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13 15:20
独孤散人
从《战争论》看官渡之战
[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53139-1-25.html[/url]
这有一篇“巴孤”谈论官渡之战的文章,虽然发在小说区,不过依我看来主要依据历史的,放在这个版面也很合适,写得很不错。
不知道版主能不能允许把这个帖子全部转过来?
2007-2-13 15:41
东祖长离
[quote]原帖由 [i]独孤散人[/i] 于 2007-2-13 15:20 发表
从《战争论》看官渡之战
[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53139-1-25.html[/url]
这有一篇“巴孤”谈论官渡之战的文章,虽然发在小说区,不过依我看来主要依据历史的,放在这个版面也很合适,写得很不错。
不知道版主能不能允许把这个帖子全部转过来? ... [/quote]
如果原作者、相关版区管理人员表态同意就可以。
2007-2-18 10:44
tclin
在下认为,以田丰的策略
曹操的潜力会受到很大遏止,不可能在发展速度上超过有稳定后方的袁绍
2007-2-18 13:14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7-2-4 19:00 发表
东北在张少帅手里和在日本人手里,对蒋公来说没啥区别 [/quote]
区别就在于45年中共从苏联手里合法的把东三省接管过来了。国民党的反扑虽然“收复”了辽宁和吉林,但林彪的哈尔滨军团最终还是给了国民党致命的打击。
回到官渡,我不觉得袁绍在当时的情况出兵曹操是什么错误。袁绍的河北四州素来不是什么富庶之地,至少和中原大地是无法相比的。但在汉末河北之所以能那么强大,最关键的还是冀州、青州的和平统一。中原地带曹操所管辖的兖州、豫州、徐州、司隶则都受到了严重的战火摧残。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对中原的优势是暂时的,什么时候等中原恢复生产,什么时候等北方边患复起,袁绍恐怕就不战先败了。在官渡袁绍最大的败笔不是出兵仓促,而是他在优势兵力的情况下采取了被动战略(他的战术是主动的,但战略是被动的)。在这点上,许攸其实早有良策,劝袁绍分兵奇袭许昌,则曹操必败。即便不这样,他只要内部不出乱子,曹操也适赢不了的。因此我还是觉得田丰未战先打退堂鼓,死有余辜。
2007-2-23 16:12
coolyu198281
一点意见
其实 田丰当时也认为打下去一定输 才说的着么委婉
...
2007-2-26 02:19
bifor
其实也没觉得本初的战略有什么失误,与其说是战略的失误,不如说是运气的成分,正如赤壁一样而已。
须知,那时袁的实力大大强于曹,以正兵击曹,逼曹打消耗战,实在是最正统,最正确的做法。之所以失败,是运气和关键时候的判断失误,事实上,袁离胜利的也差不了多远了。
至于田的分兵,除非2路兵实力都大大强于曹的主力,否则随时会有可能被曹击败一路的可能。须知,曹是防御方。要想做到田说的“避实击虚”,那个前提是准确判断出曹的主力在哪里,而事实上,这点在古代是非常难以办到的,否则就不会有增灶减灶了。而对曹来说,就是选择一路击之即可,这个判断,相对于袁,却是容易很多。
就算这一刻判断曹主力正确,但是一旦曹主力转移,那么另一路就是灭顶之灾了。毕竟,曹是防御方,有险可据。有险可据+内线机动,足以达成局部优势了。
综上所述,田的战略,前提:准确判断出曹的主力,曹的主力不作转移,或者准确判断出曹的主力转移时间。才能达到所谓的:避实击虚。在那个年代来说,要想达到这个前提,就算孙武再生,鬼谷重出,也未必能做到。当然还有个可能性:曹是傻瓜。
[[i] 本帖最后由 bifor 于 2007-2-26 02:39 编辑 [/i]]
2007-9-20 13:27
独孤散人
突然翻到了,觉得楼上后面几句评论深合吾心
另外我觉得如田所说,两方发展,曹的发展空间也大一些
那时袁的实力大大强于曹,以正兵击曹,逼曹打消耗战,实在是最正统,最正确的做法。之所以失败,是运气和关键时候的判断失误,事实上,袁离胜利的也差不了多远了。
田的战略,前提:准确判断出曹的主力,曹的主力不作转移,或者准确判断出曹的主力转移时间。才能达到所谓的:避实击虚。在那个年代来说,要想达到这个前提,就算孙武再生,鬼谷重出,也未必能做到。当然还有个可能性:曹是傻瓜。
2007-9-20 14:37
徐道难
袁绍败在婆婆妈妈的举动.
