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11 13:48
acher
先来看高顺的地位。在吕布军中,高顺和陈宫一武一文,应算是左膀右臂。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好比成吉斯汗的四鹰四狗)。“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名满天下,众人皆知;臧霸后来被曹操委以方面之任,袁曹争霸时以类似游击战的战术牵制了袁绍的战略左翼。就是这么两个狠角色在吕布手下当时也只是"健将",由此可见高顺的厉害所在。
我们先从三国演义说起。
首先,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当是无疑。先看第11回,“高顺方引军到,杀将入来.....吕布自引救军来...背后高顺、魏续、侯成赶来",在危及时刻,吕布总是首先派高顺到最危及的地方;再看第17回,"高顺引一军进小沛,敌桥蕤;陈宫引一军进沂都,敌陈纪;张辽、臧霸引一军出琅琊,敌雷薄;宋宪、魏续引一军出碣石, 敌陈兰;吕布自引一军出大道,敌张勋",这里可以看出高顺总是独挡一面,而其他健将都是两将双出.
高顺勇武到什么程度,且来看这个片断:"布...令高顺领兵五万,袭玄德之后。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比及高顺军来,玄德已去。"可见高顺威名所向,连拥有张翼德和关云长两员猛将的刘备都望风而逃.
若单论个人武力,高顺似乎也能入得一流好手.夏侯元让拔矢啖睛之前,就曾和高顺力斗四五十合,若以武侠小说的观点来看,那也是夏侯?剧斗之后真元损耗,内气不继,才着了曹性的道儿,重创夏侯惇的功劳多半还是归于高顺的武勇.
再来看看三国志史书上真实的高顺是如何的勇猛.
"(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中,似乎除了可以看见七百视死如归的壮士,无数舍死还生的血战外,还有一位勇烈沉稳的将军.建安三年,吕布与刘备反目,派高顺统率大军攻击小沛的刘备军。即使是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军,也没有能够抵挡"陷阵营"的兵锋,高顺占领小沛,随即击破由曹营头号大将夏侯?所率的曹操援军。这是高顺军人生涯的颠峰.
裴松之注〈吕布传〉引〈英雄记〉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短短十一字里,一位严毅威重,清廉自守,生活朴素严谨,善于自我克制的真正军人形象跃然纸上。汉末乱世,兵戈四起,朝不保夕,人多有世事无常,及时立业行乐之叹,加之汉人有豪饮之风,因此后汉三国人物多嗜酒无度。作为乱世中的军人,高顺放弃了血战之后无节制的放纵与欢乐而选择能够随时保持清醒与克制的道路,仔细想来,让人佩服的不仅是他的自律,更是为主君随时准备清醒状态的那一份忠义之心,换句话说是真正的"无我"。在骄悍暴虐,杀掠无度的吕布并州军团中,独善其身的高顺,使人感到分外的清新可敬。
高顺的冲锋陷阵,可以说无愧完美的军人称号,然而他更令人钦佩的还是那种高洁忠义的品格。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萌?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舆性,送诣布"。深夜兵变这种险恶无比的形势下,吕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顺不会背叛,于是逃往高顺营中。高顺确实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详细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认了叛乱主谋,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亲手砍杀了叛乱主谋郝萌。
对吕布这个反复无常以怨报德的主人,高顺不仅为他冲锋陷阵,更是尽了自己的一切力量来辅佐他。某次吕布要亲自出军向臧霸索要财物,高顺劝他珍惜名声,不要为这等无谓的行为出兵,实际上是变相的劝谏吕布不要过于贪图小利。吕布自然不会听从。关于这个主人的本性,高顺是看的很清楚的,他常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实际上就是含蓄的指出了吕布翻覆无常,轻狡刚愎的毛病.吕布呢?"知其忠而不能用"。不仅如此,郝萌反后,吕布开始猜忌诸将,甚至剥夺了高顺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直到作战时才赋予他临时指挥权,面对如此的猜忌与冷遇,高顺仍然无悔的为吕布作战直至最后。("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吕布,围城三月,吕布众叛亲离,开城投降的,却包括了吕布最信任的魏续。吕布势败被俘,张辽见大势已去,率领部曲投降,臧霸只身逃亡,而高顺则被降将所俘。关于这些人物的下场,史书与演义大致相差无几,看看演义中的描写:吕布多方乞命,自然不足道;陈宫慷慨就义,然死前不免挂念老母妻小;张辽破口大骂,与其说胆略,更不如说是明知必死后的破罐破摔。而真正率真的是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那是一种"老子不屑与你说话"的气魄!
