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冉闵相关话题讨论帖


2009-10-8 11:04 superzz_0
冉闵是个人物不错,但是某些分子别有用心地把他作为皇汉的代表实在太假。冉闵自己也是后赵统治阶级的一员,如果他真的大义凌然,干嘛不直接反石勒石虎?也只能去欺负他们的后人?他主观上并不是什么英雄,但是客观上消灭了很多胡人,所以才被后人捧起来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uperzz_0 于 2009-10-8 11:19 编辑 [/i]][/color]

2009-10-8 11:55 马岱
成功的政治家里通常是没有好人的,好人要当政治家,通常都是失败的。

2009-10-19 15:36 shaka07
[quote]原帖由 [i]冗儿[/i] 于 2009-8-21 13:23 发表
要知道,岳家军也有军妓,也吃过人肉.[/quote]
你捧冉闵的臭脚暂且不管,但是我不能容忍有人向岳飞泼污水!你先说清楚岳飞的军队什么时候有军妓什么时候吃过人肉?是出自哪本史书?!

2011-5-1 11:48 012316
冉闵

冉闵(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冉闵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也有的人因为羯族与匈奴在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而对他持否定态度。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中文名: 冉闵
别名: 染闵,永曾,棘奴,武悼天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
出生日期: 约322年
逝世日期: 352年6月1日
职业: 十六国时期冉魏君主


