好的~~~
2004-3-21 10:13
岑平
同意姜维兄的说法
2004-4-3 00:12
北宫望
难道没人觉得是刘禅成就了诸葛的一世英明?
2004-4-3 00:18
青蓝
暂时不觉得. 即使刘备时期, 诸葛亮的治理也是非常好的.
2004-4-3 00:23
北宫望
后人歌颂诸葛多是说他后主时的表现,要是换一个小聪明的皇帝,一个不小心就要了他的命,所谓功高盖主,为主所忌.
2004-4-3 00:27
青蓝
后人歌颂的不仅仅是后期. 所敬者是后主平庸下的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支撑着蜀汉十数年. 更提出了一群贤臣义士, 但是历代所推的诸葛亮政绩中并不缺少刘备时期的. 有一句评价简直跟萧何相若------以亮为股肱, 全权理政, 军食足用.
2004-4-3 00:41
北宫望
我的观点是刘禅和诸葛是绝配,缺一则蜀必亡.(前提是刘备死后)
诸葛亮治蜀多年,蜀人基本上到了知其臣而不知有其君的地步.最后居然能功身退,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罕见,我想着不仅仅是他的能力把,我对刘禅还是很佩服的,知道自己不行就把国事交给诸葛,国灭后略施小计保命,实在是有一手.
2004-4-3 17:06
kangtachan
其实有了诸葛亮才会出现扶无起的刘阿斗 少主其实年少时候有许多比较英明的决策的 但是由于诸葛亮的“干涉”缘故 少主真的是吃喝玩乐不问天下事了
奸佞当道 少主年岁跟心态极为不符 所以导致。。。
2004-4-3 17:17
青蓝
少主有许多比较"英明"的决定? 斗胆请教一句, 哪些?
2004-4-3 17:51
北宫望
三国志几乎没有对他的评价,他的纪基本上是流水帐.很难看出他到底怎么样.
2004-4-3 17:52
江左云彦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4-03, 0:23:42发表
后人歌颂诸葛多是说他后主时的表现,要是换一个小聪明的皇帝,一个不小心就要了他的命,所谓功高盖主,为主所忌. [/quote]
问题是换做别的小皇帝,就真能要了诸葛的命?
2004-4-3 17:53
青蓝
SO 俺才向某位高人请教后主年少有何"伟大英明"之决策嘛.
2004-4-3 17:57
北宫望
[quote]原帖由[i]刘云彦[/i]于2004-04-03, 17:52:53发表
问题是换做别的小皇帝,就真能要了诸葛的命? [/quote]
不能吗?小皇帝可能不行,不是个个都是康熙,等长大了呢,何况刘备死时刘禅已经不小了.
2004-4-3 18:00
青蓝
曹睿尚且不能要了司马懿的命. 刘禅想要诸葛亮的命?
2004-4-3 18:04
北宫望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04-03, 18:00:52发表
刘禅想曹睿尚且不能要了司马懿的命.要诸葛亮的命? [/quote]
请注意不是不能,而是没有.
2004-4-3 18:08
青蓝
所以就要注意嘛. 换个有能力的君主, 诸葛亮也不需要那么出位了. 不是每个人都象熬拜那样喜欢压君主干事情的.
2004-4-3 18:22
北宫望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谁高?
司马懿还没到功高盖主的地步把?(限曹睿前)
你不会以为真的魏国就只有靠司马懿了把?
2004-4-3 18:27
江左云彦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4-03, 18:22:01发表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谁高?
司马懿还没到功高盖主的地步把?(限曹睿前)
你不会以为真的魏国就只有靠司马懿了把? [/quote]
那么请问,在魏国接连被诸葛亮所败的情况下,魏国为什么不请其他“高人”,而非要召回有谋反嫌疑的司马懿?
2004-4-3 18:59
青蓝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4-03, 18:22:01发表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谁高?
司马懿还没到功高盖主的地步把?(限曹睿前)
你不会以为真的魏国就只有靠司马懿了把? [/quote]
1 诸葛亮高. 但是那是建立在刘禅那副呆样上面的. 18岁的刘禅已经不是小孩, 按任何道理上说, 稍有能力的人都应该直接接掌帝位.
2 司马懿自曹丕挂后就已经是功高之辈了. 他之所以不被猜疑, 跟他的权谋水平有着莫大的联系.
3 如果刘禅不是阿呆, 你不会以为蜀国还会只依靠诸葛亮一人吧?
2004-4-3 22:57
兩袖清風
[quote]原帖由[i]刘云彦[/i]于2004-04-03, 18:27:51发表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4-03, 18:22:01发表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谁高?
