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 20:54
小马828
高人来帮忙翻译一下马超的生平评价
主要是: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
骠骑夺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
家破军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赞马孟起
第一个人的解释:
马超拥兵自重,凭借匹夫之勇,致使全族覆没,可惜啊
这里说因穷致泰是指在紧急关头归附曹操,放弃割据的土地,交出军队,便可以避免发生覆家灭族的惨剧了,说到这里,我还要解释一下,在马超造反一年零三个月,曹操才通过献帝下诏,灭了马腾及起三族。这是给马超留了一条出路,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都执迷不悟,我们不禁要说一声,惜哉!
第二位:
信布之勇说的是刘邦开国手下两员猛将也是志士——纪信和栾布!!后世经常以“信布”并称!!
“逢殒命于夏癸,比干竭节于商辛,申蒯断臂于齐庄,弘演纳肝于卫懿,汉之纪信、栾布,晋之向雄、嵇绍,并不惮于危亡,以蹈忠贞之节。”——《北史》列传第三十六
第三位:
阻戎负勇的确是贬义 意思是说阻碍军事而依靠个人武勇
阻:阻拦 阻止 阻碍讲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阻碍
戎:就是军事 军队的意思 联合起阻 当不懂军事讲 不过分
负:这里可以用依赖讲吧
勇:这里是当武勇讲
还有很多跟贴的:
阻拦大军依靠武勇 导致覆灭了自己的家族 可惜~
嗯!!! 的确这么翻译更恰当
阻戎负勇:戎,一般指外族或兵马的意,在这也可作双关语,马超是羌族的地界起兵的.阻戎很可能是指割据外族异地起兵反曹.
戎:通 军事
如果阁下不信可以找找以前的初中书古文 好象跟哪里看到过这个解释
实在不行你找找字典
我的个人意见是:马超割据外族异地的兵马,以自己的武勇或才能来抗衡曹操,最终却倾覆其族,失败了.
戎在古代一般也作外族
我查了字典还真是~~~~~~~~~ 呵呵
不过按照你的翻译 好象无法与后面那句连接上吧 明显不通的
马超阻止外夷军队入侵而负有勇名 覆灭了自己的家族 最后因势穷而投靠刘备导致加官进爵 不也如同大病痊愈吗?
2007-1-20 21:16
冒牌
[b]逢殒命于夏癸,比干竭节于商辛,申蒯断臂于齐庄,弘演纳肝于卫懿,汉之纪信、栾布,晋之向雄、嵇绍,并不惮于危亡,以蹈忠贞之节[/b]
这里的[b]纪信、栾布[/b]是说他们[b]不惮于危亡,以蹈忠贞之节[/b],并非说其勇。
一般认为信布之勇是韩信、英布。
2007-1-20 21:31
恨地无环
此处阻作恃讲。
《左传》曰:“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杜预云:“恃兵则民残,民残则众叛。安忍则刑过,刑过则亲离。”
阻戎,即恃羌戎也。
至于此处信布当为韩信英布,衲子也曾在相关帖子中作过详细论述。
2007-2-2 14:22
骁将吕布
投靠刘备是他最大的错误,如果是我我就坐掉张鲁,联合少数民族何不丑东山再起.
2007-2-4 04:55
shinbade
许嘉璐版的《三国志全译》:
一、马超依靠戎族、仗恃勇力,结果却家族遭到覆灭,很可惜啊!如果能由失意而保平安,不是也还胜过灭族吗?
二、信布之勇,指的是韩信、英布。
供参考。
[[i]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2-4 05:01 编辑 [/i]]
2007-2-5 17:03
DHEROW
马超刚刚归降刘备就参加汉中大战,刘备死后,就是为防守羌人而镇守边关,没有参加对魏的战争,可以说后半生只为抵御外敌
2007-2-6 10:26
龙九州
马超在三国后期似乎没什么大作为啊
2007-8-20 18:09
小马828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张鲁很弱呢?
看看曹操灭他费劲多大吧
2007-8-25 17:22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小马828[/i] 于 2007-8-20 18:09 发表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张鲁很弱呢?
看看曹操灭他费劲多大吧 [/quote]
宗教领袖
2007-8-26 12:14
雷光
古人思想单纯,宗教的力量比现在大的多
2007-8-28 09:21
xierui1204
马超也很苦,全家被仇敌所杀,只和马岱出来了!
2007-8-28 11:17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xierui1204[/i] 于 2007-8-28 09:21 发表
马超也很苦,全家被仇敌所杀,只和马岱出来了! [/quote]
咎由自取而已,谁让他老爸在人家手上当人质,他还造反呢?
