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9-16 20:49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erlougg[/i] 于 2006-9-16 20:43 发表
钻研佛学的精要道理,多多自心体会感悟并吸收,时常反省,做些真功夫。拜拜总比抽烟喝酒强点,但不是正道。就像近视眼不影响人生活一样,但有眼病! [/quote]一边拜佛一边钻研佛学不行么?是不是只有坐着才能吃饭站着就不会吃了
2006-9-16 21:02
初九勿用
眾生皆是佛,滿街都是聖人。
我們要去拜誰?
2006-9-16 21:02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erlougg[/i] 于 2006-9-16 21:00 发表
那随你啦~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呵呵……继续趴着看书,混一个眼镜,看起来更有学问!
相信我的话,看看这个:[url]http://www.anhsiangchan.org/[/url] [/quote]那你就去问问写这些文章的作者拜过佛没有 你说拜佛是末流 我问你什么是上流你又回答不出来 就是来抬杠的而已
[[i]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6 21:04 编辑 [/i]]
2006-9-16 21:09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erlougg[/i] 于 2006-9-16 21:05 发表
我不已经说了嘛~翻翻上页 [/quote]我只反对您的“拜拜”和高喊“地藏口号”,那是中国佛教不应该继承的遗产
各国佛教都要败 大乘小乘佛经里都有拜佛的经文 是应该发扬的事情
2006-9-16 21:22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erlougg[/i] 于 2006-9-16 21:19 发表
退一步说话:
为了什么而拜拜?是认为这个雕像是神灵的化身吗?还是把他当作一个精神导师?
上香是闻味搞气氛、形式?磕头是保佑自己处处发达吗?
*您现在在干什么? [/quote]。
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二、表有希贤希圣之心;
三、拜自心本具之佛。
拜佛的利益有四:
一、除慢,即消除贡高我慢之心;
二、增福,增长福德;
三、生慧,启发智慧;
四、消业障,消除宿世之业障。
2006-9-16 21:31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erlougg[/i] 于 2006-9-16 21:29 发表
拜佛的利益,这些。。。。。我还是反对!这无直接关系!
除非你具有条件,没“人”会给你增福。 [/quote]科学教的人理解不了这些
2006-9-16 22:16
老不看三国
[quote]原帖由 [i]初九勿用[/i] 于 2006-9-16 21:02 发表
眾生皆是佛,滿街都是聖人。
我們要去拜誰? [/quote]
看看前面的帖子会找到答案。
2006-9-16 22:23
老不看三国
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得无上道。
这就叫“戒定慧”三无漏学。
这样说你可能不明白,简单的说:人要想获得一定的智慧,必须要有个[color=Red]静[/color]字,念佛就是让心静,这其实是个气功状态。对于人的“身体、精神、气质”都有很好协调、保养作用。
用科学解释佛理讲,一旦你的磁场与佛的磁场产生共鸣,你就会获得佛的加持,怎么获得共鸣?一心不乱的念佛。
我们平时念佛就是在练功,练得一心与佛相通,时时产生共鸣,那就是根本目的!如果没有这个耐心和工夫,想成就佛事很难!
2006-9-17 00:44
恨地无环
我思区尊重一切会员的正常宗教信仰。可以表明自己不相信,不同意,但不能对他人的信仰进行攻击。
会员erlougg“我可要一网打尽了! 现在佛教就是迷信,佛学还可以!” 和佛教是“迷魂药+洗脑丸 ”的言论已经构成了对他人信仰的攻击。
衲子作为我思区节度,希望不要再有类似情形发生。
2006-9-17 01:37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erlougg[/i] 于 2006-9-17 01:31 发表
这里,最后一句话:观察佛教论坛已经很久,那里都是什么人,内心修没修,懂行的人一见便知。和我想的一样,都是一样的,(只言片语 说话的方式 说话的心态等等,玩思维的时候我已经过去了……也不愿指明了)
明 ... [/quote]您老兄连基本的佛教常识都闹不明白 一会说佛教是迷信 一会信佛 一会把释迦牟尼反复强调也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几部典籍之一的地藏经称为末流 也不指望你能指正啥了 现在的年轻人对宗教一窍不通 就凭网上一点快餐式的速成就来指手画脚的人多的很 见得多了
2006-9-17 01:47
初九勿用
[quote]原帖由 [i]老不看三国[/i] 于 2006-9-16 22:23 发表
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得无上道。
这就叫“戒定慧”三无漏学。
这样说你可能不明白,简单的说:人要想获得一定的智慧,必须要有个[color=Red]静[/color]字,念佛就是让心静,这其实是个气功状态。对于人的“ ... [/quote]
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得无上道?可惜現在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無止境的欲望。
打妄语是要遭大罪的?可以,但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谤佛坠无间地狱?可以,也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诚心信佛,皈依佛门,尤其注意布施,自然一切都会来?可以,也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但請不要給我們來佛祖說的,勿用質疑的解釋。
在我們頭上掛有一隻香蕉,誰拿了全部人就會被電擊,於是我們的祖先被告知,一定不能碰那隻香蕉。於是代代相傳,我們也被告知不可以碰那隻香蕉。所以我們要問:為什麼?請不要說,因為是佛祖說的,難道你比佛還聰明嗎?佛就是一切!但是佛在告誡我們不要拿香蕉的時候是有電的,現在呢?我們不知道。
[[i] 本帖最后由 初九勿用 于 2006-9-17 02:55 编辑 [/i]]
2006-9-17 01:50
初九勿用
反對一切盲從,粉碎所有權威!
