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8 09:24
犀牛司令
唐高宗非但不是废物,反而神武非同一般
657年:派大将苏定方击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被擒,西突厥汗国灭亡。
658年:薛仁贵退高丽军,并击败契丹军于黑山。
660年:派大将苏定方进攻百济,百济倾国而战失败,百济王被俘,百济平定。
661年:派雅相、苏定方、契苾何力、庞孝泰等四路讨伐高丽。苏定方于次江大破高丽,遂围平壤,遇大雪而归。
662年:派大将薛仁贵征讨天山,破铁勒九姓。
663年:刘仁轨率唐朝和新罗联合舰队破倭国海军于白江口,继而再平百济。
668年:派大将李世绩攻克平壤,俘高丽王。
675年:刘仁轨破新罗北方重镇七重城。
679年: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俘虏西突厥阿史那都支。
这些都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唐军的重大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对外战争,也基本上都胜利了。很多史料表明,这些军事行动都是高宗亲自下令发动和进行的。由此可见,高宗并非像一些史料上说的那么懦弱无能,反而有其父之风。
高宗仅凭这些战绩,不但可以获得中国最伟大帝王之一的称号,而且比好多朝代的其他所谓优秀帝王也强上许多。
还有一个疑问是,有没有证据表明,高宗的这些战绩都是武则天帮着给处理的?如果没有,那就是高宗的神武了。。
2006-10-8 09:33
桓大司马
唐朝武功的开始衰弱该归咎于武则天而非高宗
2006-10-8 09:39
张澄
唐朝武功的衰弱是自然循环,怪不得任何人吧。
2006-10-8 09:41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 [i]张澄[/i] 于 2006-10-8 09:39 发表
唐朝武功的衰弱是自然循环,怪不得任何人吧。 [/quote]
武则天大杀名将,任用衰人,为什么不能怪她?
2006-10-8 09:48
桓大司马
武则天为了掌权,任用酷吏大肆诛杀当时名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泉献诚、张虔勖等,以致吐蕃入侵时竟推说无将才可用,拒不抵御,简直令人发指
她又派武攸宜之流的庸才以十数万大军进攻当时尚不强大的契丹,结果全军覆没;派薛仁贵、王孝杰征吐蕃又因选副将不当,导致薛仁贵惨败,王孝杰丧生,这还不够误国?
2006-10-8 10:32
柑蕉桔梨萝柚
武则天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出路而做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呀.女人总是比较毒
2006-10-8 10:37
周郎
则天女皇应该不会这么衰吧?
2006-10-8 10:40
桓大司马
她可就是这么衰哦
玄宗时武功可是远不如太宗时哦,颓势就是从武媚时开始的
2006-10-8 15:46
关毛
最气人的是剑桥中国史里面竟然武断地说高宗的武功完全归于武则天,我唯一一个喜欢历史的同学竟然还非常信奉,只看外国败家子写的中国史,不看正宗的国史~~~
2006-10-8 21:13
宋江
徐军师的功劳
2006-10-9 13:34
KYOKO
高宗皇帝作为皇帝应该算中等:^%
2006-10-9 13:45
谭文山
做人太差,管不住老婆。
2006-10-9 14:28
alance1981
应当说是夫妻情深。。。
2006-10-10 22:34
关内侯
贞观23年的积累难道就忘记了?
没有太宗打下的强大基础,高宗能赢?
2006-10-10 22:40
誓扫匈奴不顾身
同理可得出,唐朝能打败突厥和高句丽,也有隋朝的功劳,尤其是突厥。
[[i] 本帖最后由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于 2006-10-10 22:41 编辑 [/i]]
2006-10-10 22:53
XM8
[quote]原帖由 [i]誓扫匈奴不顾身[/i] 于 2006-10-10 22:40 发表
同理可得出,唐朝能打败突厥和高句丽,也有隋朝的功劳,尤其是突厥。 [/quote]
不知道隋朝的功劳体现在哪里呢?
