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剑道的历史,起源,流派


2006-12-20 08:10
剑道的历史,起源,流派

·剑道的历史
剑道有几千年的历史,确切的源头至今尚未考证清楚。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奈良时代的文字书简。书简中多次出现“击刀”的名词。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剑道被称为“太刀打”,当时在日本流行使用“唐太刀”,对中国刀剑的仿制也很普遍。在刀剑技术上,也受到中国刀剑武术的本质性影响。到了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剑道被称作“兵法”。当时的《孙子兵法》在日本被称为“大兵法”,剑道被称为“小兵法”。剑道在日本古代,是整个武士阶层必备的一种技能。经过一千多年漫长的岁月,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产生了特有的民族精神,被视为是日本古老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剑道在日本社会中广泛开展是在平安时代的后期,因为那时武士阶层兴盛了起来。武士阶层的兴盛,对剑道的发展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到了日本战国时代(中国明朝时期),由于自卫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出仕、做官的需要,剑道不仅在武士中发展,而且在寺庙和城镇居民中也广泛普及起来。在这个时期,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剑道技术为核心的流派。其中“神道流”、“影流”、“中条流”等流派被后人公认为日本剑道的三大源流。

  剑道的鼎盛时期延续至江户时代,一大批剑道名家涌现出来。其中以“柳生新阴流”的柳生但马守宗矩、“一刀流”的伊藤一刀斋、“二天一流”的宫本武藏等最为有名。也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现在剑道所使用的竹刀、和剑道护具。这是剑道由纯格斗技术开始向体育竞技转折的一个里程碑。进行这项技术改革的代表人物有“心影流”的长治四郎左卫门和“一刀流”的中西忠藏等人。

  明治维新后,日本颁布“废刀令”,废除武士带刀的权利。剑道也随之衰落下去。但在后来的战争中,剑道的重要性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1879年,日本警视厅规定剑道为警官的必修课程。可以说,明治维新后的剑道,首先是以警察剑道为中心而复兴的。以后“大日本武德会”的成立,以及剑道被列入日本中学课程,对剑道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到了二战期间,剑道的发展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二战日本战败后,剑道又一次衰落下去。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日本剑道联盟”成立,剑道再一次复兴。六十年代前后,剑道开始从日本向全世界传播,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剑道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流行性的武术搏击项目。

剑道起源
一、剑道的开端

  日本自古就有刀剑使用,有许多武器之中,刀剑因有其两种意义,而被特别重视,其一是刀剑本身为武器中的灵魂,不论作为防御或攻击,刀剑都是必要的用具。由于是战斗不可或缺的东西,其使用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各种研究。随着使用方法的变化,刀剑的制作也随之改变,从刀剑的历史来看是显著的事实。刀剑另一种意义是如同祈祷、祭祀、神佑等的象征性效用。研究古代神话和传说就不难了解。作为三种神器(帝位的象征,历代日本皇帝继承的三种宝物)之一,如有祈愿或还愿及奉献刀剑于神前,以及将军的任命也赐予宝剑等等来看都是这种意义的确证。

  日本刀演变成近代的型态之前,古代日本大都使用中国式刀剑。公元第十世纪,日本历史是贵族中心的政治。政治纷乱,于是地方土豪为了保护土地不得不聚众习武,武士于焉诞生。武士遂致力于刀法、剑法的改进,由于中国式剑法改变为日本式剑法。安平时代中期至末期的前九年、后三年之役,以及保元平治之乱,增加实战经验之后,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剑法。即今天日本剑道的基础。

  这些历史也影响刀剑的制作,先前的平造形、直刀形中国式刀剑,由于有棱线或带弯曲的日本式刀剑取代。到平安时代中期以后已成为纯粹的日本刀。

  古代刀剑的称谓大和时代称为<多知加伎>或<多知宇知>。奈良时代采用击剑的字眼,但发音仍为<多知宇知>或称做<平法>。在安平时代则称为<太刀打>。


二、剑道的发展

  将剑道的历史粗略加以区分,可分做:自刀剑开始带有意义的时期至明治初期;自废刀令实施的明治时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迄至大战后的现在三期。