沒有誰是不可以被懷疑的。
2006-9-17 01:56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初九勿用[/i] 于 2006-9-17 01:47 发表
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得无上道?可惜現在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無止境的欲望。
打妄语是要遭大罪的?可以,但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谤佛坠无间地狱?可以,也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诚心信佛,皈依佛门,尤其注意布施,自然一切都会来?可以,也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但請不要給我們來佛祖說的,勿用質疑的解釋。
在我們頭上掛有一隻香蕉,誰拿了全部人就會被電擊,於是我們的祖先被告知,一定不能碰那隻香蕉。於是代代相傳,我們也被告知不可以碰那隻香蕉。所以我們要問:為什麼?請不要說,因為是佛祖說的,難道你比佛還聰明嗎?佛就是一切!佛在告誡我們不要拿香蕉的時候是有電的,現在呢?我們不知道。 [/quote]看来是个科学教狂热者 一一给你解答
戒——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用科学教的话说就是 在社会上要遵守游戏规则 不能犯法 不犯法就是守戒 大家没事都杀人玩 人类也没什么进步的动力了
还没写完 错按了回车 待续
[[i]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7 01:57 编辑 [/i]]
2006-9-17 01:59
恨地无环
《古兰经》云:你有你所信的,我有我所信的;你有你的报应,我有我的报应。虽非佛云,其理适用于此。
希望无论各位有怎样的信仰或不信仰,请注意互相尊重,不要让对宗教的讨论变成了攻击。
如果某人已经表明自己有某种正常的宗教信仰或没有宗教信仰,并且不欢迎对该宗教有其他理解或信奉其他宗教者对自己进行宗教宣传或劝说,那他意向也应当受到尊重。
2006-9-17 02:08
初九勿用
這麼多大蝦都還沒睡呢?致敬一下。
首先申明,我反對的不是佛,而是一切精神偶像和權威,包括"科學"在內。今天的科學就是明天的迷信。
但是我們要讚同的,是科學在研究事物時的態度,即一切以可觀察的事實為依據,在這個大前提下,沒什麼不可以懷疑的。
[[i] 本帖最后由 初九勿用 于 2006-9-17 02:15 编辑 [/i]]
2006-9-17 02:12
sukerwl
续上
定——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
用科学教的话说就是 要想把一门学问做好 就得踏踏实实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干 佛教谓之散定
慧——唯识论曰:“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
这个更简单了 要想社会进步 就要有智慧 世俗的智慧也是其中之一
综上 戒定慧在科学教中也是推动进步的基本动力之一
因初九勿用要问为什么 以下都以科学教的逻辑诠释
智度论曰:“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
如果某人成天撒谎 在科学教中要受到道德谴责 且如果某人成天造谣搬弄口舌是非别人也会造他的谣 重者还会导致各方面不顺 比如领导本打算提拔你 听到别人说你坏话(因你之前说过他的坏话) 提拔受阻 等等 这些在佛教中都是罪的体现 即打妄语遭大罪
皈依佛门布施得福报更易理解 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若某人真心皈依 听从佛的教诲处处为善自然有佛教谓之福报 科学谓之利益 比如待人诚恳 和蔼可亲、尊重他人都能给人带来益处 即佛教之福抱
[[i]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7 02:15 编辑 [/i]]
2006-9-17 08:46
老不看三国
呵呵,各位都是聪明人,能想到这么多。
其实这些我也想到过,当时没人给我指明,后来我遇到一位善知识给我指点。但我仍然不信,这一年多来我苦心孤旨,渐渐明白了一点。
为什么佛说要修心,因为人这个磁场的频率和波长是由心来决定的,你的心是怎么样决定了你的磁场形态。所以佛说要修心。
为什么人有强有弱,因为磁场本身就有强有弱。佛让持戒修行就是要强大你的磁场。
为什么要行善,在你的潜意识里的东西在你死后就不由你控制的迸发,一旦你有大罪或小罪太多,充斥你的潜意思,那谁也救不了你(除了念佛),行善多了你的意识里就有天堂的资粮了。
为什么说布施佛得大福报,因为佛累劫修行,他的磁场善,磁场大,你布施一点他回报给你的无量无边。相反,你布施一个恶人,他用来做恶,那你的福报很小。
佛祖为什么要化缘?佛的父亲是国王,佛的弟子中国王、将军、富豪、大婆罗门比比皆是,他只要说一句话,有无边的财富给他受用,他完全没必要去要饭。
但他没有,他化缘不是因为他没饭吃,而是给世人做福德的机会。这些布施佛的人福报皆在天上或人间帝王,能活在有佛的时代实在是很大福报才行。
我们末法众生要想修福只有供养佛像和自心佛,其实心到家的话也一样。
其实说这么多要不做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到最后无丝毫利益,相反,人家一句不说踏踏实实做的人会得到真实利益!
