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21 14:58
娉婷
元宝揭密(资料整理完善版)
[align=center][color=Red][size=4]元宝揭密(资料整理完善版)[/size])[/color][/align]
[size=3]在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状的电影、电视剧和戏曲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作为财富象征的金元宝和银元宝,那些光彩夺目、造型圆润的金银元宝令人神往,也因此为现代人所熟悉。毕竟作为中国古代货币,金元宝和银元宝是登峰造极的大额货币,凸现了拥有者的财富与身份。不过古时真正的元宝,并不像现在电视电影里艺术化,戏剧化的银锭. [/size]
[img]http://fuwutong1.asiaec.com/uploadpic/client/ProDyn_14926620060110165548.jpg[/img]
[align=center] [size=2][color=purple]来历及代表时期[/color][/size][/align]
[size=3][color=Pink]中国历史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color],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color=Pink]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此时的“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color]。今天人们所见的元宝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元宝是主要流通货币,特别是银元宝更加地突出,加之民间收藏盛行,留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些,而前朝的大量金银锭因被熔铸而留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见的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因此收藏元宝主要的对象就是[color=Pink]明清两朝,而以清朝的为主[/color],毕竟清朝的元宝在铸造、称量、具名及形状等规范上较为系统,是研究中国古代银本位历史发展的重要对象。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
明代银锭[color=Pink]美观大方[/color],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五百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的银锭器形[color=Pink]种类最繁多[/color],而且各地区都有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
[color=Pink]这些器形又分为四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十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color]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局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色。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到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色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50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size]
[size=2][color=Purple]相关新闻[/color]:[/size]
[size=3]一
[img]http://www.maomingdaily.com.cn/mmwb/sc/200510110084_39827.jpg[/img]
清代白银的使用极为广泛,政府的一切开支皆以银两来计算。清中期以后,各地因习俗不同铸行的银锭形状各异。四川银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锭体呈椭圆的半球状,锭面内凹,中心一圆点凸起,正面砸盖铭文,底部蜂窝孔密布,因形状象碗,又称碗锭(上图)。
上缴省库税课锭一般都盖有地名、银匠名和年号,藏家俗称“三排字”。笔者的一枚铭文为“璧山县、二十六年匠、兴隆号”,是清光绪二十六年璧山县官府委托兴隆号银匠铸的官锭。此锭在干燥的黄土中出土,基本未锈蚀,浑身散发一层淡黄光泽,蜂窝孔内金黄莹润,神完气足。
这种官锭有的还带具体税课名,存世较少,如地丁、津帖、捐输、厘金、盐课等等。笔者尤喜藏品中的一个捐输锭“三台县、二十七年捐输、匠周源义”,川锭中的捐输是一种强制性摊派的农业税。此锭铸工精美,铭文清晰,银光烁烁,为我所见川锭中最 漂亮的一枚。
二
[img]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5-11/14/xin_281102140950515245322.jpg[/img]
[img]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5-11/14/xin_291102140950062306283.jpg[/img]
[img]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5-11/14/xin_27110214095059319751.jpg[/img]
“城隍庙的那个财主我很熟悉!他家还藏了很多古董和字画”。11月13日,本报深度报道了“胶州闹市挖出大元宝”一事后,本报新闻热线 82828250接到了市民李培明老人的报料。而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元宝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这批元宝是清朝末年的物件,总价值超过百万元。
[color=Pink] 银元宝出自晚清 [/color]
11月 13日上午,胶州市博物馆的王副馆长告诉记者,元宝的重量每个从 1600~1800克不等。经过工作人员连夜鉴定,初步推断这些元宝出自清朝末期。
文物专家称,光这些银元宝本身的价值就达百万元。如果从历史考古价值来看,更是不可估量。有关专家介绍,胶州从唐宋时期开始就很昌盛,那时胶州叫板桥镇,而且还是北方最大的海运码头。当地有很多银匠铺靠打造元宝为生。因此这批元宝的出土对研究胶州历史的经济、贸易极具研究价值。