  由于武士的出现自中世<间仓时代>以后,在武士阶级支配之下形成了新的社会。迄至为止,武士是社会活动的主角。自源赖朝以勤俭尚武为指导精神施政以后,其政策成功造成刀法盛行,而其教习法也逐渐统一起来。由于相继发生战乱,大家都认识刀剑操作和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实际反复其练习。

  室町中期以后,也是战乱的时代,不单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都竞相习武,有的是要自卫,有的要做仕途高升的垫脚石,于是剑道风气越来越盛。所谓剑道师范者也产生,剑法也被整顿统一起来。自此出现明确的流派名称,甚至也有分派产生,当时的剑道诸流派之中,作为始祖而具有代表性的有神道(当)流、影流、中条流等。

  当时的剑道练习方法,因为还没有防具和竹剑,以无任何保护物的面和手用木刀练习自无法自由地打击。各流只做形的反复练习,进击至靠近对方面前即停止,不再继续打下去。由于经验的累积,能击至愈近皮肤其技术就愈优秀。室町时代以(兵法)称呼剑道。

  早就有(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等书流入日本,而古代有(平法学)这个词,可能这些是造成称呼(兵法)的原因。但兵法这个词,包括行政法和作战方法,不是单指一比一的剑术而已。宫本武藏(1584-1645)把包括行政的叫做(大兵法)光指剑术的叫做(小兵法)以示区别,这样可能比较容易明了。

  自江户时代前期至中期,整顿封建制度之后,确立了阶级制度。此时,剑道成为武士们必备的技艺,成为武士阶级的代表物而遂其特殊的发展。随之,也促进了其教习方法的形式变成相当整齐。此时其的剑道,同时也深深的受了儒家和禅宗的影响,增加武士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和生活态度等道德上的要素,剑道即变成为技术的磨练和训练武士的手段。这样可以说,把文武两道论所支持的剑道精神视为人格完成的方法了。

  江户时代中期(1710-1770)年,由直心影流的长沼四郎左卫门和一刀流的中西忠藏等的考察,出现头盔、手套、护心等剑道防具和竹剑。于是取代了使用木刀形式的练习方法。出现了着防具用竹剑做实际击刺的练习方法,此一方法不久即风行全日本。与当今剑道练习法已经很接近。那时正是各流派分庭亢礼的高潮期,据说共达200余流派。在江户时代末期与国外接触的机会增多,政治制度、阶级制度激变国事又动乱起来。于是脱离实战而逐渐竞技化的剑道再度成为有实战意义的武术。原来只为武士独占的剑道,现在商人和农人也竞相加入练习行列,学剑的风气空前盛行。德川幕府也为维持治安而设置讲武所(武术养成所)从事武士的再训练,此时对外流派的比赛也放宽,云游的修练者增多,各流派的接触逐渐频繁。把竹剑长度定为与现在相同的三尺八寸。这是在安政三年为了戒除好胜的风气由讲武所定的。在各剑道场受训练的剑士,有的投靠幕府军和官军,有的只因意见不和到处剑斗。在这混乱的时代中,有政治上大有成就的剑士,也有南征北战大展其剑术的剑士,也有一刀不拔的剑士。在近代史上有相当正确的记录可稽。于修练气道上可予我们以精神上的暗示。


三、明治时代以后的剑道

  进入明治时代,随着欧美文化之传入而从扬风气鼎盛,日本传统文化逐渐恢复,剑道风气也逐渐衰落。武士阶级废止后剑士即不复存在。尤其在明治九年废刀令实施以后,剑道的重要性几乎全失。为要复兴衰颓的剑道,救济剑士的生活,神原健吉作击剑公演。其它也有许多人效法他,但都无法长久继续。虽然是短暂的作为,能使剑道融合于大众生活中,对于挽救剑道的衰颓不无功劳。但后事有人指责这是把剑道当作娱乐,造成夸大比赛的风气,降低剑士的品格,精神上、技术上都与剑道本质脱离。