目录

简介
英雄事迹
生平事迹
冉闵的家族背景
冉闵崛起的背景和过程胡人内迁
后赵残暴
冉闵杀胡人的原因
杀胡令
冉闵的年龄
冉闵被误读的原因
历史意义
史家评价
事迹总结
关于冉闵的作品文学作品
漫画作品
家庭父母
后妃
子女
《资治通鉴》记载
《晋书》记载1
《晋书》记载2
贴吧相册 简介
英雄事迹
生平事迹
冉闵的家族背景
冉闵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胡人内迁
后赵残暴
冉闵杀胡人的原因
杀胡令
冉闵的年龄
冉闵被误读的原因历史意义史家评价事迹总结关于冉闵的作品
文学作品 漫画作品家庭
父母 后妃 子女《资治通鉴》记载《晋书》记载1《晋书》记载2贴吧相册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冉闵异常英勇,正如《晋书》对他的描述“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 《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资治通鉴》、《二石传》原文“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晋书》中的《石季龙载记》(鲜卑前燕官文献,后被收入《十六国春秋》)记载为“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编辑本段英雄事迹
    屠胡猛将冉闵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公元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漫画版冉闵(12张)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鲜卑王朝)在史书上把冉闵大骂一顿,而后代又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所以,某些太监史学家据此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杀胡令是顺应民意的,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入侵印度的雅利安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低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居民。冉闵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正因为冉闵,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剧。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後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後,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冉闵遂联合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并掌控大权。石鉴即位后,胡汉两族间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断掀起暴动和兵变。350年,石鉴欲杀冉闵,事败後反为冉闵和李农所杀。冉闵杀石鉴之前,发布了“杀胡令”和“讨胡檄文”致书各地,从而引爆了汉族人民积压了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点燃了汉族人民的复仇反抗怒火,冉闵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于是汉族人民对胡人进行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族人民“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有半数被杀,史载仅邺城即有二十余万人被杀。其後建立魏国,依然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见图1),改年号永兴。冉闵遣使临江告东晋:“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由于冉闵已称帝,无法得到东晋支持。   在杀胡令前夕,随着后赵统治的逐步瓦解,胡汉两族间矛盾开始趋于激化,而当时冉闵发动政变袭杀石遵并夺取了政权,改立石鉴,并立即对后赵朝廷进行了重新改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员,转而将一批汉族官员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安插到要害职位上:“鉴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而胡人由于以往对汉族人太残忍,因而非常惧怕汉人上台后会乘机报复,因而冉闵的夺权及对后赵朝廷的汉化改组,遂引起各地胡人将帅、部酋的强烈反对,这时各地胡族势力就已经纷纷聚集重兵屯于各方重镇,觊觎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带,对冉闵的根据地邺城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大战已经是一触即发。   而以石祗为首的外地羯族势力则下手更早,早在杀胡令之前,石祗羯族集团就已经与羌族氐族势力联合起来讨伐冉闵:“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准备进攻邺城。邺城内部,胡人也是不断掀起兵变,先是“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恐闵为变,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接着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杀之。”,再接着,胡人掀起更大规模的暴乱:“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这就引起了矛盾的彻底大爆发。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冉闵残酷屠杀胡人,胡人于是提前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军事反扑。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胡人将官纷纷响应。350年1月,后赵汝阴王琨及张举、王朗率军七万伐冉闵,冉闵率骑兵千馀与战于城北,大破之,石琨等大败而去;350年6月,六月,石琨又率大军10万进据邯郸,后赵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会之,冉闵又率军大破之,死者万馀人,刘国还繁阳;八月,后赵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集中约30万主力于昌城,将攻冉闵,冉闵率军反击,战于苍亭,后赵军全军覆灭;351年二月,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因屡胜而轻敌,导致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归降东晋,东晋势力于是重返中国北方。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351年,石祗部下刘显在阳平之战中为冉闵击败,被杀三万余人,被迫投降冉闵,并回军杀死石祗,从而后赵灭亡。七月刘显又背叛冉闵,自称皇帝,并率军攻冉闵,为冉闵所败;352年正月,冉闵率领8000骑兵攻克襄国,杀刘显,至此后赵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但前燕军攻势日急,前燕慕容恪率10万骑兵进攻冉闵,追至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而冉闵手下仅有8000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陷入鲜卑大军重围,冉闵突围东走二十馀里,坐骑朱龙突然死亡。冉闵於是被赶上的前燕兵所俘。前燕大军随即进围邺城,邺城守军艰苦抵抗鲜卑军达100多天,粮尽援绝,人相食,八月邺城陷落,冉魏灭亡。冉闵被送於蓟城(今天津市蓟县),前燕国王慕容俊企图乘机嘲笑冉闵,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大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恼羞成怒,令人鞭之三百,“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这里的“悼”,意指“年中早夭”,表示同情、悼念,“武”为美谥,意为武勇过人,演义小说《五胡录》则以为“武悼”是慕容氏对冉闵的恶谥,误也,因为“肆行劳祀”是指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而冉闵即便穷兵黩武,也应与“肆行劳祀”无关)。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諡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范文澜《中国通史》)   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编辑本段冉闵的家族背景
    冉闵戎装画像
冉闵可不是一个没有来头的莽撞武夫,他是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的。相信大家还记得在初中的 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两篇关于孔子和论语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中提到过的冉求(即冉有),冉闵正是这个冉氏家族的后裔。事实上,孔子的弟子中有五个冉氏家族的成员,分别是,冉求、冉雍、冉耕、冉猛、冉儒。其中冉求、冉雍、冉耕更是位列孔门十二哲,因此现今很多冉氏祠堂的对联就是“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其中冉雍又尤为受到孔子的赞赏,曾经称赞道:“雍也,可使南面”,而冉闵就是冉雍的直系子孙。现今南方冉姓大多数都是冉闵的后人。   冉闵出生书香门第,儒传世家,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的呢?这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冉闵所处的年代是五胡乱华时期,这个时期是汉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痛苦的时期。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华大地周围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原大地,相继建立起多个政权,互相攻杀,战乱不断,北方中原地带汉人数量锐减,只剩下几百万,而入侵的胡人人数却达到了五六百万,大量汉人无奈只有南逃,晋王朝也只得往着南方迁都,西晋遂灭。   冉闵的父亲冉瞻,在战乱年代显示出了军事才能,被后赵石勒收为义子,冉闵也逐渐成为手握兵权的将领。石虎统治后赵期间,大肆征战,横征暴敛,疯狂杀戮,更连杀几个儿子,是有名的暴君,石虎死后,石氏集团内部斗争惨烈,冉闵恢复本姓,灭赵驱胡,之后称帝,建立冉魏。   后人有诗赞曰:“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
编辑本段冉闵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胡人内迁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至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目前我所找到最早持这一观点的是清未学者荆驼写的“冉闵传”,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见《江苏》,11/12期合刊本(光绪30年4月1日),页89,104-5)。据晋朝时期的“晋·江统〈徙戎论〉”,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后赵残暴
  石虎发男女16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5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伴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   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住在“富丽堂皇”宫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冉闵素描