“这是有史以来发掘规模最大的一批元宝!”王副馆长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胶州在拆迁过程中曾经发现了38个元宝。但是这次一下子就发掘了这么多,在胶州考古史上还是头一次出现。 [/size]
[align=center] [size=2] [color=Purple]官铸私铸价格差距大[/color][/size][/align]
[size=3][color=Pink]明清两朝的银元宝分官铸和私铸,官铸的银元宝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的银元宝一般则铸有私银钱号[/color]等等,但两者的地位不同,官铸银元宝具有至高无上的公信力,其地位是私铸银元宝难以企及的,因此收藏官铸银元宝是集藏者的主攻对象。在收藏品交易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元宝与私铸银元宝价格相差极大,官铸银元宝的价格往往是私铸银元宝的几倍乃至十几倍,仅从这一点看就充分说明了官铸银元宝“根正苗红”的地位了。
清代是我国银元宝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即使是官铸银元宝的种类也不少,除了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不同规格外,尚有各地铸造的官银,其范围包括[color=Pink]直隶省(含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区)、山西省、 东三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新疆省[/color]等。所有的元宝内均铸有铸造地、年份、炉名或工匠名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过于繁杂,限于篇幅而不作详细介绍,收藏者只需要了解银元宝上的铭文知识即可。在收藏时,既可以按不同量规格进行系统收藏,不必拘泥于铸造地方的限制,也可以以某个地方为主进行属地化收集,自然更可以按照银元宝上的不同年号加以断代集藏。
[color=Pink]这些都是古时人用的,是官是私还有待考证[/color]:[/size]
[img]http://bbsimg1.qq.com/2006/03/28/001/542.jpg[/img]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09.jpg[/img]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10.jpg[/img]
[img]http://bbsimg1.qq.com/2006/03/28/001/547.jpg[/img]
[img]http://bbsimg1.qq.com/2006/03/28/001/549.jpg[/img]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12.jpg[/img]
[img]http://bbsimg1.qq.com/2006/03/28/001/551.jpg[/img]
[img]http://bbsimg1.qq.com/2006/03/28/001/553.jpg[/img]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20.jpg[/img]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25.jpg[/img]
[align=center] [size=2] [color=Purple]辨别真伪有技巧[/color][/size][/align]
[size=3]鉴于银元宝近年来市场上的收藏风渐起,价格也出现了较大的上扬,因此收藏和投资银元宝的主要功夫应该放在辨伪上。
银元宝作假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主要手法是降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目前这类偷工减料的银元宝并不视作假货,而仅仅是种降低质量的“赝品”。不过,现在银元宝的造假就不同了,针对的主要是收藏者,可以说一些作假的方式已呈不择手段状态。目所发现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color=Pink] 第一种是李代桃僵[/color],用铅锡等金属冒充银元宝,因铅锡会在表面呈现青黑色,因此这类作假手法比较容易辨认。
[color=Pink]第二种是外强中干[/color],浇铸假货,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过因比重不同,这类假银锭的体积大而轻掂重时的手感明显不同,可将同规格的银锭掂重对比,即可使之原形毕露。
[color=Pink]第三种是包藏祸心[/color],即用灌铅方法,在真的银元宝底部挖个小洞取出内部银子后灌入铅,再以焊封住洞口。鉴别方法: 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底部焊封的洞口会留有封焊痕迹。
[color=Pink]第四种是以新充旧[/color],造假者用新白银铸成老的银元宝,图谋老货的高价。鉴别方法: 这种假的老银锭,在包浆蜂窝、铸文款识等方面,都无法逼真展现当时元宝的风韵,要略有收藏常识的人,即可辨别。[/size]
[align=center][size=2][color=Purple]各路英雄高见[/color][/size][/align]
[size=3][color=Pink]白手违命[/color]:其实中国的官铸银锭是由银匠手工制成,银液注入模具后,匠人左右摇动模具,以加速冷却,元宝形银锭奇巧的[color=Pink]两翼[/color]即由此形成。更为绝妙的是,高纯度的银液会在银锭表面产生细 腻如水的细丝银锭的成色如何,一看丝纹便知,因此[color=Pink]我国上等的银锭又称“纹银”[/color]英文中称银锭为“sycee”,即是中文细丝的音译。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10.jpg[/img]
[color=Pink]西晋羊牯[/color]:这个来历比较特殊。
十两圆锭铭文“康定 民国壬午年 兴康分金炉”(戳记是国民党党徽)
中国西南边陲,历来用银,在1935年全国实行法币改革后,依然将银两视为流通货币。这种银锭发现甚少,加之有确切的纪年,可谓是[color=Pink]最后的银锭[/color]。[/size]
[[i] 本帖最后由 晨山尚书 于 2006-7-22 18:12 编辑 [/i]]
2006-7-21 15:00
爱上三国的女人
想象在银票发明前,这么重的东西藏在身上,晕。而且重金属有毒:ph34r:
2006-7-21 15:07
日向宁次
这些都是旧的钞票了
2006-7-21 15:15
白手违命
其实中国的官铸银锭是由银匠手工制成,银液注入模具后,匠人左右摇动模具,以加速冷却,
元宝形银锭奇巧的两翼即由此形成。更为绝妙的是,高纯度的银液会在银锭表面产生细腻如水的细丝
银锭的成色如何,一看丝纹便知,因此我国上等的银锭又称“纹银”英文中称银锭为“sycee”,即是中文细丝的音译。
2006-7-21 15:23
慕容九九
这是真的银子吗?