或许曹操是更好的主人,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自己捍卫的旗帜倒下了,自己自然没有存活的意义。简单质朴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种大义凛然的借口的,不过至少任何人也无权指责贯彻自己信念慷慨赴义的殉难者。
也许忠义的关云长将在高顺面前羞愧的无地自容.
从高顺这可以看出张辽是什么玩意!!!!!!!!!!!!!!!!!!!!!!
在投靠曹操后,又玩弄关羽的义气,以达到曹操留下关羽的目的
这种 ,何为将????????????????????
2004-3-11 14:42
马岱
张辽是吕布兵败以后才投降的,说“不忠不义”不恰当,连吕布自己都想投降了,张辽还忠于谁?
当然高顺确实非常出色,不能说张辽不如高顺就变成很差劲的人了。
2004-3-11 15:01
高兴高天骐
高順是典型的剽悍而冷靜的將軍,一代將才,可惜跟了呂佈這個不成氣的主子,如果徐州時跟了劉備的話,關羽也不至於兵敗荊州了,不過歷史是不允許假設的,在說高順不會水軍,大概調去漢中代替魏延巴
2004-3-11 15:15
秋孤寒
高顺的悲剧就是不懂的拉关系,张辽的人事关系虽然也很糟糕,可起码和关羽攀上些交情,关键时刻能帮忙说上两句,也就死不了,高顺没有,只好死路一条。
2004-3-11 15:19
林抑扬
贴随不错,但为了点击率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显得与文章内容很不协调~
2004-3-11 15:57
XYZ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4-03-11, 14:42:13发表
张辽是吕布兵败以后才投降的,说“不忠不义”不恰当,连吕布自己都想投降了,张辽还忠于谁?
[/quote]
我很赞同这句话,
另外如果真是不忠不义,应该在吕布兵败前就出卖他
而且张辽那时候才24左右吧,能到那样的地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过不知道高顺多大,高顺真的很强
2004-3-11 16:19
grant121
高顺大将之才,惜未遇明主。
说远点,就是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有关。
有人“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有人“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也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
张辽“良臣择主而侍”,辅佐曹操,东征西讨,逍遥津一战更是名满天下。不可以说他错。
高顺则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只有战争才能体现他的人生价值。他不懂得政治,也许是不屑去过问那些战争以外的东西。
“闻道有先后,数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04-3-11 16:23
北宫望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4-03-11, 16:00:22发表
张辽投降的时候肯定30岁以上,三国志上有提到他年龄的 [/quote]
吕布得徐州时,张辽28.
张辽先后的主公有: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操.
2004-3-11 19:53
111111tntn
在正史里,对高顺评价颇高,民间传说中高顺也是武艺超群、枪法精湛,不知道为什么演义对这个人物没怎么发掘
2004-3-12 09:00
张益德
其实在吕布时代高顺应该时比张辽强的,张辽是到了曹操手下后才慢慢培养出将才的。
2004-3-12 20:24
doladur
张文远不忠?
吕步有什么值得效忠的?
庞德也是历事数主的人
另:文远依靠关羽求情活下来根本是演义胡说```不见于正史
2004-3-13 00:46
therockcn911
高顺早期确实比张辽厉害多了,只不过跟错了主子死的早,太可惜了。
张辽不是不忠,只是不会愚忠吧!
2004-3-21 08:16
弓骑步
才看见赞美高顺的帖子,立马赶来捧场。不过[b]……[/b]楼主偏爱高顺比某家还深啊,连张辽也容不下了,汗。其实两个人拥有不一样的信念,一个欲借功业彰显自身于乱世,一个却想在乱世之中坚持自身的操守,苛责张辽也没有意义。危难关头,人十九变作张辽,却无法忘记沉默的高顺。
2004-3-27 23:48
CaptainZ
不想对高顺竟有如此好评,若诚如所言,关羽张辽还真和他在“忠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可惜这样的将才,为什么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呢?
