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15 21:08
陶心
董平这个人物塑造上的问题
王文德老法师真是从良当了大将后,不屑于去打探江湖消息了。否则,把董平杀知府抢千金的事情当话题回骂过去,被激怒的怕是董平。从战死独松关事件来看,董某人虽然刁滑凶残,脸皮却不算厚,夸了海口当然要不能光说不练,但胳膊都打封闭了,还逞什么能。
不过这也是施大爷在董平这个人物塑造上的问题,把他塑造的很奇特,简直匪夷所思。
————某次回贴。
[b]以下转一篇自己曾发表在国学论坛上的讨论董平的文章,(该论坛上不多时,小弟忙于学业,而后论坛改版后,小弟便不太上去了,被轩辕所吸引了),以助论小弟关于“董平被塑造得很奇特”的看法:[/b]
[b]〇三年到〇四年那时候写的,可惜那个曾构思过的系列,因为当时学习忙,后来身体不大好,没有继续下去。如今见狼兄把帖子分割,特将此旧日陋作修改一番搬进来。旧作的文字实在幼稚,更兼条理不清,不得不修改一番。[/b]:shy::shy:
妄谈《水浒全传》人物塑造上的瑕疵:双枪将 董平
原来有不少高人都对这个人进行过评价。从浪漫主义的角度来说,他的确风流潇洒,武艺一流; 也有人从人品的角度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我觉得,作者对他的塑造,恐怕是一个“怪”字,塑造得简直莫名其妙。
关键之处,还是在于自我矛盾:董平是个心机灵巧的人,还是个莽撞少虑的人?
所以,我不想对他的品德作批判,而是要作质疑。
首先是他的政治立场问题。拿他要杀郁保四、王定六一事来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有人讲这是无义无德的表现,但我认为如此写,怕是作者的一个失疏。
梁山向东平“借粮”之前先去下战书“欲往贵府借粮”,(这个的确幽默,看来宋江已经具备大军阀风范了。梁山对朝廷来讲是头号通缉贼窝,莫说是来打,“借”,就算是来买,也要刀兵相见的,却用“借”来作为说辞。)然后那个程太守先是不动声色,问董平你意下如何?董平居然就大怒:推出去斩了!然后程太守大做好人:“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时候董平居然就像个单纯的孩子一样,莫名其妙得表了一趟对梁山的仇视;再有捉到史进的时候,他也是积极向太守出主意。看来这是个愚忠的良将,给他做恶人,他居然就做了!
但是,马上作者就讲他:心机灵巧,三道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这可是一个燕青、花荣级别的俊男子,而且聪明!这么聪明的人,政治上却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光看他要杀郁、王二人就显得很鲁莽、直露。 要考虑到,郁保四事先有信心,自然和董平具有一定交情, 董平竟以无情来显忠心————可是这般脑筋活络的人,竟然被别人诱骗到“先表态”,算什么心机灵巧?如果说他是在政治上不够老到————也不尽然,他而后的反叛,立场转得飞快,好像不是第一次改变立场、换靠山了。
再者是关于他追求程小姐的心态。他究竟是痴情,还是想当太守的乘龙快婿?
董平无妻,程太守女儿十分颜色,董累累使人求婚不得……有一点不说也推测得出来,董平有“风流”之名,怕比史进老练得多。但也的确,他要一个登堂入室的妻子。所以才要这个程小姐。太守总不允许,董平依然“累累求婚”,看来还是非常强烈地想得到程小姐。但不太可能是为了当太守女婿,否则后来太守一家被他杀了,自己上梁山了,何必还要夺这个程小姐,留下小姐一个人单命呢?他大可以宣泄一番而后也杀掉。都不存在太守小姐的身份了,他依旧要另眼相看,看来是真情款款。
那么他究竟对程小姐是痴情呢,还是浪子式的留情?如果是浪子式的留情,那么很难想象他在这种情况下,风流董平居然没有想办法去私通,而是累累去 向对方家长求婚,甚至到了言语不合的地步……看来也还是一种痴情。
可是,两次推论为痴情,他最后居然“杀翁娶妻”,他成了程小姐的杀父仇人,还怎么真情实爱的呢?
可是他为了这个程小姐,又是累累求婚,又是单留性命,又不能说他只是简单的对异性的欲望。
既不能认为是出于高攀心态,又不能认为是登徒子浪心,也不像是痴情一片。
所以,董平对程小姐究竟是如何一种感情呢?解释不通,董平其人,真是有点奇怪了。
至于他为什么要动手杀程太守,也挺奇怪,在下面分析。
他战时状态依然求婚的行为,也很奇怪。
接与梁山交战一场,他什么战功都没立,回来居然就又去求婚……以前都不行,现在可能行吗?可太守居然还真口头许诺了,本来的言语不合好像都钩销了。看来太守是不是怕这个董平不守城池了?那他以前干吗又是不答应婚事,又是给董平做恶人,而现在又许诺了,也挺怪的,交战前他可是镇定自若的很啊。但董平这个节骨眼上去求婚,也不怕让别人觉得他把尽本职当作筹码:这可是个严肃的职业道德问题,一个人如果不在乎这一点的话,恐怕是个无所顾忌的人了。但如果他真的嚣张到了无所顾忌,而且平日里也和太守都言语不合了,干吗还要老去通过太守求婚?而且他和太守的矛盾都到这个份上了,开战前居然还积极去当一次恶人,太守没表的态他都抢表了。
那么,董平肯定不是个忠诚的人,但既不能说他毫无顾忌,可又显得嚣张不已,几天前还一副死忠样,几天后又不怕被认为拿职责当谈判筹码,他究竟怎么思考问题的呢?
接着是他为什么要亲自杀程太守,是否太愚笨了?