2007-8-28 16:27
云上天
马超~~~~~~~苦啊
他在凉州的声望太大了 所以刘备 诸葛 把他雪藏了
马岱不如他 所以受到重用
他没儿子 没后代 只有一个弟弟
他是无路可退才投靠刘备的 所以不被信任 写了很多血书要求进攻凉州 都被驳回
他的后半生是在 绝望中度过的 最终病死了
所以 诸葛亮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尚 刘备没有史书中那么仁义
政治是肮脏的
马超只是一个牺牲品 他是刘备 对抗曹操的一面旗帜 一个棋子
仅此而已
2007-8-28 16:36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8 11:17 发表
咎由自取而已,谁让他老爸在人家手上当人质,他还造反呢? [/quote]
当时钟繇都摆出一副要对付他们的样子了,不反还能怎么样?
马腾被杀,不在于马超造反,而在于马超的失败。
若马超于渭水战胜,曹操怎么敢随便杀掉马腾?
2007-8-28 22:51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8 16:36 发表
当时钟繇都摆出一副要对付他们的样子了,不反还能怎么样?
马腾被杀,不在于马超造反,而在于马超的失败。
若马超于渭水战胜,曹操怎么敢随便杀掉马腾? [/quote]
摆出阵势就打啊?马超没政治头脑.另外渭水获胜难度很大
2007-8-29 01:47
镜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8 09:51 AM 发表
摆出阵势就打啊?马超没政治头脑.另外渭水获胜难度很大 [/quote]
曹老爷是借道之计...就是想灭了马超...不打怎么样?投降?怎么死还不知道呢...
2007-8-29 09:06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镜[/i] 于 2007-8-29 01:47 发表
曹老爷是借道之计...就是想灭了马超...不打怎么样?投降?怎么死还不知道呢... [/quote]可惜马大少没看出来啊.赤壁的时候没动作,现在晚了
2007-8-29 09:0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09:06 发表
可惜马大少没看出来啊.赤壁的时候没动作,现在晚了 [/quote]
曹操是先让马腾进京为人质才南下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马超反是不得已,否则赤壁动手是更好的机会。
2007-8-29 09:18
马岱
曹操代表中央,反对曹操就是反对中央,就是造反,而君要臣死,臣又不得不死,这理没法说的。
2007-8-29 09:59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09:08 发表
曹操是先让马腾进京为人质才南下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马超反是不得已,否则赤壁动手是更好的机会。 [/quote]
钟繇又不是真打,不过是曹操想逼反马超而已,另外马腾可以不进京,早晚要反,如果真的反,还不如在赤壁动手.由此可见马腾父子没啥政治头脑
2007-8-29 10:3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09:59 发表
钟繇又不是真打,不过是曹操想逼反马超而已,另外马腾可以不进京,早晚要反,如果真的反,还不如在赤壁动手.由此可见马腾父子没啥政治头脑 [/quote]
曹操征马腾入京,不过是分化韩遂马腾之间的关系而已。
马腾在与韩遂的对抗中落于下风,倾向于曹操很正常。
马腾进京时又没打算反,怎么见得是“早晚要反”?
钟繇是想借马超之手来剪除韩遂,马超看出唇亡齿寒之理,于是与韩遂相结而起,再正常也不过。
怎么见得没政治头脑了??
有政治头脑,又应该怎么做呢?
2007-8-29 10:59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0:38 发表
曹操征马腾入京,不过是分化韩遂马腾之间的关系而已。
马腾在与韩遂的对抗中落于下风,倾向于曹操很正常。
马腾进京时又没打算反,怎么见得是“早晚要反”?
钟繇是想借马超之手来剪除韩遂,马超看出唇亡 ... [/quote]
早晚要反说的是马超,有政治头脑的话,应该和韩联合对付曹操,不然必被各个击破
2007-8-29 11:11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0:59 发表
早晚要反说的是马超,有政治头脑的话,应该和韩联合对付曹操,不然必被各个击破 [/quote]
韩遂早就跟马腾不和了。
马腾若不是在韩遂的斗争中落于下风,也不至于要投靠曹操。
马超反,以韩遂为盟主,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b]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b]——钟繇可是让马超对付韩遂。
2007-8-29 11:24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1:11 发表
韩遂早就跟马腾不和了。
马腾若不是在韩遂的斗争中落于下风,也不至于要投靠曹操。
马超反,以韩遂为盟主,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钟繇可是让马超对付韩遂。 [/quote]
这个时候联合有多大的胜算?要合的话早点合
2007-8-29 11:50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1:24 发表
这个时候联合有多大的胜算?要合的话早点合 [/quote]
若没有曹操的压力,你觉得韩遂马腾还会联合么?
之前两人忙着对攻呢。
2007-8-29 12:09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1:50 发表
若没有曹操的压力,你觉得韩遂马腾还会联合么?
之前两人忙着对攻呢。 [/quote]
所以说没头脑吗?要是联合了至少可以和长安地区的曹军争一下三辅之地
2007-8-29 12:25
小马828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2:09 发表
所以说没头脑吗?要是联合了至少可以和长安地区的曹军争一下三辅之地 [/quote]
阁下说的是真心话吗?
我真的不能理解凭您的身份怎么能这么说呢?难道连起码的常识您都要抛弃吗?
只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才能和曹操较以下长短,而关中10大军阀谁也奈何不了谁,韩,马的实力稍微强一点而已,
联合只能是暂时的,君不见60年前?
