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 16:48
crossion
关于古代战争猛将的用处
在下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就是古代战争中是否在两军对垒之时先有武将单挑一说
假定有的话
那就衍生出一个问题
双方武将比拼的胜负到底对作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果是双方第一指挥官的较量
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
所谓擒贼仙擒王,群龙无首,自然大败
但问题是一般来说,统率都会遣帐下诸将参与单挑
真正直接参与单挑的主将骂我映像里的却不多
那么次重要的武将单挑的结果
对两军对垒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以前和一个朋友聊过这个话题
他的答案是
凡为将者,必有所长
能受主将之遣而单挑者
绝非手无缚鸡之类
必是勇冠三军之徒
此人胜败,关乎士气
夫战,勇气而,气盛则必胜,气衰则必败
君奈何怪之?
虽有理,但在下亦难深服
大家讨论下吧~~~~~~
[[i] 本帖最后由 crossion 于 2006-10-19 16:57 编辑 [/i]]
2006-10-19 17:24
桠枫
历史上两军对垒交战甚少单挑。
2006-10-19 17:32
潇湘暮客
主将死,副将上
2006-10-19 17:46
crossion
我知道历史上的交战很少单挑
但总是有的
而且名动一时的猛将如果把单挑的作用删除
我就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用了······
难道过人的武艺只能用在保护君王之用?
2006-10-19 17:46
fredghl
勇将一般就是单挑和冲阵
主要是鼓舞士气,打乱敌军部署
2006-10-19 17:48
crossion
虽然主将死 副将上
但临战之时
交接总不那么方便吧······
临阵易帅尚且于军不利呢~~~
2006-10-19 19:02
XM8
单挑当然是存在的,单挑获胜对于鼓舞士气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斩杀敌将,而是进攻时率领精锐部队执行突击任务,防守时哪里出问题补哪里,或者当主帅的保镖等等
2006-10-19 20:37
老不看三国
关羽白马斩颜良,张辽威镇逍遥津,张飞单骑断桥,典韦死守寨门。
2006-10-19 21:58
crossion
嗯~
若有所思状~~~
2006-10-19 22:41
东山小草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震耀出入以夸众----常规用法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非常规用法
2006-10-20 11:15
80726511
有震射力.小样你干来我就批死你,看你强还是我强.
2006-10-20 11:37
愿望化身
甘宁、乐进应该是一种风格的代表,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斩关落锁——其实这些也都是基本扯淡,但就那么个意思吧,通过自己的冲阵起到鼓舞士气的榜样作用。
另外就是近身侍卫,比如典、许、周泰等人,他们的作用真的就是在双方混战的时候保护主将和将旗,形成压制的时候可能也会有斩旗夺槊的机会,搅乱对方的指挥系统,打击敌军的士气,起到快速结束战斗的作用。
至于说单挑……那确实是少之又少——想想都觉得傻,好几十万人看俩人对砍……没买到前排票的还看不见……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再说,两军对垒列阵,相距以里记,俩人跑到能对面看见的地方也差不多人困马乏了,还玩什么……
2006-10-20 11:51
tiger1970
很简单,带头冲锋。
打仗是玩命,玩自己的也玩别人的。别人也要命,你不上去让别人上,凭什么?
所以只有自己先上,才能打赢!
和平时期,当官的搞考核、搞管理手段什么的,自己享福,事情荒了就骂部下,开除部下。打仗可不是这样,你骂部下太狠了,部下先黑枪黑箭杀了你!只有平日对部下好点,然后有危险自己上,有功劳部下得,部下才会帮你。
2006-10-20 13:06
crossion
看了楼上的话
想起张三爷·······默哀中········
这么说实际上三国群英中的战斗模式还是颇合理的咯?当然是剔除武将技之后~~
2006-10-20 16:32
tiger1970
是是是。
三爷是打仗也在前头,对部下也实在狠点。所以虽然不能免于部下的黑刀,但总是也活到了快60岁。
如果打仗躲在后头,对部下也狠......嘿嘿嘿......