战败后,他被擒投降,赚开城门后,就径奔太守家,夺了这小姐,再把太守一家其他人全杀了……当然他是够成凶狠的。但换个思路来讲,他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城破了……意味着太守对他和小姐没阻碍了,意味着太守不可能不死的,因为其他好汉肯定要杀程太守的,他只管自己夺走程小姐不就万事大吉了?干吗要多此一举,自己来杀?这么干,有两点问题:第一他这样其实就是又一次的当了恶人!看来他还真是喜欢当恶人,那么他也转得太快了!半个月前还恨不得踏平梁山呢,眼下如此为梁山卖命(之后战张清也是这种心态)。
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他不仅声名扫地,而且程小姐虽然被他占有,定不会真正接受他,他何必充当刽子手?他大可以让其他人杀,这样一来即便他贪生而叛,却没有直接的杀戮,又达到了目的,对于一个著名的聪明人而言,何乐不为?
这还又转回到了他对程小姐的感情,肯定不是由于考虑小姐的太守千金身份,但既不像登徒子的淫乱,也不像深情真爱。
关键在于,这一切奇怪的行为,都出自于一个“心机灵巧”、“谋勇过人”的人的所为,这样的颠三倒四的人,不知道他如何得到聪慧灵巧之誉的。这个人究竟是太聪明呢?还是太愚蠢?如果是太聪明,很会变通,那么根本不会出现他和太守面和心不合的状态,起码不会被那个家伙玩得团团转;如果是愚蠢,那么他的“心机灵巧”、“谋勇过人”,特别是被擒但以礼相待后没有呼延灼、关胜式的转变过程,马上去反戈的那种绝决又如何而来?这个人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简直太怪了,奇怪的叫人匪夷所思!
按照常理,一个聪明人,在本身挺具备吸引女人本钱的情况下,既然女方家长总是不同意,决不会一次又一次正面去激发矛盾,(既然强调是他看上了程小姐,有没有媒妁之言,那么两个人自然是有相处机会的),既然矛盾都满城风雨了,也绝对不会在人家要你当恶人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往里钻;在打破城池后,反正太守肯定会死,也决不会自己去当刽子手,你还要人家女儿呢,这下子你叫人家小姐如何看待你?你不是要和人家来一场爱情吗?这下子,这份爱情要被鲜血染了!可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小姐的颜色和身份,那么又绝对不可能对这个小姐如此特加重视、到了这种不顾一切的地步……他究竟是如何想的,无论刚才正反两面推论,都说不通了。
可是如果说他愚蠢,脑缺氧,那么更加不可能,那么无所不通的人,立场转变得那么快的人,难道会那么笨拙?
所以,施耐庵对这个人的塑造,才真是千古未有,真是千古未有的怪人,简直是荒诞离奇了。
而后,这个人在对抗官军的时候,朝朝廷名将王文德大笑:“只你便是杀晚爷的大顽……”,佩服,嚣张又潇洒!在战场上能如此洒脱机变,恐怕肯定应该是一个很能沉住气,很能让别人焦躁的人。
但董平自己却还是一次次被别人惹得急躁冒进。
还有是他最终的悲惨结局。
作者既然狠狠地塑造了他这个人的“翻脸如翻书”,可后来征方腊时他却因为战友周通被斩,屡屡“焦躁,要去复仇”,哪怕一条胳膊不能动弹了,最后见张清被刺倒,自己急去救应,被敌将背后拦腰一刀剁作两断!死得真惨!真是感动:一个人可以如此失去自我保护的理智。但这种行为,居然出自董平之手?
总之,讲董平是个聪明机灵人,可是,他许多行为真是脑子进水;讲他是个鲁莽的人,可是,他许多行为真是心里小九九打得好好的;讲他挚爱程小姐,不太像;讲他是想攀权贵,又不像;讲他潇洒不已,他根本常常像被当枪使;讲他很嚣张,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要当恶人,能奈他何,可是,他许多所为真又是认真小心的样子;讲他算条好汉,可是,他的行为却称得上是卑劣;讲他没有义气,可是,他最后恐怕不是因为战事的惨烈,而却是因为兄弟朋友而惨死,虽然张清的死他也有责任,但他自己在那次两大美男一齐殒命的战斗中,表现的算得上是义盖云天(或者说脸皮挺薄)……如坠五里雾中,他算怎样一个人?
窃认为,董平这个艺术人物,算得上是一个亘古罕见的怪得离奇的人物,好像他的那种百面都极端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不是一个正常人。好像他其实本身是一张白纸,外界要他聪明,他真的比谁都聪明;要他愚笨,他真的比谁都愚笨;要他义气,他真的比谁都义气;要他歹毒,他真的比谁都歹毒……而且还是同时具备的……更而且还都是真的,不是那种多变性格的人的虚伪的随机应变型的,好像他就真的有那么许多矛盾的个性,没一个是应变的假面,都是真面孔,都发自内心,都那么鲜明,那么真实,那么极端……从不给自己留后路,可就是有很多路全都由他走,他的真心,可以分成许多部分用……似乎他是个机器人,被设了各种程序,随用随启动……
他累不累?正常情况,性格和思想都多面的人应该有那种机变、虚虚实实的特点。董平不然,无论是一百种各自矛盾的样子,他都那么真实,那么决然!施耐庵自己又是如何想得?想想看,居然会有这么一个连“性格多面多变”都无法解释的通的人……
有些感到恐怖了,这是个生物人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2-9-11 12:02 编辑 [/i]][/color]
2006-7-15 22:27
孤狼在途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6-7-15 21:08 发表
王文德老法师真是从良当了大将后,不屑于去打探江湖消息了。否则,把董平杀知府抢千金的事情当话题回骂过去,被激怒的怕是董平。从战死独松关事件来看,董某人虽然刁滑凶残,脸皮却不算厚,夸了海口当然要不能光说 ... [/quote]
许久未见陶心兄了,甚念!
