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征文-参展】 洗发水


2007-1-3 11:38 Z_Artemis
【征文-参展】 洗发水

————正文————
阳光抱紧明亮的落地橱窗,洒下一片霞影。空气中飘着女人发丝淡淡的幽香。

“潘小姐,有什么需要吗?照老规矩?”

“婷儿……”我握住她的手,掩藏住自己的复杂眼神,“帮我拿一瓶夏士莲。”

————注视————
时间:某日白天
地点:商店
人物:店员,我与妻
对白:达标

P.S: 看了这么多征文,果然是人心浮躁,追逐BT啊……敝人一直以为小说一定要具备人物、情节、环境的存在,追求标新立异的后现代表现手法,容易走入歧途。
P.P.S: 以上废话没有任何针对性,纯粹借征文发表一下内心的想法。

[[i] 本帖最后由 TOP 于 2007-1-4 10:49 编辑 [/i]]

2007-1-4 10:47 水镜门生
潘小姐和婷儿···完美的潘婷组合···:titter:有若红玫瑰与白玫瑰在某人心中的地位···:lol:

嗯,大家为了BT和征文要求,的确都只有两句对话便拿来参赛了··某些只有一句哈··但是那是上帝之子所言···一句顶一万句··:blink:

2007-1-4 10:48 TOP
首先感谢楼主对本活动的点评和对活动宗旨的正确理解。

本文故事情节应当可以理解,但是人物关系和人物身份表达不足。如果没有注解,是无法理解的。

在这里重申,活动要求仅通过正文内容就能够体现主题。注解仅仅作为辅助说明,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归入参展作品。

2007-1-4 11:13 Z_Artemis
敝人废话说得太多了-.-!

其实纯属昨天午睡时灵感来到,就胡诌了一篇。

只可惜了敝人的第一篇大师级征文。。

为使本文有任何归入参赛的可能,同时方便坛友浏览,在这里略微解释一下。

本文以暗示手法为主。第一段首先暗示地点在有售洗发水的商店,然后通过店员和“我”的话中点明“我”的妻名叫“潘婷”。结合前文关于洗发水的暗示和“照老规矩”,推断出“我”夫妻一直以来用的“潘婷”洗发水。这并非纯文学的暗示,这种爱屋及乌,作为移情现象的一种,在心理学上是成立的。接着文章转折,“我”放弃了一直以来的用的“潘婷”,而选择了“夏士莲”,再结合“我”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联想到“我”可能有了外遇或者其他。全文体现了从选择“潘婷”到“夏士莲”的一种背叛和内疚。

2007-1-4 12:02 水镜门生
···这个这个···原来是潘婷小姐被夏士莲小姐篡了位···:ph34r:

2007-1-4 12:16 TOP
感谢楼主的认真解释。

但是本人对楼主的解释有比较多的不同看法。

首先,个人认为,仅仅以“落地橱窗”、“女人发丝淡淡的幽香”,无法推断出“出售化妆品的商家”这一结论。说实话,我原来的理解更倾向于“美容美发场所”。

其次,“潘小姐”和“婷儿”是同一人。文中给出的线索不足,无法得出这样的绝对判断。甚至在正文内容中,无法体现“我”的性别。如果以作者性别为代入,那夫妻或者情侣关系,似乎也是体现不出来。

甚至,前面本人对征文的理解,是猜测“我”同店员有染。所以个人认为,关系和身份表达不足。

再次重申,活动对征文的判断,仅仅只在正文部分。注解部分,仅仅作为辅助参考。

另外呢,“潘婷”还是“潘婷儿”、“潘X婷”,都不妨碍叫对方“婷儿”。

最后,就是基于上面几个环节的不确定性,所以用换用洗发水牌子来暗示和体现“背叛”主题,个人认为,过于晦涩。

当然,通过楼主的解释,我还是很欣赏这个构思的。或许经过修改,还是可以成为一篇巧妙的小品文。:q```+

2007-1-4 20:21 Z_Artemis
感谢巡按大人的解释!

同时对巡按大人的负责态度致以敬意。

重看文章,却是过于晦涩了,构思得过于仓促,整体组织得不好。

再次感谢TOP大人对普通坛友的支持,以后一定常来文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征文-参展】 洗发水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