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风华录 » 历史上的帝王们--站在时代顶端的风云儿


2007-1-9 00:31 dennxuexue
历史上的帝王们--站在时代顶端的风云儿

[font=黑体][size=3][color=#8b0000][img]http://bbs.e3ol.com/UploadFile/2007-4/2007411064316708.jpg[/img]
[/color]
[color=darkred]铁血路-秦朝诸帝
大风起-西汉诸帝
中兴曲-东汉诸帝
三足鼎-三国诸帝
瞬逝尘-西晋诸帝
清谈调-东晋诸帝
五胡乱-十六国诸帝
烟雨楼-南朝诸帝
胡汉魂-北朝诸帝
皇业梦-隋朝诸帝
盛世赞-唐朝诸帝
血火途-五代诸帝
家国事-北宋诸帝
临安景-南宋诸帝
契丹月-辽国诸帝
贺兰雪-西夏诸帝
塞北烟-金国诸帝
帝国风-元朝诸帝
四海威-明朝诸帝
谢幕辞-清朝诸帝
红尘怨-影响历史的红颜们
菊花开-各时代的乱世英豪
风华谱-各时代的英杰雄豪[/color][/size][/font]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18:20 编辑 [/i]]

2007-1-9 01:30 广翔公
做此类题材的很少啊,支持楼主

2007-1-9 18:06 dennxuexue
[b][size=3]铁血路-秦朝诸帝

[/size][/b]千古一帝 秦始皇帝嬴政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6em5aeL55qH5Q==_MRWO3Kfe0pvT.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6em5aeL55qH5Q==_JawnXwIG77yH.jpg[/img]

前259年-前210年,在位37年,其中称王25年,称帝12年。性格刚猛严酷。父秦庄襄王嬴子楚,母赵姬。为秦第三十一代国王,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秦的初位皇帝。秦国本位于西侧,属于较边陲位置的国家,在任用法家后实行大胆的改革,遂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强国。在此改革中登场的秦王政因而统一中国,建设出空前的秦帝国。于统一中国后,他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字、法典等,并进行帝都的营造,以及实行以法治为基础的统治及维持大帝国之各项革新政治。同时也对在中国周边急速扩张势力的匈奴进行讨伐,以及连续起之前各国所建的长城。他在国内各处所建设的道路和运河等事迹亦很有名。只可惜因其过于性急,过度的改革造成人民过度的负担,死后帝国随即崩溃。

马鹿胡儿 秦二世皇帝嬴胡亥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6em5LqM5LiW5w==_iHg3Sp3dH8AE.jpg[/img]
前230年-前207年,在位3年。性格纨绔凶狠。父秦始皇帝嬴政,母胡姬。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大杀秦宗室,对天下实行残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09 编辑 [/i]]

2007-1-9 22:09 慕容剑
清朝的几张很好,辽的几张帽子有点模糊

2007-1-9 22:44 dennxuexue
[b][size=3]大风起-西汉诸帝

[/size][/b]厚黑宗师 汉高祖刘邦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6auY56WW5Q==_IIbwdlSNNpHe.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6auY56WW5Q==_CvagGNxoI1aB.jpg[/img]

前256年-前195年,在位共12年,称王4年,称帝8年。性格厚黑豪爽。父刘执嘉,母王含始。字季。沛县人。曾在咸阳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途中将刑徒释放,自匿于芒、砀山泽间。秦二世元年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推举,据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霸上。汉王元年十月入咸阳,灭秦。与秦民约法三章,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亲至鸿门谢过,险遭杀戮。其后被迫接受项羽封号,为汉王。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成皋,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氾水北,建立汉朝。刘邦顺应民心,知人善任,故能屡败屡起。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剪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唯其未处理吕雉,在他死后,造成了吕氏专权的局面。

汉惠帝刘盈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oOg5bid5Q==_XHiAkJShc8xn.jpg[/img]
前213年-前188年,在位7年。性格仁儒柔弱。父刘邦,母吕雉。西汉第二位皇帝。当初,高帝宠幸戚夫人与其子如意,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便想废刘盈。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便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才免了废太子的厄运。前195年,高帝在平定逆臣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死,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即黄老无为之治。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柔弱的性格和汉朝孝治天下的立国之本,使他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放纵声色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

汉文帝刘恒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paH5bid5Q==_KMk1chall76J.jpg[/img]
前202年一前157年,在位23年。性格质朴温良。父刘邦,母薄姬。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弟,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还妥善处理好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都被他及时派兵还击,赶出了塞外。汉文帝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邢苛法。他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作为一个封建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晃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他节俭敦朴,严于律己,在封建帝王中是做得比较好的。他反对厚葬,其坟修在长安附近灞水的旁边,称做灞陵。修筑时顺着山陵形势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他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于长安未央宫,庙号为太宗,谥文帝。

汉景帝刘启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pmv5bid5Q==_8HO2HzIUjyfn.jpg[/img]
前188年-前141年,在位16年,性格端仁善谋。父刘恒,母窦姬。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世称为文景之治。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雄才寡君 汉武帝刘彻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q2m5bid5Q==_MTT06wtWatul.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q2m5bid5Q==_QjuORbVnEqJa.jpg[/img]

前156年—前87年,在位54年。性格霸烈雄豪。父刘启,母王娡。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创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也留下了前疮百孔的国家。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外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匈奴他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并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武帝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武帝曾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公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壮,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心借口处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汉昭帝刘弗陵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pit5bid5Q==_u7vt8tA1Absl.jpg[/img]
前94年—前74年,在位13年。性格儒雅聪慧。父刘彻,母赵钩弋夫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始元",后又改用"元凤"、"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若天假其年,汉昭帝将大有一番作为。可惜,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于公元前74年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尊谥孝昭皇帝。

牢狱天子 汉宣帝刘询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a6j5bid5Q==_C0jT9BPgB8rC.jpg[/img]
前91年-前49年,在位25年。性格机敏多谋。父史皇孙,母王氏。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继汉昭帝后即位。汉武帝晚年,太子刘据与其子史皇孙,都因巫蛊之祸而死,当时刘询出世仅数月,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故亲政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他对吏治特别重视,他认为:「百姓之所以能安居乐业,没有叹息仇恨之心,在于政事清正,能以我做到这一点的,唯有好的二千石郡守(基层的小吏)。」在经济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招抚游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汉宣帝尊崇儒学,但儒,法并用。霸王道杂之,是德化和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汉宣帝在位时进一步加强中国对西域的影响,前60年,匈奴归汉,结束了自汉高祖白田之围以来,汉匈奴两族长达一百五十年的争战状态,从而转入了和平时期。史称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

汉元帝刘奭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YWD5bid5Q==_SqGzIRBRV8qE.jpg[/img]
前75年-前33年,在位16年。性格柔仁寡断。父刘询,母许平君。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他反对宣帝「用法太深」,建议任用儒生。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德教。」因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因太子为宣帝在民间时所娶之许皇后所生,不忍废黜。宣帝临终遗诏以史高、萧望之、周堪共同辅政,其中史高就是外戚。元帝初政,萧、周与给事中刘向、侍中金敞同心谋国;宦官弘恭、石显掌管中书,与史高结纳,排斥萧、周等。元帝虽然尊重萧、周的德望,但不明是非,被弘、石所欺蒙,终于将周堪、刘向等免职,萧望之被逼自杀。弘恭死后,任石显为中书令。元帝多病不常视政,政权就完全落到石显及其党徒之手,「宣帝中兴」之业遂致衰落。在元帝统治期间,为了怀柔关东豪强,放弃了汉初以来迁徙关东豪强充实关中陵寝地区的制度,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豪强大地主兼并土地之风日益盛行,统治阶级日趋腐朽没落。农民生活困苦,不得不起为“盗贼”。汉元帝为结束百余年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以宫人王昭君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初元元年,汉在车师地区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和防务。前36年,汉打通西域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成帝刘骜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oiQ5bid5Q==_BxBsHVxzXjPq.jpg[/img]
前51年-前7年,在位27年。性格好色才疏。父刘奭,母王政君。字太孙,前33年嗣位,即位之初,就拜元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 武帝以后形成一个惯例,凡任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在三公之上,且可专揽政权。前27年,诏封王凤之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一日五侯”。五侯生活奢华,各姬妾数十人,僮仆以千百计。王氏其余子弟皆任卿大夫、侍中等要职。前22年,王凤临终推荐其从弟王音继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王音去世后由王商以大司马卫将军秉政。王商死后由王根任大司马骠骑将军。终成帝一世,政权都掌握在王氏兄弟手中。而刘骜沉湎酒色,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据说竟是吃春药过多而死。

