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30 02:08
暂时发言马甲
嗯, 董卓刚烈了点, 还懂得体谅吕布. 知道就好.
2007-1-30 02:13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1-30 02:08 发表
嗯, 董卓刚烈了点, 还懂得体谅吕布. 知道就好. [/quote]对
2007-1-30 10:5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1-29 19:29 发表
th
阁下这思路就头了,同理,对刘备与吕布,且莫搞“双重标准”,这两人其实都一样是个“反复难养”的人物。而且,以刘备更加明显。 [/quote]
刘备如何反复难养了?拿出史料来,别拍拍脑袋,话就出来了。
2007-1-30 11:14
步月
吕布的骂名是怎么来的?
贪利忘义,随便认干爹还随便杀干爹。
刘备有这么做的么?
2007-1-31 17:32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30 10:56 发表
刘备如何反复难养了?拿出史料来,别拍拍脑袋,话就出来了。 [/quote]
关于三国时代,人们认为刘备“反覆难养”的史料记错了,不是吕布传,而是先主传裴注。
(吕布)诸将谓布曰:“备数[color=Blue][size=4]反覆难养[/size][/color],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
可见,刘备作为“反覆难养”之徒,在三国时代,比吕布的名气要大啊。不然,以吕布本人也有反覆劣迹,吕布的部将怎么会这么来说刘备呢?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2-3 17:48 编辑 [/i]]
2007-1-31 17:57
暂时发言马甲
吕布部下对吕布说的话成了是三国时人们认为了. :titter:
2007-1-31 18:15
冒牌
根据某人的资料,果然在《吕布传》找到了
[b]《吕布传》: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於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color=Red]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color],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b]
2007-2-1 11:37
天涯明月刀
三国之中,易主之事常有,为何仅吕布数人被称反复?何为反复?仅离开旧主就可以称反复了吗?那叫易主。离开旧主,并与旧主对立,方可称为反复。如吕布弃丁原奔董卓,杀丁原,弃董卓,杀董卓,投刘备,又夺其地,这被称为反复,所以吕布投奔袁术,三国志记载,术恶其反复。而陈寿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再举一例,贾诩,后人对其品行多持异议,为何反复之名鲜见?难道他易主次数还少吗?
如果仅易主就称反复,从古至今,不反复的人少之又少,连我朝太祖也难逃此罪名。
而刘备类似的行为,勉强仅有一次,就是投奔阿瞒,又反之,可这还有献帝的诏书,刘备之举,合情合理。
持刘备较吕布更为反复论者,若非胡搅蛮缠,就是根本不明反复之义,好似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2007-2-1 17:07
骁将吕布
吕布的名声胜刘备数倍,吕布刚到小沛,记住是百姓和刘备的将士迎接吕布的,不是他抢的.得到徐州后,远近豪杰急村长都加入了吕布军团.:q((+
2007-2-1 18:02
Lion_NK
[quote]原帖由 [i]cctvns3[/i] 于 2007-1-22 23:29 发表
刘备没有认义父啊 所以不改姓 [/quote]
也这是这样子,要不然张飞怎么老叫吕布三姓家奴。:titter:
2007-2-1 18:18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骁将吕布[/i] 于 2007-2-1 17:07 发表
吕布的名声胜刘备数倍,吕布刚到小沛,记住是百姓和刘备的将士迎接吕布的,不是他抢的.得到徐州后,远近豪杰急村长都加入了吕布军团.:q((+ [/quote]
居然还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无视基本史料。:titter:
[color=Red]吕布传: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
先主传: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
武帝纪:吕布袭刘备,取下邳。
后汉书:时,刘备领徐州,居下邳,与袁术相拒于淮上。术欲引布击备,乃与布书曰:“术举兵诣阙,未能屠裂董卓。将军诛卓,为术报耻,功一也。昔金元休南至封丘,为曹操所败。将军伐之,令术复明目于遐迩,功二也。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死生。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非唯此止,当骆驿复致。凡所短长亦唯命。”布得书大悦,即勒兵袭下邳,获备妻子。
英雄记曰: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术报书曰:“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资治通鉴: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color]
看看这徐州是不是吕布抢的?虽然有人迎接吕布,但都是袁术劝吕布出兵,之后吕布去打下邳,最后才是下邳军勾结吕布。
远近豪杰急村长都加入了吕布军团,这个请拿出史料来。我只看到,吕布抢了徐州之后,手下人不断的叛乱,没看到阁下所述。
2007-2-1 19:26
独孤散人
刘备投靠几位军阀后都以什么身份出现的?
