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为什么清朝外省的武官比文官品极高呢?


2007-1-6 23:42 范疆
为什么清朝外省的武官比文官品极高呢?

总督是一般是管理几个省的军政,就不说了。
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是提督,从一品。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巡抚,正二品。
这个虽然有高低,但是也只差一级,还说得过去。

可是省以下的,知府只是从四品的。
而军事上,镇,协的长官,副将,总兵,参将什么的,都是二品三品的。为什么这样焾?
一个镇的的副将,可能和一省的巡抚平级。为什么武官的品级这么高?

2007-1-7 10:09 伟君子
楼主的名字太强了吧!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大概清朝以军队起家的吧

2007-1-7 10:40 tiger1970
你可能有点误解。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和布政使对应的武职应该是总兵。如湘军有位张将军(名字忘了)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但后来发现他不识字,改为河南总兵。
总督、巡抚都是“中央特派员”,非行政官。而且总督、巡抚的品级都不象想象中的高。他们所以是高官,是因为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提督是中央特别建置的军区长官,有些地方和省名重叠,但并不是省级的军官。
知府对应的大概是守备。品级是相同的。
镇、协是新军的称呼。其长官也不叫副将,总兵,参将。黎元洪就是“协统”,一协的军事主官。这个镇也不是和省对应的。我记得大概是清末共建18镇,有的省有两镇,有的却只有两协。
以上纯属记忆,可能不完全正确。

2007-1-7 10:49 老姜
据我所知,清朝时期同级的文官和武官相比,文官要高半格,比如一文一武,同是正二品,文官地位要比武官高。
至于楼主所说的不同职位的品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人还会有差别。而且一省的文官之中,巡抚之下并不是一下子就跨到知府,中间还有好多职务呢,像什么道台之类,级别都是挺高的。

2007-1-7 10:56 范疆
[quote]原帖由 [i]老姜[/i] 于 2007-1-7 10:49 发表
据我所知,清朝时期同级的文官和武官相比,文官要高半格,比如一文一武,同是正二品,文官地位要比武官高。
至于楼主所说的不同职位的品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人还会有差别。而且一省的文官之中,巡抚之下 ... [/quote]
道并不是常设的,而且也是四品。
而武官镇的长官是总兵,正二品,总兵下面是副将,从二品,参将是正三品。这些都是固定的吧。地方上文官固定的品级,从来没有这么高

2007-1-7 15:02 alance1981
回复 #5 范疆 的帖子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省各一人,正三品。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从三品。奉天、直隶、山东、两淮、两浙、广东、四川各一人。盐法道,江南、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广西、云南各一人,甘肃二人。

2007-1-8 12:42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1-7 10:40 发表
你可能有点误解。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和布政使对应的武职应该是总兵。如湘军有位张将军(名字忘了)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但后来发现他不识字,改为河南总兵。
总督、巡抚都是“中央特派员”,非行政 ... [/quote]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这是明代。清朝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巡抚。“湘军有位张将军(名字忘了)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但后来发现他不识字,改为河南总兵。”是张曜。文改武的现象并不多见。张曜是被参劾的。等于降职。有的省份根本没有提督(从一品)。如山西。并且提督也受巡抚节制。因为巡抚照例要加兵部侍郎衔。提督应该是和按察使(正三品)平级的。道员(正四品)和总兵(正二品)平级。副将(从二品)和知府(从四品)平级。窃以为武官平级要高于文官是因为正一品的武官几乎没有。好象只有领侍卫内大臣。还照例由近臣或亲王兼任。而且开国武官权重。分省品级要高。另外武官不象文官从正一品到从九品。武官好象没有从四品,从五品,从六品。

2007-1-8 13:19 alance1981
回复 #7 小陆伯言 的帖子

并不存在平级的说法,提督品衔(从一品)虽高过巡抚(正二品),但正如阁下所言巡抚照例要加兵部侍郎衔,官位上巡抚为提督上级,提督见巡抚是要行“堂参”大礼。
另外巡抚其实应当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所以由清一代,巡抚称之为封疆大吏,提督和布政使只能称做方面大员。

2007-1-8 14:03 小陆伯言
阁下所说我也赞同.我的帖子也表明了巡抚是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但这源于清中后期.一开始巡抚还是管民政的.我所说的平级是指官位大小相仿佛.