所谓的有没有政治头脑,只是后人乱安的,能站在领头位置的人没有一个简单的
[[i] 本帖最后由 小马828 于 2007-8-29 12:27 编辑 [/i]]
2007-8-29 12:30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小马828[/i] 于 2007-8-29 12:25 发表
阁下说的是真心话吗?
我真的不能理解凭您的身份怎么能这么说呢?难道连起码的常识您都要抛弃吗?
只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才能和曹操较以下长短,而关中10大军阀谁也奈何不了谁,韩,马的实力稍微强 ... [/quote]
你看看刘备吧,他手上一点地盘都没有,最后不是也成就了吗?马韩至少还有点地盘吧.另外西凉军阀不一般,要不怎么何进会招董卓进京呢?
2007-8-29 12:38
小马828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2:30 发表
你看看刘备吧,他手上一点地盘都没有,最后不是也成就了吗?马韩至少还有点地盘吧.另外西凉军阀不一般,要不怎么何进会招董卓进京呢? [/quote]
算了,继续保持沉默,我看你发了2000多帖子,名字也不错,
不想到最后纯粹为了辩论而辩论,所以继续潜行,个人的意志掺在里面,您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
看你前面的帖子,动不动就直接给人戴上垃圾的帽子,我也没什么可说了。
2007-8-29 12:3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2:09 发表
所以说没头脑吗?要是联合了至少可以和长安地区的曹军争一下三辅之地 [/quote]
联合不是单方面的,就算马腾父子这方想联合,但韩遂不愿意,那能联合么?
韩遂实力本来就强于马腾,若他有意想吞并马腾,
换了你是马超,你能怎么样?
2007-8-29 12:43
小马828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2:39 发表
联合不是单方面的,就算马腾父子这方想联合,但韩遂不愿意,那能联合么?
韩遂实力本来就强于马腾,若他有意想吞并马腾,
换了你是马超,你能怎么样? [/quote]
马超只有2条路,一文一武
武:把韩遂灭掉
文:用计把韩遂稳住,使他不对自己动武
或者投降曹操,把兵权交出去,靠曹操吃饭,自己乐得清闲
2007-8-29 12:45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2:39 发表
联合不是单方面的,就算马腾父子这方想联合,但韩遂不愿意,那能联合么?
韩遂实力本来就强于马腾,若他有意想吞并马腾,
换了你是马超,你能怎么样? [/quote]
合则两利啊.韩遂如果不知道那后来干嘛要和马超联合
2007-8-29 13:1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2:45 发表
合则两利啊.韩遂如果不知道那后来干嘛要和马超联合 [/quote]
韩遂如果知道,那开始干嘛不和马超联合?
这么抬杠就没意思了。
关中军阀以韩遂最强,要联合肯定是韩遂采取主动。
而且松散联盟也就只有有外部压力时才见其效果。
和平时代矛盾还是要暴露出来的
2007-8-29 13:33
河内司马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3:17 发表
韩遂如果知道,那开始干嘛不和马超联合?
这么抬杠就没意思了。
关中军阀以韩遂最强,要联合肯定是韩遂采取主动。
而且松散联盟也就只有有外部压力时才见其效果。
和平时代矛盾还是要暴露出来的 [/quote]
那也总比被曹操各个吃掉好吧.孙刘联盟也很脆弱,但却有效的遏止了曹操南侵
2007-8-29 13:3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河内司马[/i] 于 2007-8-29 13:33 发表
那也总比被曹操各个吃掉好吧.孙刘联盟也很脆弱,但却有效的遏止了曹操南侵 [/quote]
:sleep:
曹操如果一直不来打,韩遂跟马腾难道能一直维持和平?
孙刘联盟在没有曹操压力时,也内讧好几次了。
说到底,整合好过联合。
若韩遂或马腾能够征服关中其他军阀,难道不比松散联盟好?
怎么见得一定是被曹操各个吃掉?
曹操各个吃掉谁了?
2007-8-29 16:24
无势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3:38 发表
:sleep:
曹操如果一直不来打,韩遂跟马腾难道能一直维持和平?
孙刘联盟在没有曹操压力时,也内讧好几次了。
说到底,整合好过联合。
若韩遂或马腾能够征服关中其他军阀,难道不比松散联盟好?
怎么见得 ... [/quote]
大家都知道,国家一亡,什么权势金钱都成空,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会有奸臣误国,难道他们不知道,国一亡,自己的权势也随之而灭吗?
只不过因为灭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而自己的权势受影响却是当务之急的事.
所以曹操能不能吃掉自己是一回事,比较远.
在曹操吃掉自己以前,自己已经被其他人压在底下则是另一回事了.这就比较近.
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
关中军阀大致就是这种情况.....大环境压力来了,合一合...外部环境稳定些了,自己又争一争.