2006-10-10 22:57
elz5000
[quote]原帖由 [i]桓大司马[/i] 于 2006-10-8 09:48 发表
派薛仁贵、王孝杰征吐蕃又因选副将不当,导致薛仁贵惨败,王孝杰丧生,这还不够误国?[/quote]
王孝杰死于对契丹作战吧,武后时期ms薛仁贵已经死了
2006-10-10 23:18
天宫公主
657年:派大将苏定方击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被擒,西突厥汗国灭亡。
658年:薛仁贵退高丽军,并击败契丹军于黑山。
660年:派大将苏定方进攻百济,百济倾国而战失败,百济王被俘,百济平定。
661年:派雅相、苏定方、契苾何力、庞孝泰等四路讨伐高丽。苏定方于次江大破高丽,遂围平壤,遇大雪而归。
662年:派大将薛仁贵征讨天山,破铁勒九姓。
663年:刘仁轨率唐朝和新罗联合舰队破倭国海军于白江口,继而再平百济。
668年:派大将李世绩攻克平壤,俘高丽王。
675年:刘仁轨破新罗北方重镇七重城。
679年: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俘虏西突厥阿史那都支。
---------------------------------------------------
武则天655年立为皇后。
按《则天本纪》:高宗自显庆后(656年),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后既专宠与政,乃数上书言天下利害,务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天下之人谓之“二圣”。
因此,这些战役不能说和武则天完全无关吧。
2006-10-10 23:20
誓扫匈奴不顾身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0 22:53 发表
不知道隋朝的功劳体现在哪里呢? [/quote]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统一的战争
隋开皇元年(581年)八月丰利山之战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次年正月高颎攻陈之战
隋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至二年十二月突厥攻隋之战
隋开皇二年(陈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陈平始兴王陈叔陵叛乱
隋开皇二年(582年)正月甑山、涢口之战
隋开皇二年(582年)六月可洛赅山之战
隋开皇二年(582年)十二月周槃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至五月隋反击突厥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白道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四月隋灭高宝宁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五月高越原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与阿波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六月砂城之战
隋开皇三年(583年)六月隋梁远击吐谷浑之战
隋开皇四年(584年)四月隋贺娄子干击吐谷浑之战
隋开皇五年(陈至德三年,585年)三月陈平章大宝叛乱
隋开皇五年(陈至德三年,585年)梁戚昕袭陈公安之战
隋开皇五年(585年)隋助沙钵略可汗击阿波可汗之战
隋开皇七年(587年)莫何可汗击阿波可汗之战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隋灭陈的战争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狼尾滩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歧亭、延州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白土岗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二月湘州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康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定三吴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十二月南定州之战
隋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至次年春隋平江南之战
隋开皇十五年、十六年(595—596年)隋击降党项之战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隋平定爨翫昆州之战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隋平李光仕叛乱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隋平李世贤叛乱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大业八年(612年)、九年、十年隋与高丽战争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攻高丽之战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隋击突厥之战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隋与突厥达头可汗之战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隋击达头可汗之战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二月至三月隋平李英林叛乱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卫文升平僚人叛乱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冯盎平僚人叛乱
隋仁寿二年(602年)杨素击突厥之战
隋仁寿二年(602年)隋平李子佛之战
隋仁寿四年(604年)隋平杨谅之战
隋大业元年(605年)正月至四月隋攻林邑之战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击契丹之战
隋大业三年(607年)隋击铁勒之战
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灭伊吾之战
隋大业四年至五年(608—609年)隋击吐谷浑之战
隋大业六年(610年)隋平建国门事变
隋大业六年(610年)隋击流求之战
隋大业六年(610年)西突厥射匮击处罗可汗之战
隋大业六年(610年)至隋亡(618年)隋末农民起义
隋大业六年(610年)六月尉文通起义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击突厥之战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王仁恭击突厥之战
看看这张战争年表里,隋朝对突厥的用兵次数就知道了。隋朝对突厥的打击给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突厥以极大的创伤,突厥的分裂就是隋朝的功劳。
[[i] 本帖最后由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于 2006-10-10 23:26 编辑 [/i]]
2006-10-10 23:23
慕容玄恭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6-10-10 22:34 发表
贞观23年的积累难道就忘记了?
