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3 20:28
虚舟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读《史记伯夷列传》之二
虚舟
王朝本位,“以暴易暴”的魔圈能在中国的大地上旋转四千年不绝,除了暴力这个物质
因素的支撑之外,还有一个精神因素的支撑,那就是天命。司马迁既否定王朝本位,
“以暴易暴”的物质基础暴力手段,也否定王朝本位,“以暴易暴”的精神支柱天命
论。
如果说,太史公反对王朝本位,“以暴易暴”的暴力手段还是借尧舜禅让做对照,用伯
夷叔齐之口转弯抹角表达的话,那么,反对天命论则点名叫响,直指“天道无亲,常与
善人”的谎言谬论。他用伯夷叔齐“积仁洁行”,而“饿死”首阳的例子;颜回好学德
高,贫困早夭的例子;一些大德高行的君子,“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
,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灾祸者,不可胜数也”的例子;质问“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他用“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的例子;“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的例子;质
问上天,“是遵何德哉”?面对这种善祸恶福的颠倒报应,太史公穷追不舍,连声质问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在对天命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连番
追问质疑中,鲜明表达了伟大历史学家对天命论的根本否定。
太史公清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天命论,普通人相信,显示的是善良的愿望和
向善的决心,统治者宣扬是用来作他们的护身符。“以暴易暴”,成功的“暴”还能有
冠冕堂皇的合理性,正大光明地骑在中国人地头上,那不言而明的理由,就是天命——
胜利者都是“善”的化身,不仅在政治上有必然性,在道德上也有合理性。不过,专制
统治者的天命论在使用的具体效果上有两面性。说得天命,便非我莫属,是“奉天承运
”的真命天子,坐上金銮殿,受万民朝拜;说失天命,便该你倒霉,成了天人共怒的独
夫民贼,滚出金銮殿,生死由人。天命论就这样成了专制统治者的护身符。第一个违背
尧舜禅让传统,开“以暴易暴”先河的启,便是挥舞这柄双刃太阿的开山祖师。
启的父亲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然而,尾大不调,家族势成,
大禹冠冕堂皇的遗命竟成一纸空文。“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此天下为
家,利归一人。“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中国历史上“以暴易暴”的序幕
拉开了。启砍向有扈氏的第一刀,就是天命论,“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本来启是为了一家一姓一人的私利,可是打的却是最大最高的旗号,“共行天之罚;
本来有扈氏反对的是启一姓一人家天下之私,可是被启按的罪名却是违反天命,最大最
重,“天用剿绝其命”。这真是挂羊头卖狗肉。在家天下的源头上,天命论的污泥浊水
就这样滚滚而下。
在一个封闭的循环历史内,“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永久保留的传统
节目。打着天命论的威严旗号克敌制胜的夏,便亡于也以威严的天命论为理论武器的
商。商的开国之君汤,几乎是用着跟启一样的语言,动员他的部下进攻夏的末代国君桀
的。“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
”。周灭商还是如法炮制。周武王声讨商纣王“自绝于天”,宣称“今予发维共行天罚
”,宣布周的建立,是“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就是这样,宣传自己得了天命
,宣判对手失去天命,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斗争的杀手锏,在把自己推上胜利者君
临天下的宝座的同时,也把倒霉的对手钉在失败的耻辱柱上。所以,目空一切,臣妾万
民的最高统治者,虽金口玉言,言出法随,但说话总要跟街痞流氓一样,拉大旗,作虎
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真也滑稽。天命论成了中国历史
文化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唯一例外是秦始皇帝。这个靠着国力强大,自己努力,“以暴易暴”,削平六国,一统
天下的嬴政,不称天命。他巡视天下,到处刻石颂功,连篇累牍,不见言天命,颂歌的
都是“事功”,“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
字”。“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己。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
,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对于用天来压他的人,严
惩不怠。“三十六年(前211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