  站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动机可能是因剑法的本质未被大众所理解,把比赛分段落,藉此使观众容易体会剑道,而期能将剑法传给后世。

  明治十年发生的西南战争促进剑道的复兴。因在战场上,示现流训练出来的萨摩军把官军杀得大败。明治12年的警视局(后来改称为警视厅)正式采用剑道,地方警察也跟进,于是剑道风气逐渐复兴。警视厅聚集全国一流剑道专家于一堂,综合各流派的优点,给予现代剑道的发展很大的影响。现在的剑道可分作警察、学校、一班社会三大集团。自明治初期至现在,警察剑道所对技术上的发展功绩不泯没。

  明治28年武道综合统辖团体成立大日本武德会,藉此与全国各地各流派联络,全国剑道呈现统一之象。而且创设范士、教士的制度而致力于指导者的养成,于是日本剑道步入急遽发展的大道。

  与警察、一般人士的剑道发展同一时期,学校也采用剑道。这对剑道之普及即形成一股莫大的力量。剑道人口的增加,若把学校剑道除外,是无法想象的。自明治12年至明治15年只有几个学校采用剑道教学,以后逐渐有许多学校仿效。经过几次议会审议结果,于明治44年,决定用为中学校、师范学校的正课。从前只为武士中心的剑,或是部份贵族人士的剑道今天超越身分与地域,透过学校的传授广为普及,而产生剑道教育或学校剑道的范畴出来。

  大正元年日本200余剑道流派整理统一,制定大日本帝国剑道型(亦即今之日本剑道型),于是分成许多各种不同流派的日本剑道归而为一,所谓“他流比试”逐渐称做普通的剑道比赛。

  自大正至昭和前期的剑有两大特征。学校间成立学生剑道联盟,时常举办全国性剑道大会,区域地方大会以及学校对抗比赛。比赛人数增加为其特征之一。

  再一个特征是向军国主义低头而变成战技之一。迨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此一倾向急遽扩大。其实是任何活动都向国民士气的高扬和战斗力的增强看齐的时代。历史上只为个人休养修练的剑道,变成国家的剑道,亦即教育剑道变成战斗剑道。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联军司令部以(武道被超国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所鼓舞利用,被视为军事训练之一环)为理由,命令剑道、柔道、弓道以及薙刀等各种武道全部自学校体育的教材中完全删除,当时一般人士的武道活动也全面禁止。

  翌年1946,从事武道研究和普及发展达48年之久的大日本武德会解散,其财产被没收,剑道似乎完全消失。


四、剑道的复活

  1950年全日本竹剑比赛联盟成立。战后终断的剑道在纯粹体育活动的竹剑比赛名义下再度复活。1952年中学、高中、大学也都采用竹剑比赛为学校体育的比赛教材,学习剑道始见曙光。稍后,日本剑道联盟创立,作为体育活动的剑道再度起步,迨至1953年剑道被采用为学校体育教材,更加促进其发展趋势。翌年解散竹剑比赛联盟,统一为全国日本剑道联盟加入日本体育协会。自1955年起也以正式项目参加国民体育大会。

  在战败后的禁止至复兴的过程中,当然有许多热心支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盛况。现在修练剑道的人应该感谢他们所作努力之外,自己也要努力,透过剑道来锻炼身体,把剑道发展为优秀体育的一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该使剑道沦为被禁止的剑道。应该将使其成为能与"人生的目标"相关连的,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剑道,将其流传下去。


五、剑道之普及与国际化

  现在的剑道无论在学校、警察或一般社会都比战前兴盛。尤其青少年的爱好者急遽增加。中小学生全国剑道大会也已举办。另外在战前几乎无法见到的女子剑道也很盛行。可惜尽管女子剑道人口增加,迄今女性指导者尚未出现。