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400万左右。大屠杀了多年之后,石勒估计也杀累了,听取了谋士要他建立“根据地”做“皇帝”的建议,改变策略,开始有了收降汉人做奴隶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杀。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据汉人张宾的建议,定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中原农业经济得到一点恢复。在南方石勒长期与 祖逖将军作战.祖将军死后,没人能有效的组织北方各堡与胡人对抗。公元320年前后,屈指可数的几个保壁大帅也最后降石赵,石赵王朝完成了对中原和关中的牢固统治。   到公元349年,冉闵屠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晋朝统治时期,在“南达长江,北到燕辽,西起关陇,东至东海”的广阔区域,不断的有各胡酋占山为王,扰乱地方。但大都不敢公开反对晋朝的统治,为害的区域只是个别郡县,不对晋朝统治集团构成威胁。直到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汲桑石勒等的出现,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铁骑横扫了整个黄河流域,建立后赵。灭赵驱胡   公元350年前后,冉闵歼灭数十万后赵胡军,推翻后赵王朝,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杀胡人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甚至远在陇西的麻秋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响应,因为陇西胡人太多,呆不住脚,麻秋带领部下斩关向东出关中投靠冉闵,中途与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杀朗部胡人数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   《晋纪》:“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石虎统治后期,冉闵救济饥民。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近半数在动乱中返还家乡,中途大部分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中,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灭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胡人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这才开始了和睦共处。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往往打仗不论男女老少全族皆兵。当然往后发展精兵全由男子充当。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族大量战死,胡族彼此之间也相互灭族。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使胡人人口枯竭.两国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不足,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西凉地区的汉军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这一时期.鲜卑国主们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汉军的起用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这支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 鲜卑内战时羯酋造反,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地杀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在鲜卑复仇的打击下,羯人在侯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收为雇佣军。忘恩负义的侯景却杀死了梁武帝,对江南人实施血腥的种族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靖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史称侯景之乱。   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于是召集陈霸先、杜龛、韦载等人率军讨伐,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此悍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王僧辩等人把许多原本在两广和越地山区的人口补充到长江中下游,充实当地人口。陈霸先建立陈朝,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恢复经济和人口增长,即使这样直到隋灭陈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南方的人口却一直没有恢复到侯景之乱前的规模。 由此可见,单侯景几千羯兵就可血腥杀光江南人,更别说几百万胡人如果没被驱逐出在中原,而在中原繁衍几千万后必然向汉族要生存空间的结果!   冉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冉闵的神兵铁骑,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冉闵,不愧为我大汉英雄,其功业利在千秋!!!冉闵在取得政权后。并不想和胡寇闹翻脸。曾经宣布:“与官合则留,不合则去。”一夜之间,周围百里的汉人全部争相拥入城中,所有的胡人全部离去。城门那里一面是大量的汉人拥进城市来投奔冉闵。一面是大量的胡人纷纷出城。
编辑本段冉闵杀胡人的原因
    武悼天王冉闵
《资治通鉴》:“闵使尚书王简……下令城中曰:‘近日孙、刘构逆,支党服诛,良善一无预也。今日以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所任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所用,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门牙。’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公元304年,正是“八王之乱”之时。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段氏鲜卑来对付成都王司马颖。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忌讳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章武内史樊坦,来朝见他时,衣服帽子破烂不堪,石勒问他出了什么事。樊坦未加思索,说羯贼抢了他。石勒笑说“羯贼如此强盗吗?现在应当赔偿你。”樊坦这才发觉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谢。石勒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由于听信巫师之言,石勒侄儿(有时又以兄弟相称)石虎对汉人酷虐残暴。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勒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石虎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是残暴荒淫的话,这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只能以变态来解释。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编辑本段杀胡令
  冉闵肖像(14张)“杀胡令”可以理解为冉闵称帝前后,为了稳定内外形势,所发表一系列命令的总和。并分别在不同前提下发布,起到了效果也有所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条:   第一道“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发布此令的背景是:李城回师,冉闵、姚弋仲、苻洪、段勤四将拥立了石遵为帝。三个月后,石遵欲杀冉闵,冉闵奋起杀石遵,立石鉴。自己被封为大将军、武德王,与李农等组织“新内阁”,掌握了后赵实权。这种安排激怒了李城回师的其他将领,姚弋仲、苻洪二人合兵,发布檄文,既反对石鉴,也反对冉闵,转而支持在襄国的石祗。石鉴乃一反复小人,暗地指使他人杀冉闵。冉闵忍无可忍,将石鉴软禁于御龙观,击斩孙伏都等,才发布以上命令的。   第二道“杀胡令”: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冉闵发布第一道命令,盖缘于当时形势严峻,“内外六夷”之说只是一个概称,不专指羯胡。但胡人心虚,自认前期为非作歹,残杀汉人过多,目前冉闵、李农、郎闿、刘群、卢谌等汉将汉官控制邺城大局,自忖落不到好下场,一时间斩关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冉闵才发布第二道命令,这道命令其实很开明,但容易被解读为驱逐令。所以“胡羯去者填门”,而邺城周边的汉人闻之大喜,额手称庆,载欣载奔,亦纷纷入城。当时只恨城门太小,道路太窄,爹娘生的腿少,外出者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内入者兴冲冲如稚子之望父母.   第三道“杀胡令”:其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第二道开明的命令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胡人出城,而晋人入城,有如泾渭,冉闵至今还保留着石姓,希望能以石家后人的身份继承后赵政权。但是,石虎子孙个个不是善类,同父同母尚且不共戴天,何况他一个外人。冉闵见胡人终不为已所用,发布第三道杀胡令。   此令一出,杀戒打开。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见民心可用,散仓库钱粮以树私恩,亲率赵人诛杀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数日斩杀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第四道“杀胡令”:传檄境内,敕各地将领杀胡、驱胡。   “各地承书诛之,无月不战,高鼻多须者多被滥杀。”斗争的范围从邺城扩大到整个北方,连在关中的麻秋也承书杀胡。胡人不会等着被杀,只好西遁北逃,后赵掳掠的各地汉人也返还故乡。一时间,数百万人上路奔走,道路交错,互相杀掠,能返乡者只有十之二、三。又因饥疫灾患,人相食,无复耕者,中原大乱。   第五道杀胡令:“羯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严格说来,这不能归到杀胡令里,这是冉闵称帝后临江告晋之语。冉闵称皇帝位于邺城南郊,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恢复本姓,随后,“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 诸屯皆不从。冉闵遣使临江告晋,东晋朝廷以冉闵已称帝,不答其使。冉闵陷入孤军奋战之中。
编辑本段冉闵的年龄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310年时冉闵父亲冉良被俘时为12岁(虚岁),可见冉良生于299年,那么冉闵的出生年月,则应不会早于315年。   按照乱世立长君的原则,魏国太子冉智当为冉闵长子,而史载352年邺城被围时“冉智尚幼”,甚至还不能独立处理政务,一切政事都决于大将军蒋干,而按乱世男子十三岁就能够自立、常有单独作战的记录,可见352年时冉智最多不过十一二岁而已,那么冉闵本人的实际年龄可想而知;至于冉闵“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不过是让幼子冉胤挂个名,实际上是另外让左仆射刘琦来担任实际指挥,所以后来被降胡挟持的上司除了冉智外,还有刘琦在内,这就类似于刘裕让12岁的儿子刘义真挂名的做法。   而根据《文渊阁版十六国春秋》的记载,我们则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冉闵的大致出生年份。按《文渊阁版十六国春秋》记载,328年冉闵父亲冉良阵亡时,冉闵“时甚幼,聪慧异常,临事果锐。”既然一方面年纪还很幼小,而另一方面又“聪慧异常”,那么也就是刚开始记事的年龄,可知328年时冉闵最多也不过五六岁光景,最少则为两三岁,故冉闵应当生于322年左右,最早也不应该早于320年,最晚则不应该晚于325年,也就是说,冉闵的准确出生年份应该是在320年———325年之间。   这样算来,352年冉闵牺牲时的年龄最多也不过30岁左右,一般认为是在27岁-----32岁之间。