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
销其石”。用天来吓唬秦始皇,他根本不卖买账,人杀了,石销了,能奈我何?那年
“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
‘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来一讲,事关自己生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过
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浙江所沉
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看到是自己当年
沉入江中的玉璧,始皇帝这次没有再去追查华阴居民,也没有开杀戒。但也不怕,目为
“山鬼”,足见蔑视。而往榆中移民三万户,抵消不祥,依然透露着人可胜天的强项。
秦始皇帝的这个作派是一贯的。他不仅要所有的人都为其所用,也要鬼神都拜倒在他的
麾下。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巡游“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
‘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
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南巡,“梦与海神战,如人
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柌备谨,而有此恶神,
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琊北
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砍光湘山上的树木,射杀
大海的巨鱼,报复湘君,警告水神,不是敬鬼神而远之,而是震鬼神而服之,体现的正
是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安排山河,再造人寰的冲天豪情。
像秦始皇帝这样,凭着手中的干戈,不言天命,不怕鬼神,“以暴易暴”的例子,在中
国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他之前的夏,商,周,一手舞刀枪,一手挥天命;在他之后的各
朝代,也是一边亮弯弓射雕,一边称天之骄子。无论是汉,晋,隋,唐,宋,元,明,
清这些统治全中国的大朝代,还是众多乘间而起,窃据一方,弄权一时的小王朝,他们
“以暴易暴”,不是随着农民造反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夺到天下;就是弄权朝廷
,广结死党,由暗到明,由臣而君,稳坐龙椅;或是蛮族崛起,挥师南下,以少胜多,
开国建元。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要取得胜利,巩固胜利,都无一例外需要仰仗天命
,为自己的“暴”确立合理性,确定合法性。只有秦始皇帝敢说敢为,相信自己,不靠
天命。皇位是自己闯出来的,从一往后数就是了,不必再打别的旗号。也就是说,跟他
以前以后的的君主们相比,秦始皇帝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否定天命论。称嬴政为
“千古一帝”,洵非虚语。据说,秦始皇帝把和氏璧刻成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
个字的传国玉玺,大有高举天命论之嫌。然而,《史记》不载,旁证不足。秦始皇帝为
人,言行信果,自视最高,他凭自己的力量,“二世三世传至万世而为君”,也未必真
玩弄这种雕虫小技。
秦始皇帝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所以不讲天命,如果失败了,恐怕就很难说,项羽就是一
例。这位亡国大将的后人,灭秦的主角,是一个标准的破落户子弟,霸气和痞气兼而有
之。“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学”。目中无人,不学无术的顽童,偏偏豪情万丈,看到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的
仪仗,冲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尽显天不怕,地不怕,无法无天的强梁本色。叔
父项梁忙“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但他不管,不仅说,而且做,起兵反秦
,一往无前,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杀将夺权,破敌灭国,自称霸王,分封诸侯,胆略
过人,勋业彪炳,深得太史公心仪,“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
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诸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
有也”。然而,兵败垓下之后,自刎乌江之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从不言天命的好
汉,竟念起天命经,成了孬种。“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