感觉不管投靠谁,都好像和他们的部下不太一样啊。
比如投靠曹操的时候就不像荀彧荀攸等出谋划策,也不像张辽徐晃等被派上战场
似乎就被交过去喝喝酒聊聊天
好像挺平等似的
跑到袁绍刘表也是一样,和刘璋更是平等的
真是搞不明白,感觉这样无论宾主都很尴尬的
2007-2-1 19:32
骁将吕布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2-1 18:18 发表
居然还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无视基本史料。:titter:
吕布传: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
先主传: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
武帝纪:吕布袭刘备,取下邳。
后汉书:时,刘备领徐州,居下邳,与 ... [/quote]
远近归顺是:三国志吕布传:
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引还)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引众后复与布合。
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刘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
2007-2-1 19:38
北落狮门
这么有办法~~~谁让刘备和曹操青梅祝酒了!
2007-2-2 09:5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骁将吕布[/i] 于 2007-2-1 19:32 发表
远近归顺是:三国志吕布传:
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引还)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引众后复与布合。[/quote]
你这是裴注引的九州春秋,这里哪里是“得到徐州后,远近豪杰急村长都加入了吕布军团?”更何况你还改了一个字。是“和”而不是“合”。这表明双方和解而不是臧霸投奔吕布。
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引还)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后复与布和。
[quote]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刘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quote]
你这段文字我引了,而且也说了,是吕布先去攻打,然后才是下坯军勾结,你这是断章取义,我这次将全部的资料一下子引全,大家仔细看看。
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㈠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于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㈠英雄记曰: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术报书曰:“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
典略曰:元休名尚,京兆人也。尚与同郡韦休甫、第五文休俱著名,号为三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已临兖州。尚南依袁术。术僭号,欲以尚为太尉,不敢显言,私使人讽之,尚无屈意,术亦不敢强也。建安初,尚逃还,为术所害。其后尚丧与太傅马日磾丧俱至京师,天子嘉尚忠烈,为之咨嗟,诏百官吊祭,拜子玮郎中,而日磾不与焉。
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性言“萌常以此问,性言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谓性曰:“卿健儿也!”善养视之。创愈,使安抚萌故营,领其众。
2007-2-2 14:05
骁将吕布
你这样说就没意思了,吕布陈宫按曹操的那句话意思是罪当斩头,刘备又不喜欢吕布,吕布不自安(我在那看过记得不太清楚,曹操曾经写信给刘备让他杀死吕布,张飞也嚷嚷了),肯定要夺徐州,这样总比被曹操刘备杀好吧.
2007-2-2 14:20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骁将吕布[/i] 于 2007-2-2 14:05 发表
你这样说就没意思了,吕布陈宫按曹操的那句话意思是罪当斩头,刘备又不喜欢吕布,吕布不自安(我在那看过记得不太清楚,曹操曾经写信给刘备让他杀死吕布,张飞也嚷嚷了),肯定要夺徐州,这样总比被曹操刘备杀好吧. [/quote]
我这样说没意思?
明明你断章取义,怎的又是我的不是?