我看人家玩过三国群英,觉得这种打法还可以。主将带头,摆开阵势,然后进入混战,甚至主将经常被撂单,对,就应这样。
不过这应该只是单支部队,应该是团级规模吧......军师型的选手可不是这样啊......他们往往派人出战,自己在后面躲着,这倒也没人说什么,只要打赢就行。这该是师级以上规模的了。
2006-10-20 16:58
斜坡
街头打群架,一方百来人,一方十来人。但人少一方有一彪形大汉,豹头环眼,手持西瓜刀,左突右砍,若入无人之境,同伴受其影响无不奋起死磕。如此,十来人打得百来人抱头鼠窜……这就是猛将的用处。
2006-10-20 17:04
lyonbeck
也就鼓舞士气吧,本身自己也是根枪
2006-10-20 20:17
crossion
16楼的兄弟真是搞笑
豹头环眼手持西瓜刀的家伙····莫非是大傻???
:lol::lol::lol::lol:
以前好像看过部戏(忘了电影还是电视剧)
是说韩信的
好像追杀不知道那个谁
独引单骑在后
千军万马在前
冷眼凝视战场
那个帅啊~~~~~~
大概猛将们就在几百人的战场上有妙用吧~
上千上万对功的话·······估计他们的勇猛也鼓舞不了多少·······
2006-10-21 15:48
ricoct
为什么猛将不死呢???
冲锋打头的话,很容易被对方弓箭、长矛、绊马索、陷马井、臭鸡蛋、烂柿子之类的招数给干掉啊。
为什么张飞,关羽之类的猛男冲了一辈子就是不死呢??
2006-10-21 16:45
eagleht250
打仗关键靠人谋,
猛将只是军队的精神支柱,
起到动员全军、提高士气的目的,
现在游戏和书上过份夸大猛将的作用了!
2006-10-21 23:29
炎帝瀑布碎
[quote]原帖由 [i]ricoct[/i] 于 2006-10-21 15:48 发表
为什么猛将不死呢???
冲锋打头的话,很容易被对方弓箭、长矛、绊马索、陷马井、臭鸡蛋、烂柿子之类的招数给干掉啊。
为什么张飞,关羽之类的猛男冲了一辈子就是不死呢?? [/quote]
他们一冲就死就称不上猛将了
所以猛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经打.
2006-10-22 02:18
桠枫
[quote]原帖由 [i]炎帝瀑布碎[/i] 于 2006-10-21 23:29 发表
他们一冲就死就称不上猛将了
所以猛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经打. [/quote]
不是经打,是会躲。
2006-10-22 02:47
wwq911
[quote]原帖由 [i]crossion[/i] 于 2006-10-19 17:46 发表
我知道历史上的交战很少单挑
但总是有的
而且名动一时的猛将如果把单挑的作用删除
我就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用了······
难道过人的武艺只能用在保护君王之用? [/quote]
名动一时的猛将就更没人和你单条了,看看项羽吧,亲自上阵时连神射手都不敢射他,更别说有人和他单条了。
PS:说实话身边没个几千人,都不够霸王一人杀的说…………
[[i] 本帖最后由 wwq911 于 2006-10-22 02:51 编辑 [/i]]
2006-10-22 08:20
愿望化身
本来这世上有很多猛将,但现在扬名的很少。
因为运气好的人太少了。
2006-10-22 10:21
tiger1970
对。
你参加一下冲锋就知道了,战场上没有办法部署太多的绊马索、陷马井、臭鸡蛋、烂柿子。
但是弓箭、长矛还是很多的。所以某人(许仲康吧?)就被射了好些箭。丁奉好像也挨了好些刀(也许是甘兴霸?我想他不至于吧)
另外,部署绊马索也有中招的。关公就是最大的一个。当时虽然是逃跑,但恐怕在操作上是“突围”和“转进”,也应该是进攻态势的。
所以说,能活下来的,首先是运气好,其次是确实够猛,第三是善于躲闪。(好像姜伯约就接箭还射把人家给射死了)
2006-10-22 19:25
斩杀大将
猛将一般都不单挑的,引用大飞的一句话:"单挑?我们是出来混的,你以为是西部牛仔啊"
但是单挑还是出现过的,当然是内斗,吕布和李傕就单挑过,结果以吕布刺伤李傕的腿而告终.
2006-10-22 22:33
longhd
我顶!猛将用来冲锋陷阵!不然只有文的!怎么打~!
2006-10-22 22:49
斩杀大将
突然想到一个比喻:一间工厂需要帮企业规划的文职,那便是谋士,而猛将就相当于工头,看管着小工们.