没有太宗打下的强大基础,高宗能赢? [/quote]
太宗当然有贡献,类似文景对刘彻的贡献.再多摆就过了,毕竟是高宗雪父之耻.
所谓"高宗废物"说,终究是男权思想作怪吧.
2006-10-10 23:28
XM8
[quote]原帖由 [i]誓扫匈奴不顾身[/i] 于 2006-10-10 23:20 发表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统一的战争
隋开皇元年(581年)八月丰利山之战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次年正月高颎攻陈之战
隋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至二年十二月突厥攻隋之战
... [/quote]
那不知道突厥分裂前能出兵多少?分裂后又能出兵多少?雁门之战时突厥出兵多少?雁门之战后,隋朝消灭了多少突厥兵力呢?
PS:仔细看了看你这张表发现资料严重不全啊...........
[[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0 23:33 编辑 [/i]]
2006-10-11 09:48
誓扫匈奴不顾身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0 23:28 发表
那不知道突厥分裂前能出兵多少?分裂后又能出兵多少?雁门之战时突厥出兵多少?雁门之战后,隋朝消灭了多少突厥兵力呢?
PS:仔细看了看你这张表发现资料严重不全啊........... [/quote]
至于这个,以前有个兄台发过一个贴子,详细论述了隋朝几次大破突厥的战争情况,你可去翻来品读一下。
2006-10-11 11:55
XM8
[quote]原帖由 [i]誓扫匈奴不顾身[/i] 于 2006-10-11 09:48 发表
至于这个,以前有个兄台发过一个贴子,详细论述了隋朝几次大破突厥的战争情况,你可去翻来品读一下。 [/quote]
我想没有必要了,开皇年间确实曾经重创突厥,但是突厥到了大业年间已经喘过气来了.始毕可汗可以发兵数十万,不比开皇元年那会差多少.
2006-10-11 12:07
誓扫匈奴不顾身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1 11:55 发表
我想没有必要了,开皇年间确实曾经重创突厥,但是突厥到了大业年间已经喘过气来了.始毕可汗可以发兵数十万,不比开皇元年那会差多少. [/quote]
一分裂的突厥强大还是一个统一的突厥强大,这不光是兵力的问题。
2006-10-11 13:01
XM8
[quote]原帖由 [i]誓扫匈奴不顾身[/i] 于 2006-10-11 12:07 发表
一分裂的突厥强大还是一个统一的突厥强大,这不光是兵力的问题。 [/quote]
那么你认为分裂前的突厥比分裂后的突厥更强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2006-10-11 13:57
虎头蛇尾
高宗仁厚但不懦弱,重用贤臣,政治开明,在位时励精图治,延续并发展了贞观之治,缓和了各势力集团的矛盾,改进完善科举制度,内政外交多有建树,但对则天太仁厚,不忍下手,且体弱多病,留下后患.综合来说,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
2006-10-11 13:59
誓扫匈奴不顾身
最明显的就是一个统一个突厥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程度远大于分裂后突厥,至少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突厥人打突厥人的战争这类同种内的互相残杀,匈奴就是前车之鉴。遭到汉军重创后分裂,南匈奴和北匈奴就互相攻伐、自耗实力,最后再也无力与汉朝一较高下。
[[i] 本帖最后由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于 2006-10-11 14:07 编辑 [/i]]
2006-10-11 14:01
KYOKO
别人要说了:换成一个平庸点的皇帝也能这样...