该干嘛就干嘛,就是不听。
2007-9-20 21:01
越骑校尉
不要忘了曹操手中还有一张皇牌——汉朝的皇帝。有皇帝在手,曹操就是代表汉朝政府。其他实力弱的诸侯不能不认真的考虑跟朝廷(曹操)的关系,而一些地盘较大的诸侯也不敢公然对抗朝廷的。
2007-9-20 22:05
wwwind
皇帝象征作用。战争需要的是理由,而不是正不正统的问题。曹操个人能力强于袁绍,能随机应变、果断行事是胜利的关键。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在最高统帅的位置是坐不长的。不是曹操太强,是袁绍输给了自己。
2007-9-21 02:58
心怀蜀汉
我的看法是袁绍统御手下的能力比较差,许攸之降绝对是关键,其次袁绍手下河北四名将还有张合,这家伙连刘备诸葛都忌惮,居然就和老高两个降了,逢纪那班谋士实在不厚道
2007-9-21 14:03
江雨豪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不过袁绍的失败确是必然的
2007-10-11 16:54
贾图
攻打时机也已经成熟,田丰之策只不过可以把胜算无限扩大而已。
易中天有句话不错,袁绍能够次次判断错误,也算是个天才了。
2007-10-21 11:45
jide
官渡的时候,cc胜利的真是很危险,差一点就输了。
我以为田丰的办法还是对了,而且田丰也不是说不出兵,只要cc出兵打别人,袁绍就可以偷袭许都,从cc攻击徐洲的刘备时,田丰的建议就可以看出。
这样的话所谓cc要扩张实力,的确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2007-10-29 12:18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2-18 13:14 发表
区别就在于45年中共从苏联手里合法的把东三省接管过来了。国民党的反扑虽然“收复”了辽宁和吉林,但林彪的哈尔滨军团最终还是给了国民党致命的打击。
回到官渡,我不觉得袁绍在当时的情况出兵曹操是什 ... [/quote]
我觉得过分夸大了,到196年左右,公孙袁绍还打得不可开交。~所谓和平,强大后人断语而已。
袁绍凭实力来也许只比曹操略强。
其实辽东公孙控制的人口也不少。
不要忘记大城池业还在袁绍手上丢给过黑山。
曹操的问题
1)倡导勤俭,但自己家很多富翁,人心不是很稳定。
2)自己出身有少许瑕疵。
3)也许要为皇帝重建宫殿等礼仪建制。(广积粮,缓称王,因为称王要很多礼仪建制的)。
4)个人魅力不如袁绍(虽然史书把袁绍写的不堪,但四世三公家的德操美男子,对其他人还是有吸引力的)。
5)自己屠徐州,杀名士得了恶名。地盘上徐州洛阳一带生产力相当落后。
[[i] 本帖最后由 phoenixdaizy 于 2007-10-29 12:25 编辑 [/i]]
2007-10-29 18:39
chhfang
对不对,要看袁绍用兵和曹操用兵,哪个更为高明了.当时曹操大军压到长江,江东有多少人说要投降,但最后却胜了.说明了什么,兵者诡道也,不以多寡分胜负.袁绍攻打曹操其实没错,错就错在没有充分的利用他手下的谋士,既然打了,就要打出个样子.袁绍与曹操对决是用消耗战的方式,这样打倒不如不要决战,用骚扰战的方式更好.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刘表,两面夹击.至于如何说服刘表出兵那就是袁绍的事了!
2007-10-31 10:11
daxiong999
天时,人和都不占,不好大的,外加本初的性格就决定了他的失败,谋而不决·
2007-11-1 09:44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7-1-28 15:28 发表
袁绍兵多,曹操如果分兵迎击,还是袁绍兵多,所以曹操一定不会分兵把口,那就会犯红军五次反围剿一样的错误。面对优势兵力,弱小一方一般不会选择分兵,因为十万对一万和一万对一千,其实不是一样的差距。十万对 ... [/quote]
事实上袁绍也不是没有派兵对曹操骚扰,官渡之战的同时,刘备、刘辟在曹操后方也一直动作不停,只不过他们不敌曹仁罢了。如果袁绍派别的分队,也难保就一定能敌的过曹仁。
我觉得田丰当时劝袁绍不和曹操决战似乎为时尚早,倒是许攸后来建议袁绍直接派分队把许昌端了的建议不错。
2007-11-2 19:11
悠扬明日
我论
其上马岱兄的言论我非常赞同......