“吕布陈宫按曹操的那句话意思是罪当斩头,刘备又不喜欢吕布,吕布不自安(我在那看过记得不太清楚,曹操曾经写信给刘备让他杀死吕布,张飞也嚷嚷了),”你不会是在演义中看的吧,史料之中,我到是没看到,刘备不自安,到是在裴注中有记载。
魏书曰:诸将谓布曰:“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备心不安而求自托,使人说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
2007-2-3 11:12
无敌张辽
回复 #197 天涯明月刀 的帖子
天涯兄所言极是,吕布倒是推心置腹的对刘备,刘备不安是不是心里有什么算盘啊?呵呵
2007-2-3 14:15
暂时发言马甲
吕布都恩将仇报了还"推心置腹"呢, 你让刘备能怎么个安心法?
您试试有个同事把你从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一把扯下来弄到无职的情况下, 再推心置腹的给你个清水衙门管管, 你心里是如何安的?
2007-2-3 15:19
周吉
其实投靠几家我感觉都没啥,杀丁原杀董卓那就不太好,当然吕布是失败者,被贬低是应该的
2007-2-3 17:49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30 10:56 发表
刘备如何反复难养了?拿出史料来,别拍拍脑袋,话就出来了。 [/quote]
关于三国时代,人们认为刘备“反覆难养”的史料记错了,不是吕布传,而是先主传裴注。
[color=Blue](吕布)诸将谓布曰:“备数[size=4][b]反覆难养[/b][/size],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color]
可见,刘备作为“反覆难养”之徒,在三国时代,比吕布的名气要大啊。不然,以吕布本人也有反覆劣迹,吕布的部将怎么会这么来说刘备呢?
2007-2-3 17:53
暂时发言马甲
这样去证明刘备在三国比吕布反复难养名气要大?
莫非刘备反复难养不如吕布他部下就不说了? 那么吕布同志的妻子对吕布说陈宫那话, 说明陈宫比吕布谋主掳主妻的名声比吕布还大? :titter:
2007-2-3 18:05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2-1 11:37 发表
三国之中,易主之事常有,为何仅吕布数人被称反复?何为反复?仅离开旧主就可以称反复了吗?那叫易主。离开旧主,并与旧主对立,方可称为反复。如吕布弃丁原奔董卓,杀丁原,弃董卓,杀董卓,投刘备,又夺其地,这被称为反复,所以吕布投奔袁术,三国志记载,术恶其反复。而陈寿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再举一例,贾诩,后人对其品行多持异议,为何反复之名鲜见?难道他易主次数还少吗?
如果仅易主就称反复,从古至今,不反复的人少之又少,连我朝太祖也难逃此罪名。
而刘备类似的行为,勉强仅有一次,就是投奔阿瞒,又反之,可这还有献帝的诏书,刘备之举,合情合理。
持刘备较吕布更为反复论者,若非胡搅蛮缠,就是根本不明反复之义,好似鹦鹉学舌,人云亦云。[/quote]
首先,你解释的“反覆”,是你为了把刘备排除在外,YY出来的。按你的解释,刘备哪来的“反覆难养”呢?
第二,按你为刘备的辩解,则也可以用来为吕布辩解:
吕布杀董也“布怀诏书”,则也不能算“反覆”;吕布杀丁原,是执行上级董卓的命令,则也合情合理。
第三,你批评吕布的,同样也可能用来批评刘备:
刘备投曹操,又反曹操;刘备投吕布,又反吕布。刘备投刘表,也快要反了,只是刘表死了没反成而已,刘表生前与刘备的关系,史料上也很明确,已经极为紧张,再拖下去就难说了,很可能刘表成为刘璋。
2007-2-3 18:09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2-3 17:53 发表
这样去证明刘备在三国比吕布反复难养名气要大?
莫非刘备反复难养不如吕布他部下就不说了? 那么吕布同志的妻子对吕布说陈宫那话, 说明陈宫比吕布谋主掳主妻的名声比吕布还大? :titter: [/quote]
如果刘备反复难养不如吕布,则吕布部下总是要避嫌的吧?能当着吕布的面指责刘备“反覆难养”吗?