世上讲究干面子活,能骗上级和下级,但佛门中谁也骗不了,到最后骗的是你自己!
2006-9-17 08:48
老不看三国
有点可惜,各位能把这份聪明不狂用,让心少点刚强执着,哪怕一念间皈依佛,那么你也就是步入了佛门!
南无阿弥陀佛!!!
2006-9-17 09:01
老不看三国
相反,有些道理我们现在确实解释不了,所以我只能用佛说得来解释。
有些道理佛不提前告诉人们因为有些事他不能说,或没必要说。
但佛的预言已经无数的变成现实,最大的预言就是末法的到来(多看看大乘经典就会明白)。
还是那句话,佛与我们不是一个境界,他知道我们怎么回事,但我们不知道他。我们想了解他的本意必须契入佛的境界,就是信佛,念佛。
有些事情我们一直怀疑是这样吗?等事情发生我们才恍然大悟。
佛说:他行难行之事,说难信之法,调服刚强众生。
他已经把真实不虚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但我们暂时看不懂,所以只有先起信,再体验,再真信(因为一旦你步入佛门,佛会给你报应现前,让你起信),这就叫“[color=Red]信、解、行[/color]”!
说到底,一个缘字而已,佛门广大只渡有缘!
今天其实大家都已经是有缘人了,也就是说路已经开了,怎么走,走多快是你自己决定的!
2006-9-17 09:25
老不看三国
呵呵,谢谢,佛门中有“忍辱度”。我只是继承佛的教条。
欢迎讨论和探讨。
确实在末法有很多东西不好,但不是继承的问题,而是“不继承”的问题,正是现在僧人乱改仪轨、戒律和佛祖定下的规矩,甚至诽谤经典才会出现末法的混乱。
2006-9-17 09:33
老不看三国
一个才子和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一个研究佛学,一个只念弥陀。谁更得利益?
后者!!!
为什么?才子是在玩,老太太是在修,生时才子说得天花乱坠,老太太什么都不会说,只会念。
到临死时才子该去哪去哪,老太太去了西方极乐,一生成佛!
2006-9-17 11:41
朱红泪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16 20:07 发表
只要没成佛都是佛子 “法应该在心里”这种口号只有偷懒的人才会说 大家都不去念经参禅 耍一辈子别人问起就说在心里 自欺欺人而已 没到那个境界就别说那种话 [/quote]
他的话让我联想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2006-9-17 21:53
血魂娘子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受到有个人生的过程,有一个生命在生死轮回;实际上这其中无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
佛说十二因缘是一大苦聚,我们学习十二因缘就是要明白苦在哪里?要从十二因缘当中怎样得到解脱。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一、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
第一重因果:过去因到现在果。
过去因:无明是过去迷惑。
行是过去造业。
⑴、无明:我们迷惑无知,对善恶因果不明白,于佛、法、僧三宝不明白,也不知不觉,这就称为“无明”。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是过去世烦恼的总称。
⑵、行: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发动心驱使身,口,意造业,此称为“行”。此造作产生将来的果报,既是我们今世所受的善恶诸业的果报,所以“行”就是业报,使我们投胎轮回生死。
现在果: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苦果。
⑶、识:众生前生死时,名色(精神与物质)的活动散灭,而转成另一系列的精神活动。好像前世是人,死后转生为乌龟,那做人的精神活动就灭,转变成为乌龟的精神活动。因惑业导致,此“识”重新入胎。此“识”与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同,在此处特别指入胎的“识”。在南传佛教只说为“识”,但大成佛教的唯识宗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死后,生前的名色散掉,心识继续活动,形成意生身,也就是中阴身,它能够入胎。
⑷、名色:名者心也,“色”者身也。“识”入胎后,身躯及精神组成胞胎。胞胎渐渐长成,物质的身躯慢慢的形成,就有六根;精神活动也慢慢产生知觉。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当它六根还没圆满生成时,精神活动成为“名”,身躯的生长称为“色”。实际上现在我们也有“名色”,既是眼前身心的精神称为“名”,身躯称为“色”;但当胎儿生长时,六根未具,精神与物质的活动,称之为“名色”。这是为了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而特别给予的名称。
⑸、六入:名色慢慢生长,六根生出来后,就有“六入”。因为我们从此得到消息,知道外境,故称为“六入”。“六入”又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识”从此生起,像树根能长出树木,故称为“六根”。六根成长依胞胎,成长圆满之后胎儿就从母胎中出来,此时六根就完全具足。
⑹、触: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成为“触”。此事一个心理作用,成为“心所”,并非两个东西接触之意。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境。胎儿一出世,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的,眼、耳、鼻、意,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由识至受皆由过去业力引起、不自在故是苦果。