俺认为吧,水浒一百单八将虽不可说绝对就有108种性格,但是大多数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一点作者是刻意下足了功夫的。
董平是人不风流枉少年的最好诠释,当然风流并不等同于好色,但是风流的人往往好色,食色,性也!董平眷爱知府千金美色,杀其一家的手段的确太狠,但也事出有因,如果他爱上的不是知府千金,杀知府投靠梁山的行径被诟病自然少一点,只是凑巧两件事扯在了一起。
至于因炮风伤臂,双枪将变成单枪将,为兄弟报仇强行出征,因而殒命,这就又应了一句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06-7-15 23:59
弓骑步
董平这厮人品卑污,就不提了,可惜了双枪将的漂亮造型。<_<某家也同意陶兄的意见,老施塑造董平的时候,有点莫名其妙,反正这厮做事好像脑子不大清楚,尤其是在杀知府抢千金这件事上。
2006-7-16 00:30
密林繁星
[quote]原帖由 [i]弓骑步[/i] 于 2006-7-15 23:59 发表
董平这厮人品卑污,就不提了,可惜了双枪将的漂亮造型。<_<某家也同意陶兄的意见,老施塑造董平的时候,有点莫名其妙,反正这厮做事好像脑子不大清楚,尤其是在杀知府抢千金这件事上。 [/quote]
相貌好武力高,再脑子清楚,你让那些主角怎么活?而难看武力高脑子好的(鲁达)、相貌好武力低脑子清的人也不少,要塑造只能向这个方向发展了……
2006-7-16 20:39
陶心
小弟也好久没上来向孤狼兄、弓骑兄讨教咯,怪想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妙,正是征江南那10回的基调。
之所以董平奇怪,是因为,说他“心机灵巧”,可是经常呆头傻脑、大脑缺氧;道他转面忘恩,却常言出必行、坚持到底。一个人的品性上有好有坏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常有着直接冲突,很难想象是同一个人身上的。
性格多侧面的人有许多,但一般来说,他们有一个主性格,较为强烈,其他较为暗弱。而董平则好像是同时具有各种不同的、相互矛盾的、都很强烈鲜明的品性侧面,仿佛是个品性万金油,他的不同的品性侧面,每一个都是强烈明晰的主性格,根据情势的需要,或者说作者要他怎样,他就能怎样,就能转入到相应的品性侧面中去,整个人有许多性格侧面,每个时间阶段却只维持一个强烈的侧面。今天真实地坏,明天真实地好。要他聪慧,他的确;要他愚蠢,他确实;要他卑鄙,他真可恶;要他义烈,他真够格……
好一个双枪将董平……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7-16 20:44 编辑 [/i]]
2006-7-17 15:04
爱谁是谁
正是抛砖引玉,不想末将一个问题引来众多水浒大师高论!
2006-7-17 22:14
雷动于九天之上
同意小狼的看法. "风流"这个词的意思不一而足, 董平那"风流双枪将"的外号源自于其"心灵机巧, 三教九流, 无所不通; 品竹调弦, 无有不会". 他是K个劲歌跳个四步弹个吉他玩儿个梭哈无所不能, 属于燕青那种"风流", 而不是西门庆那种"风流". 不然, 他早就三妻四妾了, 不至于连个原配老婆都还没有. 至于赚开城门杀了程万里, 也主要是为了拿到上梁山的进见之礼, 这个举动的性质, 和呼延灼赚开青州城门杀了慕容知府全无二致. 问题是董平捎带手儿还把他早就垂涎三尺的程万里的女儿掳了去, 难免让说话的觉得他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为了霸占这个女子, 再和他这"风流双枪将"的外号一联系, 燕青之"风流"就变成西门庆之"风流"了.
2006-10-31 17:31
陶心
特转一篇小弟自己写的旧文,在主贴中编辑入。不过当时写得比现在更稚嫩,所以作了修改。各位大人斧正。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10-31 18:14 编辑 [/i]]
2006-10-31 19:56
孔雀王
好文!
至于为什么要给周通报仇,以至于失去理智,恐怕因为两个都是色狼,惺惺惜惺惺吧...
2006-10-31 21:39
慕容剑
陶心兄一个“怪”字概括得恰到好处。
我觉得,董平总体上说,是个性格鲁莽,不懂政治的武夫,但是他的鲁莽又不同于鲁智深李逵之流。他在艺术上表现得“心灵机巧, 三教九流, 无所不通; 品竹调弦, 无有不会”,同时又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这些虽然给人感觉很怪,但也不是矛盾对立的。
说到“风流”,我更是倾向董平的风流,就是西门庆的"风流"。我感觉董平应该就是个经常出入花街柳巷的花花公子,至于说为什么没正妻,可能的一个因素就是年龄小。董平和张清在很多地方给人感觉就是“一对”,我想他们的年龄也应该差不多,张清到征田虎才娶妻,所以我估计董平的年龄也不大。至于董平对程小姐的感情,我认为是欲多于爱。程小姐很可能并不爱董平,同时程太守和董平的关系也不好,这桩婚姻是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达成的。陶心兄说不明白为什么董平会杀了程小姐一家,我想大概是为了泄愤。至于程小姐什么感受,董平根本不会在意,反正她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办法呢?