吕布同志的妻子对吕布说陈宫那话, 说明陈宫比吕布谋主掳主妻的可能性很大,客观上如此。史料说的一清二楚,不容混淆。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2-3 18:11 编辑 [/i]]
2007-2-3 18:14
可爱小马驹
历史上陈宫掳过曹操哪位太太?也麻烦S二号来说个一清二楚,不容混淆看看
2007-2-3 18:31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7-2-3 18:14 发表
历史上陈宫掳过曹操哪位太太?也麻烦S二号来说个一清二楚,不容混淆看看 [/quote]
呵呵,那你自问自答吧,本人没有义务回答无关的问题。
2007-2-3 18:58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2-3 18:09 发表
如果刘备反复难养不如吕布,则吕布部下总是要避嫌的吧?能当着吕布的面指责刘备“反覆难养”吗?
吕布同志的妻子对吕布说陈宫那话, 说明陈宫比吕布谋主掳主妻的可能性很大,客观上如此。史料说的一清二楚 ... [/quote]
所以吕布脑袋被先绞后杀, 这更是历史事实,把容狡辩. 把人的话当"历史事实"真是......
吕布部下为什么避嫌? 一切皆为自己势力发展服务, 吕布反复是如此, 不能容刘备同样如此.
第一次不用事实而是从人的"话"中去评价一个人啊~`
不过话说回来, 周瑜能说的不是事实而是强调某些性质的问题, 这里的吕布诸将怎么个个都客观公正, 说的就是历史事实呢? 您不能随意更改你的标准吧?
2007-2-3 22:32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2-3 18:58 发表
所以吕布脑袋被先绞后杀, 这更是历史事实,把容狡辩. 把人的话当"历史事实"真是......
吕布部下为什么避嫌? 一切皆为自己势力发展服务, 吕布反复是如此, 不能容刘备同样如此.
第一次不用事实而是从人的"话"中去评价一个人啊~`
不过话说回来, 周瑜能说的不是事实而是强调某些性质的问题, 这里的吕布诸将怎么个个都客观公正, 说的就是历史事实呢? 您不能随意更改你的标准吧?[/quote]
这明显是这段史料透露出来的信息,至于他是否公正,另当别论。史料中,那个部将是将“刘备反复难养”当作他的建言的依据,试想,如果大家都不认为刘备反覆难养,难道是那个部将脑子进水了,突然说刘备“反覆难养”?如果不是在一定程度共识的话,他用“刘备反覆难养”作为理由,建议整肃刘备,则如何能自园其说,怎么能显得有说服力呢?
阁下是盲目挺蜀派这个我承认,但总不能见刘就挺吧,一点史料都不顾?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2-3 22:35 编辑 [/i]]
2007-2-3 22:34
DHEROW
刘备这个人并不是贪图好利,只希望有个发展的根据地,相反吕布就是不一样的人。我认为刘备不应该说是家奴,因为他并不象吕布那样拼命的去杀敌,尽管在袁绍手下时出阵过一次,可并没有杀敌人,只能说他寄人篱下而已,刘表的时候,他完全是为自己才打曹操,并不是为了刘表。而吕布传完全把吕布塑造成了一个正义英雄,但这只是游戏而已,有一点虚构性也不错
2007-2-3 22:34
可爱小马驹
吕布自己脑袋里面水就不少,他的部将脑里有水有啥稀奇么?
2007-2-3 22:48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7-2-3 22:34 发表
吕布自己脑袋里面水就不少,他的部将脑里有水有啥稀奇么? [/quote]
这就省事了,史料中凡是出现不利自己观点的话,通通就是因为说话者脑子进水了。
呵呵,继续YY吧,有了这类战无不胜的方法,什么样的人间奇迹YY不出来啊。
2007-2-3 22:52
可爱小马驹
MS是你自己提出脑里进水的说法,还真是自打自嘴,不亦乐乎,“有了这类战无不胜的方法,什么样的人间奇迹YY不出来啊”
2007-2-3 23:27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2-3 22:32 发表
这明显是这段史料透露出来的信息,至于他是否公正,另当别论。史料中,那个部将是将“刘备反复难养”当作他的建言的依据,试想,如果大家都不认为刘备反覆难养,难道是那个部将脑子进水了,突然说刘备“反覆难 ... [/quote]
老子有不承认吕布那部下说了那种话么? 我否认的是你把吕布部下的那一建议当成了"当时人们"的看法.