2006-10-11 14:13
fredghl
高宗的表现应该还是不错的,就是身子差叻点
还有就是太仁厚叻
2006-10-11 14:37
XM8
[quote]原帖由 [i]誓扫匈奴不顾身[/i] 于 2006-10-11 13:59 发表
最明显的就是一个统一个突厥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程度远大于分裂后突厥,至少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突厥人打突厥人的战争这类同种内的互相残杀,匈奴就是前车之鉴。遭到汉军重创后分裂,南匈奴和北匈奴就互相攻伐、自耗实 ... [/quote]
说了半天还是要回到实力上来,实力通过什么来表现?我看不出来一个可以拥兵数十万围雁门的始毕可汗比4个各自打着小算盘加起来才能出兵40万的可汗差多少
[[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1 14:38 编辑 [/i]]
2006-10-12 13:43
蒹葭苍苍
高宗时代的名将贤臣都得到重用,作为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个,就是好皇帝了.高宗的确是被低估了.
2006-10-12 14:03
伟君子
不是高宗太差,是他老婆抢了他的风头:titter:
2006-10-12 16:12
刘裕
武后对高宗后期的很多败仗倒是很有作用的
2006-10-13 17:03
悼红狐
楼主真强,西突厥唐是捡麦子,这也能归功。。。。。。。。东西突厥内讧,就算是唐不去,西突厥也是无回天之力,居然变成了唐朝的功劳。。。真是。。。太夸张鸟。。。沙钵罗可汗被擒。。。。。就阿史那贺鲁那个废柴自称可汗的,居然还说成西突厥灭亡?
送波斯王子回国。。。。有这个名头没这个事实,裴行俭把人送到葱岭就回家鸟,后面是可怜的小王子自己在吐火罗召集人马,结果不到一年,全部亡散,阿拉伯人一来,可怜的小家伙就跑路回长安了
还有,东北战事,干嘛一条拆成几条说。。。。灭了高句丽,新罗就和唐军翻脸,楼主怎么不说说结果如何?为他人做嫁衣裳,唐朝很在行么?:-_-:
[[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10-13 17:14 编辑 [/i]]
2006-10-13 17:32
伟君子
狐狸似乎对唐不满,反而对宋评价不错。
唐朝的做为只能说明任何朝代都是不完美的,没个完美的朝代。
2006-10-13 17:4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伟君子[/i] 于 2006-10-13 17:32 发表
狐狸似乎对唐不满,反而对宋评价不错。
唐朝的做为只能说明任何朝代都是不完美的,没个完美的朝代。 [/quote]
现在人把唐抬的太高了,其实唐的武功很废的,除了太宗前期、高宗前期比较牛,其他时间都不好意思说,皇帝四次蜀奔、吐蕃兵大掠长安十来天、河湟送给了党项人、辽东送给了新罗、连成都都被南诏pk过,这算哪朝的光荣啊
不是说宋强,宋虽然始终被包围,但人家熬倒了辽金西夏,这些都不是好惹的,压着西夏打,把辽逼平,不是说,真算一对一的功夫,我们的大唐未必比得过被唱衰的弱宋
2006-10-13 19:22
kaka888
武功还是汉最强:victory:
2006-10-13 19:36
慕容燕然
论外部环境汉朝只有一个强敌就是匈奴,比起唐被高句丽、突厥、大食、土蕃、南诏,宋被辽(金)、西夏、大理包围国际环境要简单的多。汉唯一的任务就是打击匈奴,和唐宋要对付多个敌人没有可比性。
2006-10-13 19:54
XM8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6-10-13 17:46 发表
现在人把唐抬的太高了,其实唐的武功很废的,除了太宗前期、高宗前期比较牛,其他时间都不好意思说,皇帝四次蜀奔、吐蕃兵大掠长安十来天、河湟送给了党项人、辽东送给了新罗、连成都都被南诏pk过,这算哪朝的 ... [/quote]
唐朝的武功废,那请问比唐朝武功好的朝代是哪个?还有玄宗时期就不牛吗?任何一个朝代总有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总挑唐朝衰弱时期的事来讲就能证明唐朝的武功废了吗?