⑺、受:有了这个触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而生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舍受。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一直到“受”,这些都不是我们所需所要,是因为过去无明造业,现在承受到果报,而使我们拥有之。
第二重因果:现在因到未来果。
现在因:爱、取是现在迷惑。
有是现在造业。
⑻、爱:我们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对于所受之事物产生贪爱。因为有了受就有“爱”,对这个受染着、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让它看东西,肯定它受不了,会觉得很辛苦。眼睛整天爱看东西,对境界贪爱不以受为苦,使我们对这个贪爱产生种种的执著。此贪爱有很多种,主要有两种:一者、境界爱,比如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起爱染心;二者、自体爱,即是我们贪爱有一个“我”,贪爱这个身体是“我”。由此贪爱引发一切烦恼而起种种造作。
⑼、取:由于这个贪爱心加深执著,不愿意舍离,称为“取”。不止不愿舍离,还希求将来获得更多,即是希求将来有。取可分为四种:一者、欲取:即是我们执著,希望获得更多自己贪爱的东西,称为欲取。二者、见取:对于我们的知见、思想起贪爱,追求更丰富的知识,认为自己懂得道理是最好、最优胜的而执著它,称为见取。三者、戒禁取:此亦是一种贪爱,执著守持某些戒律能解脱,能得福报等等。四者、我语取:此是对我的贪爱。这些执著都是贪,是我们过去的业习,现在显现出来。比如你有抽烟得业习,现在眼前有一只香烟,就对他起贪爱;没有抽烟业习的人,就无此贪。我们过去有种种业习,现在境界当前,就起种种贪爱。在这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既是眼前的迷惑,也就是一念“无明”之心。无明有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但是此十二因缘中特别指的是贪爱,它最严重,可以引发业力形成将来的果报。因为我们渴求、贪爱、使到将来它形成果报,固在十二因缘中,贪爱占很重要的位置,因“爱、取”故生将来“有”。
⑽、有:因为我们执取渴求,希望将来拥有许多东西,因执著而产生了将来之“业有”,称为“有”,这个“有”又称为“三有”。一者、欲有:既是欲界的业报;二者、色有:既是色界的业报;三者、无色有:既是无色界的业报。此(业)有由爱、取(烦恼)所发动之身、口,意三业而生之新业因,令此生死后,再生之识得到滋润。未来果:生、老死是将来的苦果。
⑾、生:依爱、取形成的惑业,成为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继续发生,我们的身体败坏后,未来世再从新投胎受生。
⑿、老死:有生故,将来必有生理及心理退化、贪生怕死、厌老死等身心之苦,故说五蕴之十二因缘相续,无有穷尽,它形成一连串的因果。
十二因缘就是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之造作;因为造业而入胎,故有入胎之识;因为入胎,名色就展开活动,它扩展、扩大,就产生了六入;胎儿的六根圆满后就出世,然后与外面的境界接触;根、尘、识和合产生触的心理,有了触就产生受,过去我们贪爱的业习就会引发出来,爱即生;爱加深就有取,使我们希求它再来、再有,就形成了有;有将来的业,促使我们再来生,再来死。
这十二因缘就是有情众生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它的流转并不是直线式,而是一个轮转。既是过去的无明,造成现在的受;现在的无明,就是爱、取;现在的爱、取,就是下一世的无明,它一直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在十二因缘中,我们要知道有迷惑,因迷惑而造业;造业后我们就要受业的果报--苦果。在受苦果的当中,我们继续迷惑,继续造业,造业后又再受报,这样的循环作用,称为十二因缘的流转。
二、缘起:
一切诸法都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缘尽则散灭,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众缘和合时我们就以为它生,因缘散了我们就以为它灭,故名缘起。缘起是指在因缘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种原理、法则。
2006-9-17 22:12
老不看三国
阿弥陀佛!!!谢谢楼上,我竟然忘了介绍这个重要的基础,失误!
2006-9-18 18:03
lynn56
佛!
我不信佛!
但我觉得它很有道理^
2006-9-21 19:14
老不看三国
已经在信了!
2006-9-25 17:16
老不看三国
我有事长时间难以上网,先把帖子顶起来,希望有心人以后多顶,不要让善缘沉沦!
先谢谢了!!!
[url]http://bookgb.bfnn.org/books/0016.htm[/url]
2006-9-26 06:04
煲呔曾
似者,非也,似佛者,實非佛,慎之、慎之。
另,兄不聞一法不立,無法不容?
隨卻已身不是道,執著己身事更糟,拘泥於法便是有所執著,著象實為本末倒置。
2006-9-26 08:08
老不看三国
你不知道法怎么证无法,没有见道怎么言非道?
2006-9-26 20:00
万里悲秋
我不懂佛法,但是也想请教楼主:佛是什么?佛是指的一个人,还是指的一种道?
佛家崇尚什么?修佛是为了死后有好结果呢,还是为了修别的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动机有些不纯呢?如果只是为了因果报应,是否也是在为自身打算呢?
信佛,是否不能吃荦,不能杀生,酒色财气是否也不能惦记呢?如果是这样,这么苦的修行,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看了你所言,佛的父亲是国王.......!但是,我也听说过,人人皆可为佛,而且佛祖是修了几世得到这么好的来世的.佛只是口号,还是指一个人,还是指众人心中的佛性呢?