[[i] 本帖最后由 无势 于 2007-8-29 16:26 编辑 [/i]]
2007-8-31 02:05
lvbing2002
个人见解:
这段话这么翻译
马超依靠外族(戎几次在马超传里提过,是当地的外族统称,而且他老爹当时发家就是因为讨外族有功才发家,马一家在外族里名气很大)自负勇猛,导致全族灭亡(这个没争议,除了马岱以及他老妈,其他人都因为他而死)。因穷至泰,不尤愈乎的意思不该指投降曹操,应该是指投降刘备。马超传里有句话,刘备说人穷来投我。所以我认为该这么理解,能够因为穷途末路而得到恩宠(刘备待马超甚厚),不犹愈乎的意思应该为,这不比当初得到的更多吗?意思是马超后来的回报应该超过本身很多。
多说一句,马超传里寥寥几字,大多用来描述这个人的品德,裴松之对马超还有一句话。
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
这句话的意思不在此解释了,但大意就是,马超本来一直喊刘备的字,关羽要杀他,马超也不应该知道这个事,只是看到关羽张飞的直立持械服侍刘备,怎么就知道是因为他称呼刘备太随意了呢?所以说马超这个人说话做事大脑根本不考虑,根本不知道道理轮常,所以导致大家的痛恨。虽然老裴说这件事不可靠,很可能是谬传,但也证实一件事,马超在刘备那里并不受欢迎。
我感觉,马超在刘备阵营中,是很受众人讨厌的,刘备默许关羽的做法,也大概因为讨厌马超吧。关羽请求杀马超,刘备的理由只是(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觉得这样做不太好看而已,也不是认为不该杀。
至于说信布之勇,后来仔细查了典籍,应该是韩信,英布的解释。这可能是杨阜一个比较夸张的说话,主要是劝阻曹操应该一鼓做气,擒下马超,但是结果呢。曹操没有听,马超也果然占领了陇西。但是他的手下人不服他,一造反,一闹事,马超又打了败仗,只好去投靠张鲁。从此可看出杨阜言过其实。因为马超的所做所为实在没办法跟信布相比啊。差之甚远。
另外马超与凉州有好几处记载,马超在西凉混不下去,跑去张鲁,并不是没有机会讨伐凉州,张鲁给过他机会。(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这里表明马超打过西凉,没打下,所以才投靠了刘备,而且是主动写信要求投靠。这是证明马超也是无可奈何之下,才这么做。
马超传的整个评价里,军功没见到什么,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人品,后人不愿意记载那么多,主要都用来说他的人品了。但是马超的人品也实在太差了。注意那是在东汉末年,名声威望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也认为,以马超这种性格,在当时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大事来,这可能才是马超传里最后那几句话的真义吧。陈寿的(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这句话,我感觉是说马超反而因祸得福,只是因为他穷途末路而已,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有点讽刺小马的意思。
[[i] 本帖最后由 lvbing2002 于 2007-8-31 02:18 编辑 [/i]]
2007-8-31 08:51
冒牌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02:05 发表
个人见解:
这段话这么翻译
马超依靠外族(戎几次在马超传里提过,是当地的外族统称,而且他老爹当时发家就是因为讨外族有功才发家,马一家在外族里名气很大)自负勇猛,导致全族灭亡(这个没争议,除了马岱以及他老妈,其他人都因为他而死)。因穷至泰,不尤愈乎的意思不该指投降曹操,应该是指投降刘备。马超传里有句话,刘备说人穷来投我。所以我认为该这么理解,能够[color=Red][b]因为[/b][/color]穷途末路而得到恩宠(刘备待马超甚厚),不犹愈乎的意思应该为,这不比当初得到的更多吗?意思是马超后来的回报应该超过本身很多。
[/quote]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02:05 发表
马超传的整个评价里,军功没见到什么,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人品,后人不愿意记载那么多,主要都用来说他的人品了。但是马超的人品也实在太差了。注意那是在东汉末年,名声威望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也认为,以马超这种性格,在当时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大事来,这可能才是马超传里最后那几句话的真义吧。陈寿的(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这句话,我感觉是说马超反而因祸得福,只是因为他穷途末路而已,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有点讽刺小马的意思。
[/quote]
因是凭借、依仗、依靠的意思,可不是因为。
因穷致泰,就是在依靠穷困的处境,得到顺利的处境。
一般人能够能够保持顺境就不错了,马超却能够逆境翻身,自然是褒奖,岂能说是讽刺?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02:05 发表
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
这句话的意思不在此解释了,但大意就是,马超本来一直喊刘备的字,关羽要杀他,马超也不应该知道这个事,只是看到关羽张飞的直立持械服侍刘备,怎么就知道是因为他称呼刘备太随意了呢?所以说马超这个人说话做事大脑根本不考虑,根本不知道道理轮常,所以导致大家的痛恨。虽然老裴说这件事不可靠,很可能是谬传,但也证实一件事,马超在刘备那里并不受欢迎。
我感觉,马超在刘备阵营中,是很受众人讨厌的,刘备默许关羽的做法,也大概因为讨厌马超吧。关羽请求杀马超,刘备的理由只是(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觉得这样做不太好看而已,也不是认为不该杀。
[/quote]
既然事情不可靠,怎么能证明马超不受欢迎?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02:05 发表
至于说信布之勇,后来仔细查了典籍,应该是韩信,英布的解释。这可能是杨阜一个比较夸张的说话,主要是劝阻曹操应该一鼓做气,擒下马超,但是结果呢。曹操没有听,马超也果然占领了陇西。但是他的手下人不服他,一造反,一闹事,马超又打了败仗,只好去投靠张鲁。从此可看出杨阜言过其实。因为马超的所做所为实在没办法跟信布相比啊。差之甚远。
[/quote]
马超南奔张鲁是因为夏侯渊援军已至,可不是被杨阜等人打败。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02:05 发表
另外马超与凉州有好几处记载,马超在西凉混不下去,跑去张鲁,并不是没有机会讨伐凉州,张鲁给过他机会。(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这里表明马超打过西凉,没打下,所以才投靠了刘备,而且是主动写信要求投靠。这是证明马超也是无可奈何之下,才这么做。
[/quote]
有机会讨伐凉州,就等于一定要拿下凉州才算本事?