您综观一下中国历代和世界历代的战役......输赢都结合一句话,知己知彼.但是我想知道,如果袁绍真的在官渡打赢了,那么将来将会是谁的天下呢,是刘备,还是孙权,还是别的人,我认为历史必定回照他自己一定的命运在发展.虽然我很相信人定胜天这句话,但是命运不可逆转..............................人只是一个改变方向而已.......或许毁灭,或许生存....
2007-11-2 19:25
悠扬明日
论官渡
官渡中之战曹袁的实力悬殊,但是为什么曹操会赢,我认为有三点情况
1:曹操和袁绍的不同...
2.就是历代王朝覆灭最明显的标志,党派之争.......袁绍的谋士分成了两大派系,他们互相争斗,造成自己内部的重要损伤,
3,用计不当,刚愎自用,不会分析,这其实就是曹操和袁绍最大的不同./袁绍这个人不会分析自己的谋士中性格,脾气,因为根据人的才智相当一部分才智是有自己的个性而确定的.....如果袁绍可以听下田丰和沮授的建言,也不会败了,我为田丰感到可惜了.
本初之败,决定性的原因还是自己.他还是不是曹操的对手,或许命运就是如此,谁让他生在4世3公的家族中的..
2007-11-3 12:55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悠扬明日[/i] 于 2007-11-2 19:25 发表
官渡中之战曹袁的实力悬殊,但是为什么曹操会赢,我认为有三点情况
1:曹操和袁绍的不同...
2.就是历代王朝覆灭最明显的标志,党派之争.......袁绍的谋士分成了两大派系,他们互相争斗,造成自己内部的重要损伤,
... [/quote]
我认为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有袁绍自己的因素在内.
其实袁术自立也影响了袁家的名声.
2007-11-6 17:05
刘小弟
我觉得田丰说得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一,曹操是万人敌.发展的地方是多而广.但发展的能力不多,还是荀或的哪句话,出功其他地方,兵多出功则被袁绍偷击,出兵小则无多用,只有挨打的份
"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选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
这一句可以说出了袁绍的利好了
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这一句可以看出,没错,现看官度之战袁绍是有好多可以赢的机会,但是输了的后果也跟田丰说的一样,是成败于一战,输了就亡国了.这样是太冒险了,虽然胜算好高,但是也有输的可能,现在就是输了,看到了结果了吧
2007-11-6 17:07
刘小弟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意见,都是说出兵本来就可以胜的,但都是忽略了输了的后果
2007-11-30 17:21
悠扬明日
回复 #81 phoenixdaizy 的帖子
那也是的,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场战役中,都会有一定的冒险性和运气性,就像淮海战役一样,解放军还是有一定的运气因素在里面的啊
2007-12-2 12:16
再世孟德
袁绍攻打曹操战略是有点失误 但不是完全错误 他也是可以打赢的 战术上他没打好 败给了曹操
2007-12-2 21:36
baggio00918
田丰的话没错,曹操位于中原地带,乃兵家必争之地!
而袁国力强大,只要坐观中原变化,胜面完全大于输面!
2007-12-4 10:14
hj19890801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袁绍政治上以地方对抗中央是违背正义的,所以这个战略是不对的.
田丰也建议过他先把曹操至于不义再发动战争,打消耗战,不能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
2007-12-5 18:06
阴之黄龙
谋士毕竟只是建言。
如果效力的主君无能,也不会有太大建树。
但袁绍在前期的表现……实在可以称得上明主。
但讨董联盟后,似乎就每况愈下了呢。
或许是四世三公的家世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唔……或许这也包括袁术。
2007-12-7 23:40
索虾王
战略上是没错,但是战术和时机上大错特错
2007-12-9 19:34
cxh19860515
官渡和赤壁都没有侥幸
2007-12-20 16:46
刘小弟
[quote]原帖由 [i]阴之黄龙[/i] 于 2007-12-5 18:06 发表
谋士毕竟只是建言。
如果效力的主君无能,也不会有太大建树。
但袁绍在前期的表现……实在可以称得上明主。
但讨董联盟后,似乎就每况愈下了呢。
或许是四世三公的家世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唔……或许这也 ... [/quote]
袁绍的前期在我看来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是对手的智底,哪有袁绍的统一河北,他当时的对手是公孙赞等一些无能之士,袁绍当时就是挂着4世三公的名号而赢统一河北的,遇到了一些较强的对手,比喻董桌等,还有跟袁绍一起在前汉为臣的现帮曹操的和曹操本人,都主力曹操去打这一战,因为他们都太了解袁绍是个没用的人
2007-12-20 19:04
phoenixdaizy
大家对袁绍的评价都太低点吧,马后炮,公孙瓒可是把天下人打得满地找牙,比孙坚强多了,不要因为孙坚的儿子强,史书有倾向,还忽略战绩咯.