妄言,只是有点感兴趣,特向大师请教一二.大师曾言看到了地狱,我一俗人,今天也看到佛性在人身上出现,不知是真还是假.
一只小狗被车撞的奄奄一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将其抱起,抚慰那只频死的小狗,最后,那只小狗死在她的怀里,只到小女孩的家长训斥之下,那个小女孩才将狗狗放在草地上,依依不舍的离去。不知这算是佛性吗?
人人皆可为佛,佛又是什么,妄言一词:如风~
2006-9-26 20:43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万里悲秋[/i] 于 2006-9-26 20:00 发表
我不懂佛法,但是也想请教楼主:佛是什么?佛是指的一个人,还是指的一种道?
佛家崇尚什么?修佛是为了死后有好结果呢,还是为了修别的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动机有些不纯呢?如果只是为了因果报应,是否也是在为自身打算呢?
信佛,是否不能吃荦,不能杀生,酒色财气是否也不能惦记呢?如果是这样,这么苦的修行,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看了你所言,佛的父亲是国王.......!但是,我也听说过,人人皆可为佛,而且佛祖是修了几世得到这么好的来世的.佛只是口号,还是指一个人,还是指众人心中的佛性呢?
妄言,只是有点感兴趣,特向大师请教一二.大师曾言看到了地狱,我一俗人,今天也看到佛性在人身上出现,不知是真还是假.
一只小狗被车撞的奄奄一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将其抱起,抚慰那只频死的小狗,最后,那只小狗死在她的怀里,只到小女孩的家长训斥之下,那个小女孩才将狗狗放在草地上,依依不舍的离去。不知这算是佛性吗?
人人皆可为佛,佛又是什么,妄言一词:如风~[/quote]佛有多种解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中的佛指的是人 一个距今约两千年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大彻大悟的人
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中的佛 指的是佛法 是由佛陀所传授的一套看人生、宇宙、离苦得乐的方法 称为佛法
佛家崇尚众生平等、解脱生死、离苦得乐等等
修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 但不可能一步成佛 如果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或修来世的福报都会加快成佛的速度 比如A在穷乡僻壤学习 而B在好的大学好的学习环境里学习 B的进步会比A快 所以不是动机不纯 而应多鼓励
受戒不同戒律也不同 有三戒、十戒、八戒、惧足戒、菩萨戒等
释迦牟尼佛得道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 如上 佛的用法要看在什么语境下
以佛教的理论 众生会堕轮回之苦是由无始以来的业气所致 业气越重就把众生本身的佛性所遮盖 如同那个小女孩 小时候很天真越大受社会的各种影响越大 也越不可能做出抱小狗的举动是一个道理
2006-9-26 20:58
万里悲秋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6 20:43 发表
佛有多种解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中的佛指的是人 一个距今约两千年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大彻大悟的人
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中的佛 指的是佛法 是由佛陀所传授的一套看人生、宇宙、离苦得乐 ... [/quote]
非常感谢大师对我的赐教,只是我还想请教大师几个问题,妄言之罪,还请大师谅解。
一、怎样修佛?吃斋念佛,心存善念算不算修佛呢?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的那些好人,算不算也是在修佛呢?
二、修佛的形式?是不是不能近女色,不能吃肉喝酒?一切罪恶的东西皆不能动呢?我是俗人,这点对我很重要,如果修佛如此辛苦,那还不如自由生活过的愉快一些?只是一个市井之人的真实想法,也是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修佛的可能性。
三、修佛的目的?佛法教人们看透生死、离苦得乐等等,那为何又要用果报二字呢?人修佛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下世能有更好的条件修佛吗?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后修成的正果到底是什么?
这三点问题,问的有些唐突,只是想知道一些事情,望大师见教。
2006-9-26 21:35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万里悲秋[/i] 于 2006-9-26 20:58 发表
一、怎样修佛?吃斋念佛,心存善念算不算修佛呢?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的那些好人,算不算也是在修佛呢?
二、修佛的形式?是不是不能近女色,不能吃肉喝酒?一切罪恶的东西皆不能动呢?我是俗人,这点对我很重要,如果修佛如此辛苦,那还不如自由生活过的愉快一些?只是一个市井之人的真实想法,也是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修佛的可能性。
三、修佛的目的?佛法教人们看透生死、离苦得乐等等,那为何又要用果报二字呢?人修佛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下世能有更好的条件修佛吗?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后修成的正果到底是什么?