汉哀帝刘欣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3/5rGJ5ZOA5bid5Q==_UKXTmvyBCHq2.jpg[/img]
前27年-前1年,在位6年。性格温和重情。 父刘骜弟刘康,母丁氏。二十岁即位,自幼好读"诗","书",尚节约,即位开始时,想有番作为,初采用师丹的"限田议",限制土地兼并.任用一批有识之士,采纳诤言,看来有些生气。但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宠信男宠董贤,赏赐田,令限田变赐田.董贤无能于国事,却位居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职,哀帝在史书上留下了断袖之癖的称号。在位时天灾频频,民众苦不堪言,连汉武帝的陵寝都被烧毁。后外戚王莽篡政,西汉走向末落。

汉平帝刘衎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4/5rGJ5bmz5bid5Q==_XUWMyOsXhocY.jpg[/img]
前9年-5年,在位5年。性格平庸懦弱。父刘兴,母卫姬。平帝是元帝的庶孙,原名刘箕子,因哀帝无子,大司马王莽便立这个九岁的刘衎为帝。在位期间,外戚王莽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此时已是西汉王朝的尾声,王莽取代汉朝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王莽将平帝母子分开,杀尽了平帝舅家的亲戚;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做皇后。平帝渐渐长大,对王莽的专权及阴毒日渐不满。王莽得知后,便于公元5年十二月,趁腊月应给皇帝上椒酒的机会,在酒中放了毒药。平帝饮了毒酒后死于未央宫。

汉孺子刘婴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4/5rGJ5a265a2Q5Q==_eVlz0VPbfhWc.jpg[/img]
3年-25年,在位3年被废。性格懦弱平庸。父刘显。宣帝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王莽毒杀平帝后,见夺位的时机尚未成熟,再次舍大就小,于公元6年立刘婴为帝。刘婴继位时,年仅2岁,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不久,王莽自称假皇帝。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废黜刘婴,降封他为安定公,命令他闲居在长安,西汉灭亡。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2月,被推翻王莽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07 编辑 [/i]]

2007-1-10 01:42 saga_hua
做的太好了

2007-1-10 04:42 lj197705
做得好啊,清朝应该继续啊,还有很多没做呢,加油:unsure:

2007-1-10 05:43 梅呤雪
我将这张修改了一下,用来作剧本时使用...楼主表介意^^:^%

[[i] 本帖最后由 梅呤雪 于 2007-1-15 20:41 编辑 [/i]]

2007-1-10 09:33 dennxuexue
[b][size=3]中兴曲-东汉诸帝

[/size][/b]柔术仁君 汉光武帝刘秀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4/5rGJ5YWJ5q2m5Q==_NhGuFiVHCrWj.jpg[/img]
前6年-57年,在位33年。性格温雅多谋。父刘钦,母樊细都。祖上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字文叔。南阳蔡阳人,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刘秀与其兄刘縯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经过12年时间,刘秀完成了统一事业。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又令全国共并省400多个县,吏职减省至1/10。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史称“中兴”。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汉明帝刘庄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5piO5bid5Q==_CBdDLRRE5Lcr.jpg[/img]
28年-75年,在位19年。性格刚毅严酷。父刘秀,母阴丽华。初名阳,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明帝及其子章帝在位的三十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国家相对稳定,史称明章之治。汉明帝热心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少数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永平十六年,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卢地。其后,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自王莽始建国元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65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次年,又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

汉章帝刘炟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5/5rGJ56ug5bid5Q==_6ghB7GFHSq4z.jpg[/img]
58年-88年,在位14年。性格宽仁崇儒。父刘庄,母贾贵人。明帝永平三年,立为皇太子。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惨酷的条文50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提倡儒术,建初八年,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 白虎通德论 》,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章帝在位期间,国家兴盛、政局稳定,社会安宁,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与汉明帝共称“明章盛世”。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直接性的导致东汉的覆亡。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汉和帝刘肇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5/5rGJ5ZKM5bid5Q==_mAcWQVcZxVnE.jpg[/img]
79年—105年,在位17年。性格聪明果断。父刘炟,母梁贵人。他即位时,只有10岁,由养母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弟弟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是也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105年2月13日,汉和帝郁郁而终。 汉和帝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班固、班昭写了《汉书》。另外,和帝初年窦宪灭亡了匈奴,扩张疆土数千余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汉殇帝刘隆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5/5rGJ5q6H5bid5Q==_m5nogTpEdGmQ.jpg[/img]
105年—106年,在位8个月。父刘肇,母无名宫女。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和帝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106年一月汉和帝死,邓皇后因长子刘胜有痼疾,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刘胜被封为平原王。刘隆登基时候刚刚好出生满100天,是为汉殇帝,改元“延平”。朝政由外戚邓氏掌权。可怜一个婴儿皇帝汉殇帝,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当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汉殇帝得了场大病就死在襁褓之中了。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汉安帝刘祜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5/5rGJ5a6J5bid5Q==_2NcVBUXxuTM8.jpg[/img]
94年—125年,在位19年。性格平庸昏聩。父废太子刘庆,母左小娥。汉章帝的孙子,106年,他被外戚邓氏拥立为帝,改元“永初”。 汉安帝即位后,仍由邓太后执政。外戚邓氏吸取窦氏灭亡的教训,联合宦官,袒护族人。邓氏专政直到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才亲政。安帝亲政后下令灭了邓氏一族,安帝虽灭邓氏,但是尚未制止妇寺干政的局面。再加上安帝年年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导致当时汉朝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奸佞当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患也十分严重。史称安帝之世,全国多地震,水旱蝗灾频繁不断,外有羌族等少数民族入侵边境,内有杜琦等领导的长达10多年的农民起义,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更进一步衰落。125年,汉安帝在南巡的途中死于南阳,享年32岁。

汉顺帝刘保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6aG65bid5Q==_iBXdnwGjpUDA.jpg[/img]
115年—144年,在位20年。性格温和软弱。父刘祜,母李贵人。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曹腾、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那十九位拥立刘保的宦官也全部封侯。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顺帝本人则温和但是软弱。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

汉冲帝刘炳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5Yay5bid5Q==_RXKuUMyxVZfN.jpg[/img]
143年—145年,在位5个月。父刘保,母虞贵人。144年被立为太子。同年顺帝死后,2 岁的刘炳于八月庚午登基,是为汉冲帝 ??改元“ 永憙 ”。顺帝的皇后梁氏被尊为皇太后,䠴朝问政。 赵峻 为太傅; 李固 为太尉。在位时期外戚梁氏当政,朝栿腐败,民不聊生,九江发生暴乱,叛堛在145年初一直攻到合肥。 145年正月戠戌,3岁的冲帝病死在玉堂前殿(一说蠫外戚 梁冀 毒死)。

汉质帝刘缵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6LSo5bid5Q==_SqvVUM7Lu3Bc.jpg[/img]
138年—146年,在位2年。性格机灵大胆。父刘鸿,母陈夫人。前任皇帝汉冲帝死时只有3岁。当时尊称爲梁太后的汉顺帝皇后之弟梁冀拥立一支汉朝皇族的后代、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改元本初,是为汉质帝。传统上认爲当时梁冀一家专权,朝政腐败,吏治不修。后汉书评论梁冀当时权势极盛,威势横行朝廷和宫外;大臣们害怕梁冀的威势,不敢抗命。质帝虽年幼,但他聪明伶俐,不堪梁冀的专横跋扈。质帝曾在朝见大臣时当面对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见后,大爲反感;便命手下在质帝的饼里下毒,同日将刚满9岁的质帝毒死。