由于是艺术形象,我的分析也非常主观,拿不出过硬的根据,欢迎各位高人批评指正。
2006-10-31 22:44
鸾舞碧霄
我觉得董平是一个突破了人类道德尊严底线的“奇”男子
他的幼年成长可能很不规律,或者干脆来自某个自我封闭的部落
2006-10-31 23:51
廖化将军
没什么可怪的哦。
梁山向东平“借粮”之前先去下战书“欲往贵府借粮”,(这个的确幽默,看来宋江已经具备大军阀风范了。梁山对朝廷来讲是头号通缉贼窝,莫说是来打,“借”,就算是来买,也要刀兵相见的,却用“借”来作为说辞。)然后那个程太守先是不动声色,问董平你意下如何?董平居然就大怒:推出去斩了!然后程太守大做好人:“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时候董平居然就像个单纯的孩子一样,莫名其妙得表了一趟对梁山的仇视;再有捉到史进的时候,他也是积极向太守出主意。看来这是个愚忠的良将,给他做恶人,他居然就做了!但是,马上作者就讲他:心机灵巧,三道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这可是一个燕青、花荣级别的俊男子,而且聪明!这么聪明的人,政治上却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光看他要杀郁、王二人就显得很鲁莽、直露。 要考虑到,郁保四事先有信心,自然和董平具有一定交情, 董平竟以无情来显忠心————可是这般脑筋活络的人,竟然被别人诱骗到“先表态”,算什么心机灵巧?如果说他是在政治上不够老到————也不尽然,他而后的反叛,立场转得飞快,好像不是第一次改变立场、换靠山了。
宋江借粮没有什么特别含义,那时的大小土匪都说借粮的,开篇少华山土匪就要下山借粮,跟气派大小风度好歹没什么关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给土匪这个待遇显然是要犯政策性原则性错误的,太守那么个态度,显然还就是怕了,想给万一输了留后路。董那时是不怕的或者是装做不怕的(关键的是文职太守在问你负责军官带考较含义的问题呀,你能答复说我也有点怕,还是留下后路好点么?)。
换个正直(指忠于朝廷忠于军人职责方面)+自信的,斩土匪伪使又不是什么错事。是敬业和对胜利有信心的表示,也许真心以为自己赢定了,那样的话,董就成了索超一类有点莽撞盲目乐观了。但如果他只是做做姿态呢?做人手下军官的,如此展示自己信心和决心,当然是一幅完全效忠的信心姿态。如果失败,承担责任的还是太守吧?
至于后来,势不可当了,抢着杀太守不就是个交投名状的意思么?这叫见机的快,以前想做好军官,表现的非常敬业、立场坚定,绝不和土匪苟且论什么两国使节关系。后来要改行做土匪,立马匪气十足,混的跟多年老匪似的。
这样的表现可说中规中巨,当的起“心机灵巧”的评语的。当然,立场转的忒灵活了,这难免被人看不起,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2006-11-1 02:37
鲍伯 . 迪伦
好久没在古典区胡说八道了,我也来两句:
董平对程小姐并非甚么痴情、当情圣,说穿了,不过是"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摆了。这么从人性的角度去想,就不会觉得杀程太守又夺其女是怪事,反而正常得很--一个人品扭曲的人的"正常"行为--既交投名状又得了美女。
2006-11-1 03:09
慕容燕然
这种杀人全家夺人妻女的事情王英在清风寨也做过一起。强盗么,哪管那么多。
2006-11-1 04:00
廖化将军
重点还是太守问话的时候,做手下的要揣摩长官的态度是战还是和,长官想战,那就坚决大声的主战;反之长官想和,做武将的还是要喊战的,不过不要喊的太不留余地。董平是个知机的人。他跟太守的关系实在是很经典的,腹诽咒太守早死的那种吧,但总不能以私废公,表面上还是要好好工作,女人的事情另外说。。。梁山如日中天的时候,斩梁山人,这不是把太守往火坑里推嘛,四川人说的“指瞎子跳崖”,好毒的手段。
后面的死亡,,,感觉很多人都挂的很仓促,好象作者急着要快点搞死完他们好收工休息似的,这个不必我多说,大家都看的到,所谓破坏了平衡性。对方腊势力及其属下将领的描绘力度不够,以至于众好汉死的很莫名看了很不爽。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 04:03 编辑 [/i]]
2006-11-1 09:46
九千岁
至于董平为什么杀翁夺美,我的理解为占有欲使然,没有情可言。
程小姐必然对董平毫无兴趣——这样便无法偷情来满足性欲;而旧时代女子嫁夫是几乎没有选择权的,所以董平向程太守求婚,希望通过打通这层关系来得到程姑娘,满足自己的占有欲。这样解释不知是否得通?
2006-11-1 13:16
慕容剑
iji[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1-1 04:00 发表
重点还是太守问话的时候,做手下的要揣摩长官的态度是战还是和,长官想战,那就坚决大声的主战;反之长官想和,做武将的还是要喊战的,不过不要喊的太不留余地。董平是个知机的人。他跟太守的关系实在是很经典的 ... [/quote]
我并不认为董平有存心陷害太守的头脑
2006-11-2 00:25
孤狼在途
先染蓝,期望更多的高手参与。
2006-11-2 00:54
远舟
说了这么多,居然都不说他”董一撞“的名号
其实老施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并非无稽,尽管不一定完全清晰,但至少脑子里的形象不应该是翻来覆去的那种
我的看法就是:董平在平时表现出的是雷九兄说的那种风流,可一旦厮杀起来其亢奋和李逵同志并无二致
这厮也是典型的好战分子,喝斩郁保四、强行独松关都可以证明
2006-11-2 03:20
鲍伯 . 迪伦
感觉董平的好战于李逵的好战意识不同。
李逵的好战是因为爱杀人,斩起来就停不了,对胜负看得并不重,看他被打成猪头时就马上求饶。
董平的好战,感觉上是源于好胜。一个自封"风流"的人,自大心理是少不免的了。喝斩梁山来使看似是好胜心作祟。投降梁山后,第一件事是说程太守坏话,不知这是事实还是有污蔑成份,总之听起来好像输了战役不是他的失败而是因为太守不好所致,怀疑董平还是因为要挂住面子。跟张清单挑,还没打第一句话就是你的飞石打得到任何人,却打不到我;这句好胜要面的说话咋听已经觉得他得罪了不少人。
其实董平的风流,是自己赞自己的说话,别人因他是官是将自然跟著叫"风流",所以董平是不是风流、心机灵巧,并不太重要。
2006-11-2 09:49
吴元叹
iq和eq并非一回事,一个智商高的人,未必情商就高,否则哪来这么多书呆子。
董平就是一个典型的高iq低eq,他能够说弹拉唱,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也能双枪入神,武艺高强,但是,却缺乏官场上的谋略,以及对自身实力清醒地认识。我怀疑他的官职是世荫,或者有个有力的父执,否则,以他个人的脾气性格,他做不到东平府的都监。
这个人的性格其实就表现为一种,遂性而为,不考虑后果,他的种种表现,其实就是基于这种性格而凸现出来的,虽然手段残忍,行为卑劣,但其实还是有脉络可循的。这种人如果真能作为朋友,是个有义气的朋友,而如果是敌人的话,一旦他获胜,你的下场会很悲惨。然而,这种人其实是很好哄的,程太守连这样的人都搞不定,那么这个蔡京的门馆,恐怕除了一笔好字和谀上,没有任何可言。那么即使没有董平,他的仕途也是一片坎坷。
至于董平杀程太守,一来固然他愣头青,然而梁山的投名状,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原因,以吴用的阴险,他必然会尽量让董平杀掉朝廷命官,来让他再无回头路
董一撞的名字我怀疑来自元杂剧或者民间传说,然而配合他的性格,也的确相当合拍
2006-11-2 09:56
慕容剑
董一撞的名字来自历史的宋江起义36人名单,但不知道那个名单可信度多少
2006-11-2 12:41
陶心
:Th
一时忙,贴了没来得及回应各位爷,小弟在这里谢过了!