2006-10-23 09:07
tiger1970
想起来了。挨刀的不是丁承渊,是周幼平。一道伤疤一杯酒吗。
2006-10-23 09:51
盗帅夜留香
哎呀,总结:猛将起到的作用是鼓励士气与模范带头作用,偶尔还充当刀子和保险衣:)
2006-10-23 16:36
我不是迭戈
可以做护卫.......:victory:
2006-10-23 16:55
gsyzj
可能会影响到士兵的士气
2006-10-23 16:56
KVKV
猛将带着本队的一干猛兵,可以充当突击箭头....
2006-10-28 17:38
shinbade
单挑是不存在的,但将对将地互砍,是经常出现的。
为将的,一是兵器好,马好;二是格斗能力高强。一般按一定的阵型,将担任突前的尖刀作用。
对方一看将来了,一般的兵估计挡不了,只好也派上猛将前去对砍,因此,就形成了将对将互欧。长期以来,成了习惯,互欧时双方还要说一些藐视对方的话,就是骂阵了,这跟街头格斗差不多。
2006-10-28 21:49
shinbade
单挑是不存在的,但将对将地互砍,是经常出现的。
为将的,一是兵器好,马好;二是格斗能力高强。一般按一定的阵型,将担任突前的尖刀作用。
对方一看将来了,一般的兵估计挡不了,只好也派上猛将前去对砍,因此,就形成了将对将互欧。长期以来,成了习惯,互欧时双方还要说一些藐视对方的话,就是骂阵了,这跟街头格斗差不多。
2006-10-28 21:55
星义
:titter:明朝有个家伙想学许诸单挑,刚上去舞了两下刀,就被射成刺猬了。
2006-10-29 01:06
一剑成名
打仗指挥不是靠令旗吗?
要是主帅冲了去,由副将指挥
那主帅岂非白拿薪水?
我认为冲锋陷阵的应该是先锋,而非主将
而担当先锋角色的就必须是勇将.就要身先士卒略阵
2006-10-29 17:21
tiger1970
"明朝有个家伙想学许诸单挑,刚上去舞了两下刀,就被射成刺猬了。"
是否刘铤?其实他可不是您写的那样.
"我认为冲锋陷阵的应该是先锋,而非主将
而担当先锋角色的就必须是勇将.就要身先士卒略阵"
基本正确.建议您把"先锋"改为"偏裨".
2006-10-30 00:30
caihongtang
拥有武力高超的猛将,首先会提高己方的信心,在战斗过程中,无人能敌的猛将,更是稳定士气的保证
2006-10-30 00:45
廖化将军
兵少的时候,勇将项羽关张的作用,比策划指挥的韩信诸葛司马厉害。给司马3000人,张飞500人,任你用什么计策谋略阵法,张3哥根本不消鸟你,直接冲去杀了就OK了。多简单。又比如演义中前期对扫黄的描述,是有可信度的。历史上都有公孙、曹操数万人破黄襟几十万的记载,很难想象这仗怎么打的。估计就是关张许典之类的猛男穿了铁甲拿了长刀,在布衣褴褛饥饿疲惫拿着木棒老人小孩一起上的农民军中,纵横自如,直取头目,然后一降就降一大窝,战场上头目一死,帅旗一倒,几十万的农民密密麻麻的都跪下了。
敌方阵型松散的时候,勇将有用,比如张辽在合肥搞孙权,搞的很好啊。象围城战,阵容不可能不松的,守方有善突的猛将(还要配合几百锐卒),会让攻方很恼火,集中则不能合围,合围则分散要被人K了老帅,,张辽冲到孙权面前杀了他2将,吓的孙权爬上土山以戟自守,张辽说,下来单挑,孙权说,不挑不挑就不挑,此时,20万大军有啥用呢?临到最后,撤退时还被人又突一把,差点挂了,还把周泰砍的遍体鳞伤,这都什么事啊。
兵多的时候,勇将就不如坐帐篷的了(运筹帷幄的),比如韩信在垓下车轮围殴霸王,以及项羽找刘邦单挑,被可耻的驳回,,,,等等。
三国猛将多,因为三国战乱屠杀加瘟疫,人口极其的少,曹家不过20万总兵力,刘孙各10来万,在这么大的中国舞台上,真的不够用的,这样子,猛将的作用就太大了。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0-30 00:59 编辑 [/i]]
2006-10-30 11:39
坚硬的稀粥
冲阵,将对方阵形打乱,目标是寻找藏在敌方阵中的主将,突袭之,生擒或斩杀。而敌方的主将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会安排几个勇猛的保镖。
然后就是突袭者和保镖——猛将和猛将的对砍。
这就是单挑的由来。
2006-10-30 12:31
无敌张辽
演义之说,不可信也, 所谓的单挑只是为了增加剧本的看点而已!
