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21 11:54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21 10:49 发表
QUOTE:
把责任推到我头上了??
是谁把田余庆扯出来当幌子的?
QUOTE:
原帖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18:08 发表
[color=Red]关于“刘备的信用”。
以研究魏晋政治史为学术方向的史学家田余庆,对刘备的政治声誉有过论述。[/color]
上面难道是我说的?
[size=4][color=Blue]你这在说什么啊,红字是我说的,究竟有什么地方错了?[/color]
[b][color=Blue]大家谁能懂他的意思,帮个忙,你出来说一下,这就证明是我的理解有问题。[/color][/b][/size]
不妨告诉阁下一个问题,《秦汉魏晋史探微》我手头就有,俺还可以找到《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
《<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可没有阁下所写的内容。
阁下说俺一口咬定是阁下歪曲了田余庆,未免太谦虚了。
阁下的行为只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阁下重新创作了田先生的文章;
另一种,或者阁下根本就是田先生本人了。
[color=Blue]没有我说的内容?我要是将书页帖出来了你怎么说?
这种人,还真少有。
不过,你这种态度,我事前就已经料定,所以并不吃惊。由于我将田余庆的原话归纳为四点意见,而不是原文照抄,于是给了汝辈耍泼放赖以无限的空间,什么“歪曲”愿意啊,“重新创作”啊,随便你讲,大家看了田余庆原文,心里就有数了,呵呵。
[/color]
再提醒一下,田先生的名字是田余庆不是田余应。俺想y跟q还没那么接近吧???
当然,或许阁下会说用的是五笔,但俺记得上次某人曾经把陶谦打成陶潜。
[color=Blue]就你引出来的我的原话,不就是写的田余庆吗?哪里还冒出来个田余应?[/color]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1 11:58 编辑 [/i]]
2007-3-21 12:14
shinbade
[size=3]呵呵,我把田余庆原话打出来,某些人喜欢狡赖的话,就由他现演去吧。[/size]
[size=4][color=Blue][b][font=仿宋_GB2312]刘备一生,与曹操角逐,不是对手;与孙权角逐,也无优势。当时人对刘备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省略号处引了几个史料)
比军事才能的估价更为重要的,是刘备的政治声誉问题。
《先主传》注引《魏书》载吕布诸将曰:“备数反复难养”。这是建安初年的事,[color=Red]刘备声誉已是如此。[/color]以后刘备又几经反复,才在荆州刘表处暂获栖身之所,而刘表也同样地“疑其心,阴御之”。赤壁战后,刘备据有荆州江南四郡,这本是荆州境内落后之区。《鲁肃传》注引《江表传》,周瑜上孙权笺,还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以后刘备助刘璋而又叛刘璋,也是如此。我无意偏重道德原则衡量刘备。道德原则不是……[/font][/b][/color][/size]
根据以上内容,我归纳了四点:
一、建安初年,刘备就以“备数反覆难养”闻名于各方诸侯;
二、以后,刘备又几经反复,才投到刘表手下,而刘表“疑其心,阴御之”;
三、刘备据有南四郡后,周瑜有“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之说;
四、助刘璋又叛刘璋,仍然不改其奸。
其中,田余庆没有使用的字眼有两处,一是“刘备就以“备数反覆难养”闻名于各方诸侯”,田余庆原文是:
“备数反复难养”。这是建安初年的事,刘备声誉已是如此。
显然意思相同。
另一处,我的帖讲”仍然不改其奸“,而原文是”也是如此“。原文放在整个文章中是容易理解的,但单独引出来说“也是如此”,含义模糊,所以,略加改动。
[b][size=3][b]总之,田余庆认为,刘备这位挺蜀派眼中的“伟光正”,在三国时代人们的眼中,其政治声誉不是一般的差。[/b][/size][/b]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1 12:29 编辑 [/i]]
2007-3-21 12:26
饭富昌景
[url]http://www.an98.com/community/3guo/topic.asp?id=218[/url]
刘备一生,与曹操角逐,不是对手;与孙权角逐,也无优势。当时人对刘备的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曹操丞相赵戬言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必败。”[1]刘备一生的败战记录,是人所共知的。只是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才真正拥有了一支可观的部队,被陆逊视为疆界“强敌”。但是也正是这个陆逊,使刘备这个疆界“强敌”在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刘备的个人军事决策能力由此可见。
与军事才能相比,刘备的政治声誉更为差劲。吕布诸将曰“备数反复难养。”[2]这只是建安初年的事,刘备声誉已是如此,随后刘备又几经反复,后在荆州刘表处暂获牺身之所,而刘表也是“疑其心,阴御之。”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江南四郡,周瑜上书孙权,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3]
以后刘备协助刘璋而又叛刘璋,也是如此。
谢谢谢谢!:titter::titter:
2007-3-21 12:43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饭富昌景[/i] 于 2007-3-21 12:26 发表
[url]http://www.an98.com/community/3guo/topic.asp?id=218[/url]
刘备一生,与曹操角逐,不是对手;与孙权角逐,也无优势。当时人对刘备的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曹操丞相赵戬言刘备“拙于用 ... [/quote]
不谢,走好。语文作业没完成不要乱跑啊……
2007-3-21 13:32
暂时发言马甲
某人眼睛连田余庆跟徐林都不懂分了?