这三点问题,问的有些唐突,只是想知道一些事情,望大师见教。[/quote]1 吃斋念佛 心存善念都是修佛的方法 佛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 不同的人可选不同法门 最终都殊途同归 见义勇为的人客观上也已经在修佛了
2 可以近女色 但不能邪淫 所谓邪淫——非自己之妻妾而淫之曰邪淫 但也不可贪念其中 吃肉喝酒也不是不行 但都得节制 也需明白吃肉喝酒在佛教理论中的害处
3 果报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境界 即总括一切众生自生至死之间,自己所感受之吉凶事而谓为果报 众生在六道中会不断造做业因 昨天的因就是今天的果 按佛教的理论 如不修佛道 恶缘会越聚越多 便永不能跳脱生死 唯有修佛、积善缘方能消除恶业 到最后所有业都消完就是成佛
一切都是因果所致 因果不停流转 便是众生生老病死、苦难的缘由
三世因果与十二因缘
过去二因 1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
2 行(造作诸业)
现在五果 3 识(业识投胎)
4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 六入(长成眼的六根人形)
6 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7受(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
现在三因 8 爱(对境生爱欲)
9 取(追求造作)
10 有(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
未来二果 11 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12 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i]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26 22:03 编辑 [/i]]
2006-9-26 22:02
imrayly
[quote]佛不是宗教,不是哲学,是生活导师
那些故弄玄虚的哲学东西,那些都是妄想[/quote]
楼主这么说,就不是悟了,楼主把哲学看的很高深,殊不知哲学就是为了知道我们的生活,哲学是无处不在的。其实佛法也算的上哲学,只是和我们所谓的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的道义不同而已
2006-9-26 22:15
万里悲秋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6 21:35 发表
1 吃斋念佛 心存善念都是修佛的方法 佛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 不同的人可选不同法门 最终都殊途同归 见义勇为的人客观上也已经在修佛了
2 可以近女色 但不能邪淫 所谓邪淫——非自己之妻妾而淫之曰邪淫 但也不可 ... [/quote]
非常感谢大师的指教,看了你的见解,我对修佛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自己很需要学习佛法,来消除自己看不破的东西.这样看来,佛无处不在,关键在主观上的认识.而且佛教人向善,修佛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是不是修佛,就不能有别的信仰了呢?如果入党,或者曾经信过别的宗教,是否对佛不虔诚呢?还有一事,修佛,入门看哪本佛经比较好呢?还请大师再指点一下!十分感谢!
2006-9-26 22:21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万里悲秋[/i] 于 2006-9-26 22:15 发表
非常感谢大师的指教,看了你的见解,我对修佛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自己很需要学习佛法,来消除自己看不破的东西.这样看来,佛无处不在,关键在主观上的认识.而且佛教人向善,修佛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是不是修佛,就不能有别的信仰了呢?如果入党,或者曾经信过别的宗教,是否对佛不虔诚呢?还有一事,修佛,入门看哪本佛经比较好呢?还请大师再指点一下!十分感谢! [/quote]曾经信过别的改信佛教就可以 不会不虔诚 释迦牟尼成道前也学过其他婆罗门的教法 一般来说修佛不提倡再有别的信仰 担不是不能看别的宗教或其他书籍
入门可看一些经释义过的经书 推荐一本初学者的
[url]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014.htm[/url]
[url]http://bookgb.bfnn.org/[/url]
[[i]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26 22:23 编辑 [/i]]
2006-9-26 22:46
万里悲秋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6 22:21 发表
曾经信过别的改信佛教就可以 不会不虔诚 释迦牟尼成道前也学过其他婆罗门的教法 一般来说修佛不提倡再有别的信仰 担不是不能看别的宗教或其他书籍
入门可看一些经释义过的经书 推荐一本初学者的
[url]http: ... [/quote]
大师辛苦了,非常感谢大师的指教与帮助,你所说的那两个网址,我已经收藏.如有不明白的问题,会再麻烦大师的.
有缘识得大师,真是人生幸事呀!再次感谢!!
2006-9-27 06:03
foya
LZ,所有的布道都跨不过最初的门槛, 也是最大的, 就是 [size=6]信[/size]
信与不信, 一字之差, 天壤之别
多说无益, 信者自信之
语言是平乏的, 是累赘的, 对于需要 [size=6]信[/size] 的东西来说. 语言只会让那个东西蒙尘失色而已.
所以从来不听布道. 因为那是布道人的布道. 神啊上帝以及老天爷, 在每个人的心中, 看不看得到, 是福缘. 说出来, 也只是"我"的"神啊上帝以及老天爷" 而已. :rolleyes:
2006-9-27 10:14
力量
[quote]原帖由 [i]foya[/i] 于 2006-9-27 06:03 发表
LZ,所有的布道都跨不过最初的门槛, 也是最大的, 就是 [size=6]信[/size]
信与不信, 一字之差, 天壤之别
多说无益, 信者自信之
语言是平乏的, 是累赘的, 对于需要 [size=6]信[/size] 的东西来说. 语言只 ... [/quote]
这是高见,是一种境界.
信,在于心城,在于成为信仰__真心长愿向善而不是祈求__保佑进财保佑发达保佑无灾平安.我们的很多佛众都是抱着一种自私求佛而不是拥有一颗善心信佛.这是不可能达到佛所要求的那种境界的.
2006-9-27 12:08
KYOKO
[quote]原帖由 [i]力量[/i] 于 2006-9-27 10:14 发表
这是高见,是一种境界.
信,在于心城,在于成为信仰__真心长愿向善而不是祈求__保佑进财保佑发达保佑无灾平安.我们的很多佛众都是抱着一种自私求佛而不是拥有一颗善心信佛.这是不可能达到佛所要求的那种境界的. [/quote]
因为我们还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没进入共产主义
2006-9-27 14:52
foya
[quote]原帖由 [i]力量[/i] 于 2006-9-27 10:14 发表
这是高见,是一种境界.