汉桓帝刘志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5qGT5bid5Q==_RlIZvfiC7D3k.jpg[/img]
132年—167年,在位22年。性格勇毅少谋。父刘翼,母匽氏。146年,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立十五岁的刘志即位。刘志从小就对梁氏不满,他即位後,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159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灭了梁氏,同日被封侯,称之为「五侯」。五侯比外戚更加腐朽,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政治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腐败,便要求政府消灭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166年与正直的京畿都隶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这次党锢之祸说明东汉政府太腐败了,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汉灵帝刘宏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54G15bid5Q==_yRi521nIXgdl.jpg[/img]
156年—189年,在位21年。性格荒淫下流。父刘苌,母董夫人。167年,桓帝崩,窦太后与其父窦武立刘宏为帝。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辅政。168年,宦官与外戚官僚士大夫间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及尚书令尹等,并夷其族,迫太后归政。第二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将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等120余人下狱处死,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汉灵帝在位期间,由于他宠信宦官,朝政被宦官赵忠、张让把持,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灵帝生活荒淫,聚敛无度,卖官鬻爵,二千石官二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还大修宫殿苑囿,搜刮民财,激起人民反抗。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东汉政权从此陷入苟延残喘的局面。

汉少帝刘辩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5bCR5bid5Q==_13hlEVJIsNhh.jpg[/img]
176年—190年,在位1年。性格轻佻不尊。父刘宏,母何皇后。初灵帝嫌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欲立刘协为帝,但因何皇后受宠且何进位高权重而犹豫未决。189年灵帝病重,将刘协托给蹇硕,灵帝去世后,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内,但是何进刚进入,蹇硕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便前来看何进。何进大惊,先退出,从儳道归营,然后称疾不入,蹇硕的计画因此失败,而刘辩也得以继承帝位,是为汉少帝。董卓入京後,少帝被董卓废为弘农王,後董卓又派郎中令李儒将其毒死,得年十八岁。 他弟弟刘协后来追谥他“弘农怀王”。

汉献帝刘协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6/5rGJ54yu5bid5Q==_15dr4W0sobjy.jpg[/img]
181年—234年,在位31年禅让于曹魏。性格聪明机敏。父刘宏,母王美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少帝刘辩的兄弟,原封陈留王。他随刘辩在十常侍之乱时被太监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用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回东都洛阳。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08 编辑 [/i]]

2007-1-10 10:56 Linkham
不错啊,做的更细点就更好了:unsure:
最喜欢阿宝鸡那张,康熙那张太单薄了,服装像小兵,希望改改。

2007-1-10 11:07 dennxuexue
[b][size=3]三足鼎-三国诸帝

[/size][/b]乱世英雄 曹魏武帝曹操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8/6a2P5q2m5bid5g==_CJqQ1xqp70Ps.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8/6a2P5q2m5bid5g==_lYILCcPzwSh6.jpg[/img]

155年-220年。性格雄豪诡谋。父曹嵩,母无名。字孟德。沛国出身。后汉未群雄之一。拥戴当时失去势力的后汉皇帝征伐割据势力而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形势,除智慧和战略外,他也是位诗人。他的政治手腕尤为优秀,可说是三国时代第一级的政治家。一时之间虽呈现出统一中国之势,惟在赤壁之战中受到挫折。虽为实行多项改革的政治家,惟在后世的正统论中评价却没有那么高,特别是在《三国演义》流传民间后,更以其为恶王论的代表。仅有明末的特异思想家李贽给予他极高之评价。

曹魏文帝曹丕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8/6a2P5paH5bid5g==_3YnXmz4G1rpM.jpg[/img]
187年-226年,在位7年。性格善谋多诈。父曹操,母卞夫人。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

曹魏明帝曹睿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8/6a2P5piO5bid5g==_LZ2NCdevNBrD.jpg[/img]
205年-239年,在位13年。性格机智好奢。父曹丕,母甄皇后。字元仲,从小获得曹操的喜爱,后因其母被废,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魏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5年为止诸葛亮四次进攻曹魏,235年孙权功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大将军宣王司马懿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魏明帝开始在洛阳大建宫殿,同年,他将他的养子曹芳封为齐王。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魏明帝令司马懿功辽东,杀公孙渊。从238年冬开始,魏明帝的健康开始恶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召司马懿托孤,让他辅佐年幼的曹芳。

曹魏齐王曹芳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8/6a2P6b2Q546L5g==_ZtXOknzq27ox.jpg[/img]
231年-274年,在位14年被废。性格软弱寡断。父曹楷?,母无名。字兰卿,因魏明帝无子,被收为养子,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公元240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改年号景初,公元241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政。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独掌军国大权,当年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晋国立国后封为邵陵县公,死后谥“厉公”。另外的称呼有:魏少帝,废帝,邵陵厉公等。

曹魏高贵乡公曹髦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9/6a2P6auY6LS15A==_YAvddJMogL4f.jpg[/img]
242年-260年,在位4年被杀。性格刚毅冲动。父曹霖,母无名。字彦士,曹丕之孙。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皇帝曹芳,十二岁的曹髦被立为帝,改元“正元”。曹髦年幼,只是一个傀儡,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随着小皇上的长大,曹髦日渐对司马昭产生不满。不久他写了一首《潜龙歌》,司马昭发现,也有了戒备之心。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當与卿等自出讨之。」不顾郭太后及众臣的反对,率領宮人三百余人讨伐。有近臣先行向司馬昭报告,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宮內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阕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剑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車上,年仅20岁。后来司马昭及見惨事,假惺惺的抱着小皇上大哭,还下令灭掉凶手成济三族,官兵来到成济家逮捕成济,成济逃到他家屋顶,大叫:“是丞相指示我杀皇上的!”顿时真相大白,不过以后朝臣仍不敢反叛司马昭。后來司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皇帝。曹髦是一个善于琴棋书画的才子,被弑实为可惜。

曹魏元帝曹奂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19/6a2P5YWD5bid5g==_ay9H2ISnR5xh.jpg[/img]
246年-302年,在位5年被废。性格平庸软弱。父曹宇,母无名。字景明,本名曹璜,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在魏帝曹髦被杀后,被立为皇帝。曹奂是魏国的第五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虽为皇帝却无权,政权早已落入司马氏之手。在他在位时,司马炎禅代称帝,于是魏国灭亡,晋朝开始。

蜀汉昭烈帝刘备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6JyA5rGJ5pit5w==_gXpbGR8eFX0w.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6JyA5rGJ5pit5w==_xAzzv0ksKES5.jpg[/img]

161年-223年,在位2年。性格仁厚善谋。父刘弘,母无名。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大举进攻吴国替关羽、张飞报仇时,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蜀汉后主刘禅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iY56aF_ECgmYLmsVyN5.jpg[/img]
207 年— 271年,在位40年。性格懦弱平庸。父刘备,母甘夫人。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后曾听信谗言,干涉军政,使得诸葛亮一次北伐无功而反。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历代皆以刘禅为糊涂的典型,其实综观中国的帝王史,刘禅虽不算明君,也不算昏君,不过是个平庸的君主罢了。

孙吴长沙桓王孙策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a2Z5ZC06ZW5g==_6OY1pJyUh0dY.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a2Z5ZC06ZW5g==_GMPtRh9X1aIW.jpg[/img]

175年—200年,性格英锐轻果。父孙坚,母吴夫人。字伯符,孙坚长子。少居江淮间,颇有声望。坚死,从袁术,不得志。195年,率其父所部千余人渡江,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策善用兵,军纪严明,得周瑜等地方豪族支持,先后攻占吴、会稽等郡。197年,袁术称帝,策奉汉帝诏讨之。拜讨逆将军,封吴侯。四年术死,策攻败庐江太守刘勋,得术、勋兵两万余,遂统一江东,割据东南。后为仇家刺杀,临终嘱弟权继承其事业。