还拉个田余庆的原文出来这么搞笑?
某人继把3万荆兵YY成5万, 把同盟, YY成合并, 把张合YY到先去祈山再回略阳(这个也许是三国演义教他的,哈哈哈哈)后, 又把徐林YY成田余庆.
2007-3-21 14:56
simmon22
嘿,唯一的区别就是 刘备没认人当干爹,一个刘皇叔足以盖住其他所有瑕疵了
2007-3-21 16:0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21 11:54 发表
你这在说什么啊,红字是我说的,究竟有什么地方错了?
大家谁能懂他的意思,帮个忙,你出来说一下,这就证明是我的理解有问题。
没有我说的内容?我要是将书页帖出来了你怎么说?
这种人,还真少有。
不过,你这种态度,我事前就已经料定,所以并不吃惊。由于我将田余庆的原话归纳为四点意见,而不是原文照抄,于是给了汝辈耍泼放赖以无限的空间,什么“歪曲”愿意啊,“重新创作”啊,随便你讲,大家看了田余庆原文,心里就有数了,呵呵。
[/quote]
不是阁下抬出田余庆来当证据么?
俺只不过要讨论一下所谓田余庆的话的真实性而已。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21 12:14 发表
呵呵,我把田余庆原话打出来,某些人喜欢狡赖的话,就由他现演去吧。
刘备一生,与曹操角逐,不是对手;与孙权角逐,也无优势。当时人对刘备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省略号处引了几个史料)
比军事才能的估价更为重要的,是刘备的政治声誉问题。
《先主传》注引《魏书》载吕布诸将曰:“备数反复难养”。这是建安初年的事,刘备声誉已是如此。以后刘备又几经反复,才在荆州刘表处暂获栖身之所,而刘表也同样地“疑其心,阴御之”。赤壁战后,刘备据有荆州江南四郡,这本是荆州境内落后之区。《鲁肃传》注引《江表传》,周瑜上孙权笺,还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以后刘备助刘璋而又叛刘璋,也是如此。我无意偏重道德原则衡量刘备。道德原则不是……
根据以上内容,我归纳了四点:
一、建安初年,刘备就以“备数反覆难养”闻名于各方诸侯;
二、以后,刘备又几经反复,才投到刘表手下,而刘表“疑其心,阴御之”;
三、刘备据有南四郡后,周瑜有“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之说;
四、助刘璋又叛刘璋,仍然不改其奸。
其中,田余庆没有使用的字眼有两处,一是“刘备就以“备数反覆难养”闻名于各方诸侯”,田余庆原文是:
“备数反复难养”。这是建安初年的事,刘备声誉已是如此。
显然意思相同。
另一处,我的帖讲”仍然不改其奸“,而原文是”也是如此“。原文放在整个文章中是容易理解的,但单独引出来说“也是如此”,含义模糊,所以,略加改动。
总之,田余庆认为,刘备这位挺蜀派眼中的“伟光正”,在三国时代人们的眼中,其政治声誉不是一般的差。
[/quote]
这段是田余庆原话?