那老曹还有机会讨伐荆州扬州呢:titter:
[b]又[color=Red]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color],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
鲁不足与计事,[color=Red]内怀於邑[/color],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b]
[b]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b]就是[b]内怀於邑[/b],马超是被排挤才投靠刘备的,这有什么问题么?
2007-8-31 12:35
lvbing2002
恩,楼上仁兄很是考究。
有几个问题讨论一下:
1 因是凭借、依仗、依靠的意思,可不是因为。
因穷致泰,就是在依靠穷困的处境,得到顺利的处境。
一般人能够能够保持顺境就不错了,马超却能够逆境翻身,自然是褒奖,岂能说是讽刺?
恩,因的意思,这样解释也很对,但整句话的意思并没有改变。还是指马超的富贵是因为穷途而来,这个大体意思没改变。
2 关羽杀马超之事不可信,老裴也说了是谬传,但我认为这件事反映的是马超这个人,在刘备集团中受排挤的情况。只是一家之言,我只是联想到马超投降之后,除了封过一次将军,再无其他描写,而蜀国当时正在用人之际,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对这么一员大将熟视无睹,先主传里有记载,刘备伐吴前,还是很看中马超的,甚至一度让他协助魏延防守汉中,但此后再无具体安排。整个就是只封了个将军,没安排任何实权,仅仅徒有其表,对于一位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北伐路线,环境都熟悉的将军,怎么可能闲置不用呢?所以我才去猜想马超在蜀军里并不受欢迎,因为马超的名声本身就差,古人又看重这个,所以猜想这个事情可能是假的,但估计有类似事情发生,后人用春秋笔法,把关老爷也扯了进来,显示的更重一些。如果是这件事是假的话,我们可以想一下,山阳公为什么要造马超的谣呢?
3 马超南奔张鲁是因为夏侯渊援军已至,可不是被杨阜等人打败。
这个就更有差错了,夏侯渊传写的清楚,马超第一次造反,失败后,杀韦康夺陇西,渊未赶到,康已败,而后氐人造反,夏侯渊就引兵回去了,而后康的部下预谋,由姜叙在卤城起兵呼应,骗马超去打姜叙,然后杀了马超全家,关闭城门,不让马超回来。马超只好去投张鲁,然后再借兵去打西凉,这时候姜叙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才发兵去救,这段描写很详细,马超又丢了一次人,夏侯来不及向曹操禀报,就带着张合去救援。张合带5000步兵作为前锋,未战,马超就败走了,(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我再把夏侯渊的原文发一下,楼上仁兄细查,(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这写的很清楚了,马超先投奔的汉中,第二次打西凉时,夏侯才真正跟马超交过手。结果也是马超败了。
4 有机会讨伐凉州,就等于一定要拿下凉州才算本事?
凉州是马超的老家啊,他的根据地。你们对马超的评价不是主要就来自杨阜那句:"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这句话说的多明白,马超很厉害,甚得当地民心,要是不继续追击一棍打死,这里肯定要被马超夺过去。所以我才着重说小马二伐凉州的故事,曹操没继续追,结果呢,马超两次都打了败仗,全家剩余的老小也都死了,最后在张鲁那里也呆不下去,只好投靠刘备。所以这对马超是个极大的讽刺,凉州是他的根据地,有他的不同戴天仇人,韩遂杀了他母亲(或者后妈),姜叙等杀了他妻小。他两次都没能如愿,可见他的本事。这跟曹操伐吴根本不一个概念。
5 最后一点,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
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这里面我也有几个疑问。一是张鲁待马超甚厚,一是打算嫁女儿,二是借他兵去报仇,三是给军权。不足与计事恐怕只是面子上的写法,毕竟他是投靠刘备先主的人,陈寿和裴多少要给点面子。二是杨白等欲害其能我在其他地方看过一个解释。这个能的意思是招摇,意思是马超太招摇,引起别人妒恨。张鲁待马超不薄。一直到马超反叛,也没杀他妻子,直到后来曹操把马超小儿子秋交还给张鲁,张鲁才亲手杀之,可见张鲁有多恨马超。
我一直都不明白,马超在史上一直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也没多少显著功劳。怎么这里一个个都要从字缝里扣点东西出来给小马平反?