孙吴大帝孙权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ZC05aSn5bid5Q==_uAmSwud6SoAl.jpg[/img]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ZC05aSn5bid5Q==_oExlNpUVaaz8.jpg[/img]

182年—252年,在位30年。性格深谋雄武。父孙坚,母吴夫人。字仲谋,孙坚次子。聪明机智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孙权接掌江东。再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作为一代明主,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但称帝后,变得刚愎自用,宠信小人,猜忌群臣,终给身后东吴留下祸根。

孙吴会稽王孙亮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ZC05Lya56i95w==_zneqjoj5tgxh.jpg[/img]
243 年—260年,在位7年被废。性格机灵冲动。父孙权,母潘夫人。字子明,孙权幼子,孙亮在位期间,大将军孙琳专权,骄横跋扈。258年,孙亮密谋诛杀孙琳,夺回大权。不料密谋泄漏,孙琳先发制人,于9月戊午日带兵围住皇宫。孙亮本要率领少数侍卫冲出去和孙琳拼个你死我活,皇后全氏和近侍都劝说他这是以卵击石,有去无回,他只得坐等孙琳处置。孙琳编织了孙亮的几大罪状,派光禄勋盂宗德祭告太庙,废黜了孙亮,降封他为会稽王。又派中书郎李崇带兵进宫,夺取了印玺,逼迫孙亮夫妇离宫,由将军孙耿押送到会稽居住,时年仅16岁。260年,孙琳又将孙亮贬为侯官侯,押赴封地。孙亮于途中自杀。

孙吴景帝孙休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ZC05pmv5bid5Q==_H7SmQmgpIn8a.jpg[/img]
235年—264年,在位6年。性格狡狯平庸。父孙权,母王夫人。字子烈,孙权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后计除孙綝掌握实权。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武功方面,无甚建树。曾图先统一南方,永安七年(264年),趁蜀中无主,西征巴蜀,屡败屡战。
永安七年(264年)七月,孙休病重,不能语,尚能书;当年以三十岁英年早逝。侄孙皓继位。

孙吴末帝孙皓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ZC05LmM56iL5A==_UfxTrXIB9xKe.jpg[/img]
242年—284年,在位16年。性格伪饰凶暴。父孙和,母何夫人。字元宗,孙休死时儿子年幼,群臣欲立长君,以作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为帝。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又曾迁都至武昌,大兴土木。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本来打算立刻攻伐东吴,但国内赞成及反对征吴的两派发生纷争,使吴国在这段时期得以苟延残喘。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襄阳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家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和他们的子孙。陆凯、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280年挥军南下。在西晋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孙皓归晋之后,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去世。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1 编辑 [/i]]

2007-1-10 14:08 dennxuexue
[b][size=3]瞬逝尘-西晋诸帝

[/size][/b]晋宣帝司马懿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5oe_Z69tH6VovBxY.jpg[/img]
179年—251年,性格刚断英特。父司马防,母无名。字仲达,河内温县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晋景帝司马师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5biI_dOJLy3TyTAbt.jpg[/img]
208年—255年,性格沉毅有谋。父司马懿,母张春华。字子元。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正元元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国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晋文帝司马昭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5pit_NeHmwL3RqTt6.jpg[/img]
211 年—265年,性格雄略有谋。父司马懿,母张春华。字子尚,司马懿次子。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晋武帝司马炎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54KO_Igekm2nOe4Ga.jpg[/img]
236年—290年,在位25年。性格宽厚奢靡。父司马昭,母王元姬。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司马昭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浚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晋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290年晋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晋惠帝司马衷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6KG3_nhzfrQ7zi0SO.jpg[/img]
259年—306年,在位16年。性格憨愚纯朴。父司马炎,母杨艳。字正度,在位期间一直是傀儡。最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杨骏,掌握大权。贾皇后毒死太子司马遹,引起诸王起兵。赵王司马伦杀贾皇后,后篡夺帝位,以晋惠帝为太上皇,囚于金墉城。之后诸王混斗,晋惠帝被他们辗转挟持,受尽凌辱。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接着被毒死。

晋怀帝司马炽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54K9_ksUlUcAU4fvz.jpg[/img]
284年—313年,在位5年被俘。性格端谨无断。父司马炎,母王贵人。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弟。武帝太熙元年封为豫章郡王。历官散骑常侍、射声校尉、车骑大将军、镇北大将军等职。惠帝永兴元年立为皇太弟。光熙元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立司马炽继皇帝位,次年改元永嘉。以司马越为太傅辅政。除三族刑,分荆州、江州八郡设立湘州。永嘉五年诏令讨伐司马越。六月,匈奴刘曜、王弥率兵攻入京师洛阳,他被解送平阳。刘聪封他为平阿公,次年进封为会稽郡公。七年,刘聪命他青衣行酒,晋旧臣见状号声大哭,旋为刘聪所杀。

晋愍帝司马邺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0/5Y+46ams6YK6_Hh8eJfiw60VP.jpg[/img]
270年—316年,在位4年被俘。性格软弱平庸。父司马晏,母无名。字彦旗,武帝孙,司马晏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311年,怀帝被刘汉军虏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313年1月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4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但这时的皇室、世族已纷纷迁至江南,西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316年8月,刘曜率军围攻长安。11月,城内粮尽,无法拒守。愍帝只得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车,出城往刘汉军营求降,群臣围住羊车号哭,有的爬上车拉住他手臂,不让他出城。愍帝悲不自胜,又无可奈何,只好推开臣下,驱车出城投降,刘汉军将他押到平阳,废封为光禄大夫。西晋至此宣告灭亡。刘聪对愍帝百般羞辱,出猎时,命令他全身披挂,手执长戟,作为前导。晋朝的百姓见了,围观痛哭。316年12月,刘聪在光极殿会宴群臣,也象对待怀帝那样,命令愍帝穿上青衣小帽,替大家斟酒、洗怀,甚至在自己小便时,命令愍帝替他揭开便桶盖。陪伴愍帝同来长安的晋朝尚书郎辛宾见皇上如此受辱,失声大哭。事后,刘聪担心如留着愍帝,晋人复国之心不灭,就在同月派人杀死了愍帝。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2 编辑 [/i]]

2007-1-10 19:46 夏侯长风
阿保机这张不错,收藏了:victory:
建议楼主做头像时在细致点,有些图的边缘都没擦干净~~·

2007-1-10 19:56 dennxuexue
[b][size=3]清谈调-东晋诸帝

[/size][/b]晋元帝司马睿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1/5Y+46ams552_R3u2rSSzSn4V.jpg[/img]
276年—322年,在位5年。性格狡狯平庸。父司马觐?,母夏侯光姬。字景文,东晋的第一代皇帝。为司马懿的曾孙。于290年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1年晋怀帝被俘遇害后,晋愍帝即位,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6年即帝位,为晋元帝。但是晋元帝本身为一个流亡政权,本身并无权力,大权掌握在王导与王敦之手。晋元帝听从刁协与刘隗的言论并有意削弱琅邪王氏权力,导致王敦于322年反叛,攻入建康,并且杀害重臣戴渊、周顗等人。但是王敦无力消灭东晋,最后采取与晋元帝和睦的策略。晋元帝便在王敦之乱中因忧郁过度而过世。

晋明帝司马绍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2/5Y+46ams57uN_AeC1SsACjv_PL.jpg[/img]
301年—325年,在位3年。性格聪断果敢。父司马睿,母代郡外族人。晋明帝自小聪慧,小时候便曾经与父亲就“太阳与长安孰近”的问题作出争辩,以及运用东宫卫士一夜兴建太子西池的逸闻。不但工于书法、礼贤下士而且孝顺,并且也相当勇猛,王敦以“黄须鲜卑儿”称之。王敦一度想要要求晋元帝废除太子,但因为大臣反对而作罢。晋明帝于322年,在晋元帝司马睿死后即位,大赦天下。晋明帝曾经微服乘马密探王敦营垒,并且于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325年晋明帝病死,年仅二十七岁,葬于武平陵。