2007-1-8 14:55 tiger1970
"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这是明代。清朝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巡抚。“湘军有位张将军(名字忘了)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但后来发现他不识字,改为河南总兵。”是张曜。文改武的现象并不多见。张曜是被参劾的。等于降职。有的省份根本没有提督(从一品)。如山西。并且提督也受巡抚节制。因为巡抚照例要加兵部侍郎衔。提督应该是和按察使(正三品)平级的。道员(正四品)和总兵(正二品)平级。副将(从二品)和知府(从四品)平级。窃以为武官平级要高于文官是因为正一品的武官几乎没有。好象只有领侍卫内大臣。还照例由近臣或亲王兼任。而且开国武官权重。分省品级要高。另外武官不象文官从正一品到从九品。武官好象没有从四品,从五品,从六品。"

谢老兄指教。张将军是张曜。老兄一说就想起来了。

今天换了机器,多写点。一点浅见,请指正。

我认为,有清一代,整个政体还是一直为军管的形式。
1、首先看督抚的问题。总督,正二,巡抚,从二,和布政使同级。但由于兼职,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巡抚为正二品。
清朝的地方,起初总督是不固定的,有的总督兼辖数省,如洪承畴。以后才逐渐固定下来。总督统帅文武军民,为一方保障,巡抚掌考察布、按、诸道府州县(都副御史职)、督饷、学政、一省文职。由此看来,巡抚确实是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我前面的说法有误。老兄指出,谢谢。有的省无巡抚,则其实是督兼抚的。不知当否?用比较现代的话说,总督类似大军区司令,同时兼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监察部常务委员,巡抚就是省长兼省军区的正职长官,同时兼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监察部委员。在制约上,督抚各开幕府,各自办事,大事会商,因此不存在督管抚的局面。但上谕经常有何处督可以节制何处抚的说法。因此,可以算是很经常的特例(此类事情发生很多)。
2、提督。楼主说的基本是绿营,因此我们此后不考虑八旗。
提督,从一品,高于巡抚,等于总督。经常由巡抚兼任,以节制本地总兵。清的军区,最高长官为总督,各省最高绿营武官为提督。这提督也确实高了些。但考虑提督为实官,总督为差遣官,也可以理解。在品级上,提督等于总督,高于巡抚。但由于兼职原因,提督确实实际为总督下级。至于提督和巡抚的关系,确实是武官品级大于文官品级。山西、山东、河南三省无总督,因此,巡抚兼提督。
也就是说,如果有总督,巡抚就管不到提督,两人各司其职(巡抚兼提督的除外);如果无总督,巡抚兼提督以管总兵。这也是我说清朝一直是军管的一个原因。
3、武官问题。提督下为总兵(正二),下设副将(从二)、和参(正三)、游(从三)、都(正四)、守(正五)。其中,总兵统镇标,镇守;副将统协,协守冲要;参游都守统营,专守。千、把等官统讯,防御边境。
因此,我觉得,清朝的武官系统无法和文官对应(请重点注意!!!),因为他们是按照军事地理来确定的。有时某处并非大城,但确是重要关口,自然就有高级武官,而文官相对较低。
4、文官问题。省内两司,藩司(从二)、按察司(正三)。下设府(从四)、县(正七)。而道(正四)则是弹压地方,监察官员,并不实际理民。所以,虽然算一级组织,但还不是行政组织。只是处在监察组织向行政组织的过渡。省是按照行政地理来确定的。
行政的府县未必有对应的武官(请重点注意!!!)。
5、正一品的武官确实只有领侍卫内大臣。从四品的武官是宣抚,从五品的武官是副宣抚,从六品的武官是副安抚。另外,一些特殊的守备、千户等也分列在此品级内。

总之,清朝的地方行政,是各大军区首长(总督)下面二元制:文的是巡抚、下面有文官系统,武的有提督,下面是武官系统。文官和武官系统不对称,但都统属于军区首长(总督)。这是一个军管的模式。但是,巡抚又很可能是文武兼管的,如果文武兼管,他的头衔就是巡抚兼提督。应该是从一品。这要看情况了。

不知当否,请诸位明公指正。

2007-1-8 15:40 小陆伯言
回复 #10 tiger1970 的帖子

楼上兄弟所说受教了."从四品的武官是宣抚,从五品的武官是副宣抚,从六品的武官是副安抚。"以前好象也在哪里看过.不过好象不常见.是满官吗?望兄赐教."巡抚又很可能是文武兼管的,如果文武兼管,他的头衔就是巡抚兼提督。应该是从一品。这要看情况了。"这个不一定吧.正如兄所说山东无提督.可山东抚臣也不是从一品.如果是,那直隶总督如何处置呢?