  日本剑道的隆盛也影响到国外,每年日本有许多指导者出国担任指导和普及的工作。国外也有许多人来参加讲习,有的人长期留在练习场。1970年成立国际剑道联盟(IKF),每年举办国际比赛,努力于国际性的普及和发展。剑道已普及到世界各国的现在,对各种不同的人种、历史、风土的民族应该如何教导,如何普及,成为新的课题。

  1979年4月起变更剑道比赛规则、裁判规则,这是剑道复兴20余年之后的重要改革。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除了应注意其实行之外,也要更加努力,把剑道发展成辉煌的剑道。

·日本剑道流派
日本剑道流派:

  剑道.江户三大道场1--北辰一刀流

  剑道.江户三大道场2--镜心明智流

  剑道.江户三大道场3--神道无念流

  剑道--二天一流

  剑道--柳生新阴流

  剑道--天然理心流

剑道.江户三大道场1--北辰一刀流

  北辰一刀流是江户时代末期很流行的剑术流派。其创始人为千叶周作成政(1794-1855)。

  周作出生于陆前栗原郡花山村,是三兄弟中的次男。其祖父千叶吉之丞常成原为磐城国相马藩北辰梦想流剑术师范,后移居到陆前国栗原郡花山村居住。周作少时随父亲千叶幸右卫门练习北辰梦想流剑术,以后作为浅利又七郎义信的养子,到下总松户跟随浅利又七郎和中西忠兵卫学习一刀流剑法。后来将自己所学剑术糅合起来,创立了北辰一刀流,并在江户日本桥设立了剑术道场玄武馆,与镜心明智流的士学馆、神道无念流的练兵馆合称“江户三大道场”。玄武馆后来迁往神田玉池。

  北辰一刀流认为剑道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真剑胜负盛行的江户末期,北辰一刀流改良了使用竹刀跟护具的练习方法,对现代日本剑道有较大的影响。

  北辰一刀流可谓人才辈出的门派。周作之弟千叶定吉政道(?-1879)、周作之次男千叶荣次郎、定吉之长男千叶重太郎均为振兴北辰一刀流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千叶定吉在江户桶町开设了一户剑术道场,为跟玄武馆相区别,被称为“小千叶道场”,土佐勤王志士坂本龙马即是这家道场的弟子。龙马曾说道:“小千叶道场是我的第二个家”。除坂本龙马外,幕末很多名人剑士,比如新撰组的伊东甲子太郎、山南敬助、清河八郎等等都出自北辰一刀流。

  附 幕末北辰一刀流剑士名录:
  千叶家
  流祖:千叶周作成政
  周作之弟千叶定吉政道
  周作次男千叶荣次郎、三男千叶道三郎
  定吉长男千叶重太郎、次男千叶东一郎、长女千叶佐那、次女千叶里几、三女千叶几久
  
  非千叶家
  伊东甲子太郎、井上八郎延陵、奥田松五郎、海保帆平、清河八郎、坂本龙马、真田范之介、下江秀太郎、庄司弁吉、塚田孔平、丹羽精藏、森要藏、稻垣定之助、山南敬助、藤堂平助、服部武藏 等 。

剑道.江户三大道场2--镜心明智流

  镜心明智流,也作镜新明智流,是一种讲求动作的“位”,即姿势、形态,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更偏向于艺术性的剑术。其道场位于江户南八丁堀,名为士学馆。流派代表人物为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春藏直正为骏州沼津藩士田中重郎左卫门丰秋的次男,出生于文政八年。本名为田中左右八郎堪助。天保九年,十四岁时来到江户,于镜心明智流桃井道场修行剑术,当时的道场师范为桃井春藏直雄。十七岁时,娶直雄次女为妻,入赘桃井家,继承春藏之名,改名为桃井春藏直正。嘉永二年,春藏直正以二十五岁取得皆传称号,并继承镜心明智流宗家,为四代目师范。