信,在于心城,在于成为信仰__真心长愿向善而不是祈求__保佑进财保佑发达保佑无灾平安.我们的很多佛众都是抱着一种自私求佛而不是拥有一颗善心信佛.这是不可能达到佛所要求的那种境界的. [/quote]
话说在我这个不信布道的人的眼里, 所有的布道都仿似一种笼络. 笼络需要筹码, 如何笼络那些私心呢, 就要满足愿望, 或者避灾避祸, 或者补偿.
[quote]3 果报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境界 即总括一切众生自生至死之间,自己所感受之吉凶事而谓为果报 众生在六道中会不断造做业因 昨天的因就是今天的果 按佛教的理论 如不修佛道 恶缘会越聚越多 便永不能[b]跳脱生死[/b] 唯有修佛、积善缘方能[b]消除恶业[/b] 到最后所有业都消完就是成佛
一切都是因果所致 因果不停流转 便是众生生老病死、苦难的缘由[/quote]
[b]跳脱生死[/b] [b]消除恶业[/b]
美好的愿望 美好的交换
一种很轻松的方式 可以籍此用更简单的方式解脱. 并且构造了一个貌似明确的目的地, 一个似乎清楚的终点, 成佛. 听起来, 好象是高考对于高三学生那样.......
绝大部分的布道,都是努力让受布道方相信这种交换是可以成立的,是有信的. 这样建立起来的信, 其信的,到底是什么. 我怀疑.
阿啦....我怀疑故我在.........:qcool+
当然, 以上言论均以我这个不信布道者的立场说出(不信布道). 愿拍者请拍之....:rolleyes:
[[i] 本帖最后由 foya 于 2006-9-27 14:57 编辑 [/i]]
2006-9-28 03:22
煲呔曾
[quote]原帖由 [i]老不看三国[/i] 于 2006-9-26 08:08 发表
你不知道法怎么证无法,没有见道怎么言非道? [/quote]
兄著象于证法,拘泥于见道啊!
見性成佛,大道源心:
证法见道是末,領悟才是本,本末倒置便是“似佛者,實非佛”,兄明了没有?
2006-9-28 14:26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foya[/i] 于 2006-9-27 14:52 发表
话说在我这个不信布道的人的眼里, 所有的布道都仿似一种笼络. 笼络需要筹码, 如何笼络那些私心呢, 就要满足愿望, 或者避灾避祸, 或者补偿.
[b]跳脱生死[/b] [b]消除恶业[/b]
美好的愿望 美好的交换 ... [/quote]某些科学教的人很搞笑 用科学教的方法解释佛教当然解释不通
2006-9-28 14:29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煲呔曾[/i] 于 2006-9-28 03:22 发表
兄著象于证法,拘泥于见道啊!
見性成佛,大道源心:
证法见道是末,領悟才是本,本末倒置便是“似佛者,實非佛”,兄明了没有? [/quote]要先证了才能悟
2006-9-28 14:49
煲呔曾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8 14:29 发表
要先证了才能悟 [/quote]
不見佛祖不必证法便可樹下悟道吗? 反之,悟道后你可证道。 (证道非道道,要知道非道,非常道)
2006-9-28 17:06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煲呔曾[/i] 于 2006-9-28 14:49 发表
不見佛祖不必证法便可樹下悟道吗? 反之,悟道后你可证道。 (证道非道道,要知道非道,非常道) [/quote]释迦牟尼在当王子时见四城门穷人苦难而生出家心、后又学当时印度的各种婆罗门教、再后又入深山苦行 最终放弃当时盛行的各种宗教 在菩提树下苦思悟道 是为佛教 这整个过程都是在证法
2006-9-28 23:33
紫色
虚无缥缈的东西。
真正的佛心距离现实社会太遥远了,那是一种奇异的境界和超俗的意识形态;不经过专门的方法锻炼是达不到的,什么缘分不缘分的,鬼话!只要肯做肯修,你就是佛。世上本无佛,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忘掉俗事,断绝红尘,会出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时要么成为所说的佛,要么就是走火入魔
2006-9-29 14:03
煲呔曾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8 17:06 发表
释迦牟尼在当王子时见四城门穷人苦难而生出家心、后又学当时印度的各种婆罗门教、再后又入深山苦行 最终放弃当时盛行的各种宗教 在菩提树下苦思悟道 是为佛教 这整个过程都是在证法 [/quote]
非也,释迦牟尼出家的过程只是帮助他悟法悟道。
如果说他是证法,那是证婆罗门教之法、还是印度教之法? 反之,树下得道,才是重要的。本末倒置只会离道日遠。
2006-9-29 14:11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煲呔曾[/i] 于 2006-9-29 14:03 发表
非也,释迦牟尼出家的过程只是帮助他悟法悟道。
如果说他是证法,那是证婆罗门教之法、还是印度教之法? 反之,树下得道,才是重要的。本末倒置只会离道日遠。 [/quote]没有之前实修与学习其他宗教的经验 就不可能树下得道 佛法就是其之前证法后总结的新教法
2006-9-29 15:00
煲呔曾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9 14:11 发表
没有之前实修与学习其他宗教的经验 就不可能树下得道 佛法就是其之前证法后总结的新教法 [/quote]
[b]“没有之前实修与学习其他宗教的经验 就不可能树下得道”[/b]?