"不是说,真算一对一的功夫,我们的大唐未必比得过被唱衰的弱宋"这话有什么证据吗?
2006-10-13 21:4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3 19:54 发表
唐朝的武功废,那请问比唐朝武功好的朝代是哪个?还有玄宗时期就不牛吗?任何一个朝代总有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总挑唐朝衰弱时期的事来讲就能证明唐朝的武功废了吗?
"不是说,真算一对一的功夫,我们的大 ... [/quote]
你所谓的强盛期是指啥?太高宗前期我说了算强,高宗末期大非川,唐军的崩溃。至于武则天时期,还不够废?东硖石谷,18万大唐将士血洒疆场。。。。。。契丹反叛,突厥死灰复燃。。。。。。。。。。
玄宗强,强到被追进成都,请回纥帮忙了,这叫牛?那没有不牛的了:lol:当然我也要承认,玄宗前期还是不错的
[[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10-13 21:52 编辑 [/i]]
2006-10-13 21:42
关内侯
宋朝压着西夏打?莫非依据是那传说中的五路伐夏……
我也不同意有人专检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国家强大了对外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这点道理难道有人会不明白?怎么混的轩辕论坛啊……:ph34r:
2006-10-13 21:45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6-10-13 21:42 发表
宋朝压着西夏打?莫非依据是那传说中的五路伐夏……
我也不同意有人专检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国家强大了对外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这点道理难道有人会不明白?怎么混的轩辕论坛啊……:ph34r: [/quote]
唐朝不是是拣衰弱期,是捡胜战比较容易,因为比较少。。。。。。我还真没找出来,汉唐宋明,唐对外的武功有超过另三朝的:q```+
2006-10-13 22:10
悼红狐
盛唐之盛,是文化是气度是丰富
军事其实不那么强,至少没有现在人想象的那么强
2006-10-13 22:29
XM8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6-10-13 21:40 发表
你所谓的强盛期是指啥?太高宗前期我说了算强,高宗末期大非川,唐军的崩溃。至于武则天时期,还不够废?东硖石谷,18万大唐将士血洒疆场。。。。。。契丹反叛,突厥死灰复燃。。。。。。。。。。
玄宗强,强 ... [/quote]
难不成要百战百胜才算强?唐朝和外族交战多少次,赢了多少次?
要非说唐朝捡衰弱的打,汉朝难道不是?明朝难道不是?:qoo+
2006-10-13 23:27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3 22:29 发表
难不成要百战百胜才算强?唐朝和外族交战多少次,赢了多少次?
要非说唐朝捡衰弱的打,汉朝难道不是?明朝难道不是?:qoo+ [/quote]
大仗的话,败战应该更多。我说了,是有些人把唐抬的太高。如果兄弟本来就不这样认为,那我过正之矫枉,就不适用了:lol:
2006-10-14 07:52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6-10-13 21:42 发表
宋朝压着西夏打?莫非依据是那传说中的五路伐夏……
我也不同意有人专检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国家强大了对外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这点道理难道有人会不明白?怎么混的轩辕论坛啊……:ph34r: [/quote]
北宋和西夏一直在横山一线打拉锯战,打到徽宗时期西夏横山险要尽失,整个腹地都暴露给了宋朝。要不是正好赶上女真兴起西夏就被灭了。
2006-10-14 08:42
XM8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6-10-14 07:52 发表
北宋和西夏一直在横山一线打拉锯战,打到徽宗时期西夏横山险要尽失,整个腹地都暴露给了宋朝。要不是正好赶上女真兴起西夏就被灭了。 [/quote]
1119年西夏失横山,宋军也付出了10多万人的代价,而且刘法战死,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还是主帅都不足以灭西夏.更何况1120年方腊起义了
2006-10-14 10:19
jerry1016
他地位本来就不低呀,只是身体不好而已。
2006-10-14 13:00
遗忘