你们说打仗厉害,三国志根本没逼曹操割须弃袍这回事,武勇很高?看到许储连动都不敢。当地一霸?跟着老爹打韩遂,输。造反?被一帮无名小辈搞到妻小被杀,投奔汉中,再回去报仇?张合急行军5000步兵吓的不敢交战,再败。人品更不用说了,除了马岱,全家人都死在他手上。唯一一次记载打了胜仗是支援曹操,被派去打袁绍的部下郭援(这是什么货色?三国4流货色,山大王也),而且是官渡之战结束后的事情,结果呢,唯一打胜的一次,还被郭援打伤了脚,最后是庞德杀了郭援给他报仇。
马超啊马超。要是你知道后世有这么多人替你说好话,你九泉下也该安心了吧。
2007-8-31 13:2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恩,因的意思,这样解释也很对,但整句话的意思并没有改变。还是指马超的富贵是因为穷途而来,这个大体意思没改变。
[/quote]
假如某人破产以后,重新创业成功,难道能说他的成功是因为破产而来?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关羽杀马超之事不可信,老裴也说了是谬传,但我认为这件事反映的是马超这个人,在刘备集团中受排挤的情况。只是一家之言,我只是联想到马超投降之后,除了封过一次将军,再无其他描写,而蜀国当时正在用人之际,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对这么一员大将熟视无睹,先主传里有记载,刘备伐吴前,还是很看中马超的,甚至一度让他协助魏延防守汉中,但此后再无具体安排。整个就是只封了个将军,没安排任何实权,仅仅徒有其表,对于一位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北伐路线,环境都熟悉的将军,怎么可能闲置不用呢?所以我才去猜想马超在蜀军里并不受欢迎,因为马超的名声本身就差,古人又看重这个,所以猜想这个事情可能是假的,但估计有类似事情发生,后人用春秋笔法,把关老爷也扯了进来,显示的更重一些。如果是这件事是假的话,我们可以想一下,山阳公为什么要造马超的谣呢?
[/quote]
问题是刘备啥时候北伐过了?东征倒是有一次,马超对路线环境都很熟悉么?
至于裴松之以为虚假的原因,难道你都没看?
[b]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color=Red]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color]不得如书所云。[/b]
[b]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b]
至于《山阳公载记》为什么这么写,很简单,误听了小道消息而已。
毕竟山阳公是魏人的说法,对敌国的消息打听错误,不算意外。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凉州是马超的老家啊,他的根据地。你们对马超的评价不是主要就来自杨阜那句:"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这句话说的多明白,马超很厉害,甚得当地民心,要是不继续追击一棍打死,这里肯定要被马超夺过去。所以我才着重说小马二伐凉州的故事,曹操没继续追,结果呢,马超两次都打了败仗,全家剩余的老小也都死了,最后在张鲁那里也呆不下去,只好投靠刘备。所以这对马超是个极大的讽刺,凉州是他的根据地,有他的不同戴天仇人,韩遂杀了他母亲(或者后妈),姜叙等杀了他妻小。他两次都没能如愿,可见他的本事。这跟曹操伐吴根本不一个概念。
[/quote]
杨阜说的夸张点,就等于马超是个废物???:qP+
你也太极端点吧?
再说马超的评价,啥时候变成一句了?
[b]曹公闻之曰:“马兒不死,吾无葬地也。”[/b]
难道马超不杀了曹操,就说明其无能?
[b]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color=Red]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color],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b]
[b]骠骑奋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宗计於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讬凤攀龙。──赞马孟起[/b]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这里面我也有几个疑问。一是张鲁待马超甚厚,一是打算嫁女儿,二是借他兵去报仇,三是给军权。不足与计事恐怕只是面子上的写法,毕竟他是投靠刘备先主的人,陈寿和裴多少要给点面子。二是杨白等欲害其能我在其他地方看过一个解释。这个能的意思是招摇,意思是马超太招摇,引起别人妒恨。张鲁待马超不薄。一直到马超反叛,也没杀他妻子,直到后来曹操把马超小儿子秋交还给张鲁,张鲁才亲手杀之,可见张鲁有多恨马超。[/quote]
[b]不足与计事[/b]是说张鲁无能,从张鲁后来对曹操的表现不难看出。
[u]张鲁待马超甚厚[/u]跟[b]杨白等欲害其能[/b]冲突么?似乎不冲突吧?
能的意思是招摇?证据拿出来看看。
[b]典略曰: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b]
这能说明张鲁恨马超?
若张鲁恨马超,早该把这俩人剁了。何必等曹操来再杀?