[quote]iq和eq并非一回事,一个智商高的人,未必情商就高,否则哪来这么多书呆子。[/quote]
[quote]至于后来,势不可当了,抢着杀太守不就是个交投名状的意思么?这叫见机的快,以前想做好军官,表现的非常敬业、立场坚定,绝不和土匪苟且论什么两国使节关系。后来要改行做土匪,立马匪气十足,混的跟多年老匪似的。
这样的表现可说中规中巨,当的起“心机灵巧”的评语的。当然,立场转的忒灵活了,这难免被人看不起,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了。[/quote]
[quote]重点还是太守问话的时候,做手下的要揣摩长官的态度是战还是和,长官想战,那就坚决大声的主战;反之长官想和,做武将的还是要喊战的,不过不要喊的太不留余地。董平是个知机的人。他跟太守的关系实在是很经典的,腹诽咒太守早死的那种吧,但总不能以私废公,表面上还是要好好工作,女人的事情另外说。。。梁山如日中天的时候,斩梁山人,这不是把太守往火坑里推嘛,四川人说的“指瞎子跳崖”,好毒的手段。[/quote]
[quote]我觉得董平是一个突破了人类道德尊严底线的“奇”男子
他的幼年成长可能很不规律,或者干脆来自某个自我封闭的部落[/quote]
[quote]说到“风流”,我更是倾向董平的风流,就是西门庆的"风流"。我感觉董平应该就是个经常出入花街柳巷的花花公子,至于说为什么没正妻,可能的一个因素就是年龄小。董平和张清在很多地方给人感觉就是“一对”,我想他们的年龄也应该差不多,张清到征田虎才娶妻,所以我估计董平的年龄也不大。至于董平对程小姐的感情,我认为是欲多于爱。程小姐很可能并不爱董平,同时程太守和董平的关系也不好,这桩婚姻是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达成的。陶心兄说不明白为什么董平会杀了程小姐一家,我想大概是为了泄愤。至于程小姐什么感受,董平根本不会在意,反正她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办法呢?[/quote]
小弟认为自个儿两年多前的思路、观点确有严重夸大其“怪”之处,形成为论证怪而凑的情况。各位对董平性格的补充、心理动态分析等甚为精彩。其实增贴出过去的文章,主要就是想抛砖引玉。董平应该不至于“怪得离奇可怕”,但也却是一百单八将中个性相当强烈的一个配角。
小弟再提点自己的看法:
1、可能我有经验主义以及拿现代人、现实人行为特征推测古代人、艺术人等失误,不过仍觉得,一定限度内可以参照一下:因为似乎现实生活中,一个翻脸如翻书、厚颜无耻转立场的人,通常不会在每个品性侧面行事都走极端,哪怕是刻意做戏,都会留一定的余地。可是发觉董平无论立场上忠朝廷也好,投身寇军也好,还是其表现出来的刻薄无义或者刚烈无畏,还有其机巧与莽撞,都一样走极端。故而,说这种类型的人“鲜有”该不算太过分。
2、开战前,表达自己的主战立场没错,可是究竟是否要靠杀郁、王二人来表达呢?小弟认为不算必要,杀不杀此二人属于“风度”问题,而不是战与妥的问题,即时正好拿他们归案,也不必杀,押起来拷问敌情细备才是。看来,可能是董平想“避嫌”的心态在作祟:他和郁保四相识,他要抢在这层交情暴露之前灭口。那么这样一来,董平就又成了一个“注意影响”的人,但他其余的表现却通常是个任性刚愎、少虑少忌的人(战地软逼亲),这两者,似乎不太容易结合在一个人身上。
3、他对程小姐自然不是真情实爱,也不是攀枝之心(城破人亡,不存在身份问题了),但是否是浪子淫欲、占有欲呢?小弟认为也不太像,如果是淫乱占有欲,乘机故作非为自然,可还要“夺”————意味着以后就带在身边,水浒中女人戏份少,一旦出现,下场会交代明白。那么“夺”之后,自然就此带在身边了,这就有些奇怪了,不仅仅是占有欲、简单情欲了。
4、关于杀程太守一事。水浒中入流战将上山一般两种:一则落魄流转中上山,如林冲,二则战斗过程中被俘守邀入伙。所谓“投名状”,通常是前者。而董平入伙是前者。对比秦明、彭玘、凌振、呼延灼、关胜、单廷珪等人,情况差不多,拉拢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需要因素,呼、单这些人只需协助骗开城门、透露往日同僚军机就已经算大功一件了,不必自己还要即刻沾染血腥。那么,董平的任务就是骗开城门,就回报了宋江的知遇,骗开后,城内一切都不存在生命保障。可他偏偏还要当场杀了往日上司。
杀程太守和关胜战凌州军、董平自己欲战下张清属于不同的性质。当其时单、魏、张属于具备战斗力、阻碍着梁山军事活动进展的人物,而程太守那时已经和普通小民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了。
所以觉得董平杀程,确实很没必要。
秦明杀慕容彦达是特殊原因,不是“投名状”,是时隔数年的复仇,而且之前叛变反水、骗开城门的是呼延灼。
5、吴先生提出的智商情商观点很精彩。小弟尚略有疑惑:因为说了董平“心机灵巧”,其本人还表现出易翻脸转立场、势利等性格,那么他的“灵巧”,自然不仅指智商,也包括情商了。因为古代同类小说里,获得“心机灵巧”评价的人,基本上都属于智情俱高的人。
所以,才认为董平的“心机灵巧”和他同样表现出来的莽撞少虑形成了对立。
小弟过去说他“亘古罕见、怪得离奇”,看来确实过分、失当。但许多细节上,董平的言行脾性,又却有一定的值得商榷、略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说匪夷所思过分了,说少有人会像他这么来处理问题,则尚有可论之处。所以发出来,请大伙儿讨论咯。
以上陋见,还请廖将军、慕容节度、吴先生、孤狼兄、迪伦兄、碧霄兄、孔雀兄等等相烦指正!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8-23 21:59 编辑 [/i]][/color]
2006-11-2 12:51
伤云
我想说一下的是:明初的“心机灵巧”四字,“风流”二字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一样么?