  据天保时代《新撰武术流祖录》记载,镜心明智流始祖是安永年间(1772-1781)人,名为桃井八郎左卫门。这位桃井八郎本来出仕柳泽家,后来离开主家开始自己的武艺修行,精通各种武艺。艺成之后,创立镜心明智流,并于江户开创桃井道场。

  桃井道场代代都是由儿子继承。比较特殊的是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是作为桃井家入赘的女婿以及养子的身份继承士学馆道场的。春藏直正担任师范时,镜心明智流迎来了鼎盛时期。桃井道场士学馆与千叶周作的玄武馆(北辰一刀流)、斋藤弥九郎的练兵馆(神道无念流)三雄并立,称为“江户三大道场”。三大流派的剑术相比,有“技之千叶”、“力之斋藤”、“位之桃井”的说法。

  跟北辰一刀流讲究剑技、于攻防之中体现艺术性不同,镜心明智流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一个“位”字上,即讲求形态、姿势的优美和潇洒。据说桃井春藏直正本身就是一位美男子(剑豪中的美男子好象还真不少……),因此镜心明智流的“位”被他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在幕末这个动荡的时代,光讲求艺术性的剑法是无立足之地的。因此,在实用性方面,镜心明智流也不输于人。被称为“刽子手以藏”的冈田以藏,以及土佐藩士武市半平太瑞山也是镜心明智流的高手。

  附 幕末镜心明智流剑士名录:
  桃井道场师范 三代目桃井春藏直雄、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道场师范 三代目桃井春藏直雄、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
  土佐藩 冈田以藏、武市半平太瑞山
  佐仓藩 逸见宗助
  其他 田口永八朗 等。

剑道.江户三大道场3--神道无念流

  神道无念流是下野国人福井平右卫门于天明年中(1781-1789)创立的剑术流派。

  平右卫门最初是学习一円流剑法。传说他在修行回国途中,参拜信州稻纲权现,并于参拜时突然顿悟,从而创立了新的剑术。因为是在万念俱空的冥想下,由于神的权现而突然悟得的剑法,因此叫做神道无念流。

  在平右卫门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户贺崎熊太郎。在剑术有所成后,熊太郎在江户开设了户贺崎道场。号称神道无念流最强剑士的冈田十松便是户贺崎道场弟子,并在这里取得了师范代称号。之后,冈田十松从户贺崎道场独立,在江户开设了击剑馆道场。幕末神道无念流的代表人物斋藤弥九郎即是冈田十松的弟子,弥九郎与同门铃木斧八郎并称为击剑馆最杰出的门人。

  斋藤弥九郎于宽政十年一月十三日出生于越中冰见郡佛生村斋藤信道家,是家中之长男。大名善道,号笃信斋。十五岁来到江户,入冈田十松神道无念流击剑馆道场修习剑术,不久取得师范代的称号。

  文政九年,在同门江川坦庵的帮助下,弥九郎在江户饭田町俎桥开设剑术道场--练兵馆。天保九年,由于遭受火灾,练兵馆迁往九段坂上三番町。

  在当时江户的剑术界,有“技之千叶、位之桃井、力之斋藤”的说法。跟同为江户三大道场的玄武馆(千叶周作 北辰一刀流)、士学馆(桃井春藏 镜心明智流)的剑术相比,练兵馆的神道无念流更注重格斗时的实用性和压倒对方的气势与力量。因为斋藤弥九郎的剑术将神道无念流的精髓--“力”发挥得比同流派其他支流还要淋漓尽致,因此练兵馆的神道无念流剑术又被称为“斋藤派无念流”。

  在幕末,神道无念流是一个影响力很大,门人弟子众多的剑术流派。有很多名人剑客出自神道无念流,其中包括维新三杰之一--长州藩桂小五郎。此外,新撰组二番队长永仓新八,新撰组前局长芹泽鸭也出自神道无念流。