若阁下手头是电子格式,请给出地址,或者贴一下全文。
若阁下手里是实体书,请给出哪本书、第几页、哪几行。
俺是很愿意使用阁下的独家秘本校对一下手里的资料。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21 11:54 发表
就你引出来的我的原话,不就是写的田余庆吗?哪里还冒出来个田余应?
[/quote]
原来下面这个帖子不是阁下发的。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20 19:37 发表
我那个田余庆的帖子早就出来了,楼上只是我临时在”北进还是西进,东吴在公元219年面临的选择“这个帖子中拷贝过来的,当时还真是防了一下有人会问出处,你当时怎么不去问啊?现在需要时间去找出来,这是田余庆著作中的一篇。篇名现在不记得。
不过,我怀疑找出来有什么用,你不是到时候说一句:田余庆讲了也不是真理。
或者,你无视事实(或因为立场问题看不到事实),为了在论坛上呈口舌,反而一口咬定是我歪曲了[color=Red]田余[size=7][b]应[/b][/size][/color],
都会使我找他的原文没有意义。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19:42 编辑 ][/quote]
2007-3-21 16:1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3-21 12:43 发表
不谢,走好。语文作业没完成不要乱跑啊…… [/quote]
俺直接把那个地址的原文贴一下好了
[quote]
[size=4][color=Red]刘备与诸葛亮的鱼水关系再认识[/color][/size]
[color=Red][b][size=4]徐 林[/size][/b][/color]
【摘要】: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间“如鱼得水”的和谐君臣关系一直被人们视为美谈,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千古传颂。但是事实上,刘备虽然给予了诸葛亮极大的信任与尊重,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一凭诸葛亮筹划部署而无异言,但也决不是事事任其摆布,百依百顺,也不是始终亲密无间,绝对信任。从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并非一开始就处高位,两人用人观的差异,诸葛亮无法劝阻刘备发兵伐吴以及白帝城托孤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限的。
……
[b] 刘备一生,与曹操角逐,不是对手;与孙权角逐,也无优势。当时人对刘备的评价,有誉有毁,但是毁多誉少,毁实誉虚。曹操丞相赵戬言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必败。”[1]刘备一生的败战记录,是人所共知的。只是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才真正拥有了一支可观的部队,被陆逊视为疆界“强敌”。但是也正是这个陆逊,使刘备这个疆界“强敌”在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刘备的个人军事决策能力由此可见。
与军事才能相比,刘备的政治声誉更为差劲。吕布诸将曰“备数反复难养。”[2]这只是建安初年的事,刘备声誉已是如此,随后刘备又几经反复,后在荆州刘表处暂获牺身之所,而刘表也是“疑其心,阴御之。”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江南四郡,周瑜上书孙权,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3] [/b]
……
[b]田余庆先生在其《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也指出:“刘备并未以《隆中对》的方略为念,孜孜以求实现,当然也没有把诸葛亮放在运筹帷握的地位,大事向他咨询。刘备死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璋,是法正、庞统之谋。他在荆不得预入蜀之谋,在蜀不得参出峡之议,这些关键之事不论正确与否,都与他无干系”。[9]田余庆先生的分析相当精辟,道出了诸葛亮相当长时间内并不是刘备手下第一号人物的真相。事实上,刘备对后来才加入刘氏集团的法正的重用程度还要高于诸葛亮。[/b]
……
[/quote]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田余庆原文。
原来俺们大家的眼睛都有问题,居然看不清这篇文章叫《隆中对再认识》。
原来作者名字[color=Red][b][size=4]徐 林[/size][/b][/color]应该读作田余庆。
2007-3-21 18:27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3-21 13:32 发表
某人眼睛连田余庆跟徐林都不懂分了?
还拉个田余庆的原文出来这么搞笑?
某人继把3万荆兵YY成5万, 把同盟, YY成合并, 把张合YY到先去祈山再回略阳(这个也许是三国演义教他的,哈哈哈哈)后, 又把徐林YY成田余庆. [/quote]
阁下不了解情况,就不要闹笑话了。
徐林的文章,采用了田余庆的说法,难道不可以吗?你有没有田余庆的原文啊?让那个叫冒牌的出来说说嘛,他不是田余庆的文章都有吗?