要说武功,没什么可比的上秦朝
2006-10-14 14:15
silverfox
高宗算是个坚决执行太宗政策的好皇帝吧,或许算不上什么英名神武,但也不像传言那么平庸无用。武则天铲除自己绊脚石也是没办法的,每个人站他位置应该都会这么做,毕竟皇帝不好当,何况他还是女皇,反对者数量不小。
2006-10-14 20:2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4 08:42 发表
1119年西夏失横山,宋军也付出了10多万人的代价,而且刘法战死,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还是主帅都不足以灭西夏.更何况1120年方腊起义了 [/quote]
刘法只带了2万人出去,哪来的10多万人死?而且。。。就是这2万也没全军覆没
更何况,纵览西夏后期的对宋战事,统安城之战是[color=Red]唯一[/color]提得起来的东西
而且刘法不过是熙河帅罢了,熙河一直只是次要战场。宋军主力在北边的鄜延南边的泾原和中间的环庆,皮毛都没伤过
[[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10-14 20:35 编辑 [/i]]
2006-10-14 21:10
XM8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6-10-14 20:26 发表
刘法只带了2万人出去,哪来的10多万人死?而且。。。就是这2万也没全军覆没
更何况,纵览西夏后期的对宋战事,统安城之战是唯一提得起来的东西
而且刘法不过是熙河帅罢了,熙河一直只是次要战场。宋军主力 ... [/quote]
大战移七时,兵饥马渴,死者甚众。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硃峞,守兵追之,法坠崖折足,乃斩首而去。是役也,丧师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
2006-10-14 21:27
windg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3 19:54 发表
唐朝的武功废,那请问比唐朝武功好的朝代是哪个?还有玄宗时期就不牛吗?任何一个朝代总有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总挑唐朝衰弱时期的事来讲就能证明唐朝的武功废了吗?
"不是说,真算一对一的功夫,我们的大 ... [/quote]
玄宗时期?呵呵!读读这段吧!
“国家开元天宝之际,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逻(斯)之战,云南渡泸之役,没于异域数十万人。天宝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岛,置二万人戍之。旋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没。安禄山讨奚,契丹于天门岭,十万众尽没。高仙芝伐石国,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杨国忠讨蛮阁罗凤,十余万众全没。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耶?”-----唐 杜佑<<通典>>
牛,确实很牛.
玄宗时代的穷兵黩武一直被认为是唐内部崩溃的重要原因,而穷兵黩武的结果是这个....哈哈!有意思!
挑唐衰弱时期?哦!不谈安史之乱之后,就谈谈此前.好么,大非川\青海湖\素罗汗山\寅识迦河\东硖石谷\西硖石谷\天门岭\两伐南诏....哪次不是10万级别的挂?
牛!真的很牛!
一对一你要证据?好啊!
看看唐对原始的部落联盟时期的契丹和奚的战绩吧!再看看宋对成熟的帝国时代的辽的战绩
西硖石谷\东硖石谷\冷陉\滦水谷\营州\经都山\天门岭\潢水\松漠.....唐输得连裤子都找不到了,胜仗只有可怜的白山\捺禄山和夜袭可突干三场可以一提.胜负比达到恐怖的1:3,牛!非常牛!
相比宋在对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半的胜利.这还是对付的远比原始的部落联盟时期强悍得多的辽国.唐粉不觉得丢人吗?
你还要其他证据吗?
2006-10-14 21:42
windg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4 21:10 发表
大战移七时,兵饥马渴,死者甚众。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硃峞,守兵追之,法坠崖折足,乃斩首而去。是役也,丧师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 [/quote]
怎么?不敢标出处吗?<<续资治通鉴>>这种破烂的东西也敢拿出来现眼?
看看<<宋史 夏国传>>是怎么记载的.