2006-10-30 14:37
墨容笑天
演义不是历史
2006-10-30 14:47
fillppo
我觉得大多的时候起着鼓舞士气的作用
曹刿论战写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比竭我赢,故克之
强调的是士气对战斗力的决定作用,
三国演义里突出的多是个人英雄和人谋的重要性,
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跃然纸上,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吧
2006-10-30 17:15
weilongyao
这个问题其实是多余的~
因为三国时期士兵多是被硬拉或者是被逼入伍的,所以对其主帅不可能有太多的尊敬或者是威慑之内的感情,估计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活下去~
武将单条往往就是一种对自己和敌方士兵的威慑和成名作用
当然也是不单条就是公平的~暗箭也是有的~
如果你一个主将连点武力威慑都没有你还怎么带兵?要不然文将也可以带兵上战场咯?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还有只带几百士兵偷袭敌营这些大家在三国并不陌生把~这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占不说那武将,说说那些保护他的可怜小兵,他们就等于炮灰,炮灰多的是,可是你个武将连点单条的记录都没谁愿意跟着你?你没武力人家跟着你不是白白送死?我个人觉得武将单条应该不在少数就是三国前期的时候这时候是三国名将辈出的时期,光打1,2场胜仗是远远够不上名将的!!!
2006-10-31 08:59
crossion
说起项霸王
孤甚奇之
不是听说他年少时他某亲戚教他习文
霸王轻之
教他习剑
霸王鄙之
对曰:忘了,大意是习文不是大丈夫所为,习剑不过杀得数人
于是亲戚大喜
遂教霸王兵法
怎么兵法好像还没有格斗厉害?还是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匹夫之勇·······怪哉··
那个····第2页某楼的兄弟能不能把霸王上阵连神射都不敢放箭的那段贴出来??
我看着怪过瘾的····
2006-10-31 09:04
黄巾军
那个脱光衣服冲杀上阵的不是刘铤而是杜松,结果就是被后金军的火枪和弓箭射成了刺猬,军队也因为主将死亡而崩溃。真是对武将单挑的一种莫大讽刺哦。。。。
2006-10-31 09:11
crossion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0-30 00:45 发表
兵少的时候,勇将项羽关张的作用,比策划指挥的韩信诸葛司马厉害。给司马3000人,张飞500人,任你用什么计策谋略阵法,张3哥根本不消鸟你,直接冲去杀了就OK了。多简单。又比如演义中前期对扫黄的描述,是有可信 ... [/quote]
不至于这么窝囊吧·······人家黄巾可是经过邪教改造过的!!!
况且按照某D的理论
黄巾的革命性也不是一般的强·········
数万破十几万么·····个人以为黄巾皆揭竿而起
是以无盔无甲 无兵无谋
败之亦然耳
2006-10-31 20:33
alien88998
鄙人觉得单挑一事实属虚构,以一军之力拖之与一主将之身实为冒险之举。毕竟战场风云变换,主将战死,其不是把该胜之仗瞬间变为必败之争。
2006-10-31 22:16
廖化将军
历史上单挑当然不是小说演义中那样。
三国期间,可信的记载,严格符合单挑条件的记录只有关羽冲阵斩颜良。
但猛将个人或只带少数人凭勇猛冲锋斩敌并全身而退的例子就非常多:楚霸王在最后失败前曾经冲汉军阵斩将而返,汉7国乱时候灌夫去吴营瞎搞也都算,秦琼是地道的酷爱单挑。南北朝也有不少。总之古代战争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实战例子,并非完全的说书人吹牛虚构。三国时期孙坚甘宁都亲自带头爬城攻坚,甘宁有百人突袭的行为。当然,通常观念认为,恃勇犯险使得甘宁只能成为猛者不能成为统率。但孙坚和关羽、楚霸王这些则是例外。
对比下来最直接对战局产生明显贡献的还是关羽斩颜良,所以南北朝人比较FANS关张,估计那时战争的特点,还有有一定的猛将用武的空间的。
2006-11-1 17:50
wohaiyao
要考虑当时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把 所谓猛将 据说关2爷有1米9的身材?当时人都吃不饱,胳膊粗就是牛鼻,关爷大刀一抡那吃不饱长不高的小兵能挡得住吗 蜀国打不过魏国士兵身体素质差距也是很大原因之一吧
2006-11-1 20:16
公子婴齐
猛将者斩将斫旗,威吓敌胆,然此偏将之事!