晋成帝司马衍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3/5Y+46ams6KGN_Wjh7aw5KA458.jpg[/img]
321年—342年,在位17年。性格聪明软弱。父司马绍,母庾文君。字世根,东晋的第三代皇帝,于西元325年即位。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晋康帝司马岳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4/5Y+46ams5bKz_DaQWnRxx4NAt.jpg[/img]
322年—344年,在位2年。性格平庸软弱。父司马绍,母庾文君。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晋康帝是晋明帝之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帝。晋康帝于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但不久便于344年患病身故,葬于崇平陵。

晋穆帝司马聃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5/5Y+46ams6IGD_Fyt8z3k1t8qD.jpg[/img]
343年—361年,在位18年。性格荒诞无能。父司马岳,母褚蒜子。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361年晋穆帝过世,享年十九岁。

晋哀帝司马丕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5/5Y+46ams5LiV_zFC8P4mBhoRO.jpg[/img]
341年—365年,在位4年。性格庸懒无能。父司马衍,母周妃。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褚太后再次临朝。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

晋废帝司马奕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6/5Y+46ams5aWV_Af9CUON4JINn.jpg[/img]
342年—386年,在位6年。性格懦弱无能。父司马衍,母周妃。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之弟。晋哀帝死后于365年即帝位。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而且桓温也有意废掉司马奕自即位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不能人道,于371年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之后在贬为海西公,迁居吴县。司马奕遭此挫折,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

晋简文帝司马昱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6/5Y+46ams5pix_hCiHuZUhB22o.jpg[/img]
320年—372年,在位不足一年。性格文雅寡欲。父司马睿,母郑阿春。字道万,司马睿幼子,司马绍之弟。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 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6/5Y+46ams5puc_68BlYIbroBxD.jpg[/img]
361年—396年,在位24年。性格器小寡断。父司马昱,母李陵容。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晋孝武帝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一开始由太后摄政。14岁时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晋书》说“醒日既少”,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已经快要三十岁了,按年龄应该要被废弃了”,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晋安帝司马德宗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6/5Y+46ams5b635Q==_mEQM4TiGE9LP.jpg[/img]
282年—418年,在位22年。性格痴傻无用。父司马曜,母陈归女。孝武帝长子。于孝武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张贵人谋杀孝武帝后,重贿左右,伪称孝武帝是暴病而亡,同月辛酉日匆忙立司马德宗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安”。 司马德宗痴傻无用,继位后先后由司马道子、司马德文揽权,他始终是个傀儡。他在位期间,曾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公元403年,被封为楚王的大将桓玄自称皇帝,废司马德宗为平固王,命令他移居于寻阳。东晋中绝。不久,另一大将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击败,逃到寻阳,裹挟司马德宗辗转于江陵一带。公元404年,桓玄兵败被杀,安帝才得以复位。公元418年,大将刘裕急于篡夺皇位,密令党羽,中书侍郎王韶之买通司马德宗左右侍从,伺机除掉司马德宗。司马德宗弟司马德文担心兄长遇害,整日陪侍,保护他的安全,使王韶之无法下手。12月,司马德文病,回宫休养。戊寅日,王韶之乘机入后宫东堂,指挥侍从用散衣结成带子,将司马德宗活活勒死。事后,刘裕伪称皇帝得暴病而死。

晋恭帝司马德文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70526/5Y+46ams5b635g==_4bt9Ki6lajUR.jpg[/img]
386年—421年,在位1年。性格温厚贤德。父司马曜,母陈归女。东晋的末代皇帝。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弟。
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享年三十六岁。司马德文死后葬于冲平陵。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2 编辑 [/i]]

2007-1-11 12:43 dennxuexue
[b][size=3]五胡乱-十六国诸帝
[/size]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另有冉魏、西燕。[/b]
[b][size=3][/size][/b]
[b]汉赵[/b]
汉赵光文帝刘渊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3472&noupdate=yes[/img]
?年—310年,在位6年。性格善谋果断。父刘豹,母呼延氏。字元海,十六国汉赵国的创立者。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

汉赵昭武帝刘聪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3403&noupdate=yes[/img]
?年—318年,在位8年。性格聪明暴戾。父刘渊,母张夫人。字玄明,十六国时汉赵国君。刘聪本人汉化程度很高,执政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就实质上说是在基本上沿袭匈奴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在当时条件下对匈奴各部有巨大的凝聚力。因排斥汉族士人参政,故这种体制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一个不成功的先例,加上刘聪后期的昏暴,汉国政权迅速走向衰败。

汉赵秦王刘曜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5137&noupdate=yes[/img]
? 年—328年,在位11年。性格坚毅狂暴。刘渊族子,自幼父母双亡。字永明,是十六国时前赵的最后一位国君。刘曜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白眉,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不仅仪态不凡,而且性格拓落高亮,与众不群。318年靳准杀死汉隐帝刘粲后,刘曜被拥立为皇帝。他随即杀死靳准一族,改汉为赵,迁都长安。是一个优秀的将军,却不是合格的皇帝。于328年战败被后赵的石勒所杀。

[b]后赵[/b]
后赵高祖石勒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5138&noupdate=yes[/img]
273年—333年,在位14年。性格雄武果敢。父周曷硃,母。字世龙﹐原名匐勒。上党武乡人,羯族。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饱经懮患。他富於军事才能﹐政治上也颇有识度﹐自比在刘邦﹑刘秀之间﹐鄙视曹操﹑司马懿欺负孤儿寡妇以取天下。石勒胸襟开阔﹐不念旧恶。少数族统治者忌讳胡字,法令甚严﹐但他并不对无意中触犯的人加以惩罚,还依靠汉族士人巩固其统治。主要参谋张宾就是汉人。他攻下冀州郡县堡壁後﹐蒐罗“衣冠人物”﹐组成“君子营”。後赵建国後﹐“典定士族”﹐区分士庶。选拔人才的办法﹐大致也是沿用九品中正制。因石勒往往从谏如流﹐对於臣下劝阻的事﹐有时虽不同意﹐也暂且停办﹐说是为了“成吾直臣之气也”。所以后赵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后赵太祖石虎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5139&noupdate=yes[/img]
294年—349年,在位15年。性格残暴严苛。父寇觅,母。字季龙,上党武乡县人,十六国时后赵皇帝。万世暴君,在位期间刑罚苛暴,赋税沉重,大兴土木,军役繁兴,征调无度,滥用民力,崇儒尚佛,荒淫肆虐。但他同时又采取一些措施巩固政权,如粮食储备政策、九品选官制,对吏治的整顿等一系列措施又缓和了矛盾,使其能在北方战乱的局面下维持住一段时期的统治。

[b]前燕[/b]
前燕武宣帝慕容廆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5231&noupdate=yes[/img]
269年—333年,在位48年。性格机敏隐忍。父慕容涉归,母。字弈洛瑰,昌黎棘城人,鲜卑人,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283年慕容涉归死,其弟慕容耐篡夺政权,慕容廆于是逃亡。285年部众杀慕容耐,迎慕容廆继位。289年受西晋封为鲜卑都督。五胡乱始,慕容廆遂于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 321年,受晋政府命为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333年,慕容廆去世,谥襄公,后其孙慕容俊称帝时,追尊慕容廆为武宣皇帝。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5232&noupdate=yes[/img]
296年—348年,在位11年。性格雄毅多谋。父慕容廆,母段氏。字元真,小字万年,前燕的开国君王,庙号太祖,谥号文明皇帝。慕容皝虽为三子,但因其母段氏是正室,故而被立为世子。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慕容皝开始统治辽东。继位后,用法严苛,国人多不安。慕容皝庶兄慕容翰、弟慕容仁、慕容昭背叛谋反。慕容皝领兵讨伐,却大败于汶城。慕容仁尽得辽东之地,于次年四月,自称车骑将军、平州刺史、辽东公。334年,慕容皝率军讨辽东得胜。336年击破慕容仁,慕容仁被擒杀。337年10月,慕容皝称燕王,史称前燕。追慕容廆为武宣王,夫人段氏为武宣后,立世子慕容俊为王太子。随后与后赵石虎联合击败辽东段氏鲜卑首领段辽,而后又大败赵军,拓展了疆域。慕容皝汉化较深,崇尚儒学,设东庠,以大臣子弟为官学生,号高门生。亲临讲授,每月考试优劣。348年,慕容皝去世,时年五十二。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5962&noupdate=yes[/img]
319年—360年,在位12年。性格威严沉稳。父慕容皝,母段氏。字宣英,慕容皝第二子。慕容廆曾说:“我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慕容儁出生后,慕容廆说:“此儿骨相不不寻常,吾家族兴盛就应在他身上。”长大后,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慕容皝死后,即燕王位,当时后赵石虎病死,河北中原大乱,慕容儁攻入中原,擒杀冉闵。两弟慕容恪,慕容垂都有干才,慕容儁深忌之。后病笃时召见慕容恪,佯说欲让他即位,慕容恪推辞。慕容儁佯怒说兄弟之间不要虚情假意!慕容恪说真心愿为辅臣。慕容儁才稍放心。