吕布部下这么认为, 吕布可没认同, 你觉得吕布这一行为又表示了什么?
盲目挺蜀, 见刘就挺? 你丫还真够会栽脏啊~ 敢情不同意你就是盲目挺蜀见刘就挺了. 你把你自己当什么了?
真是没品的讨论者, 话题说到说不下去的地方, 立马就去攻击别人的立场? 你要攻击立场也把盲目的地方提出来吧你. 靠!
[[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3 23:28 编辑 [/i]]
2007-2-3 23:57
shinbade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2-3 23:27 发表
老子有不承认吕布那部下说了那种话么? 我否认的是你把吕布部下的那一建议当成了"当时人们"的看法.
吕布部下这么认为, 吕布可没认同, 你觉得吕布这一行为又表示了什么?
[/quote]
失控了?
爷爷我今天倒很有耐心,呵呵。
吕布没认同的是“宜早图之”,而不是没认同“刘备反覆难养”。
即使吕布个人不认为“刘备反覆难养”那也没用,大家是这样认为的。
史料中,那个部将是将“刘备反复难养”当作他的建言的依据,试想,如果大家都不认为刘备反覆难养,难道是那个部将脑子进水了,突然说刘备“反覆难养”?如果不是在一定程度共识的话,他用“刘备反覆难养”作为理由,建议整肃刘备,则如何能自园其说,怎么能显得有说服力呢?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2-4 00:38 编辑 [/i]]
2007-2-4 10:38
暂时发言马甲
您没问题吧? 您栽脏于我还我失控呢~?
既然那个部将那么有根有据, 为什么吕布会不从?
你那所谓的"大家"又是哪来的? 建议的那部将就代表"大家",吕布就不代表"大家", 敢情大家是你的玩物, 你喜欢哪个立场, 哪个立场就是"大家"了是吧? 当时天下有一千多万人, 您至少给找出3处3方势力的记载刘备反覆难养再说吧.
就是因为吕布同志那部将的建议说服力不够, 才得不到重视, 被否决了.
2007-2-4 10:44
暂时发言马甲
《吕布传》: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於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
"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这两个就是有根有据的大家看法, 所以曹操同志由犹豫间听完就立刻果断砍了吕布. 什么叫说服力? 这就是说服力. 哪跟吕布那一群为了说服吕布不惜造谣欺骗吕布, 反而让吕布不从了~
2007-2-4 19:50
xiaoqv001
呵呵,看到这么多高见我忍不住出来胡说两句,止增笑尔。
首先从个人感情来说,我认为刘备不是家奴,他只姓刘。
历史早已过去,谁都无法清楚地了解过去,所以姑且相信史料吧,不要说什么胜利者改写历史,刘邦不见得名声有多好:titter:,一味怀疑那就自己去幻想吧。
现代人似乎对翻案很有兴趣,勇于探知是好的,不过古人那么多年的观点也有一些道理吧,三国演义那么火或许正是因为它反映许多人的喜好。
:P
呀!忘了引史料了,大哥们看不过去可不要骂我啊。
2007-2-5 14:18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2-3 18:05 发表
首先,你解释的“反覆”,是你为了把刘备排除在外,YY出来的。按你的解释,刘备哪来的“反覆难养”呢?
第二,按你为刘备的辩解,则也可以用来为吕布辩解:
吕布杀董也“布怀诏书”,则也不能算“反覆”;吕布杀丁原,是执行上级董卓的命令,则也合情合理。
第三,你批评吕布的,同样也可能用来批评刘备:
刘备投曹操,又反曹操;刘备投吕布,又反吕布。刘备投刘表,也快要反了,只是刘表死了没反成而已,刘表生前与刘备的关系,史料上也很明确,已经极为紧张,再拖下去就难说了,很可能刘表成为刘璋。[/quote]
我YY?明明是你YY,刘备本来也没有反覆难养。
布怀诏书,这个诏书是什么?吕布传记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董卓传记载:“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着卫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
这里明明是说吕布与别人勾结,来谋害董卓,你可到好,整个一个胡说八道,我问你,这个诏书说明了是要吕布杀董卓的诏书吗?
