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大岘山之战


2006-11-30 19:14 谭文山
大岘山之战

义熙二年(406)十月,刘裕被封为豫章郡公。

  义熙五年(409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

  三月,刘裕上书请伐南燕。

  四月,刘裕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时有人对刘裕说:“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刘裕说:“[color=Red]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color]”(《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南燕主慕容超闻刘裕率军北伐,召群臣商讨对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认为:“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兗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公孙五楼这几条建议都是知己知彼的可行之策,但慕容超没有采纳,还将其建议逐一驳斥说:“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鲜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谏不从。太尉桂林王慕容镇说:“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宜纵敌为岘,自弃险固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慕容超仍是不从。

     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山。刘裕见燕兵不出,喜形于色。部下不解,问:“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刘裕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今属山东)。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待刘裕军至,便留老弱之兵守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余者皆出。临朐城南有巨蔑水(今山东弥河),城大约有四十里。慕容超对公孙五楼说:“急往据之,晋军得水,则难击也”(《宋书·武帝本纪》)。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欲控制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

  刘裕以战车4000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参军胡籓献计说:“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刘裕纳其策,遣胡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当日即克。刘裕还声言轻兵自海道而至,慕容超大惊,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其良马、辇车、玉玺、豹尾等皆被晋军缴获,送往京师。刘裕乘胜追击北上,第二天进至广固,克其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长围困之,围高三丈,穿堑三重。刘裕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张钢、尚书令韩范,驰往后秦求援。

  七月,刘裕被加北青、冀二州刺史。南燕尚书垣遵、其弟京兆太守垣苗也率众前来归顺。刘裕治攻城器具,城中燕军说:“汝不得张纲,何能为也”(《宋书·武帝本纪》)。刘裕部下也对其说:“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时张纲正从后秦返回,被泰山太守申宣抓住送给了刘裕。刘裕把张纲囚在车中,让慕容超守城的将士看,并说:“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城内守军莫不失色。北方人民也荷戈负粮,前来援助晋军。

  是月,后秦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1万,与洛阳(河南洛阳东北)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对刘裕说:“慕容见与邻好,又以穷告急,今当遣铁骑十万,径据洛阳。晋军若不退者,便当遣铁骑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以为然地说:“语汝姚兴,我定燕之后,息甲三年,当平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宋书·武帝本纪》)!时刘穆之闻有秦使至,急忙来见刘裕,但使者已回。刘裕将所言之事告诉刘穆之,刘穆之担心地说:“常日事无大小,必赐与谋之。此宜善详之,云何卒尔便答?公所答兴言,未能威敌,正足怒彼耳。若燕未可拔,羌救奄至,不审何以待之?”刘裕笑着说:“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遣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此是其见我伐燕,内已怀惧,自张之辞耳”(《宋书·武帝本纪》)。不久,姚兴被夏主刘勃勃击败于贰城(今陕西黄陵西北),遂令姚强撤周长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献良马千匹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日夜加紧攻城。南燕大臣张华、封恺、封融及尚书张俊相继降晋。

   文山评论:
          [color=Red]噫!寄奴之用兵,可谓奇矣,料敌如只掌,智勇兮兼备,一朝提孤旅入险,不终日而敌酋授首,诚勇将也![/color]

2006-12-2 17:54 昔时人已没
宋武帝如果能多活几年,或许南北朝的战乱将会早些结束

2006-12-2 18:52 中庸
刘裕可谓有勇有谋,就是心胸显得狭窄了点,忍耐的功夫还差点。

2006-12-3 11:37 elz5000
[quote]原帖由 [i]中庸[/i] 于 2006-12-2 18:52 发表
刘裕可谓有勇有谋,就是心胸显得狭窄了点,忍耐的功夫还差点。 [/quote]
刘裕也是生不逢时,正处于士族统治的巅峰时期,他一个贫民出身,能混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岘山之战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