  附 幕末神道无念流剑士名录:
  斋藤家
  斋藤弥九郎
  弥九郎长男斋藤新太郎
  弥九郎三男斋藤欢之助

  其它

  桂小五郎、冈田带刀(冈田十松利惇)、藤田东湖、武田耕云斋、江川太郎左卫门、渡边华山、永仓新八、芹泽鸭、新见锦、平山五郎、平间重助、太田市之进、户贺崎芳荣、金子健四郎、中村万五郎、原保太郎、宫本左一郎、百合元升三、横仓喜三次 等 。


剑道--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由江户初期著名剑士宫本武藏创立。

  宫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称是新免武藏玄信。但宫本武藏这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

  天正十二年(1584年),宫本武藏出生于岡山县英田郡大原町宮本。年少时跟父亲新免无二斋学习当理流兵法。从十三岁与新当流有马喜兵卫比武开始,直到二十八岁,这期间与其他流派比武六十余次,据说一次都未败过。武藏二十九岁时在严流岛跟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用自制的四尺二寸长的木刀将小次郎斩于剑下,一战成名。

  在二十余岁时,武藏便以“圆明一流”自成一派。并于庆长十年(1605年)写成剑术书《兵道镜》。但他对自己的剑术始终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极境。三十岁后,武藏继续修业,终于在自己五十岁左右练成了使用大小两刀(即一之太刀与二之太刀)的剑术。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

  武藏五十七岁时,即宽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县)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导剑术。在以后的岁月里,武藏写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以及《五轮书》,合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三兵书"。

  正保二年(1645年),宫本武藏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二天一流中所谓“二天”就是指“二天曬日”(“曬”同“晒”,《五方之太刀道序》)之意,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即阴与阳,也就是象征对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对事物组成,由这些相对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发展统一,产生新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简单的讲就是统一左右两手上大小二刀的动作,由此达到战胜对手这一目的。由这对立的二极升华统一而发展这个事实,不但是剑术,甚至是"世界之理"(武藏书状),因此命名为“兵法二天一流。

  附 佐佐木小次郎:
  佐佐木小次郎(?-1612)。佐佐木严流创始人。

  与出身于并不富裕的家庭的武藏相比,小次郎则是在拥护和赞扬的光环的环绕中成长起来的。但是,跟那些平庸的纨绔子弟不同,小次郎绝对是一个剑术奇材。虽然曾经跟随钟卷自斋学习过富田流的小太刀技法,但小次郎自己所创立的严流,使用的却是比小太刀长得多的太刀。小次郎的爱刀“长光”便是长达三尺二寸的长刀,而小次郎的绝技“燕返”,更是能够将长刀之利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招式。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小次郎,却连“燕返”都没有使出就败在了宫本武藏的剑下。跟武藏决斗时的小次郎,无法发挥自己刀长的优势,因为武藏在决斗之前,特意制作了一把木刀,刀的长度是四尺二寸,比小次郎的“长光”长了整整一尺。

  因为小次郎在决斗之前并未将绝技“燕返”传给弟子,这一招便从此失传。或许从《侍魂》里右京的必杀技之一“秘剑·燕返”中,可以领略到一点小次郎“燕返”的风采(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划出一只火鸟来……)。

剑道--柳生新阴流

  阴流,由战国初期剑士爱洲移香斋创立。后来的上泉伊势守信纲在阴流的基础上开创了新阴流。与以前的剑法的真剑决胜相比,新阴流在练习时采用竹刀,从而避免了无谓的伤害。此外,新阴流最先确立了“初级→上级→免许皆传”的剑术等级方式,后来的等级制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上泉信纲创立了新阴流,而将新阴流剑技发扬光大的,则是上泉信纲的弟子柳生石舟斋宗严。

  柳生家是大和的豪族,柳生宗严曾先后仕官于三好长庆及织田信长,后托病辞官而潜心研究剑法。在得到上泉信纲的传授后,将鹿岛新当流与户田一刀流融合于新阴流剑技中,创立了新阴流的最大的一个分支--柳生新阴流。此后宗严之子柳生宗矩及宗矩之子柳生三严(柳生十兵卫)将柳生新阴流加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柳生新阴流成为江户时代最大的剑术流派之一。柳生宗严、柳生宗矩及柳生十兵卫三人则成为战国末期至江户初期著名的三剑士,人称“柳生三天狗”。