2007-3-21 18:28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21 16:16 发表
俺直接把那个地址的原文贴一下好了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田余庆原文。
原来俺们大家的眼睛都有问题,居然看不清这篇文章叫《隆中对再认识》。
原来作者名字徐 林应该读作田余庆。 [/quote]
天啊,继续闹笑话?
你不是有《探微》这本书吗?怎么不去翻一下?
2007-3-21 18:32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21 10:49 发表
不妨告诉阁下一个问题,《秦汉魏晋史探微》我手头就有,俺还可以找到《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
《<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可没有阁下所写的内容。
阁下说俺一口咬定是阁下歪曲了田余庆,未免太谦虚了。
阁下的行为只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阁下重新创作了田先生的文章;
另一种,或者阁下根本就是田先生本人了。
[/quote]
[color=Blue]
[size=4][font=黑体][b]你不是有《秦汉魏晋史探微》这本书吗?怎么居然和我的书不一样?哈哈,你是真有还是假有啊?[/[/b][/font][/size]color]
2007-3-30 22:43
太初元始之天
刘备未曾弑主,吕布却干了两次,以当时的道德观来说,很难令人认同,即使你干的再理直气壮。
2007-3-31 09:30
wwwwww.com
不管怎样,只要刘备拉起一支队伍,就会“人皆惮之”
2007-5-10 12:26
吕子龙
刘备一姓,因为他没有认义父
2007-5-10 21:33
duff12
三姓家奴是三國演義中對呂布的"尊稱"...三國演義為求戲劇效果, 呂布是壞人, 劉備是"好人"..."壞人"當然要忘恩負義, "好人"又會忘恩負義...
2007-5-11 17:24
Youmay
回复 #7 雳子 的帖子
嗯,尽管也许他人品是不好,但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战神~~~^_^偶像是要自己树立的,尤其是这种已经作古千年的~`:
2007-5-19 23:02
神灵风
做大事的,又有几个是光明磊落的,吕布有吕布的污点,刘备也有刘备的污点。
这个讨论太无聊了
2007-5-20 09:12
静淀海
如果按照楼主的逻辑吕布的姓绝对比大耳多 不管怎么说大耳到哪都是上宾,而且都算是尽了点力 而吕布呢?整天想着认干爹,而且还干掉了2个主人,干爹 最后搞得三国里最搞笑的人物袁本初都不敢信任他了 要干掉他 吕布一看自己的实力干不掉袁绍 只好逃了 人家大耳好不容易收留他 他还夺人家城池 你说这种人 和大耳怎么比,不管内心是怎么样的,可在表面上 吕布几乎到谁家,就背叛谁 搞得最后曹操本来很喜欢他 却都不敢要他了 你想想 不一定这小子哪天就把阿瞒给干掉了 他敢要吗? 所以说 虽然二人都是跟过6,7个主子 但实际性质不一样 曹操还跟过何进 袁绍混呢 可和吕布的性质一样吗?
袁氏兄弟只不过把他当一把刀 董卓丁原只把他当作保镖 张扬只不过把他当做盾牌 就董卓因为个女人就能和他有争执就可以看出 董贼心里根本就不重视他
2007-5-20 16:54
豪杰
吕布投敌却总是干掉自己的旧主公。。。
刘备虽然心怀异志,但是却不辞而别,基本不会对自己的“主公”下手
2007-5-21 00:07
chinafree
刘备长得比较反祖 所以没人认 只有一个姓
2007-5-24 17:02
一切尘埃
一姓``
照开始那人所说```吕还很可怜
[[i]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5-24 21:25 编辑 [/i]]
2007-5-30 23:09
半边莲
N姓!
这也是刘备高明的地方
很少人骂他反复无常
反而说信义著于四海
2007-6-14 09:02
baoyebo
胜则为王,败则为寇,刘备好歹也建立了蜀政权,这点当然吕布是不能比的!
2007-7-1 20:29
zqj007
我倒觉得这个刘备是刘姓,毕竟家奴哦!刘备从来没有像只够似的为人卖命吧!
2007-7-10 22:17
刘梓熠
什么意思?
刘备又没认别人为父,那他还是姓刘呀:wub:
2007-7-10 22:23
桠枫
这篇帖子没意义。应该锁了吧
页:
1
2
3
4
5
[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