前燕幽帝慕容暐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6591&noupdate=yes[/img]
350年—384年,在位11年国亡。性格平庸懦弱。父慕容儁,母可足浑氏。即位初由叔父慕容恪摄政,国政尚可。恪死后,慕容评排挤了慕容垂掌握朝政,慕容暐奢侈暗弱,国势日弱。[color=black]370年前秦灭前燕,慕容暐被俘。与慕容皇族及鲜卑族四万户一同被前秦天王苻坚迁往长安安置,并受封为新兴侯。淝水之战后,前秦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384年,慕容暐之叔慕容垂在河北叛变建立后燕,不久,慕容暐之弟慕容泓也在关中叛变建立西燕。慕容暐计划杀苻坚呼应二人,但因事情洩露反而被杀。到另一位叔父慕容德建立南燕时,被謚为幽皇帝。[/color]

[b]前秦[/b]
前秦惠武帝苻洪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7139&nothumb=yes[/img]
[color=black]285年—-350年。性格骁武多谋。父蒲怀归,母。字广世,原姓蒲,后以谶文有“草付应王”,遂改苻姓。生于285年,略阳临渭人,氐族,父亲怀归为部落小帅,其家世为西戎酋长,原无姓氏,329年,蒲洪归顺后赵石虎,被石虎拜为冠军将军,蒲洪率领族人到枋头,为后赵建立了许多功绩。冉闵建国后,蒲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谋取关中,取苻姓。但不久在宴会上被毒死。[/color]

前秦景明帝苻健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7140&noupdate=yes[/img]
317年[color=#000000]—[/color]355年,在位4年。性格勇猛果敢。[color=#000000]父苻洪,母姜氏。[/color]字建业,略阳临渭氐人,世为西戎酋帅。先是其家池中生蒲,高大有节,时人咸称蒲家,因以蒲为姓。父洪以谶文有「艸付应王」之语,遂改姓苻。刘曜称帝,洪率部归之。刘曜败後,又归石赵。及後赵末,石氏相攻,所在兵起。洪亦据枋头自称三秦王,後为降将麻秋鸠死。健收秋杀之,并代领其父旧部,洪临终告健西取关中。时杜洪据长安,戎夏多归之。健既密图关中,惧洪有所觉,乃阳示无西游之意。350年,健遣弟雄率兵自潼关攻关中,儿子菁自轵关入河东,会共长安。杜洪败奔司竹,健入长安都之。352年,健自即帝位,国号秦,史称前秦。其后两年间,秦东扰关东,败晋军於许昌,西击西凉,拓地至陇东。永和十年,晋将桓温自襄阳北伐,秦郡县望风而降,关中大震,苻健乃收麦清野以待之。故晋军虽抵灞上,但因乏食饥困,遂为苻健所乘。健遣其弟雄以七千精骑击晋军於白鹿原,晋军败,退至潼关,复为秦军所败。桓温南返,秦郡县尽复。苻健治秦,颇知勤政恤民,省刑薄赋,便礼耆老,修尚儒学。使自西晋末年以来饱受战乱之祸的关中,稍得复苏,并为苻坚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前秦厉王符生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9000&noupdate=yes[/img]
335年[color=#000000]—[/color]357年,在位2年。性格叛逆凶暴。[color=#000000]父苻健,母。[/color]字长生。苻健第三子。自幼叛逆凶狠,长大后,力举千钧,雄勇好杀,空手格杀猛兽,奔跑超过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桓温北伐前秦时,生单马入阵,斩将夺旗前后十数次。355年继帝位,改元寿光。在位期间,擅杀无辜,残害百姓。酗酒不问政事。357年被苻坚、苻法等率兵入宫废为越王,旋处死。

前秦宣昭帝苻坚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9001&noupdate=yes[/img]
338年[color=#000000]—[/color]385年,在位27年。性格聪敏仁孝,父苻雄,母。字永固,氐族人,自称大秦天王,早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很有机会统一全国,但是苻坚的军队由多民族组成,缺乏团结和统一,而他过度仁厚,对各地投降贵族一律厚待,而各民族的贵族都是虎视眈眈等待时机,想找机会推翻前秦的统治,加上苻坚刚愎自用,不顾大臣们和其弟苻融的反对及王猛的遗言,没等条件成熟就倾全国之兵力,号称87万大军,入侵东晋,但是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元气大伤,鲜卑、羌等部族相继叛变,西燕主慕容冲在长安城外围城日久,苻坚倾家底设宴款待群臣,客座分不到几片肉吃,塞进嘴里不敢吞下,回到家“吐肉以饴妻子”。慕容冲攻入长安,苻坚出走逃到五将山,剩下十余个侍卫,然帝王之度不改,后被姚苌缢杀于新平佛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后人对待亡国贵族往往以苻坚之仁为例,而选择屠杀殆尽。

前秦哀平帝符丕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9002&noupdate=yes[/img]
?年[color=#000000]—386年,在位1年。性格果断仁善。父苻坚,母。[/color]字永叔,苻坚的庶长子。自幼聪彗好学,博综经史。坚与他谈论将略后嘉奖他,命邓羌教他兵法。苻坚被杀后,他即位为帝,在与西燕慕容永交战后,败退途中遭到东晋冯该的截击,被杀,首级送往建康。

前秦高帝苻登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09003&noupdate=yes[/img]
[color=black]343年—394年,在位9年。性格雄勇谨厚。父苻敞,母。字文高。苻坚之族孙,苻丕被杀后,继为前秦国王,随后与姚苌连年大战。在武都大战后,立子苻崇为太子,随后继续与姚苌作战,迎战毛兴时战败被杀。苻崇即位,追封登为太宗高皇帝。不久,苻崇亦为姚苌追杀,前秦亡。 苻登与姚苌大战时,天下大旱,无处寻找军粮,苻登在每次战前,对军士说:“你们现在勇敢战斗,晚上就有肉吃,哪还用担心饥饿?”士兵于是每战完就吃死人肉,名为熟食。[/color]

[b]后秦[/b]
后秦景元帝姚弋仲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10733&noupdate=yes[/img]
280年[color=#000000]—[/color]352年,性格豪勇刚直。父姚柯回,母。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南安赤亭人。世为羌族首领。西晋末年,率部东徙榆眉,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率部属迁发达地区清河,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镇压梁犊领导的起义军。后赵亡,降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死后,子襄代领其众。

后秦魏武王姚襄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10734&noupdate=yes[/img]
?年[color=#000000]—[/color]357年,性格雄武风雅。父姚弋仲,母。字景国。姚弋仲的第五子。352年,弋仲死,他率部众西入关中,为苻生所败,又归东晋,驻谯城。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胎,招纳流人,众至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从洛阳西入关中。356年,姚襄进攻洛阳,东晋将领桓温同时亦率军北伐,向洛阳挺进,姚襄回师抵抗,大败。率麾下数千骑逃奔洛阳北山,当晚,百姓抛妻弃子跟随姚襄者有五千余人。姚襄本人勇敢而爱护人民,非常受爱戴,前后几次败仗,百姓只要知道他在哪里就奔赴投靠。当时谣传姚襄重伤而死,被桓温俘虏的百姓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姚襄部属杨亮后来归降桓温,桓温向杨亮询问姚襄的为人,杨亮的评价是:“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357年,姚襄谋取关中,遂与前秦军发生冲突,前秦帝苻生遣苻坚、邓羌进攻。邓羌出战,姚襄大败,姚襄所乘骏马“黧眉騧”倒地,前秦军将姚襄擒斩,其弟姚苌率余众投降。 苻生后以公爵之礼葬姚襄。