为大将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三尺剑驱十万兵,非事不可不为岂有行此险?
一旦败阵溃退千里
2006-11-1 20:28
wwq911
[quote]原帖由 [i]crossion[/i] 于 2006-10-31 08:59 发表
说起项霸王
孤甚奇之
不是听说他年少时他某亲戚教他习文
霸王轻之
教他习剑
霸王鄙之
对曰:忘了,大意是习文不是大丈夫所为,习剑不过杀得数人
于是亲戚大喜
遂教霸王兵法
怎么兵法好像还没有格斗厉害?还是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匹夫之勇·······怪哉··
那个····第2页某楼的兄弟能不能把霸王上阵连神射都不敢放箭的那段贴出来??
我看着怪过瘾的····[/quote]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集解李奇曰“挑身独战,不复须众也。挑音荼了反。”瓚曰“挑战,擿嬈敌求战,古谓之致师。”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color=Red]善骑射者楼烦[/color],◇集解应劭曰:“楼烦胡也,今楼烦县。”[color=Blue]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color]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2006-11-8 08:27
前将军张辽
据说唐朝王君廓曾经以30骑破匈奴几万人!
2006-11-8 09:42
风林晚
哈哈,三爷可不是演义中的莽夫形象哦,张三爷在三国时期是一名儒将,形象也是不差的,人家的女儿可是做了后主的皇后。而我们英俊潇洒的赵云大爷极有可能就是演义中张三爷的形象,哈哈。云大爷的职务就是刘备的贴身卫队长不是带兵的大将,而张三爷可是单独统兵的大将,入蜀收西川的时候,张三爷做为偏师的功劳可不小。别把演义当回事,除了大的事情是那么回事以外,其它方面演义基本等于瞎扯淡,当小说看看则可,把那玩意当真那是要闹笑话的。
最大的笑话就是:将领单挑决定战争胜负,把古人的头脑和古战争当儿戏!
2006-11-8 09:53
风林晚
[quote]原帖由 [i]廖化将军[/i] 于 2006-10-30 00:45 发表
兵少的时候,勇将项羽关张的作用,比策划指挥的韩信诸葛司马厉害。给司马3000人,张飞500人,任你用什么计策谋略阵法,张3哥根本不消鸟你,直接冲去杀了就OK了。多简单。又比如演义中前期对扫黄的描述,是有可信 ... [/quote]
哈哈,小说看多了吧,你以为张三爷练有铁布衫刀枪不入啊,对一个3000步兵的阵营冲锋?10名弩手一次齐射就解决了他。不过呢大部分将领的武艺是不差的,没人出道就能当统兵大将的嘛,得从基层干起,将领也是要在战争中成长的,没两下子当小兵小校的时候就挂了,呵呵。
2006-11-10 15:53
暂时发言马甲
楼上参考项羽吧. 每战必为先登, 一匹马箭头的往前冲, 身后八千子弟兵个个不敢拖后腿死堪着往前冲啊冲啊的, 所以每当项王八千兵锋所指, 原野上无可档者. 关他是秦兵死囚20万还是汉联军56万, 总之, 在原野上让项羽跟子弟们一冲起来. 只有跑路. 猛将的作用, 就是如此.
2006-11-10 16:25
廖化将军
风林晚的回帖我前两天就看到了,因为其中有句“收西川的时候,张三爷做为偏师的功劳可不小”,,,,所以我就没再继续回了。懒得说下去了。
2006-11-15 13:53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风林晚[/i] 于 2006-11-8 09:42 发表
哈哈,三爷可不是演义中的莽夫形象哦,张三爷在三国时期是一名儒将,形象也是不差的,人家的女儿可是做了后主的皇后。而我们英俊潇洒的赵云大爷极有可能就是演义中张三爷的形象,哈哈。云大爷的职务就是刘备的贴身卫 ... [/quote]
有钱人家的子弟,开始的时候可能才能差点,但是刘备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是他赞助和拉的赞助.
要不然也不会留镇徐州.
后来逐渐成为名将.
2006-11-15 13:55
廖化将军
楼上是根据演义中桃园是张飞的产业这个细节来说事的吧?历史上没这段。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5 13:56 编辑 [/i]]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