  柳生家传兵法书(即剑术书)有《杀人刀》、《活人剑》、《无刀之卷》,以及后来由十兵卫撰写的《月之抄》。柳生新阴流的真髓在于“无刀取”,即以空手制住对手。与有些流派相比,柳生新阴流不赞成以杀戮来磨炼剑技。在《活人剑》及《无刀之卷》中,都体现了柳生“无刀取”的意义: “不杀人,我们以不被杀为胜。”

  附 资料:
  柳生新阴流--资料(一)   
  阴流派系图
  第一代 爱洲移香斋 --爱洲阴流
  第二代 上泉伊势守信纲--新阴流或神阴流
  第三代 上泉常陆介秀胤--上泉流军法
      上泉主水正宪元--会津一刀流
      神后伊豆守宗治--神后流
      柳生石舟斋宗严--柳生新阴流
      宝藏院胤荣--宝藏院流枪术
      丸目藏人佐长惠--泰舍流
      奥山休贺斋公重--神影流
      疋田文五郎景兼--疋田阴流

  柳生家系
  柳生石舟斋宗严 → 长男 柳生新次郎严胜 → 柳生如云斋兵库介利严
           二男 柳生久斋
           三男 柳生德斋
           四男 柳生右卫门
           五男 柳生又右卫门宗矩(柳生但马守宗矩)→ →长男 柳生十兵卫(剑豪)
                                 次男 柳生刑部友矩
                                 三男 柳生主膳宗冬
                                 弟子 田宫坊太郎国宗


  柳生十兵卫
  柳生十兵卫三严 庆长十二年--庆安三年(1607-1650)
  柳生宗矩的长男。据说在小十兵卫跟父亲练剑时,因为剑势过于凌厉,使宗矩不由自主痛下杀手,打伤了十兵卫的右眼,于是就有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独眼十兵卫(幸好当时用的是竹刀,否则一代剑豪的苗子就此夭折)。元和二年,十兵卫跟随父亲谒见将军秀忠。十三岁时当了三代将军家光的小姓(即随从)。后来又担当了家光的剑术老师。传说一天夜里,家光认为自己的剑术已经很不错了,便穿上忍服外出,准备行侠仗义,不料被巡夜的十兵卫发现,只一招家光的剑便被打落,从此君臣间便有所不快。宽永三年,十兵卫辞职,开始周游列国,进行剑术修行,并写成了剑术书《月之抄》。正保三年(1646),宗矩去世,十兵卫继承柳生宗家,并担任但马守。四年之后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柳生新阴流--资料(二)
  新阴流传位
  新阴流门下从“表”至“皆传”,由低到高共分为10个阶段:
  传位 内容 表 三学(上)、八势 大转 九箇(上) 小转 中段、下段、后雷刀 天狗抄 三学、九箇(下)、燕飞、续雷刀、小转变 天狗抄奥 天狗抄 假目录 外势法(残) 目录 二十七箇条、七太刀 外传 奥义之太刀、两刀 内传 本传、古传(燕飞、三学、九箇) 皆传 八箇必胜、本传(天狗抄、奥义之太刀)

  新阴流兵法太刀目录:
  内传参学 一刀两断、斩钉截铁、半开半向、右旋左转、长短一味 九箇 必胜、逆风、十太刀、和卜、捷径 、小诘、大诘、八重垣、村云 燕飞 燕飞、猿徊、山阴、月影、浦波、浮舟 天狗抄 花车、明身、善待、手引、二刀、二刀打物、乱剑、二人悬(天狗抄奥) 奥义之太刀 添截乱截、无二剑、活人刀、向上、极意、神妙剑、八箇必胜、二人悬(天狗抄奥) 大转 三势 小转 三势 两刀 三势 夺刀法 三势 二十七箇条截相 外传相雷刀八势 中段十四势 下段八势 后雷刀(大转变)十三势 小转变十三势 续雷刀二十一势 外雷刀三十一势  等等(省略)