2004-3-28 01:42
亚历山大
好贴,就是内容与标题不合适。
明明是褒扬高顺的,偏偏要拿张辽做幌子。要是为了吸引点击,拿关羽更合适点。
我顺便贬一下关公。
一开始追随刘备,许田射猎时几乎要斩曹操。后来在生死关头降曹,随后又叛曹并斩曹将数人。千里护嫂被传为佳话,长坂坡前却不见了踪影。在诸葛亮面前夸下海口,见了曹操却又放其北归(其实鬼才知道他有没有见过曹操的人影)。真是重义的话,抓了曹操回去,在刘备面前美言几句保住曹的性命,岂不是皆大欢喜。 “忠义”在何处?
2004-3-31 18:59
dbw123123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4-03-21, 8:16:41发表
才看见赞美高顺的帖子,立马赶来捧场。不过[b]……[/b]楼主偏爱高顺比某家还深啊,连张辽也容不下了,汗。其实两个人拥有不一样的信念,一个欲借功业彰显自身于乱世,一个却想在乱世之中坚持自身的操守,苛责张辽也没有意义。危难关头,人十九变作张辽,却无法忘记沉默的高顺。 [/quote]
个人认为弓骑步的观点比较中肯。
照楼主的观点,你可以大把三国的大部分人物拿出来开刀!
姜维,黄忠,严颜,张合,徐晃等等,当然关羽,刘备更是不用说拉
2004-3-31 23:42
武侯传人石之轩
何谓忠义?? 为将者不辨其主 不择其君 虽效死力 仅为愚忠 非忠_义_耳
关羽虽有失谋策 然其择人以意 事人以诚 真忠义耳!!
别因想标新立异而..........................
2004-3-31 23:47
武侯传人石之轩
亚力山大兄不懂装懂 未免有些大放厥词了吧 满口荒唐言(阁下) 一把辛酸泪(鄙人)
2004-4-1 00:16
是佳公子
:)
个人观点 不同
但是总体来说
择主而事
曹操作为主子 的确比温侯 要高明!
这点无可厚非
2004-6-10 22:51
hardstone
乱世之臣,良禽择木而栖,何况吕布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主儿,现在挂了,才投到老曹手下,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当然说到风节是高顺高些,但总不能让大家都跟三姓家奴死去吧?
2004-6-11 08:25
江左云彦
[quote]原帖由[i]亚历山大[/i]于2004-03-28, 1:42:08发表
好贴,就是内容与标题不合适。
明明是褒扬高顺的,偏偏要拿张辽做幌子。要是为了吸引点击,拿关羽更合适点。
我顺便贬一下关公。
一开始追随刘备,许田射猎时几乎要斩曹操。后来在生死关头降曹,随后又叛曹并斩曹将数人。千里护嫂被传为佳话,长坂坡前却不见了踪影。在诸葛亮面前夸下海口,见了曹操却又放其北归(其实鬼才知道他有没有见过曹操的人影)。真是重义的话,抓了曹操回去,在刘备面前美言几句保住曹的性命,岂不是皆大欢喜。 “忠义”在何处? [/quote]
好帖?别以为说了一堆让你心里美滋滋的话就认为是好帖!
我看阁下是演义看多了,连正史都还没看,就枉自评价了!
2004-6-11 12:47
菲利普
[quote]原帖由[i]acher[/i]于2004-03-11, 13:48:59发表
先来看高顺的地位。在吕布军中,高顺和陈宫一武一文,应算是左膀右臂。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好比成吉斯汗的四鹰四狗)。“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名满天下,众人皆知;臧霸后来被曹操委以方面之任,袁曹争霸时以类似游击战的战术牵制了袁绍的战略左翼。就是这么两个狠角色在吕布手下当时也只是"健将",由此可见高顺的厉害所在。
[/quote]
人的能力是随着时间、实践的流长而增长的,也许高顺、陈宫早年已经是具备很高的能力
的将军,而张辽等人的能力还没到达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还有很大的潜能。所以,说着话
有一点不合适。(偶承认高顺是一个很出色的将领。)
2004-6-14 18:38
晕菜
设身处地,估计在座的人人都是张辽
2004-6-14 18:47
superzz_0
不一定,但是我肯定当张辽而不是高顺,哈哈
2004-6-15 17:12
箩灌钟成兽
良禽择而栖,在三国这样的烽火岁月,不像小日本侵华时的汉奸,君可以选择他想要的将,同样将也可以选择他想跟的君,献帝不怎么样,所以各路诸侯都不鸟他,那是不是所有人的不忠啊,像大耳手下,除了关张诸葛等大部分都是别人那里投降来的,还有甘宁,太史,徐晃,荀玉,郭嘉等等,除掉后来出生的几辈人,我想起码有 一半以上的将事过二主,还不包括献帝,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张辽这样就不忠!