心机灵巧,我个人以为在水浒原文里可以理解成“心灵手巧”,从接下来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个词和“风流”一起,在强调董平的多才多艺,而不是说这个人性格上如何机敏。
风流,在水浒里用的更多,虽然和一个“色”字不能完全脱钩,但是更多的是作为中性或褒义词,也是形容某人多才多艺。比如形容徽宗“风流天子”,形容燕青“风流人物”。
由此看来,水浒中最初对董平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风流”将军,并没有对其性格做什么有意刻画。
另外水浒里评说董平的另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有否注意“梁山上第一个惯冲头阵的头领”“人称董一撞”。从全书对董平的描写上来看,他性急鲁莽的作风也很符合这些评价。
或许有人会说,董平既然心灵手巧,那么和鲁莽的性格不也是冲突么。我的观点是:聪明不等于机敏、会做人、沉稳。梁山上的秦明索超也是莽撞的人,却不见得不聪明。鲁智深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也是莽撞。跳出小说思考一下身边的人,聪明人火爆脾气的也是不是很多?
最后提一句人品。董平口碑很不好,但是梁山上又有几个好人?杀父纳女的事情宋江也不是没有干过。杀了长官当投名状也是平常,至于抢掠个女子的事情实在是平常不过。然而正是这样的亡命徒往往又最讲个“义”字。董平的表现拿进梁山纯粹是普通表现,实在犯不上专挑他一个口诛笔伐。
2006-11-2 13:06
远舟
呵呵,其实水浒中连对未出身时节的高俅也称了“风流”二字的
“董一撞”其实才是董平的真面目,心机灵巧人物风流不过是介绍人物的时候
虽则下文确实没有表现过,但在梁山中过活,这些本也不是重点啊
2006-11-2 13:09
陶心
回复 #26 伤云 的帖子
伤云兄:
仅从含义分析,“心机灵巧”的确是从“能力”角度考虑的。但如果从整部水浒,甚至类似作品的创作规律来看,能被作者冠以“心机灵巧”的人怕人中少有,都在具备了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同时,也还处事机敏会做人。而董平却常常是:这件事显得很会做人,那件事却显得很不会做人,那么就好像他自己来推翻自己似的。
“风流”也确实不是“淫乱”的意思,仍旧是多才多艺、见多识广,由此形成的一种气质,甚至是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业绩、活跃度。小弟是在分析董平对程小姐的心态时提出了假设、存在的可能:他会不会就是一纯粹登徒子?分析下来又觉得不像。
董平的行为,若概括地定性,确实平常,但如果精细定量来看,则发现他做的程度过分。其他人也会反水、好杀,但像他这样却很少。这一点小弟在前一跟贴的第4点稍有分析,还请兄指正。
谢谢兄之意见。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11-2 13:11 编辑 [/i]]
2006-11-2 18:10
伤云
回陶心兄:
对于"心灵机巧",原文如下:
原来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山东、河北皆号他为"风流双枪将’。
由原句句式上看,"心灵机巧"四字总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因此作者用意上我觉得应该是对多才多艺的一个综括,和性格似乎挂不上钩。
至于杀程太守,个人以为一方面董平此人轻于杀戮,另一方面多次求亲被拒想必也很有些积怨。原文如下:
原来程太守有个女儿,十分颜色,董平无妻。累累使人去求为亲,程万里不允。因此,日常间有些言和意不和。
至于董平为什么对这个女子颇有兴趣,我想“十分颜色”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我理解中的董平,受“董一撞”三字影响颇深,是一个性格冲动暴躁、轻于杀戮,却又很讲义气的一个人物。
又及:风流二字,古代的含义似乎要比现代简单,在礼防比较严重的宋代和明代,我觉得风流是指男子容貌俊俏且擅长诸般杂艺,同时又略带轻薄的意思。并没有更深的含义。
[[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6-11-2 18:17 编辑 [/i]]
2006-11-2 18:53
cysa12345
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人不风流枉少年.董平一时之失,却也犯不着小题大作罢?我看董平杀翁一事是环境骤变令他失了理智.从朝廷封疆大吏到草寇驾前先锋,角色转换太快,自觉失去太多得到太少,心理得不到及时平衡,故此在城破时发作出来.想必杀程太守,抢程小姐时他双眼是血红的,区区程小姐一个弱女子,就算对他极厌恶,却又能奈他何?