后秦武昭帝姚苌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10735&noupdate=yes[/img]
[color=black]330年—393年,在位9年。性格狡诈冷酷。父姚弋仲,母。字景茂。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姚弋仲第二十四子。357年与前秦战于三原,兵败投降,后为苻坚部将,累建战功。淝水之战后,前秦大败,姚苌趁机据岭北之境,384年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羌胡十余万户归附。385年缢杀苻坚于新平佛寺,称帝于长安,国号大秦。391年破苻登军于长安,政权始终不稳。姚苌晚年,常于宫中梦见苻坚前来索命,夜里宫殿乱跑,为卫士误伤阴部,伤部发炎,肿胀如瓜。临终前跪伏床头,叩首不已。393年姚苌病死,子姚兴继立。[/color]

后秦文桓帝姚兴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11260&noupdate=yes[/img]
[color=black]366年—416年,在位23年。性格威严仁惠。父姚苌,母。字子略,姚苌长子,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他即位不久就下令释放因战乱而自卖为奴婢的平民,使很多人获得自由,从事农业生产;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乎,关心农事;提倡佛教和儒学,广建寺院,邀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讲学译经,支持法显赴印度等国取经访问,轰动一时,遂使长安成为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同时姚兴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校,集中在长安求学的学生有一万数千人,并设律学于长安,招收各郡县官吏就学,学业优秀者派遣回去任狱讼官:在官吏中提倡廉政严惩贪官。由于实行了这些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有效措施,遂使[/color][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9674.htm][color=black]关中[/color][/url][color=black]经济取得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使后秦国力日益强盛。随着国家的富强,姚兴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辉煌战果,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西秦、后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弘始元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陷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纷纷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淮河、汉水流域。后因连年出征,国力不足,增收杂税,引起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又加姚兴诸子不和,太子姚泓懦弱,爱子姚弼骄横,遂使政局不稳。于公于416年姚弼谋反欲篡位,被杀。同年姚兴病死。[/color]

后秦后主姚泓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511261&noupdate=yes[/img]
388年—417年,在位2年。性格儒雅仁善。父姚兴,母。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416年即位,兄弟争位相杀,关中大乱,417年刘裕遣王镇恶、檀道济攻后秦,秦将姚前不敌,王镇恶军攻入长安平朔门。姚泓准备出降,他十一岁的儿子姚佛念明白刘裕的意图,登上宫墙,投地而死,姚泓率妻数人至王镇恶大营投降,其堂弟姚赞亦率一百余人投降。刘裕将后秦王室全部处决,仅留姚泓押送往建康,斩于市。后秦灭亡。[/color]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6 08:56 编辑 [/i]]

2007-1-11 15:39 Linkham
第二张嬴政感觉像遗像 -_-!!

2007-1-12 14:26 lj197705
这张是搞笑版赢政

2007-1-12 15:58 dennxuexue
[b][size=3]烟雨楼-南朝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5 编辑 [/i]]

2007-1-12 16:42 dennxuexue
[b][size=3]胡汉魂-北朝诸帝[/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5 编辑 [/i]]

2007-1-13 22:17 夏侯长风
南朝几个皇帝没有皇家气派~~~楼主加油!:D

2007-1-13 23:27 dennxuexue
[b][size=3]皇业梦-隋朝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7 编辑 [/i]]

2007-1-14 00:37 广翔公
做剧本正缺清朝人物头像,感谢楼主的制作提供了:unsure:

2007-1-14 01:24 dennxuexue
[b][size=3]盛世赞-唐朝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8 编辑 [/i]]

2007-1-14 03:10 夏侯长风
先前也做过一张太平天国的人物头像,和楼主的李秀成选材差不多,不过做的是石达开,发上来凑个热闹~~~

2007-1-14 09:34 dennxuexue
[b][size=3]血火途-五代诸帝[/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8 编辑 [/i]]

2007-1-14 17:44 dennxuexue
[b][size=3]家国事-北宋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19 编辑 [/i]]

2007-1-14 23:35 dennxuexue
[b][size=3]临安景-南宋诸帝[/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0 编辑 [/i]]

2007-1-15 08:56 lj197705
楼主的水平真的很高啊,特别是清朝的人物,做得太好了,太平天国继续啊,还有很多没出场的呢,支持:unsure:

2007-1-15 11:31 dennxuexue
[b][size=3]契丹月-辽国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1 编辑 [/i]]

2007-1-15 11:58 Linkham
楼主做的还是不错的,缺点是感觉不是很耐心,有点赶工,一些地方不够细致:q```+
楼主选材时要注意光线的方向要一致,比如柴荣那张,脸和身子结合得很好,但帽子的阴暗面却是朝外,看上去就不协调。

希望楼主多出好作品:^%

2007-1-15 12:08 dennxuexue
[b][size=3]贺兰雪-西夏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2 编辑 [/i]]

2007-1-15 17:38 dennxuexue
[b][size=3]塞北烟-金国诸帝[/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18:22 编辑 [/i]]

2007-1-16 00:53 dennxuexue
[b][size=3]帝国风-元朝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3 编辑 [/i]]

2007-1-16 09:04 lj197705
高洋不太理想,把胡子去掉了,整个一个太监形象,楼主再考虑一下。

2007-1-16 18:34 dennxuexue
[b][size=3]四海威-明朝诸帝
[/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3 编辑 [/i]]

2007-1-16 21:27 dennxuexue
[b][size=3]谢幕辞-清朝十二帝

[/size][/b]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b35cbe1bd4e13b59f4464GDBPDOSBWE3.jpg[/img]
1559年-1626年,在位10年。性格坚韧隐忍。父爱新觉罗塔克世,母喜塔拉额穆齐。祖父爱新觉罗觉昌安乃是明代建州女真之首领,明末因败于张居正所派遣之军队而一度呈现破灭的状态,在其建之后的数年之间成功地统一了建州女真。在表面上对明恭顺的一方,同时在对周围部族的抗争之中取得胜利,于1616年时即位建立后金国。1619年在萨尔夫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就不断地对明压迫。然在1625年宁远城之战中为袁崇焕的葡萄牙大炮所败,并于翌年讨伐蒙古之后死亡。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2501104dc033379ec2c3PqPuiyQiLdUc.jpg[/img]
1592年-1643年,在位16年。性格争强多谋。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母叶赫纳喇孟古姐姐。清朝的开国皇帝。满洲酋长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二十二岁登后金汗,他完善后金的政治制度,为清王朝的统治政权的确立打下了基础。改国号为清后,尊其父为太祖。在位十六年。庙号太宗。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86208d9289a1b384cf39y38tdN2Wezp9.jpg[/img]
1638年-1661年,在位18年。性格急噪脆弱。父爱新觉罗皇太极,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皇太极第九子,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六岁登位,由叔父多尔衮和堂叔济尔哈朗摄政,是清王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1644 年多尔衮再明将吴三桂的邀迎下,乘明亡之乱率清兵入关,消灭李自成的顺王朝,定都北京。建立一个占据全国的王朝,1650年多尔衮病死,十四岁的福临亲政,在位十八年。他注重整肃明王朝遗留下的腐败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为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清王朝统治政权作出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创下基楚。其死因也是清朝一大疑案。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0537a69d82f332c5e948fMzbUwumxsnL.jpg[/img]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5b7fd5612bb9d8220c0ckw4Ygxbtyg4Y.jpg[/img]