孙坚再强,都只是理论上的,真正作战有胜有败.
公孙再无谋,打了若干胜仗,要不是杀了刘虞,犯了重怒,也不会失败.另外更不走运的是碰到麴义这种兵家高手.
突击作战对于一般的敌人很有效,对付兵家能力是要靠综合实力的。
2007-12-21 10:19
bremer
发表一下看法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应当局限于袁曹之战,应该放眼天下大势。
如果我是袁绍,我想我也会求与曹操速战。毕竟当时中原除了曹操之外,虽然势力众多,但并无再有能力与袁家抗衡者。一旦战败曹操,顺势南下,中原可定。天下基本上就是他袁家的了。即使失利,退守河北,也之不过面对曹操一面的压力。也并非再无翻身的余地。想象如果官渡之战袁绍大胜曹操,那天下还有谁能撼动他呢?
可是一旦和曹操陷入持久战,难免耗上多年。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形势如何,一旦其他诸侯如孙家这样在江东站稳脚跟,恐怕还是个多国鼎立的局面。
所以田丰所言,定曹操或许是上策,平天下就大概是个中策了。毕竟无论史书如何贬损袁绍,以他的地位和作为。他肯定是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是以他官渡求战,完全是必然的选择。
2007-12-21 10:25
bremer
换种说法,一旦袁绍拖死曹操,他有什么好处?
换来的就是曹操无力兼顾周围,然后其他的势力该兼并的兼并,该巩固的巩固,顺便还能在曹操的身上揩点油。即使最后胜利,有什么意义呢?
2007-12-21 11:28
zyl
回复 #7 独孤散人 的帖子
田丰的意思是曹操善于用兵,不宜与其决一死战.而是不断的消耗他的力量
2007-12-21 16:48
DQ77916
田丰的建议是将六成胜算提高到八成,而袁绍的"必其功与一役"却是要将六成胜算就当六成胜算用.
可叹本初不纳田丰忠言,终于按田丰分析的样一败涂地,可见田丰将本初的个性与能力看了个通透.
2007-12-21 22:15
太初元始之天
从战略上看,没错,要不是出了许二五仔,胜算甚大。
2007-12-22 09:07
贾图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7-12-20 19:04 发表
大家对袁绍的评价都太低点吧,马后炮,公孙瓒可是把天下人打得满地找牙,比孙坚强多了,不要因为孙坚的儿子强,史书有倾向,还忽略战绩咯.
孙坚再强,都只是理论上的,真正作战有胜有败.
公孙再无谋,打了若干胜仗,要不是杀了刘虞,犯了重怒,也不会失败.另外更不走运的是碰到麴义这种兵家高手.
突击作战对于一般的敌人很有效,对付兵家能力是要靠综合实力的。[/quote]
——我看你是游戏打多了吧?看了游戏上的数据不去看书就得出了孙坚是占了儿子光的结论。还理论上的~
公孙瓒和马超类似,都是依仗精锐骑兵驰骋于疆场,真正说到用兵,如何能与孙坚比?看看公孙瓒都赢的谁,你所说的天下人都是什么级别的?
就算是孙策,平定江东的难度也比胜董卓胜吕布这些西凉虎狼之师,把奸党赶出洛阳的难度要小的多~
“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戆,诸将军宜慎之。”老贼这种话都说出来,还不能说明问题?
至于孙坚被徐荣所破,魏武也遭遇过,只能说明徐荣很牛逼~
2007-12-28 08:37
bremer
[quote]原帖由 [i]贾图[/i] 于 2007-12-22 09:07 发表
——我看你是游戏打多了吧?看了游戏上的数据不去看书就得出了孙坚是占了儿子光的结论。还理论上的~
公孙瓒和马超类似,都是依仗精锐骑兵驰骋于疆场,真正说到用兵,如何能与孙坚比?看看公孙瓒都赢的谁,你 ... [/quote]
马超不是西凉步兵的吗?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