2006-11-3 10:39
吴元叹
施耐庵估计在美女那里受过伤,所以对美女非常厌恶,潘金莲,潘巧云自不必说,扈三娘经历如此大难,居然就这么安安分分作强盗,实在也太匪夷所思,只能说,这是作者的内心体现。既然扈三都能忍,程小姐自然也能忍,如此而已,孤立而言,董平和程小姐的行为都不合常规,然而从整部书而言,他们的行为还在合理的范畴之内
2006-11-3 10:49
龙笑酒粥
嗯,楼上所说甚是,什么董平的心理,其实都是施耐庵那厮给整的,十年砍柴的闲话水浒里好像也谈到过这个问题。
2006-11-3 10:57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吴元叹[/i] 于 2006-11-3 10:39 发表
施耐庵估计在美女那里受过伤,所以对美女非常厌恶,潘金莲,潘巧云自不必说,扈三娘经历如此大难,居然就这么安安分分作强盗,实在也太匪夷所思,只能说,这是作者的内心体现。既然扈三都能忍,程小姐自然也能忍 ... [/quote]
其实元末明初许多作品都是这样,看看元水浒杂剧里无数通奸谋害亲夫的女人的形象,就不会对水浒传里女人的形象感到意外。
2006-11-3 11:07
首席屠宰官
回复 #31 韦孝宽 的帖子
元代不是还挺开放的么,怎么妇女就已经开始性压抑了?
2006-11-3 11:17
吴元叹
如今不比先前,那时候这些杂剧网上都见不到,现在倒是能看到一些了,网络的发展和共享的确惊人
2006-11-3 12:03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6-11-3 11:07 发表
元代不是还挺开放的么,怎么妇女就已经开始性压抑了? [/quote]
古代女人从来就爱偷吃的。按央视采访一农民的说法:晚上没电没事情干哪,只有搞这些事情消遣了。
元代平话荡妇多,并不因为那年代荡妇比其他时代多,哪个是老问题,应该一直是正常的从来不会少,不过是因为,那年代刚好赶上了这个话题做焦点,不恰好是南宋开始讲贞洁理论的么?
2006-11-3 23:14
鲍伯 . 迪伦
[quote]原帖由 [i]吴元叹[/i] 于 2006-11-3 10:39 发表
施耐庵估计在美女那里受过伤,所以对美女非常厌恶,潘金莲,潘巧云自不必说,扈三娘经历如此大难,居然就这么安安分分作强盗,实在也太匪夷所思,只能说,这是作者的内心体现。既然扈三都能忍,程小姐自然也能忍 ... [/quote]
说施耐庵讨厌美女,倒不如说女人的地位在当时社会本身就是低,就是被列入108的女人,看看她们有多少对白、多少剧情.
2006-11-4 16:42
远舟
120回水浒“石十回”里写女使迎儿开门揖奸时,专门用红娘撺掇崔莺莺来类比
分明就是表现了作者的贞洁观跟王实甫有巨大差别
反观水浒中娼妓外室之流并不受到老施特别的贬斥(相比同时期作品)
而受到残忍照顾的恰恰都是红杏出墙的所谓“良人”
俺不得不怀疑老施身边发生过这样令他深恶的事,但又并不见得是应在他自己身上
——因为两次对奸夫淫妇的报仇都是假手两个识破奸情的兄弟来完成的
这里再提个例子,那就是被李逵剁碎的粘雀二王小二一对
李逵虽则残忍好杀,但鲁智深和武松同样不是什么良善君子
这一例和瓦罐寺、蜈蚣岭被强逼的那两个来说,遭遇却是天壤了
2006-11-4 21:37
赛仁贵郭盛
我也认为不妨从小说的写作特点来看。既然在书中的女人要么是祸水,要么没有思想和爱恨意识,那么作者就可把她们的境遇随便分配,而不去考虑那样写是否合理了。梁山在书中是“正义”的一方,所以董平杀太守从“正义”的角度来看不仅没有问题,还是忠事梁山的表现。至于程小姐,既然早被董平看上,这时归董平也是再正常不过。象她这样的女子,在作者笔下不过是男人的玩物罢了,作者是不会去花什么心思去写她的感受的。
以前我常想,扈三娘全家被杀,仅是兄长逃走,还能做宋江的义妹王英的老婆,和仇人李逵一道当梁山将领,实在是匪夷所思,而后来再想想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女人在水浒传里什么都不是啊。相比之下,倒是后人伪作的“征田、王”的几回,尽管被大家看扁,却在女人的描写上塑造了琼英这样一个形象丰满的女子,而扈三娘唯一的一句话也出现在那一段。所以“征田、王”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闪光点的,呵呵。
[[i] 本帖最后由 赛仁贵郭盛 于 2006-11-4 21:43 编辑 [/i]]
2006-11-4 22:27
陶心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6-11-2 18:10 发表
回陶心兄:
对于"心灵机巧",原文如下:
原来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山东、河北皆号他为"风流双枪将’。
由原句句式上看,"心灵机巧"四字总领& ... [/quote]
伤云兄:
我也一直不曾认为董平的“风流”是指浪荡,小说中“风流”就是指“多才多艺”(如燕青)。所以之后还排除了他对程小姐单单只有“淫乱”之心的看法。
也一直认为董平的“心机灵巧”最有可能和后面的对其人多般才艺无有不同的说法。只是一则觉得不能百分百肯定此“心机灵巧”就对应着后面的文字,不涉及到性格。同时结合各类古典小说来看,所谓三道九流无所不同之人物,性格上不也基本上都是机灵鬼吗?他转变立场之快、之决绝,已经证明了他智商、情商都可观,但他又在另一些行为中显得“一根筋”,这就怪了。
一百八人中,得到心机灵巧,或者类似于机巧多艺评价的人物,同时又不得善终的,怕只有董平一人。
董平看上程小姐,自然很可能就在于“十分颜色”,但纠缠不放、杀翁娶妻,而且是在小弟分析过并没有投名状压力、对方已经毫无对抗能力的情况下自当刽子手,那么心理动机就不会仅是好色,而是一种怪异了。
所以才会认为董平性格构成复杂,又很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才说怪。
当然,我的旧作太夸张造作啦~~呵呵~~:funk::funk:
2006-11-4 22:33
陶心
[quote]原帖由 [i]吴元叹[/i] 于 2006-11-3 10:39 发表
施耐庵估计在美女那里受过伤,所以对美女非常厌恶,潘金莲,潘巧云自不必说,扈三娘经历如此大难,居然就这么安安分分作强盗,实在也太匪夷所思,只能说,这是作者的内心体现。既然扈三都能忍,程小姐自然也能忍 ... [/quote]
吴兄说的是,而且恐怕老施尤其恨姓潘的。