2007-1-8 15:51 小陆伯言
回复 #10 tiger1970 的帖子

"有的省无巡抚,则其实是督兼抚的。不知当否?用比较现代的话说,总督类似大军区司令,同时兼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监察部常务委员,巡抚就是省长兼省军区的正职长官,同时兼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监察部委员。在制约上,督抚各开幕府,各自办事,大事会商,因此不存在督管抚的局面。但上谕经常有何处督可以节制何处抚的说法。因此,可以算是很经常的特例(此类事情发生很多)。"
兄言极是.四川无巡抚.可是总督也不是只官军政.并且总督可辖巡抚.督抚的确各开幕府.可存在督管抚的局面.并且可一督管数抚(不多见).如曾文正曾以两江总督节制两江及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镇皆受统辖."我觉得,清朝的武官系统无法和文官对应(请重点注意!!!),因为他们是按照军事地理来确定的。"的确如此,我所说的对应只是说某处总兵和某处道员,某副将和某知府职权品级相仿而已.

2007-1-8 16:05 tiger1970
多谢老兄指点。
宣抚、安抚是土官的职务。土司武官为指挥,下设宣慰、宣抚、安抚、招讨等等。但是具体的武官排序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还有类似于明朝的指挥同知、千、百户等。
直隶总督的辖区就是直隶,并不辖山东。至于山东巡抚确切的品级,我也拿不准,还请我兄和诸位明公指点。

2007-1-8 16:26 小陆伯言
回复 #13 tiger1970 的帖子

对对.山东巡抚是不属于直隶总督的辖制的.可应该和其他巡抚在品级上没什么区别.

2007-1-8 16:39 tiger1970
是的。这也是我咬不准的地方。只记得山东、山西、河南巡抚均兼提督,具体品级咬不准。至于具体到各省的其他巡抚和他们的品级,就更咬不准了。老兄如予指教,感激无尽。

2007-1-8 16:45 alance1981
[quote]用比较现代的话说,总督类似大军区司令,同时兼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监察部常务委员,巡抚就是省长兼省军区的正职长官,同时兼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监察部委员。在制约上,督抚各开幕府,各自办事,大事会商,因此不存在督管抚的局面。[/quote]

[quote]也就是说,如果有总督,巡抚就管不到提督,两人各司其职(巡抚兼提督的除外);如果无总督,巡抚兼提督以管总兵。这也是我说清朝一直是军管的一个原因。[/quote]

总督和巡抚理解有误。
总督和巡抚只是简称,总督全称为“总督XX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因地域不同兼管周边事物,如直隶总督兼管河道,陕甘总督兼管茶马等。
巡抚全称为“巡抚XX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饟”,但是并非一概加提督衔,如陕西,湖南等,而这一类巡抚又在全称中加入“节制各镇”字样,而这类省份仍然置提督。
由此可见总督和巡抚都是主管军政事务,倘若督抚同城,同城巡抚仅守虚名(后光绪三年裁同城巡抚),但是如果为分省巡抚,则权势与总督没有区别,之间的兼属关系,仅仅是文书上的形式而已。

另外正一品的武官在清初还有骁骑营八旗都统,各地驻防将军,后都改为从一品。

[[i]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07-1-8 16:49 编辑 [/i]]

2007-1-8 17:09 tiger1970
老兄高论,受教受教。
(不许说我灌水!)

2007-1-8 18:08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1-7 10:40 发表
你可能有点误解。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和布政使对应的武职应该是总兵。如湘军有位张将军(名字忘了)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但后来发现他不识字,改为河南总兵。
总督、巡抚都是“中央特派员”,非行政 ... [/quote]
不是吧?布政使主管一般行政事务,按察使主管刑法,两者平极(貌似是正三品),受巡抚领导,也就是巡抚才是事实上的省长

[[i]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8 18:10 编辑 [/i]]

2007-1-8 18:22 tiger1970
是的是的。我这里说的有误。
不过,布政从二,按察正三。品级确实不同。

2007-1-8 19:50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1-8 18:22 发表
是的是的。我这里说的有误。
不过,布政从二,按察正三。品级确实不同。 [/quote]


对.布政从二,按察正三。品级确实不同

2007-1-8 20:06 小陆伯言
对了,以上各位仁兄还没有回答楼主的问题呢?

2007-1-8 20:38 范疆
楼上那位tiger有误吧?巡抚和提督似乎都是受到总督的节制吧?总督是军政都管,提督属于绿营的军官,而巡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官员。总督通常管一省或者几省。有的地方总督兼巡抚,比如四川总督兼四川巡抚。

至于品级的问题,我还是疑惑。我有个想法,会不会品级只是决定俸禄和待遇的高低,跟实际的管理无关?
比如会不会实际中一品的受二品的领导?武官的品级比较高,所以待遇高,这是对军队的鼓励。但是实际职权却并不如品级不如自己的文官大?