1654年-1722年,在位61年。性格智勇仁孝。父爱新觉罗福临,母佟佳氏。福临的第三子,八岁的幼龄即即上皇位,当时在大臣之中有不少专横之人,康熙帝便一一加以抑制而以自己的手腕展开统治。1673年三藩之乱起时,他自己位于阵头指挥,于1681年成功地加以镇压。在确立了对中国的统治后,他也使得财政充实,建立了安定的社会。终其在位一生都不再有够称为叛乱的暴动。另外,为了防止具有南下意图的俄罗斯,他于1689年订立了尼尔钦斯克条约,同时也进行对准噶尔部的平定等,开展了清的鼎盛时期。学问和武术方面都算是相当出色的皇帝,惟另一方面他也兴起文字狱,有意图统一思想之举动。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d1034f2a07874d1910f4Lekrb8Y9BuBL.jpg[/img]
1678年-1735年,在位13年。性格威严冷酷。父爱新觉罗玄烨,母乌雅氏。玄烨第四子,在位期间勇于革新、勤于理政,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也有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ebdb4d9043eab414d382VdOKMBFjoaOb.jpg[/img]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6830ff14f93372dcebe8J0irZ4EEiDaO.jpg[/img]

1711年-1799年,在位60年。性格聪慧好奢。父爱新觉罗胤祯,母钮祜禄氏。清自建国以来虽然名君相继而有着持续的隆盛,但最繁荣的还是在于自康熙帝经过雍正帝以至于乾隆帝的这三代。乾隆帝在为政第五十九年时由于自认为立有十项功绩,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对内布施了不少善政,对外则进行远征等,发扬了清的国力。不过这也是建立于自康熙帝以至于雍正帝治政的成果上而成的,在几度的外征之后.终究加重了国民的负担,再加上乾隆帝的晚年数度恼于几次的内乱中,还有他曾兴起不必要的文字狱等,因此乾隆帝的时代也是帝国强盛之末开始可见不安的转折点。

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303367699e9cc82a3b37wV2mt0deHhk3.jpg[/img]
1760年-1820年,在位24年。性格平庸稳重。父爱新觉罗弘历,母魏佳氏。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925bd454ce8cbc84ada4aQcEC1UIyGo7.jpg[/img]
1782年-1850年,在位29年。性格保守勤俭。父爱新觉罗顒琰,母喜塔腊氏。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重的内外危机。在内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018cf8f4f3d5ffe4ff23eZgBgxu16zbz.jpg[/img]
1831年-1861年,在位11年。性格仁厚无断。父爱新觉罗旻宁,母钮钴禄氏。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炘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等八位大臣进寝室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253894a061e56719c2c4MPl5TTlwIhuI.jpg[/img]
1856年-1875年,在位14年。性格软弱善良。父爱新觉罗奕詝,母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载淳是咸丰的独生子。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六岁的载淳即位,为同治帝,因同治尚幼,故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同治十二年亲政。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洋务新政”。所谓「同治中兴」。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作为一个青年皇帝,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次年,死于天花。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0a95b75a5e4ee9b5ea51iFRGDAbHrnrb.jpg[/img]
1871年-公元1908年,在位34年。性格外弱内强。父爱新觉罗奕譞,母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之妹。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 不轻易退缩妥协, 以求自保; 反而在关键时刻, 为了变法信念, 置生死安危于度外。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下诏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反对变法,于是发动政变,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因历时仅一百零三天,故称为百日维新。后慈禧处死光绪的爱妃珍妃.光绪被软禁瀛台.终饮恨病逝。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
[img]http://wt.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04/20070415_a39b94fd4f68a1df9094Rk3HizMx5s4Q.jpg[/img]
1906年-1967年,在位3年。性格软弱和善。父爱新觉罗载沣,母瓜尔佳氏。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皇帝。几次都想为清朝复辟,但都是事与愿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了共和国公民,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工作,后调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1967 病逝于北京。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18:22 编辑 [/i]]

2007-1-16 22:27 巴郡甘兴霸
楼主作得真不错:unsure:,全部收了。:^%

2007-1-17 04:08 Hayato
楼主作品都很不错
每張都有抓到神韻
不過個人覺得 汉武帝刘彻 和 明宣宗 這兩張胡子 要稍微在修飾一下會更完美

2007-1-17 10:27 夏侯长风
楼主的这张刘彻真的不错,注意一下胡子这种细节的地方,就完美了:unsure:

2007-1-17 11:34 dennxuexue
[b][size=3]红尘怨-影响历史的红颜们[/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6 编辑 [/i]]

2007-1-17 14:10 dennxuexue
[b][size=3]菊花开-各时代的乱世英豪[/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6 编辑 [/i]]

2007-1-17 18:04 巴郡甘兴霸
楼主把第一页改链接吧,这样打开速度快一些,改起来也方便。:^%

2007-1-17 20:09 dennxuexue
[b][size=3]风华谱-各时代的英杰雄豪[/size][/b]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7 编辑 [/i]]

2007-1-17 21:20 dennxuexue
清朝诸帝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7 编辑 [/i]]

2007-1-18 00:34 dennxuexue
唐朝诸帝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7 编辑 [/i]]

2007-1-18 09:07 dennxuexue
:q((+:qP+谢谢斑竹,谢谢各位捧场,谢谢CCTV,MTV,以及我的家人......:qDD+

2007-1-18 09:27 南宫未明
始皇帝不错,收了~~~

2007-1-18 10:36 byx
佩服楼主

[quote]原帖由 [i]dennxuexue[/i] 于 2007-1-18 00:34 发表
唐朝诸帝 [/quote]
这一张真的很有明主大气,天可汗就该是这样的神气吧!

2007-1-18 12:07 李程公子
楼主的头像非常不错,收藏一些了。
等全部完成了版主来加精啊!:unsure:

2007-1-18 13:39 dennxuexue
谢谢关注.更新一张李世民老年版.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8 编辑 [/i]]

2007-1-18 22:02 dennxuexue
游戏中的汉灵帝与汉献帝  更新王莽,司马炎,司马衷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9 编辑 [/i]]

2007-1-19 10:59 李程公子
楼主最近这些三国系列的是从游戏里导出来修改的吧?看着很眼熟呢。:q```+

2007-1-19 11:34 dennxuexue
回复 #52 李程公子 的帖子

回李程公子的帖,是游戏里的人物,我也没怎么改,放在这里是为了看起来更完整,毕竟游戏原有人物已经很精致了,没必要画蛇添足.

2007-1-19 21:09 dennxuexue
东晋元帝司马睿

东晋明帝司马绍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9 编辑 [/i]]

2007-1-19 21:43 巴郡甘兴霸
司马绍的头好大呀,而且还是歪帽子王,不错。:titter:

2007-1-20 10:15 dennxuexue
张楚隐王陈胜
[attach]31814[/attach]
更始帝刘玄
[attach]31815[/attach]
大顺闯王李自成
黄巾军大贤良师张角

[[i] 本帖最后由 dennxuexue 于 2007-6-15 02:29 编辑 [/i]]

2007-1-20 23:07 汉将张辽
恕直言。一向觉得黄巢的形象当是个豪气冲天的汉子,这张表情过于郁闷,那道刀疤更是怪怪的。最起码,一套黄金甲是不能少的。

2007-1-21 02:25 squellfans
在把握人物比例方面确实需要加强,照片素材较难处理,用光荣自带素材改比较自然点.小建议.网上还是不缺陈涉的连环图造型,感觉半赤膊形象比较适合.

PS:黄巢的形象应该是这个,造型参照
[img]http://www.mrzl.com/newss/mr/uploadfile/UploadFile/20063151398699.jpg[/img]

我觉得此图做得比较贴切,而且处理技巧也不错,楼主不妨参考一下.
[img]http://game.ali213.net/attachments/day_061220/014a_zg4ijdIKaHtF.png[/img]

[[i] 本帖最后由 squellfans 于 2007-1-21 02:31 编辑 [/i]]

2007-1-21 03:14 dennxuexue
谢谢各位的意见,我会逐步修改的~:q555+:qDD+

2007-1-21 12:03 cheukwing129
做得太好了,支持支持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