錯,那是可能的。
2006-9-29 15:17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煲呔曾[/i] 于 2006-9-29 15:00 发表
[b]“没有之前实修与学习其他宗教的经验 就不可能树下得道”[/b]?
錯,那是可能的。 [/quote]怎么得
2006-9-30 11:32
煲呔曾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29 15:17 发表
怎么得 [/quote]
思维可以在没有实修的情况下形成,道理很简单。(我就真的没有所谓的实修了)
2006-9-30 13:17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煲呔曾[/i] 于 2006-9-30 11:32 发表
思维可以在没有实修的情况下形成,道理很简单。(我就真的没有所谓的实修了) [/quote]这么简单就能悟道?释迦牟尼还何必千辛万苦的说法四十余年 佛法不是哲学 最重要的就是实修 教证二法缺一不可 禅宗里某些糟粕流毒不浅
[[i]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30 13:20 编辑 [/i]]
2006-10-1 03:00
mymei
何来小大乘,何来古今佛,
道者安所处,如来谁是真,
诸法且无我,我又如何悟,
念阿弥陀佛,笑释迦牟尼。
2006-10-2 13:32
煲呔曾
[quote]原帖由 [i]sukerwl[/i] 于 2006-9-30 13:17 发表
这么简单就能悟道?释迦牟尼还何必千辛万苦的说法四十余年 佛法不是哲学 最重要的就是实修 教证二法缺一不可 禅宗里某些糟粕流毒不浅 [/quote]
兄说别人以科学解释佛教“很搞笑,”又说禅宗“流毒不浅”,更说佛法“不是哲学”,我是不同意的。
首先,不少宗教也成功通過科学解释了。另,释迦牟尼的学说建立在印度教之上,禅宗又在 Mahayana 之上發展出来,反而糾正了不少糟粕流毒。最后,佛很明显也是哲学。
[[i] 本帖最后由 煲呔曾 于 2006-10-2 13:35 编辑 [/i]]
2006-10-2 14:57
sukerwl
[quote]原帖由 [i]煲呔曾[/i] 于 2006-10-2 13:32 发表
兄说别人以科学解释佛教“很搞笑,”又说禅宗“流毒不浅”,更说佛法“不是哲学”,我是不同意的。
首先,不少宗教也成功通過科学解释了。另,释迦牟尼的学说建立在印度教之上,禅宗又在 Mahayana 之上發展出 ... [/quote]我说禅宗里某些糟粕流毒不浅 并没否定整个禅宗
《菩萨珞璎本业经》中所谓: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
说的很清楚 只有有佛住世时期上根之人听如来说法才有机会顿悟 并不是谁谁想顿悟坐在家里突然就能顿悟的
东晋时期道林、道安、慧远、僧肇等法师认为把成佛的步骤、方法与所谓菩萨修行的“十住”阶次相联系,认为在“七住”以前是渐悟过程,到了“七住”,对实相、真理法有了坚定的认识,已证得“无生法忍”,虽非究竟,但已可有顿悟。这种顿悟,也还承认“一住”至“七住”是渐修过程
南北朝时期的道生法师认为,在“七住”内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到“十住”时最后一念“金刚道心”,才有一种犹如金刚般坚固、锋利的能力,顿将一切妄惑断得干干净净,由此得到正觉。以上被认为是小顿悟的一派 也可看出必须在七住前实修苦练才能有所谓的顿悟
现今大部分人认为的顿悟起于禅宗的六祖慧能一派 他认为,“凡夫”和“佛”,并无多大差别,关键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间。所谓“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这种理论又被后世歪曲 发展出棒喝、机锋、口头禅等等 我认为此便是出自禅宗的糟粕 禅宗内部也有南顿北渐之说 与慧能同时期的神秀法师主张渐修 即上文所说的小顿悟
即便是极力推崇顿悟说的道生、慧能也认为必须要用悟性见性成佛 则定要先有坚实的佛学理论方可 现在某些种成天吃喝玩乐不守佛教戒律佛经没看过几本 只把见性成佛顿悟当成口号喊的人 是不可能有顿悟的机会的
2006-10-4 13:05
老不看三国
南无阿弥陀佛!!!:unsure:
2006-10-4 13:07
老不看三国
自觉、觉他、觉满!
2006-10-4 13:08
老不看三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unsure:
2006-10-5 08:15
江南木头
佛究竟是什么?信的又是什么?
绝大部份人信佛只是为了个人那可怜的一点点私利而己,难道佛不会洞穿我们自私自利的心态吗?
如果善有因果还算是善?
行善一定有好报?这样只会把人们导入一个自私自利的误区。
行善是不求目的的。
各位在此苦苦争论,何不多行?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