2004-6-21 17:38
晕菜
有没有人讨论一下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呢?放着好日子不过,跟随吕布这么个看不到明天希望的君主,是不是有点明珠暗投?
2004-6-21 18:40
KT-7EX
[quote]原帖由[i]acher[/i]于2004-03-11, 13:48:59发表
从高顺这可以看出张辽是什么玩意!!!!!!!!!!!!!!!!!!!!!!
在投靠曹操后,又玩弄关羽的义气,以达到曹操留下关羽的目的
这种 ,何为将???????????????????? [/quote]
义气和为将有什么关系?拜托,这是三国不是水浒,大耳贼就是为了义气断送了蜀国。
2004-6-22 14:15
斜出正入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4-06-14, 18:47:20发表
不一定,但是我肯定当张辽而不是高顺,哈哈 [/quote]
同意,哈哈!
不过我自问未必有机会做张辽的,个人好恶心太重,很难在敌对阵营找到为自己说话的人,很可能心里想做张辽却还是做成了高顺~
2004-6-22 14:48
philixwang
张辽的主公只有一个,吕布!他是吕布的部将,不管吕布背叛自己的主人多少次,他一直是跟着吕布的,由此可见此人是忠臣,并非不忠不义之辈。
2004-6-24 19:39
大便君
忠不忠不说,从他出卖关羽这点来看,张辽是压根不讲什么义气的,这样的家伙用来当狗使唤不错,但不值得信任。
另,张辽是在董卓挂了后才投靠到干掉董卓的吕布手下的,最开始他是丁原手下,被调给何进,然后无耻的投靠董卓,最后是投靠干掉吕布的曹操——一句话,谁干掉他老大他就给谁当狗,如果曹操给袁绍干掉了,保证他又屁颠屁颠带着他那千把人投靠袁绍去了
2004-6-24 22:57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4, 19:39:45发表
忠不忠不说,从他出卖关羽这点来看,张辽是压根不讲什么义气的,这样的家伙用来当狗使唤不错,但不值得信任。
另,张辽是在董卓挂了后才投靠到干掉董卓的吕布手下的,最开始他是丁原手下,被调给何进,然后无耻的投靠董卓,最后是投靠干掉吕布的曹操——一句话,谁干掉他老大他就给谁当狗,如果曹操给袁绍干掉了,保证他又屁颠屁颠带着他那千把人投靠袁绍去了 [/quote]
笑话,董卓被吕布干掉,他不投靠吕布难道跟着董卓下地府吗。
出卖关羽?他是曹操的臣下,这么做是天经地义的,包庇关羽才是不忠。另外请不要把义气挂在嘴上,为将者必须冷静,不能意气用事。
最后请阁下注意一下言辞,不要言如汝名。
2004-6-24 23:17
大便君
怪不得满族入关遍地都是汉奸,像楼上这样不愿入地狱的太多了
出卖关羽是可以说忠于曹操,但绝对是对关羽不义,另外,从张辽一贯的背主表现,他这点忠出发点还不是为了保全自己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倒是当心阁下成为世人鄙视的见利忘义,贪生怕死的宵小之徒
2004-6-24 23:34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4, 23:17:17发表
怪不得满族入关遍地都是汉奸,像楼上这样不愿入地狱的太多了
出卖关羽是可以说忠于曹操,但绝对是对关羽不义,另外,从张辽一贯的背主表现,他这点忠出发点还不是为了保全自己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倒是当心阁下成为世人鄙视的见利忘义,贪生怕死的宵小之徒 [/quote]
哦,阁下认为投靠第二方势力就是不忠啊,那历史上的不忠之人可太多了。你查查族谱,如果你不是满人的话,那你也是汉奸的后代。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那些愚忠的家伙才是笨的可以。
TO 楼上:历史上根本没华容遇关羽这事。
2004-6-24 23:44
大便君
即便我祖宗当汉奸也不能说当汉奸就是光荣伟大正确的事,就算全中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当汉奸也不能说当汉奸就应该值得鼓励表扬了
还是那句话,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汉奸二五仔永远都不是啥光彩事,永远都是卑劣无耻的行为
再说说出卖朋友,放到今天张辽这行为就和那些拿了国安钞票去监视刺探自己同学的勾当一样,是见不得光的无耻行经,你可以说他天经地义,但绝对对不起天地良心
2004-6-24 23:56
一扇门
不应该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评定古人……
那时侯的“弃暗投明”和现在的跳槽满象= =
至于“出卖”嘛……只能说是各位其主啦~
2004-6-25 00:02
大便君
吴三柜汪精卫也只不过跳槽么,为啥现在要被骂成汉奸?