剑道--天然理心流

  说到幕末,不能不说起新撰组;说道幕末剑术流派,也不能不说起天然理心流。如果把新撰组称为“壬生之狼”,那么,天然理心流剑术无疑就是锐利的狼牙了。

  天然理心流创始人为远州(远江)人近藤内藏助裕长。据说近藤内藏助本是古流武术--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的传人,后来将此流派武术加以自己的理解,于宽政元年(1789年)创立了天然理心流。所以也有说法把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当作是天然理心流的远祖。

  这里顺便提一下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好长的名字,以后简称香取神道流了)。香取神道流是战国时代的武术(咦,好象飞天御剑流也是……),由下总国香取郡出身的饭筱长威斋家直创立。香取神道流是综合古流武术,是包括剑术(太刀、小太刀、二刀流)、居合术、棒术、长刀(薙刀)术、枪术、手里剑术、柔术、气合术等等多种类的武术。该流派在现代日本仍有传人(不知道飞天御剑流有没有……)。

  在近藤内藏助创立天然理心流时,天然理心流也是包括了剑术、棒术、柔术、气合术等的综合武术。可是到了二代目近藤三助时代,气合术失传,而棒术跟柔术也糅合在了剑术中。于是天然理心流就作为一门剑术而流传至今。

  天然理心流传位,切纸,目录(序目录),中极位目录,免许,印可,指南免许。

  天然理心流传位为六阶(见左表,由低到高排列)。其中“切纸”到“目录(序目录)”阶段的剑法中糅合了柔术。要成为师范或师范代,也就是所要想有教弟子的资格,则必须取得最高传位“指南免许”方可。一般来说,从切纸到免许需要10年时间,再从免许到指南免许则又需10年时间。也就是说,想成为师范代就得花费20年工夫。但天然理心流四代目宗家--近藤勇却是个例外。

  近藤勇于天保五年(1834年)出生于武州多摩郡上石原豪农宫川家。幼名胜五郎,后改称胜太。十五岁开始跟随天然理心流三代目近藤周助学习天然理心流剑法,一年后,也就是十六岁时便取得目录传位,并成为近藤周助的养子,改名为近藤勇。11年后,近藤于27岁取得指南免许,并成为天然理心流四代目宗家。前后一共只花了12年工夫,真是练剑的奇才。

  天然理心流的极意在于一首和歌之中:
  荒海の水につれそう浮島の
  沖の嵐に心動かず

  取意为以天然自然之理调和,临机应变,对敌人的动作采取自然而然的反应,所以名为天然理心流。

  在幕末,有名的天然理心流剑士几乎都为新撰组队员,所以,称天然理心流为“壬生狼之牙”应该很恰当吧。

  附 幕末天然理心流剑士目录:
  天然理心流宗家
  一代目:近藤内藏助裕长
  二代目:近藤三助
  三代目:近藤周助
  四代目:近藤勇(新撰组局长)
  五代目:近藤勇五郎
  新撰组成员
  新撰组副长:土方岁三

2006-12-20 08:12
晕...发错地方了...
斑竹帮我转到日本战国历史资料区好吗?

2006-12-20 09:53 远舟
若非仗新撰组的名声,天然理心流又算得了什么?:-_-:

2006-12-31 16:52 sky_force
真讲实战砍人好像还是宫本武藏比较猛 为什么太阁里新阴流强得变态啊...

2007-1-3 00:42
因为基本没有人赢过新阴流的那几个牛人...

2007-1-16 16:41 英雄时代
回复 #4 sky_force 的帖子

我觉得游戏和历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些资料的不完善导致了游戏中不合理,当然也有游戏制作方面的问题拉
对历史还是应该秉着客观的态度,游戏嘛喜欢谁就谁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剑道的历史,起源,流派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