2006-7-21 15:35
爱上三国的女人
[quote]原帖由 [i]白手违命[/i] 于 2006-7-21 15:15 发表
其实中国的官铸银锭是由银匠手工制成,银液注入模具后,匠人左右摇动模具,以加速冷却,
元宝形银锭奇巧的两翼即由此形成。更为绝妙的是,高纯度的银液会在银锭表面产生细腻如水的细丝
银锭的成色如何,一看 ... [/quote]
原来成色是这样看的呀,我还以为是看里面杂色多不多呢:ph34r:
2006-7-21 17:20
刀剑笑
[quote]原帖由 [i]娉婷[/i] 于 2006-7-21 14:58 发表
呃.....不流通仅作赏赐的话......拿来做什么哟??荣誉的象征.......:qDD+ [/quote]
应该是可以去兑换的。:)
2006-7-21 17:55
秦楚荒夕
怎么长的不好看呢……说不定还有尸体味,白给我我都8要~:ph34r:
2006-7-21 19:24
潇湘暮客
[quote]原帖由 [i]秦楚荒夕[/i] 于 2006-7-21 17:55 发表
怎么长的不好看呢……说不定还有尸体味,白给我我都8要~:ph34r: [/quote]
谬矣~
拿去换成RMB,可都没有尸体味的~
2006-7-21 21:31
superyuntong
增长知识了:)
2006-7-21 22:15
夏侯雅伯
咋看都是私锭,官锭还是很光鲜的
实际中用银锭的又有多少,几钱几厘的散碎银两还要搞个造型吗
楼主的说法好像是从棺材里拣出四大美女的某根骨头,然后大喊,这些都是古时美人的真正面目,不像现在电视电影里艺术化、戏剧化的把美女化妆的那么好看.
2006-7-21 23:08
娉婷
[quote]原帖由 [i]夏侯雅伯[/i] 于 2006-7-21 22:15 发表
咋看都是私锭,官锭还是很光鲜的
实际中用银锭的又有多少,几钱几厘的散碎银两还要搞个造型吗
楼主的说法好像是从棺材里拣出四大美女的某根骨头,然后大喊,这些都是古时美人的真正面目,不像现在电视电影里 ... [/quote]
见笑,当初并没有带很专业的态度与眼光去发这张帖子,没有做到全面的了解,确实是我的过失,有不负责任之嫌,不过我想这位英雄有点曲解我的意思了,第一,我没有大喊,第二,我没有对官锭外表持任何否定或贬斥态度,第三,即便是下图可以确定的真正官锭,也确实与现今电视电影不同.并不见得比艺术化过的好看多少,当然这是个人审
美的问题.然而以上几枚是官是私,目前并没有定论.不过,由于没有仔细考虑而拟订了这样的题目,不甚严谨,损害了官锭的美好形象,是娉婷之过.因此专门查阅了官锭有关资料,希望可以弥补
[img]http://www.maomingdaily.com.cn/mmwb/sc/200510110084_39827.jpg[/img]
清代白银的使用极为广泛,政府的一切开支皆以银两来计算。清中期以后,各地因习俗不同铸行的银锭形状各异。四川银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锭体呈椭圆的半球状,锭面内凹,中心一圆点凸起,正面砸盖铭文,底部蜂窝孔密布,因形状象碗,又称碗锭(上图)。
上缴省库税课锭一般都盖有地名、银匠名和年号,藏家俗称“三排字”。笔者的一枚铭文为“璧山县、二十六年匠、兴隆号”,是清光绪二十六年璧山县官府委托兴隆号银匠铸的官锭。此锭在干燥的黄土中出土,基本未锈蚀,浑身散发一层淡黄光泽,蜂窝孔内金黄莹润,神完气足。
这种官锭有的还带具体税课名,存世较少,如地丁、津帖、捐输、厘金、盐课等等。笔者尤喜藏品中的一个捐输锭“三台县、二十七年捐输、匠周源义”,川锭中的捐输是一种强制性摊派的农业税。此锭铸工精美,铭文清晰,银光烁烁,为我所见川锭中最漂亮的一枚。