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
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潰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真
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执迷不悟,至死未醒。太史公大为不满,诛心之严,毫发不贷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
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的失败,是由他一系列政治
军事错误造成的。不反省自责,不吃堑长智,反而委过于天,只求解脱,原来英雄本色
是懦夫。
可见,承受失败,比取得胜利,需要更大的精神力量。这方面,太史公就比项羽强得
多。太史公在仕途上也败得很惨,因为对李陵投降的事说了真话,他被投入大牢,身受
宫刑,奇耻大辱,生不如死。然而,他挺住了。支持他的不是天命,是事业;不是解脱
,是工作。“仆窃不逊,近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
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
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
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
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到了民族由“倜傥非常
之人”构架的秘密,历史由“圣贤发愤之所为作”的真相,决心自己创造历史,推开磨
难,投入写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终成文化大业。而一时风光无限的西楚霸王
,落为历史笑柄。
这样看来,不言天命,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作后盾,如秦始皇帝;或需要有强大的精
神力量作后盾,如司马太史。否则,衮衮诸公,芸芸众生,难逃天命罗网。果然,自项
羽之后,天命论除了标榜自己得天命,攻击对手失天命的用途之外,又有了一个新用法
,即英雄末路聊以自慰的安魂曲。西汉末,割据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在光武帝刘秀大军
压境,生路都绝的形势下,不肯投降,支持他的信念,就是“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
哉!”隋末,割据江南,建立梁国的萧铣,被唐军俘虏后,倔强至死。他顶撞唐高祖李
渊指责的话便是,“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
汉哉?”败而不惧,死亦心安,失败的英雄无形之中都成了项羽的私淑弟子。一辈子叱
咤风云,气冲霄汉的项羽,死后给人留下的竟是割头不痛的麻醉药,世事真是难料。太
史公批过知谬,未见明效。
不过,太史公批判天命论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项羽,而是针对项羽的把兄弟刘邦。刘邦
靠天命起家。对刘邦玩弄的天命花招,太史公拣其大者,如实记录,真相自露,荒唐卑
劣,昭然若揭,把神圣崇高的九五之尊,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刘邦编的第一个天命神话是,他是龙种贵胄。“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
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在人类只知其母,
不知其父的远古时代,蒙昧未开,编类似的传说还可以理解。到了文明发达,礼仪昌盛
的时代,还编这样的故事,实不啻于骂人。后代有人骂秦始皇帝不叫嬴政叫吕政,就是
因为有人编故事说,吕不韦把自己有了身孕的幸姬献给庄襄王后生下个男孩,取名嬴政
,即后来的秦始皇帝,秦始皇帝实际是吕不韦的儿子。现在说刘邦是他妈在野外和蛟龙
交配生下的儿子,不仅野合,而且杂交,虽说龙是神物,可又有谁见过?其丑无比,不
等于骂刘邦是杂种么?而且说是刘邦的父亲亲眼看到蛟龙在刘邦妈妈的身上,于事也许
更实在,而与理大谬,与情大悖。后人可能也感觉到此说太丢人现眼,《春秋握成图》
改为“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这个执嘉又说是刘邦父亲太公的名——
《史记索隐》解释为“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执嘉妻含始游洛池,生刘季。”不论怎
样,说得都很朦胧。梦中之戏,游水之乐,朦朦胧胧。朦胧才是谎话得以成立的根基。
《帝王世纪》在此基础上说得更巧妙,“汉昭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日,
后吞之,生高祖。”宝鸡赤珠,诗情画意,吞珠生子,惝恍迷离,越编越精彩。至于《
诗含神雾》所说,“赤龙感刘媪,刘季兴。”也比大泽见龙含蓄得多。问题是在诸说之
中,为何太史公选用此说?一个可能是,当时只有这一种说法,太史公并无选择余地。
不过由此亦可见,后辈为先人遮丑的心路历程。另一个可能是,当初即有诸说流传,太
史公有意选取最可笑的一种,以儆后人。实际上,从此以后,讲帝王异相异事的符瑞说
虽也不少,但再也没有从神奇的来路上做文章的了。鲁迅考证“他妈的”这句国骂,始
自南北朝门第观念盛行之时,窃以为有汉之日,大概就有了。