此时亲手杀掉,不过是向老曹表决心而已,毕竟老曹才是恨马超的。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我一直都不明白,马超在史上一直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也没多少显著功劳。怎么这里一个个都要从字缝里扣点东西出来给小马平反? [/quote]
马超是什么样的人,时人早有评价。还用不着俺来平反。
[b]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color=Red]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color],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b]
[quote]原帖由 [i]lvbing2002[/i]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你们说打仗厉害,三国志根本没逼曹操割须弃袍这回事,武勇很高?看到许储连动都不敢。当地一霸?跟着老爹打韩遂,输。造反?被一帮无名小辈搞到妻小被杀,投奔汉中,再回去报仇?张合急行军5000步兵吓的不敢交战,再败。人品更不用说了,除了马岱,全家人都死在他手上。唯一一次记载打了胜仗是支援曹操,被派去打袁绍的部下郭援(这是什么货色?三国4流货色,山大王也),而且是官渡之战结束后的事情,结果呢,唯一打胜的一次,还被郭援打伤了脚,最后是庞德杀了郭援给他报仇。
[/quote]
[b]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color=Red]欲突前捉曹公[/color],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b]
不过是审时度势,放弃了抓曹操的念头而已,怎么就变成吓得不敢动了?
[b]会三辅乱,不复来东,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color=Red]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color],杀腾妻子,连兵不解。[/b]
很显然,马腾跟韩遂打仗开始是占了优势的,是韩遂联合了其他部队而已。
[b]被一帮无名小辈搞到妻小被杀,投奔汉中,再回去报仇?张合急行军5000步兵吓的不敢交战,再败。[/b]
你从哪里看到是吓得不敢交战的?
[b]唯一一次记载打了胜仗是支援曹操,被派去打袁绍的部下郭援(这是什么货色?三国4流货色,山大王也),而且是官渡之战结束后的事情,结果呢,唯一打胜的一次,还被郭援打伤了脚,最后是庞德杀了郭援给他报仇。[/b]
郭援是山大王?高见,哪座山的大王啊?
郭援是钟繇之甥,当为颍川郭氏之子,书上并没多少记载,是几流货色,你咋知道的?
郭援败在谁手里?庞德还不是马超指挥的么?这一战你还想说是马超输了不成?
就像小马说了,俺也懒得多说什么了。
你既然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那看什么都不会客观。
2007-8-31 15:10
lvbing2002
恩,的确不用讨论那么多,我只是说,历史上能够证明的事情:
一,马超人品很差,
二,没有什么显著战功,历史事迹败多胜少。
只是,我对兄台两点不敢认同,别的不浪费口舌了,都是不清不楚的东西。
QUOTE:
原帖由 lvbing2002 于 2007-8-31 12:35 发表
恩,因的意思,这样解释也很对,但整句话的意思并没有改变。还是指马超的富贵是因为穷途而来,这个大体意思没改变。
假如某人破产以后,重新创业成功,难道能说他的成功是因为破产而来?
评语很清楚,“因穷至泰,不尤愈乎”您认为该怎么解释,我怎么老觉得在咬文嚼字。这不就是(因为穷途反而受到恩宠,不是更胜过从前吗?)的意思。难道我说错了?马超传几次提起,马超是穷途才投刘备,而且投靠刘备也就是小马的光辉事业的终结了,他还有什么发家。这里您几次都解释的都莫名其妙。
二是我解释马超的事迹时其实只有一个用意,马超并不是神化中百战百胜的将军,相反,他经常打败仗,请问,那里可以看出来马超军事能力高超?我没说他是庸才,但他决不是什么军事天才。
别的不想多说了,再说都是浪费口舌。变成咬文嚼字的游戏了。
本来不想说的,可兄台动不动就要我引经据典,好吧,解释最后一次。
(最后提一句,郭援是山大王?高见,哪座山的大王啊?)您原话。
请读钟繇传与张既传。
当时马超是去援助平阳,我再解释下当时状况,官渡后,匈奴单于援袁尚,于平阳作乱,原话"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
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
然后,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不知道这个寇算不算山贼的意思。另外匈奴本身也属于寇的概念,这一仗本身就是钟繇在指挥,马超只是援军,不去争论马超 钟繇谁功劳大,但是官渡后,袁家很多将领落草为寇, 或者与贼勾结作乱,这是有出处的。
马超那一仗是在平阳打的,这您应该知道吧,我说与寇交战,没有胡编吧。您不清楚的就不要乱扣帽子了。然后我也没歧视小马,只是照实说。
2007-8-31 15:28
冒牌
历史上马超是怎么样的人,不是你说了算的。
当时的人对马超评价才是更确切的结论。当时对马超高度评价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如果你要能拿出时人认为马超是废柴的评价,说他是废柴也无妨。
至于“因”,你非要用现代汉语理解成“因为”,还说俺莫名其妙么?
刘备如果是“因为”马超“穷”才让他“泰”,那也不是刘备了。
没有人把马超说成“神化中百战百胜的将军”,你要自己先树立起一个不存在的目标进行攻击,有什么意义么?