[color=Red]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color]
[[i] 本帖最后由 娉婷 于 2006-7-21 23:39 编辑 [/i]]
2006-7-21 23:12
爱上三国的女人
LZ 很细心啊,本来应该整理的好一点直接发文区好了~
很长知识哈:q```+:lol:
2006-7-21 23:21
娉婷
[quote]原帖由 [i]爱上三国的女人[/i] 于 2006-7-21 23:12 发表
LZ 很细心啊,本来应该整理的好一点直接发文区好了~
很长知识哈:q```+:lol: [/quote]
谢谢郡主姐姐,原想发这里大家灌灌,本意也不是那么学术严肃的,娉婷再接再厉:Th:lol:
2006-7-21 23:30
爱上三国的女人
还有更多的资料挖?感觉蛮有意思大:q((+:q((+银子~
干脆整理了去史区重发,再拜托斑竹删下这个算了:lol:
银子的问题,事关重大哈:qDD+
2006-7-21 23:36
娉婷
恩,好的哇~~娉婷已经在搜集资料了:D:D
对了~需不需要征求一下本区和史区斑竹的意见捏?:)
[[i] 本帖最后由 娉婷 于 2006-7-21 23:40 编辑 [/i]]
2006-7-22 08:50
凝雪幻
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这两个元宝都是铜钱,造型比银锭可差劲多了....印象里唐代货币还是铜钱和丝帛为主,除了在西域,一下子还真想不起有银钱的记录..:)
[[i] 本帖最后由 凝雪幻 于 2006-7-22 08:52 编辑 [/i]]
2006-7-22 11:00
蒹葭苍苍
古代流通量比较大的是硬币,也就是铜钱铁钱.银锭一般情况下流通量不大.
2006-7-22 11:08
西晋羊牯
[img]http://bbsimg.qq.com/2006/03/28/001/610.jpg[/img]
这个来历比较特殊。
十两圆锭
铭文“康定 民国壬午年 兴康分金炉”
(戳记是国民党党徽)
中国西南边陲,历来用银,在1935年全国实行法币改革后,依然将银两视为流通货币。这种银锭发现甚少,加之有确切的纪年,可谓是最后的银锭。
[[i] 本帖最后由 西晋羊牯 于 2006-7-22 11:12 编辑 [/i]]
2006-7-22 12:29
张建昭
相对于元宝来说,还是通宝用得更多一些:q((+
2006-7-22 14:51
娉婷
[quote]原帖由 [i]刀剑笑[/i] 于 2006-7-21 14:39 发表
呵呵~前几天去十三陵~正好听导游说了说。
这些银锭是用来进行赏赐的,不用于流通。 [/quote]
呃.....不流通仅作赏赐的话......拿来做什么哟??荣誉的象征.......:qDD+
[[i] 本帖最后由 晨山尚书 于 2006-7-22 18:10 编辑 [/i]]
2006-7-22 22:33
慕容翩翩
可以直接转过去么~~~
如果LZmm有需要,说一声就素鸟挖~~~
^_^
2006-7-24 21:12
xb1974
很细心啊,本来应该整理的好一点直接发文区好了~
2006-7-29 20:29
wj8948
不简单啊 ,不过一般人我看主要还是铜钱
2006-8-1 14:19
飞将奉先
这个长见识了~现在知道古代的镖局不好当了。
[[i] 本帖最后由 飞将奉先 于 2006-8-1 14:21 编辑 [/i]]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