刘邦编的第二个神话,是斩白蛇起义。“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
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经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
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
,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
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
,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
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这个伎俩,跟陈涉吴广在
大泽乡玩的把戏如出一辙。陈吴“以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
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
楚兴,陈胜王’。卒夜皆惊恐。旦日,军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胜刘邦都是这样
妆神弄鬼,妖言惑众,以取树威建信的效果。所不同的是,刘邦的手下本是他押送的刑
徒,已有威在前;刘邦又放他们走,更有恩于后。所以,刘邦少弄权术,死蛇活用,手
下便“日益畏之”。而陈涉吴广位不过屯长,头上还有两个将尉领导,适戍渔阳的九百
人也各有心事,各有统属,陈吴二人既无威可树,又无恩可施,自然需要多做手脚,不
仅鱼书,而且狐鸣,方使人“固以怪之”,才达到“皆指目陈胜”的目的。而最不同的
是,陈胜晦气,王业不终,弄神作鬼的把戏任由后人拆穿;而刘邦走运,开国称帝,日
鬼捣棒槌的手段便无人敢揭破,堂而皇之地流传于庙堂之上,江湖之间,历史之中。太
史公在《史记》中详细记载刘邦编造的这个神话,就是在试图揭破它。蛇大还是小?既
然能“当径”,阻人前行,必定不小。“杀鸡焉用牛刀”,但斩大蛇却绝不能用小剑。
刘邦常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秦始皇帝统一度量衡,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
2
厘米,三尺相当于今天的69`6厘米,即二市尺多一点。显然,三尺剑斩当人前行的大
蛇,有些太短。这真叫顾此失彼。要夸大白手起家的圣迹,剑当然不能大,蛇也不能小
,而大蛇小剑的矛盾,无形之中就露出编造者的马脚。《汉旧仪》发现了这个问题,特
别申明“斩蛇剑长七尺”,一下子长了一倍多。那么到底是三尺还是七尺?《史记》唐
司马贞《索隐》的解释是,“二文不同者,崔豹《古今注》‘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
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故《旧仪》因言之。”也许剑三尺七尺的矛盾解决
了,而刘邦斩蛇时用的是三尺剑还是七尺剑,仍未说清:若刘邦“及贵,当别得七尺宝
剑”,斩蛇时小亭长正在亡命,生死难料,何贵之有?因而必无七尺青锋。《汉旧仪》
演义成文,别有用心。唐张贞节的《正义》打圆场,“按:其蛇大,理须别求是剑斩
之。三尺剑者,常佩之剑。”一个“理”字,道出了神话编造者心劳日拙,左支右绌的
困窘和编造不合情理的要害,也点破了后人为自圆其说不得不按理再编的苦心。当时刘
邦以亭长的身份押送人役去郦山,按理,除了他这个小头目外,别人不会带有武器,也
就是说,若亭长带的是三尺剑,为斩蛇,他要换成七尺长剑,也是无处可换的。一把短
剑,一条大蛇,一击两响,一石二鸟,既破主子造假之秘,又揭奴才帮忙之窘。把谎话
原原本本记下来,有目共睹,自会原形毕露,就像把雪人放在太阳下,就会化成水一
样。洞察历史的司马迁,深谙此中三味。
刘邦编的第三个神话是,“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田中耨,有一老父
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二子,见孝惠,曰:
‘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
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
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
贵,遂不知老父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五个人之间:老父,刘邦,吕雉,男仔,女
娃。老父已不知去处,知情者为刘家四人,能传出者,亦唯此刘家四人。孩子还小,任
其劳者,非刘季,即吕雉。这个刘季,本不是老实人,萧何就说“刘季故多大言,少成
事”。吕雉也不简单,也是个说谎专家。刘邦亡命芒砀山中,吕雉入山,一准找到。夫
妻亲密无间,吕雉又平素有心,按踪寻亲,这本不奇怪。而吕雉偏要故弄玄虚,“季所
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结果奇效立显,“沛中弟子或闻之,多与附者矣。”
这两个神话,大约都是出自吕雉之口,别的神话,从创编到流布,大约都有吕雉的奇功
妙用。这个女人,野心极大,手段极恨,为了自己,什么事都办得出来,史称“为人刚
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刘邦一死,她就想把跟刘邦一块打天下的哥
们弟兄一网打尽,“非尽族是,天下不安。”磨刀霍霍,杀气腾腾,后来迫于形势,方