郭援是不是山大王,史有明载。
[b]魏略曰:德手斩一级,不知是援。战罢之后,众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color=Red][size=2]援,锺繇之甥[/size][/color]。德晚后於鞬中出一头,繇见之而哭。德谢繇,繇曰:“援虽我甥,乃国贼也。卿何谢之?”[/b]
寇是不是山贼,看这两段即可。
[b]吴将诸葛瑾、张霸等[color=Red]寇[/color]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
蜀大将诸葛亮[color=Red]寇[/color]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b]
2007-8-31 15:31
KYOKO
四个字:生子莫生马孟起
2007-8-31 18:04
小马828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正确解释
负--自负,(由于有后一句话"以覆其族"所以"负"在此贬意词) 超"负"其多力 为同一意思 .
阻戎--可挡大军.
阻戎负勇------褒义:万夫不当之勇. 贬意:匹夫之勇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 一句话中就包含多个意思,马超很勇猛.马超很自负,马超自认为有万夫不当之勇,马超打仗是仗其武勇.马超这人性格很卤莽.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这句中的"负"字为重点字
意思为自负才是导致了家破人亡的原因.
陈寿对马超的评价,言下之意就是:马超虽勇,却是逞匹夫之勇.
粗俗点翻译整段话(本人原创,书中没有的):马超你这人别以为有点本事就太嚣张,搞得自己家破人亡了把.可惜了啊.所以做人啊!低调点不就没事了吗?
作者: 218.197.88.* 2007-8-30 23:48 回复此发言
这是百度看来的,如今的人真的就没有起码的做人的良知底线了吗?
2007-8-31 18:49
乐风
[quote]原帖由 [i]云上天[/i] 于 2007-8-28 16:27 发表
马超~~~~~~~苦啊
他在凉州的声望太大了 所以刘备 诸葛 把他雪藏了
马岱不如他 所以受到重用
他没儿子 没后代 只有一个弟弟
他是无路可退才投靠刘备的 所以不被信任 写了很多血书要求进攻凉州 都 ... [/quote]
有的赞同但有的也不同.只不过我知道小马是心病.死得郁闷
2007-11-7 15:18
小马828
我以前也是无知的不行,后来渐渐在各大三国论坛向很多谦虚谨慎看问题全面的老师们学习
2000年到现在7年了,虽然学识无所进步,但是态度却转换了过来,谢谢你们
[[i] 本帖最后由 小马828 于 2007-11-7 15:56 编辑 [/i]]
2007-11-7 15:24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小马828[/i] 于 2007-8-31 18:04 发表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正确解释
负--自负,(由于有后一句话"以覆其族"所以"负"在此贬意词) 超"负"其多力 为同一意思 .
阻戎--可挡大军.
... [/quote]
:qDD+“阻戎负勇”居然如此解释?
阻,是依仗的意思。《左传》隐公四年:[color=Red]夫州吁阻兵而安忍。[/color]
阻戎负勇,意思就是“依仗着羌戎,凭借自己的武勇”,因此,才造成后面“以覆其族”的后果。
2008-1-8 13:52
馬√趫
在蜀汉的名将基本都是悲剧英雄
何其马超
刘备确实没有那么仁义 作为一个皇帝(暂且怎么说把)就不该有仁义
诸葛亮是个政治家 说他是军事家有点不敢苟同 从他屡次伐魏就看得出
蜀道难行不仅是进难出亦难 行军难粮草解决就是问题 何况当时蜀国的情况真能
灭魏么
^_^有点跑题呵呵 就马超说吧 跟刘备后也未被重用 是以无甚战功
2008-1-8 14:28
马杨米斯莫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7-8-31 15:31 发表
四个字:生子莫生马孟起 [/quote]
看到这句终于忍不住笑出来了。另外老冒真耐心。
马超的性格缺陷和能力是两回事情,为何都要混起来谈呢?
2008-3-5 07:28
小马828
[quote]原帖由 [i]马杨米斯莫[/i] 于 2008-1-8 14:28 发表
看到这句终于忍不住笑出来了。另外老冒真耐心。
马超的性格缺陷和能力是两回事情,为何都要混起来谈呢? [/quote]
小学生们都崇拜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有道理的
2009-5-29 20:15
小马828
看罗本三国演义里也是韩信,英布
2009-5-29 20:25
吃饭猛喷罗大傻
[quote]原帖由 [i]DHEROW[/i] 于 2007-2-5 17:03 发表
马超刚刚归降刘备就参加汉中大战,刘备死后,就是为防守羌人而镇守边关,没有参加对魏的战争,可以说后半生只为抵御外敌 [/quote]
马超先刘备而去,哪里的“刘备死后,就是为防守羌人而镇守边关”?
2009-7-23 22:25
关张马黄
马超为人处世不好,虽有才能,最终只能在恐惧、忧虑中度过余生。
2009-7-23 22:51
人穷志短
袁绍的战略构想是:南据河,北阻燕代
这个阻字,莫非是当依靠讲?
2009-7-24 17:14
青龙白虎
马超,面如活蟹,有勇无谋,栖良木而其主不能用,悲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