司马懿还没到功高盖主的地步把?(限曹睿前)
你不会以为真的魏国就只有靠司马懿了把? [/quote]
那么请问,在魏国接连被诸葛亮所败的情况下,魏国为什么不请其他“高人”,而非要召回有谋反嫌疑的司马懿? [/quote]
云彥兄別把正史和小說混為一談...
2004-4-4 03:10
北宫望
[quote]原帖由[i]青蓝[/i]于2004-04-03, 18:59:12发表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4-03, 18:22:01发表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谁高?
司马懿还没到功高盖主的地步把?(限曹睿前)
你不会以为真的魏国就只有靠司马懿了把? [/quote]
1 诸葛亮高. 但是那是建立在刘禅那副呆样上面的. 18岁的刘禅已经不是小孩, 按任何道理上说, 稍有能力的人都应该直接接掌帝位.
2 司马懿自曹丕挂后就已经是功高之辈了. 他之所以不被猜疑, 跟他的权谋水平有着莫大的联系.
3 如果刘禅不是阿呆, 你不会以为蜀国还会只依靠诸葛亮一人吧? [/quote]
1.如果刘禅自己心里有打算,那诸葛亮还会有这样的名声吗?我已经先把我的观点摆出来了,就是因为这样的刘禅客观上才成就了诸葛亮.而且刘禅已经登上了帝位,只是放心诸葛亮,让他放手做而已.
2.3:魏文帝死后,是指定了三个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司马;曹操和文帝时司马的贡献并不突出,在军队中只是参谋的角色.明帝时也不是功大过君的角色,是直到曹真死后才开始掌握重要军权,节度对蜀作战军事,明帝死后指定了曹爽和司马,实际上曹爽的权力要比司马大得多.而诸葛亮可是军权,政权一手在握,而刘备死前就指定了诸葛亮一个人(勉强可以算上李严),你说谁更重要.
至于,什么司马被罢官,朝中无人,才使用司马的问题已经有人说了,我就不说了.
而实际上,文,明两帝一直是比较信任司马懿的.
2004-4-4 13:11
青蓝
1 登帝位跟直接接掌有很大的区别. 曹芳也很小就登帝位了, 但是他跟明帝一样吗? 答案很明显就是no嘛~
2,3 司马在曹操是是曹操刻意压制, 但是文帝一上司马就立刻抬头, 摇身一变成了掌实际军权的一方统帅了. (不是参谋), 权力方面他跟曹真负责不同地区的防卫, 在朝中官职和权利也仅次于曹氏一族, 并不是什么没权力的小人物. 文帝挂后更是直接有了驻防地, 当时魏国的战略乃是重点对付东吴, 而司马懿就是坐镇于宛督荆州事务. 更已经是位高权重了. 明帝再死后, 名义上是曹芳继位, 实际上就是曹爽掌权, 可曹爽对这司马懿那么有意见还除不掉啊!~~`当时司马懿对曹爽可是有着直接性的巨大威胁啊. 而且司马懿无大功? 替曹魏抵挡了蜀军两次北伐, 又迅速平定了孟达的反叛, 大破辽东公孙渊, 军功方面已经是功高镇主那类了. 试问一声, 明帝死时, 国内还有谁的威望可与其一比的?
而刘备死后, 由于阿斗是阿呆, 所以只有以诸葛亮为首, 使其掌控巨大的权力替刘禅分忧, 因此才有诸葛亮成为权臣一事. 若当时18岁的阿豆稍有才能, 诸葛亮则不可能有那么大权力了, 您既然知道阿豆若有才能诸葛亮在蜀的影响就不会如此之大, 又凭啥说阿豆想杀了诸葛亮呢?
2004-4-5 06:31
weiwen
诸葛亮就会用荆州人士。
天下要以本地人治本的人。无怪乎蜀国早亡。
2004-4-17 10:57
CaptainZ
[quote]原帖由[i]北宫望[/i]于2004-04-03, 0:12:36发表
难道没人觉得是刘禅成就了诸葛的一世英明? [/quote]
不能这么说吧。
2004-4-17 11:42
青蓝
[quote]原帖由[i]weiwen[/i]于2004-04-05, 6:31:37发表
诸葛亮就会用荆州人士。
天下要以本地人治本的人。无怪乎蜀国早亡。 [/quote]
王平, 姜维, 马忠, 张疑, 张翼, 李恢, 吕凯等人都是荆州人士?
不任蒋宛, 难道任李恢效果就更好了?
2004-4-17 12:31
得意孔明
[quote]原帖由[i]weiwen[/i]于2004-04-05, 6:31:37发表
诸葛亮就会用荆州人士。
天下要以本地人治本的人。无怪乎蜀国早亡。 [/quote]
诸葛亮是否就会用荆州人士,還是你自己去看三國志較清楚.
2004-4-17 15:30
岑平
只用荆州之人~~~此言不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