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㈠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这里说的清清楚楚,是奉诏。
刘备投曹操,又反曹操。
我说了,这是奉诏。
刘备投吕布?
你Y的能不能不胡说八道,明明是吕布抢了刘备的徐州,刘备不得不与吕布和解,你到反而称刘备投奔吕布。
[quote]如果刘备反复难养不如吕布,则吕布部下总是要避嫌的吧?能当着吕布的面指责刘备“反覆难养”吗?[/quote]
更是鬼扯,照你这个逻辑,吕布投奔袁术时,为何袁术恶其反复?欲降曹操,结果刘备一句话,明公不见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喀嚓一声,吕布人头落地?而刘备投袁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与先主相见。投曹操,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而且有人建议除掉刘备,阿瞒也不同意。莫非阿瞒与袁绍都有眼无珠?
投刘表,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这刘表也瞎了眼睛?
[quote]刘备投刘表,也快要反了,只是刘表死了没反成而已,刘表生前与刘备的关系,史料上也很明确,已经极为紧张,再拖下去就难说了,很可能刘表成为刘璋。[/quote]
拿出史料来,别在这YY。刘备后来还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呢,刘琦死后是群下推为荆州牧。
2007-2-5 14:21
lilis
阿瞒与袁绍都在那时的确判断错误。曹操放走刘备不久就后悔,就派人追刘备。
2007-2-5 14:23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lilis[/i] 于 2007-2-5 14:21 发表
阿瞒与袁绍都在那时的确判断错误。曹操放走刘备不久就后悔,就派人追刘备。 [/quote]
你说直说得了,阿瞒与袁绍以及刘表全都有眼无珠之辈,只有隔了近2000年你lilis与S二号独具慧眼。:titter:
2007-2-5 14:28
lilis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2-5 14:23 发表
你说直说得了,阿瞒与袁绍以及刘表全都有眼无珠之辈,只有隔了近2000年你lilis与S二号独具慧眼。:titter: [/quote]
我可没有这么说,这是阁下的YY之语,不过这也难怪,阁下这点水平除了YY与说这类不着边际的话,就什么都不懂了。:titter::titter:
阿瞒与袁绍刘表曾经有判断失误,就等于是永远的有眼无珠之辈?:():()你这种忽悠法门上不了台面的!
[[i] 本帖最后由 lilis 于 2007-2-5 14:31 编辑 [/i]]
2007-2-5 14:30
骁将吕布
术有生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P
2007-2-5 14:33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lilis[/i] 于 2007-2-5 14:28 发表
我可没有这么说,这是阁下的YY之语,不过这也难怪,阁下这点水平除了YY与说这类不着边际的话,就什么都不懂了。:titter::titter:
阿瞒与袁绍刘表曾经有判断失误,就等于是永远的眼无珠之辈?:():()你这种忽悠 ... [/quote]
我YY,得,你lilis拿不出史料,就会说别人YY,为何阿瞒与袁绍碰了刘备就判断失误,碰了吕布就英明之极?
你这点水平,也就别出来现世了。
2007-2-5 14:33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骁将吕布[/i] 于 2007-2-5 14:30 发表
术有生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P [/quote]
吕布反复之名,天下皆知,所以名气大嘛。:titter:
2007-2-5 14:38
lilis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2-5 14:33 发表
我YY,得,你lilis拿不出史料,就会说别人YY,为何阿瞒与袁绍碰了刘备就判断失误,碰了吕布就英明之极?
你这点水平,也就别出来现世了。 [/quote]
碰了吕布就英明之极?你这么认为的?我可从没说这话!看看,你这种人没水平还罢了,竟无耻到捏造了:():()
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这史料够了没?