"宣和元年,童贯复逼刘法使取朔方。法不得已,引兵二万出,至统安城,遇夏国主弟察哥郎君率步骑为三阵,以当法前军,而别遣精骑登山出其后。大战移七时,前军杨惟忠败入中军,后军焦安节败入左军,朱定国力战,自朝及暮,兵不食而马亦渴死多。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朱?危,守兵见,追之,坠崖折足,为一别瞻军斩首而去。是役死者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
记载得何其清楚,刘法的总兵力不过2万,<<续通>>放屁什么"丧师十万",上哪找多那8万军队去死?!
<<宋史>>中记载的"是役死者十万"包括后勤支援的民夫和受战火波及的边民.就算这样还是有夸张.至于<<续通>>臭嘴一张搞个"丧师十万"来,真是把人肚皮笑破!
顺便还告诉你一件事,无论哪个宋史研究生,要是敢在任何论文和作业中引用<<续通>>作为证据,一定会被导师叫来责问史料学这门课程究竟是怎么学的.
2006-10-14 21:57
XM8
[quote]原帖由 [i]windg[/i] 于 2006-10-14 21:42 发表
怎么?不敢标出处吗?<<续资治通鉴>>这种破烂的东西也敢拿出来现眼?
看看<<宋史 夏国传>>是怎么记载的.
"宣和元年,童贯复逼刘法使取朔方。法不得已,引兵二万出,至统安城,遇 ... [/quote]
是役死者十万:qoo+
2006-10-14 22:02
windg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4 08:42 发表
1119年西夏失横山,宋军也付出了10多万人的代价,而且刘法战死,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还是主帅都不足以灭西夏.更何况1120年方腊起义了 [/quote]
真是笑话.
那个10万人上面说过了,<<续通>>的屁话耳,就算刘法带的2万人死绝了,对于在政和年间就可以一次性出动15万步骑的熙河兰会路,也不过是皮外小伤而已.
熙河兰会和秦凤一直是主战场的侧翼罢了.西军的主力一直在鄜延\环庆\泾原这三路.西军这时候的主要将领是二种种师道\种师中和姚古等.拜托连这点东西都不知道你还敢大言不惭说什么"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还是主帅都不足以灭西夏".还当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2006-10-14 22:05
windg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6-10-14 21:57 发表
是役死者十万:qoo+ [/quote]
请好好读我上面的回贴,说得够清楚的了.
2006-10-14 22:08
XM8
[quote]原帖由 [i]windg[/i] 于 2006-10-14 22:05 发表
请好好读我上面的回贴,说得够清楚的了. [/quote]
我只是请你解释一下"是役死者十万"是怎么回事:qgod+
2006-10-14 22:14
windg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6-10-13 21:42 发表
宋朝压着西夏打?莫非依据是那传说中的五路伐夏……
我也不同意有人专检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国家强大了对外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这点道理难道有人会不明白?怎么混的轩辕论坛啊……:ph34r: [/quote]
五路伐夏是谁打谁?不是压着西夏打的吗?
五路伐夏宋军的损失不到5万,杀伤了大批西夏军队的同时占领了大片土地.虽然最后没有达到战略目标---灭夏,你可以说它失败了,但你无法否认确实是压着西夏的.
专捡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对不起,唐朝"强盛"时期的战争同样经不起多少检验.
2006-10-14 22:14
XM8
[quote]原帖由 [i]windg[/i] 于 2006-10-14 22:02 发表
真是笑话.
那个10万人上面说过了,<<续通>>的屁话耳,就算刘法带的2万人死绝了,对于在政和年间就可以一次性出动15万步骑的熙河兰会路,也不过是皮外小伤而已.
熙河兰会和秦凤一直是主战场的侧翼罢 ... [/quote]
15万就能灭西夏了?全军覆没影响士气吗?........法,西州名将,既死,诸军恟惧。贯隐其败,以捷闻,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好像童贯是主帅吧:qoo+
[[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4 22:18 编辑 [/i]]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