如果你认为你的朋友“各为其主”把你卖了,让你生命受到威胁也无所谓,还算对得起良心的话我也无话可说了
2004-6-25 00:03
姜维
[quote]原帖由[i]一扇门[/i]于2004-06-24, 23:56:19发表
不应该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评定古人……
那时侯的“弃暗投明”和现在的跳槽满象= =
至于“出卖”嘛……只能说是各位其主啦~ [/quote]
这好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吧,“弃暗投明”的等于把军机都泄露了,这样对原来的东家不是存在很大的威胁?
2004-6-25 00:06
大便君
退一万步说,张辽从吕布手下叛变到曹操手下是“弃暗投明”,那他从丁原何进手下投靠到董卓手下算什么?算年轻不懂事,受到反革命的蒙蔽一时站错了队?
2004-6-25 00:17
一扇门
[quote]原帖由[i]姜维[/i]于2004-06-25, 0:03:52发表
[quote]原帖由[i]一扇门[/i]于2004-06-24, 23:56:19发表
不应该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评定古人……
那时侯的“弃暗投明”和现在的跳槽满象= =
至于“出卖”嘛……只能说是各位其主啦~ [/quote]
这好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吧,“弃暗投明”的等于把军机都泄露了,这样对原来的东家不是存在很大的威胁? [/quote]
所以一些国家有规定某些特定职业人员跳槽后数年内是不能重新从事原职业的~
不过有些情况也差不多~记得许攸跳槽入曹后不是就把袁绍的军事机密给泄露了?
2004-6-25 00:18
大便君
有人说许攸是忠臣,品德高尚么?
2004-6-25 00:20
慕容心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5, 0:06:19发表
退一万步说,张辽从吕布手下叛变到曹操手下是“弃暗投明”,那他从丁原何进手下投靠到董卓手下算什么?算年轻不懂事,受到反革命的蒙蔽一时站错了队? [/quote]
张辽那时才20出头吧。丁原也不算什么好东西。
2004-6-25 00:45
大便君
丁原不是什么好东西?空口说大话前拿点证据来好不?
再说了,即便张辽真是20出头,在那个时期早算不得不懂事的小伙子了,刘备24就出来干革命了
2004-6-25 01:48
晕菜
大概张辽只是感到为了吕布死不值得,毕竟吕布不是他理想的君主。让我门看看徐晃关于曹操的说法
[quote] [三国志.徐晃传]“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quote]
大概张辽也是这么认为的吧,既然吕布不足以让他效命,如今遇上曹操这么个很不错的老板,有机会跳槽何乐而不为呢?
2004-6-25 02:14
大便君
跳槽机会多的是,吕布又不是第一次和曹操交战,真是想弃暗投明早干吗去了?非等得吕布穷途末路了才出来落井下石
2004-6-25 07:20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5, 2:14:56发表
跳槽机会多的是,吕布又不是第一次和曹操交战,真是想弃暗投明早干吗去了?非等得吕布穷途末路了才出来落井下石 [/quote]
如果张遼在第一次和曹操交战就临阵倒戈那才是真正的不忠,在吕布被擒前他可没做什么吃里扒外的事,尽了为人臣之道。
另外投降了曹操就是落井下石?阁下知道落井下石的意思吗?
2004-6-25 11:39
大便君
张辽可不是吕布被俘之后投降的
2004-6-25 14:55
嘻嘻只爱吕布
换我不会这么做.........或许学赵云,不投袁绍,袁绍要不要且不说,至少下落得冠冕堂皇,不容后世争议............感觉张辽此人精乖圆熟,的确不如高顺有魅力............