才作罢。而对几乎推翻她儿子刘盈皇位继承权的戚夫人,则毫不容情,百般摧残。不仅
想法毒死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而且“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烷耳,饮喑药,使居厕
中,命曰‘人彘’”,让人参观。连身为吕雉儿子的汉惠帝刘盈看了都震惊的破口大骂
,“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史称“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故有病也。”这样残无人道,毫无人性的人,为了鼓励自己的男人铤而走险,造反翻
身,为了帮助自己的男人威服众人,树信天下,编几句谎话,传几句谎话,岂非轻而易
举,信手拈来。试想,刘邦要用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取代吕雉生的刘盈为太子,“吕后
恐,不知所出。”周昌在刘邦面前为刘盈力争,“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厅,见周昌,
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皇后跪臣,狼狈之相可掬,足可看出,她也深知儿
子当皇帝,要靠人力力争,并无天命先定之事。不然的话,她为什么那样仇恨戚夫人和
刘如意,必杀之而后快?不然的话,她为何不顾礼仪,向周昌跪谢?下跪的膝盖,搧了
编造老父相贵的神话一巴掌。不过,说谎的人都是无耻的,吕后除了赢的快乐,一点也
没有输的惭愧。——多亏太史公雄笔传神,妙文写照,后人才能看到宫殿巍峨,仪仗森
严的帝王之家有这么多丑态秽行;神乎其神,人五人六的孤家寡人是这样的卑鄙可耻;
冠冕堂皇,吉星高照的天命时运是如此的滑稽可笑。卫道士目《史记》为谤书,并非无
理。
然而,刘邦编造天命神话却是可以理解的。他既非出身豪门的贵公子,又非出身富家的
阔少爷,更非志高行洁的饱学之士,起义为头,全凭机遇。“萧曹皆文吏,自爱,恐事
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也就是说,大家拿他当
冤大头,让这个不学无术,缺德少才的痞子去冒险。这跟同时起事的项家的遭遇相似。
项梁起兵,投靠陈涉。当时东阳人也起义反秦,欲立陈婴为王。“母谓婴曰:‘自我为
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居,事成犹得封侯,事
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
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
梁。”大凡带头造反的主角,多为敢于离经叛道,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开山作祖,敢于
一人独进,胆大于身,目高于顶,不怕掉头,不怕丢脸之徒。由于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
国家机器过于庞大,只有在巨大的天灾人祸把农民推入难以生存的绝境时,才有可能翻
它。所以,造反充满了痞子革命的特色,深刻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完美的道德,对中
国历史都无影响。那些痞子有时也能得手,全靠手腕。像刘邦,既游手好闲,“不事家
人生产作业”;又粗野无礼,“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他既没有客观和主观
的优势可依靠,只能靠耍泼皮无赖的手段。编造天命神话,愚弄黎民百姓,即其无赖手
段之一。司马迁的高明,就在于他巧妙揭露刘邦编造天命神话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中
国专制统治者的本色。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唯太史公有这样的胆识和雄笔,记录
皇帝陛下的劣迹秽行,还其无赖面目,使后人得以窥见神圣天命的卑劣真相。后代的文
士史官,手无雄笔,胸无胆识,只会遵循圣意和经典涂抹历史,使后人除了成王败寇的
天命之外,看不出历史的真相,提高不了认识,发展不了思想,根本无法跟司马迁相提
并论。
总之,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天命对于成功的帝王,进攻是克敌制胜的龙泉太阿,护身是
得国登基的秘簶灵符;对于失败的帝王,积极点说,是自我开脱的遁词,消极点说,
是最后安慰的麻药。天命也者,成了中国政治的神经中枢,成了中国历史的精神基础。
所以,要改变中国王朝本位,“以暴易暴”的传统,必须清除天命论。由于中国人没有
经过启蒙的斗争,反对传统思想的精神武器是先进分子从海外舶来的,移栽的鲜花香草
扎根不深,水土不服,还难敌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专制传统的顽症痼疾。台湾民主政
治的各取所需和大陆专制制度的一意孤行,就是令人扼腕的民族重负。中国的思想者和
实践者,还必须进行持续的艰苦奋斗。
2007-2-5 20:37
夏侯称
在历史的真相方面,这世间只有一个太史公,那是没有办法。
以暴易暴一直是人类的特性,就算佛教.道家.儒学.天主教这些思想广大流传,也难以完全净化所有人类的思想。
自鸟生鱼汤之后,中国还有什么最好的帝王?鸟生鱼汤又如何与那些追求的人向斗?
2007-2-5 21:16
黄巾军
记得伍子胥大人说过:以德报怨,则何以抱德。虽然被逼无奈,但形势逼迫,不得不以暴易暴。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