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 18:37
陆逊{伯言}
点评《道德经》,第一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译文:能用言辞表达的大道,就不是永恒的大道。能叫的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虚无是天地的原始。万物的初始面目,是孕育万物的源头。因此是靠万物的虚无状态来考察‘道’的玄妙。常常从有形态的状态来考察‘名’的客观事实。妙和徼这两个概念,他们的根源是相同而名称不同,共同称为‘道’的变化无常。他们的相互转化,相互变化,就是洞察一切玄妙的门径。
简析:开篇用“道可道,非常道”来点出道是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他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但是道我们是摸不到,看不见得,是很虚无缥缈的。只能靠我们局限的大脑来想象他的一切。但是道不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东西,所以,我们想象出来的道并不见得是真正的大道。
这只能称之为‘名’,但是名也不是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语言的局限性比思想还要大,他很难描述‘名’,如果想用语言来描述大道,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为了认识大道,我们不得不采用语言来表达,那么怎么才能来表达呢?至圣的老子采用了‘有’‘无’两个虚无而实际的概念来描述道。所以现在很多人说:“老子说,任何物体都是从有转化来得,而有却是从无转化过来的。”基本不错。无和有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概念,老子认为,他是打开解决一切玄妙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也必须通过他们,我们才能了解道。
妙和徼,都只是‘名’的表示方法,他们概念虽然略有不同,但是都是用来表示大道的变化(玄)。这样相互变化,相互转化,就构成了生机勃勃的世间万物。
整片文章,老子并没有解释道是什么,笼统的通过几个概念来引导大家去了解大道的真谛。古人曾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2006-10-3 22:50
南极
其实是解释了道是什么。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有点像数学里的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这个原点的的道,则是不可道的。
2006-11-1 21:32
aboluo2008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2006-11-6 17:41
尚香
所以说, 信仰和科学素密切不分的. 如果可以用科学来分析上帝来洞悉他,那那个科学化的上帝就不是真正的上帝了.
无神论者说无法证明他的存在. 而一个真实存在的宇宙创造者, 又岂能是用逻辑来分析出来滴?
2006-11-12 18:37
桓亘恒远
既然是道可道非常道,自然没有办法解释了
2006-11-13 18:03
末日朝阳
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