2004-6-25 16:56
姜维
子龙原来就是袁绍部下,应看透其没有胸襟气量,又没抱负,才不投其门下~
如果真在其手下,赵云的一生就废掉了!
2004-6-25 17:08
大便君
城破之时张辽就已经投降了,要不然怎么还能“将其众降”?
2004-6-25 17:19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5, 17:08:21发表
城破之时张辽就已经投降了,要不然怎么还能“将其众降”? [/quote]
“将其众降”就能说明城破之时张辽就已经投降了?这算什么逻辑………
你认为城破之后那些士兵就会乖乖得归降?
2004-6-25 17:25
晕菜
你的理解有误吧,应该是曹操攻破下邳,张辽率领部队投降,官拜****
2004-6-25 17:39
大便君
破城的时候才有可能将其众降,难不成还会让张辽率军杀出重围之后再来投降?
2004-6-25 17:50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5, 17:39:37发表
破城的时候才有可能将其众降,难不成还会让张辽率军杀出重围之后再来投降? [/quote]
哦,你认为下邳就一个学校那么大吗?曹操直取吕布,只要让一部分兵牵制张遼就行了,擒住吕布后再派人去劝降他,张遼见大势已去遂“将其众降”。
2004-6-25 19:11
大便君
臧霸兵比张辽还多,咋就没能像张辽一样将其众降而是单身藏匿?覆巢之下焉得完卵
至于什么“直取吕布,只要让一部分兵牵制张遼”,完全是你的臆想罢了
2004-6-25 19:31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5, 19:11:52发表
臧霸兵比张辽还多,咋就没能像张辽一样将其众降而是单身藏匿?覆巢之下焉得完卵
至于什么“直取吕布,只要让一部分兵牵制张遼”,完全是你的臆想罢了 [/quote]
曹操本来就是为吕布而来,四面围城之下必有一方是主攻,其他三方牵制其兵力。曹操是军事家,难道连这个围城之法都不会吗?
另外臧霸兵比张辽多能说明什么?能说明破城之时,张遼已降?
2004-6-25 23:39
大便君
先不说你这个攻城法有多荒谬,吕布当时众叛亲离,手下将领纷纷出降,高顺臧霸那样不愿意投降的要么被俘要么单身藏匿,张辽能够将其众降明摆着是在城破时和其他叛将一起投降的,只是他没参与围捕吕布罢了
2004-6-26 00:58
桂阳赵范
[quote]原帖由[i]姜维[/i]于2004-06-25, 16:56:25发表
子龙原来就是袁绍部下,应看透其没有胸襟气量,又没抱负,才不投其门下~
如果真在其手下,赵云的一生就废掉了! [/quote]
赵云什么时候是袁绍的部下了?他是袁绍辖区之人而已。
2004-6-26 01:27
姜维
[quote]原帖由[i]桂阳赵范[/i]于2004-06-26, 0:58:09发表
[quote]原帖由[i]姜维[/i]于2004-06-25, 16:56:25发表
子龙原来就是袁绍部下,应看透其没有胸襟气量,又没抱负,才不投其门下~
如果真在其手下,赵云的一生就废掉了! [/quote]
赵云什么时候是袁绍的部下了?他是袁绍辖区之人而已。 [/quote]
我当然知道他是袁绍辖区之人,说是其部下也未尝不可啊,只是其不识货而已,怪不了别人!
2004-6-26 06:34
KT-7EX
[quote]原帖由[i]大便君[/i]于2004-06-25, 23:39:09发表
先不说你这个攻城法有多荒谬,
,高顺臧霸那样不愿意投降的要么被俘要么单身藏匿,张辽能够将其众降明摆着是在城破时和其他叛将一起投降的,只是他没参与围捕吕布罢了 [/quote]
这个攻城法荒谬?那你说个来听听。
吕布不让手下把守城门,难道都窝在下邳府内?
“吕布当时众叛亲离,手下将领纷纷出降”这也不是你的臆想,有什么证据吗?
另外你支持高顺我没意见,不过你用这种贬低他人的方法来抬高高顺的地位,让我对阁下的人品表示怀疑。支持高顺的都是你这种人,高顺将军真是可悲。
2004-6-26 12:30
大便君
“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阁下不会不识字吧
我不怀疑阁下的人品(太显而易见了),我只是怀疑阁下的文化水平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