2007-2-5 14:51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lilis[/i] 于 2007-2-5 14:38 发表
碰了吕布就英明之极?你这么认为的?我可从没说这话!看看,你这种人没水平还罢了,竟无耻到捏造了:():()
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这史料够了没? [/quote]
也不知谁无耻,这史料只是说阿瞒放刘备后悔,证明阿瞒接纳刘备后悔了?证明阿瞒接纳刘备是判断失误?你这种除了强暴史料还会做什么?
当初,刘备投阿瞒时,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阿瞒收留刘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压根不是判断失误。
一样是有人劝阿瞒杀吕布,为何阿瞒就同意了呢?而除掉刘备,阿瞒为何不同意?
退一万步讲,阿瞒判断失误也就罢了,咋袁绍与刘表也统统失误?
2007-2-6 01:39
lilis
接纳刘备,刘备还密谋杀自己,曹操不是判断失误是什么?
[quote]刘备投吕布?
你Y的能不能不胡说八道,明明是吕布抢了刘备的徐州,刘备不得不与吕布和解,你到反而称刘备投奔吕布。[/quote]
英雄记载: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
强暴史料是你,自己干吕布就厚着脸皮向吕布请降,这就是史实。
2007-2-6 02:48
kirayamato418
刘备...确实可以这样说,
2007-2-6 10:01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lilis[/i] 于 2007-2-6 01:39 发表
接纳刘备,刘备还密谋杀自己,曹操不是判断失误是什么?
英雄记载: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
强暴史料是你,自己干吕布就厚着脸皮向吕布请降,这就是史实。 [/quote]
看来你不仅在强暴史料,惯用强盗逻辑,更是连语文都没学好,第一,吕布先抢了刘备的徐州,原来你只许吕布抢刘备的徐州,而不允刘备打吕布;第二,刘备这是请降,不是投奔,请降与投奔是一回事?
再看一下,阿瞒是不是判断失误。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明白了吗?阿瞒收留刘备是为了收天下英雄,至于之后刘备是否反对他等等之事,在当时,根本不会影响到阿瞒是否会收留刘备。
2007-2-6 10:14
龙九州
也不能那么说 吕布太不仁义 投靠董卓 走就走呗 干嘛杀了人家丁原 落个话柄 大耳人家势力弱 有武将 没谋士 哪经的起曹贼门大势力的摧残 四处投奔也是逼不得以 况且也没乱拜义父嘛
2007-2-6 16:20
lilis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2-6 10:01 发表
看来你不仅在强暴史料,惯用强盗逻辑,更是连语文都没学好,第一,吕布先抢了刘备的徐州,原来你只许吕布抢刘备的徐州,而不允刘备打吕布;第二,刘备这是请降,不是投奔,请降与投奔是一回事?
再看一下, ... [/quote]
你只许吕布抢刘备的徐州,而不允刘备打吕布?哦?我有这么说过吗?看看,你自己除了YY别人的话并捏造,还懂什么?:titter::titter:
你承认刘备向吕布请降就好,请降与投奔不是一回事?相差多远?:():()
都投降了,后来一见曹操就背叛主子吕布投曹操了,这是什么性质?
