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8 01:03
曹操
中国泡菜的文化
世上有些发明,算不上伟大,也不显得如何重要,但因为切实有用,所以就一直流传下来,而且还被不断地加以发扬,至今还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发明很能列举出不少,泡菜要算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泡菜的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无从考证。不过最早关于泡菜的记载大概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诗经•小雅•信南山》第四章里有这样几句:“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大意是说,道路边种了瓜,把它剥了来做成泡菜献给皇祖。由此可见泡菜的历史可算得上悠久了,而且在当时还用来作献给皇祖的祭品,远不像今天只是城里人大快朵颐之后可有可无的点缀。1400多年以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记载:“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壅中”。
泡菜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泡菜坛,外加盐水和一些辅料如八角冰糖红糖即可。这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很容易找到,也许正因为如此,泡菜才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吧。泡菜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几乎任何菜蔬甚至包括一些水果皆可泡来食用,而且还可做出种种不同的风味来。一个小小的泡菜坛,还颇有点兼容并收,包罗万象的气概。从这一点来说,泡菜的发明者可称得上是一个天才了,虽然他和许多民间的发明者一样早已湮没无闻。
在中国特别是四川的乡下,家家户户都是有几坛泡菜的,而且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做,有些人家的老盐水更是世代相传,有的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乡下人喜欢做泡菜,除了泡菜的做法简单食用方便的原因外,更多的可能是由于贮藏条件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因素。时令的新鲜菜蔬采摘下来,多半拿到集市上去卖了,留下来自己吃的又没有办法保鲜——以前不必说了,即便是现在,农村有冰箱的人家也还是少数,于是只好沿用老祖宗的办法把它装进泡菜坛里去。这样说好像有点出于不得已的原因,不过也是实情。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乡下人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天天吃大鱼大肉,所以泡菜也就成了一日三餐的主要菜肴了。而泡菜在四川又特别地广泛,这一方面与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就要归结于气候的影响。四川以盆地为主,天气潮湿,特别适宜于泡菜中乳酸菌的生存。
以前住在乡下的时候,每到瓜菜成熟的夏天,村里每户人家都要泡上两三坛菜。豇豆,茄子,辣椒,仔姜,黄瓜,这些都是上好的泡菜的原料。因为舍不得吃新鲜的蔬菜,泡菜就在一日三餐中唱了主角。头年做的泡菜,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夏天。泡菜虽只是小菜一碟不登大雅之堂,不过真要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选料,盐水的调制,还是日常的护理都是很有讲究的,需得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泡菜来。进城之后就很少吃到泡菜了,虽然也曾尝试着做,不过总做不好,买了超市里的来吃,那味道总觉得与乡下的泡菜相去甚远。前年母亲从乡下进城,带了些家里的老盐水来,亲自给我做了一坛。母亲说,新做的泡菜一定要加些老盐水,这样才有根,泡出来的菜才有味道。
关于韩国泡菜的历史,据朝鲜史籍《三国史记》记载,高勾丽神文王于683年娶王妃时下令准备的聘礼中包括酱油、大酱、酱汁类等食品,说明发酵食品当时已非常普及。证明泡菜类早已从3000年前开始在中国以(菹)为名出现,朝鲜三国时代传至朝鲜半岛,经过统一新罗时代、高丽时代,其制作方法不断改变。在当时,泡菜可能是以萝卜为主原料的泡萝卜、咸菜、酱菜为主。据估计,今天的以整稞白菜和辣椒面为主原料的韩国泡菜类是随着朝鲜时代中期以后白菜和辣椒传到朝鲜半岛时开始普及的。
泡菜虽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不过就像我们许多的其它发明一样早已漂洋过海在国外繁衍生息了,而且反过来还在它的发明地变得吃香起来。韩国泡菜即是一例。这些年韩国泡菜就像韩国的电视剧和音乐一样成了国内时尚追逐的东西。这虽是一件小事,不过也很发人思量,只是少有人注意罢了。
[[i] 本帖最后由 曹操 于 2006-10-28 01:09 编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