不过谈到小扈,小第以为,扈三娘和董平的情况略有不同。有些事情董平完全有条件可以处理得更聪明些,或者更“一撞”些,或者更符合常规发展,他却让人有些失望。
但是扈三娘根本没有选择的能力。她只能默默忍受。如果大家同情她的话,就甭叫人家要么设法报仇,要么自杀见父母了吧。:lol: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11-4 22:39 编辑 [/i]]
2006-11-4 23:04
伤云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6-11-4 22:27 发表
伤云兄:
我也一直不曾认为董平的“风流”是指浪荡,小说中“风流”就是指“多才多艺”(如燕青)。所以之后还排除了他对程小姐单单只有“淫乱”之心的看法。
也一直认为董平的“心机灵巧”最有可能和后面 ... [/quote]
陶心兄:
“决绝”二字颇得我心。
细想下来董平此人真当得一个“绝”字。对使者还要杀之后快,一绝;对旧主睚眦必报,二绝;最后竟然为义字杀身,三绝。这个人头脑不可说不灵活,但做事太也不留余地,性格的确是复杂啊。
2006-11-20 09:42
最后的执着
董平这一人物是在很后期出现的,所以也不是老施重点塑造的一个形象,如果是水浒传原来那70回的话,也只有一回是描述他和张清的,所以在人物塑造上是一笔代过,有欠考虑的一个形象。因此人物性格有自相矛盾也属正常,张清也是一样,几乎就没突显过什么性格,所以很有可能,对董平的印象,也是施大爷年青时候道听途说而来的,心中也没有个底,就刻意的描写了一些外在的形象既收笔。不过楼主的分析倒是很独到。顶一个了。
2006-11-20 19:56
陶心
[quote]“决绝”二字颇得我心。
细想下来董平此人真当得一个“绝”字。对使者还要杀之后快,一绝;对旧主睚眦必报,二绝;最后竟然为义字杀身,三绝。这个人头脑不可说不灵活,但做事太也不留余地,性格的确是复杂啊。[/quote]
[quote]董平这一人物是在很后期出现的,所以也不是老施重点塑造的一个形象,如果是水浒传原来那70回的话,也只有一回是描述他和张清的,所以在人物塑造上是一笔代过,有欠考虑的一个形象。因此人物性格有自相矛盾也属正常,张清也是一样,几乎就没突显过什么性格,所以很有可能,对董平的印象,也是施大爷年青时候道听途说而来的,心中也没有个底,就刻意的描写了一些外在的形象既收笔。不过楼主的分析倒是很独到。顶一个了。[/quote]
也确有可能因为施耐庵在塑造董平时的粗心,草率,不重视,造成了这个人性格的极端性,许多方面缺乏某种生活化的圆润,不过倒给别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mellow:
2006-11-21 09:01
广成子
早期水浒故事里的董平的绰号可不是什么牛叉哄哄的'双枪将",而是明显带有黑旋风色彩的"一直撞"....
2007-5-28 21:05
陶心
[quote]原帖由 [i]广成子[/i] 于 2006-11-21 09:01 发表
早期水浒故事里的董平的绰号可不是什么牛叉哄哄的'双枪将",而是明显带有黑旋风色彩的"一直撞".... [/quote]
承大师指教。
呵呵,看来好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平这个愣头青被花花世界污染咯。
好像在那早期,其余在后来以“降将”身份登台的一些武将,也往往“成分”上更“单纯”一些。
[b]早期水浒头领似更有平民的心理寄托性,而后期更有幕僚的心理寄托性。[/b]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0-28 09:02 编辑 [/i]][/color]
2007-6-7 11:02
htc
感觉上好像是在钻小角。。。
而且看书不要反对你看的书=。=
2007-7-31 08:53
北地巫师
董平不错......
夺女而杀其父,虽然于礼法不合,可要是把礼法放在心里,那也不是梁山中人了....
杀得好,夺得妙......:^%
2007-7-31 13:43
★淡茶☆
聪明的人也可能性格非常莽撞,再卤莽的汉子有可能也会耍点小聪明,比如张飞,所以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董平心机灵巧跟他性格莽撞各是一码子事.:wink:
2009-10-28 06:59
王二
不奇怪吧,
假设作者意图塑造董一撞这个人物,那董平所作所为很正常:斩使无非自信、撇清、表态、或许事后还可以告太守一刁状,这是做下属的正常反应;杀太守,是落草后理所当然的事,抢小姐则是求之不得越要球之的行为,对董平这种自视甚高的人来说,毫不出奇,日后休不休妻天晓得。
董平给我的印象就是年轻、贪玩、急躁,年少轻狂。
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补齐人数,情节需要的话,董平的行为i就更合理了:他和小姐苦恋,太守本是衣冠禽兽,更轻他武员,夫人嫌贫爱富,董一撞幡然醒悟,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觉得第一种可能大点,就不晓得那几回是不是作者原意
2009-10-29 13:33
陶心
回复 #48 王二 的帖子
没想到俺这篇写在好几年前的文章沉下去多时又被老兄发现了,承蒙关注,谢谢!
从现在看,“告斩使”一节主要该是想撇清关系与位限自保,没啥问题了。结合后来他面对张清时急欲对老同僚下手以求功的行为,这个人刻薄寡义之态毕现。
而董平与程小姐的问题是关键,只能说,施耐庵为情节而情节,为“杀翁娶妻”而“杀翁娶妻”,则逻辑性上有欠奉或者不完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0-29 13:35 编辑 [/i]][/color]
2009-10-29 19:09
yunn9055
董平先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太守,见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取悦太守,无法得到心爱的女人,自然就剑走偏锋,顿生杀意,证明董平是一个很偏激的人,认准的事情无论如何都要做到。这就不难理解后来单臂去拼命的举措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