曹操自己几乎被刘备害的没命了,得民心比起自己的性命重要?这不是判断失误是什么?:()
2007-2-6 16:25
forrr1
[quote]原帖由 [i]shinbade[/i] 于 2007-1-26 21:38 发表
首先,我生搬硬抄你的原话,就是在表明,吕布与刘备基本上是相似的(除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以外),凡是能用来指责吕不仁不义的理由,同样都能用来指责刘备;而凡是能用来为刘备不仁不义进行辩护的观点,也同 ... [/quote]
你在和什么稀泥,丁原和董卓当时什么立场?董卓嚷着要废帝,丁原反对,而吕布杀丁原投董卓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吗?性质很清楚了不是?而袁绍,说起袁绍,这个倒还和董卓的废帝对抗过,最佩服他就是满堂大臣皆不敢发声,就他敢出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乎",后来诸侯讨伐的时候他倒是和公孙赞想立刘虞为帝,不过这老头没敢而已,而且当时汉帝也是董卓自己立的不久本就不让人服.到后来嘛怎么说那个也是刘汉子孙,灵帝的儿子总比曹操说的过去吧.官度的时候他发的檄文是明显以讨伐汉贼曹操为名的,而那个时候玉带诏之后了,刘备奉诏讨贼有错吗?至于你硬要把曹操立为中央朝廷,这不正是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可以说天子偷偷发出玉带诏后,许昌的情况曹操到底什么样的人物都已经昭然若揭了.你不用用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做幌子一路否认下来,照这个说法,这三家都没胜利,谁写谁都不一样?既然都是胜利者写的,干脆你也不用看啥史书了,反正都是胡吹,看了也是浪费精神,你要是晚生2000年,评论今天历史不也可以以一句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充分发挥想象.而且自高祖以下,非刘姓不得为王,吕后乱政的时候破过例,王莽篡位破过例,曹操也来这手,还有人说他是什么汉忠臣那就是装傻充愣了,而且玉带诏一出后,许昌不明摆着没汉帝说话的份了,曹操再拿中央做幌子居然还有人拿来说事,这个还要狡辩的话,真是没话说了.
[[i] 本帖最后由 forrr1 于 2007-2-6 16:37 编辑 [/i]]
2007-2-6 16:33
lilis
吕布抢刘备的徐州,刘备打吕布当然可以,可刘备那时连打袁术都打不过,怎么打吕布?只有投降呗!:huh::huh:
2007-2-6 16:40
forrr1
[quote]原帖由 [i]lilis[/i] 于 2007-2-6 16:33 发表
吕布抢刘备的徐州,刘备打吕布当然可以,可刘备那时连打袁术都打不过,怎么打吕布?只有投降呗!:huh::huh: [/quote]
投降?向谁投降?没看懂你意思
2007-2-6 18:30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lilis[/i] 于 2007-2-6 16:33 发表
吕布抢刘备的徐州,刘备打吕布当然可以,可刘备那时连打袁术都打不过,怎么打吕布?只有投降呗!:huh::huh: [/quote]
投降做内奸也是打的一种, 吕布能先归刘备后袭徐州, 刘备就不能以其之道还施其身? 对吕布投降还用讲什么? 先投降后反叛这是什么性质? 刘备也就有样学样罢了.
你搞笑去吧. 谁让吕布自己不长眼不踹死刘备. :titter:
先主求和于吕布,布还其妻子。先主遣关羽守下邳。
[color=Red]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color]曹公
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
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
某个同志拜托看清楚刘备究竟是怎么投向曹操的. 是吕某人看见刘备还屯小沛收得万余人后就"恶"之, 刘备反吕布没? 刘备反叛没有? 长下眼睛好不?
[[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6 18:35 编辑 [/i]]
2007-2-6 18:41
暂时发言马甲
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
再看看吕布是干嘛? 先跟袁术建交, 后来违约示好于朝庭, 后来又居然跟反帝袁术结合攻打刘备. 还怨刘备反他??:titter:
果然是什么人帮什么人说话, 为了黑刘备, 不惜把此等吕布竖立在"正义"面去了. :titter:
2007-2-9 17:45
骁将吕布
天涯明月刀你的傻B之名,海内仰望,乞丐臣服:P
2007-2-9 17:48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骁将吕布[/i] 于 2007-2-9 17:45 发表
天涯明月刀你的傻B之名,海内仰望,乞丐臣服:P [/quote]
留下证据。
2007-2-9 17:55
骁将吕布
这里面的现金有什么用吗:doubt:
2007-2-9 18:29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骁将吕布[/i] 于 2007-2-9 17:55 发表
这里面的现金有什么用吗:doubt: [/quote]
可见毫无悔改。
页:
1
2
3
[4]
5
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