2011-5-1 12:07 00249598
学习了。
纯以武勇论之,冉闵的确堪称举世无双。若论调兵遣将,决机俩阵,则弗如太宰恪远甚。

2011-5-1 13:45 XM8
某人也快成大姨妈了。

这东西是一个人写的吗?这个北方汉人的数量一会400万,一会5、600万的。就按600万算好了(就假设关中之类的地方汉人都死光),前燕灭国时有人口一千万,除去慕容、段、宇文三部大概6、70万人,剩下汉人有900万差不多了吧,毕竟按某种观点其他胡人非死即走嘛。前燕立国就按18年算,从600万增加到900万,那慕容暐且不是英明神武堪比李世民,李世民在位18年时的人口增长有没有到50%还难说呢。

PS:王育民在1987年做过一个大概的估计,前燕的地盘在西晋太康元年时大概有人口111万户。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1-5-1 13:47 编辑 [/i]][/color]

2011-5-4 10:12 dreambe
私以为慕容暐与李世民相比是不恰当的,以人口多少而论更没道理。
割据一方的政权与大一统王朝的人口多少问题,前者可以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后者则只能靠休养生息正常繁衍。
慕容恪执政期间,前燕还是很得民心的。

2011-5-4 12:56 XM8
哪里不恰当了?

1.那起点600万是说北方汉人,前燕最终的地盘也就和石赵差不多,也许还不如,你告诉我他们能从哪里迁?
2.李世民打完东突厥捞回了100多万中原人。
所以要说迁移人口,李世民是占便宜的。

至于慕容恪他才执政了几年啊?就算全是他执政,也不可能有2%的年平均增长率。

2011-12-17 22:06 13595399078
我不知道冉闵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我知道,要是他没屠杀那些胡人,那被屠杀的是我们这些汉人。要是那样的话,我想现在应该没有人再这讨论他吧。

2012-1-3 14:29 hey3636
冉闵是后赵统治阶级的一员,如果他真的大义凌然,干嘛不直接反石勒石虎?也只能去欺负他们的后人?他主观上并不是什么英雄,但是客观上消灭了很多胡人,所以才被后人捧起来

鼎盛时期的石勒石虎实力很强,你有把握能够一举推翻他们!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冉闵相关话题讨论帖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