2007-1-8 22:11 tiger1970
无误. 总督确实可节制巡抚 和提督,但有些巡抚 不受 总督节制.而且总督管巡抚 必须经诏书 明确,属于" 经常的特例".

武 官 管武,文 官 管 文 ,根本不是一回 事.
有人管 1万 兵,有人管 100万百姓,5万 民工,你说谁 的官 大?这 根本是两回事.

2008-2-5 01:52 jasonlhg
清朝文官正五品就能上奏折了 武官正二品還有點勉強

孰重孰輕知道咯吧

2008-2-10 20:30 五袋石果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07-1-8 18:08 发表

不是吧?布政使主管一般行政事务,按察使主管刑法,两者平极(貌似是正三品),受巡抚领导,也就是巡抚才是事实上的省长 [/quote]


清朝的巡抚确实是事实上的一省行政长官,但法律上不是,法律上他只是中央特派员。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从法律上来讲仍是府、县两级,并无“省”这一级。承宣布政使等是地方职务但不是行政长官,他们只负责某方面的工作。巡抚实际上掌握一省的行政长官的权力,但巡抚的职务都是中央的职务,他没有地方职务,没有属官,也不能开府建衙。
另外加一句,承宣布政使的职责是负责一省民政,这其实和现在的省长类似,但是古代的行政长官必须是身兼行政和司法两大权才成,缺一个就不是行政长官了。

2008-2-10 22:18 邓仲华
[quote]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从法律上来讲仍是府、县两级,并无“省”这一级。[/quote]
为什么大学的《中国历史》课本《元明清卷》有关清的这样写:“地方行政区划,按其级别高低依次分别为省、道、府(与府同级的直隶州、直隶厅)、县(与县同级的散州或称属州=散厅)四级。这样写入课本不按法律的话,依据是什么?:qoo+
同时还写有:清代省级行政建置大致沿袭明代,但在省级的设官上有较大变化。督抚的设置,清初沿袭明制,但逐渐演变为完全按省为单位派设,至乾隆中期,总督、巡抚为省级固定性最高军政长官的建制基本固定。
为何一再出现省级?省为单位?难道为了学生好理解吗?:q(+

[[i]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08-2-10 22:28 编辑 [/i]]

2008-2-10 22:45 三种不同的红色
明代当然是省、府、州、县四级,只不过明代的省正式名称不叫省,而叫布政司罢了。

顾颉刚《中国疆域沿革史》:[color=Red]明代疆域以布政使司为最大之区划,其制由元人行省蜕变而成。明祖初定金陵,尚存中书省之目,地域稍广,复置中书分省,其后因所得之地分建行省,遂废分省之称……,洪武九年改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于是罢平章左右丞诸员而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使总一省之行政。……

布政使司下为府,府有三等……府下为州,州有二种,……州下为县,县亦有三等。

……

清既得入主中国,疆域制度仍因元明之旧,分置行省。行省之制虽完成于元代,为明人所效法,然明人实不以行省称,及于满清,遂复行省之名,惟其制度已异于蒙古矣。清之称行省为康熙初年之事,顺治时固仍因明人布政使司之旧。[/color]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2-10 22:50 编辑 [/i]]

2008-2-11 05:36 maowei0620
参考下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2008-2-11 13:07 五袋石果
总督、巡抚应该不属于爵、官、职的序列,最多算是差遣吧。一般总督的全称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XX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巡抚则是“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巡抚XX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尚书右都御史之类的是他的职务,或称本官,意思是他是代表兵部和监察院来巡视地方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央军委&中纪委驻某地特派专员”,与三司并无直接隶属关系。有的总督除那两个必须有的职务外还会有官衔甚至爵位,如四川总督丁宝祯官太子少保。至于教科书上说有“省”这一级,那可能是按照实际状态而非法律状态来说的吧,实际上“省”是“中书省”的“省”,是中央政府的办事机构,地方上的省那叫“行中书省”,应该理解为中央政府驻某地办事机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二品的总督可以节制从一品的提督,因为提督是地方职务,而总督是中央特派员,是钦差大臣。林则徐总督两广时自称“本钦差大臣”而不是“本总督”,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特别是从法律状态上没有“省”这个行政区划更是我个人的理解,欢迎批评指正。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