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关于先秦女性称呼


2006-7-19 22:14 夏侯雅伯
关于先秦女性称呼

著名的几位:怀嬴(秦)、文姜(齐)、叔隗(翟)、息妫(陈)都是如此,至于晋卫那些姬姓国的就不好怎么说了,春秋时期女子称呼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啊

2006-7-20 16:38 诸葛弩
可能是把其丈夫的姓和名排在自己的姓或名前面:ph34r:

2006-7-20 17:41 湘江子龙
事实上春秋先秦时期,我国的姓名的体系根本也还没进化确定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即便是男性,当时的称呼也有大把的所谓公子某,或者某封地某的.比如鲁班(公输般).
而确切来说,楼主所举的那些个例子,后面的更接近于是她们的氏,那么在氏上面加上某地,或者嫁与某国,某人甚或某种个人性格的字,确实是当时女性的基本称呼方式.还不能说是姓名吧.只是一种称呼方式或者说记录方式,而真正的姓名理论也是这样慢慢成型的.

2006-7-20 22:31 夏侯雅伯
[quote]原帖由 [i]湘江子龙[/i] 于 2006-7-20 17:41 发表
事实上春秋先秦时期,我国的姓名的体系根本也还没进化确定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即便是男性,当时的称呼也有大把的所谓公子某,或者某封地某的.比如鲁班(公输般).
而确切来说,楼主所举的那些个例子,后面的更接近于是她们的氏,那么在氏上面加上某地,或者嫁与某国,某人甚或某种个人性格的字,确实是当时女性的基本称呼方式.还不能说是姓名吧.只是一种称呼方式或者说记录方式,而真正的姓名理论也是这样慢慢成型的.
[/quote]
男性称公子、公孙、公叔某的都是表示与国君的关系吧,表示出自公族,并不代表姓氏,同理还有周王室的王子乔、王孙满等称呼

鲁国自桓公至成公,一连六世都娶齐国公族女子为妻:鲁桓公妻文姜、庄公妻哀姜、僖公妻声姜、文公妻出姜、宣公妻穆姜、成公妻齐姜。
晋国文公及其子襄公都娶秦国公族女子为妻:晋文公妻怀嬴、晋襄公妻穆赢
卫定公妻定姜、其孙襄公妻宣姜
以上都是春秋时期,到了战国,以封地为姓氏情况出现后,好像就不同了

2006-10-4 19:30 我不爱黄蓉
中国人现在的姓其实在周朝为氏,现在的姓氏主要是在汉朝形成的。其实比如郑、曹、卫、鲁、燕、吴、蔡、管等许多姓,都是姬姓也就是周朝的国姓分支出来的

2006-10-4 22:42 KYOKO
张李氏,周王氏,陈刘氏是虾米时候的姓氏呢?

2006-10-5 11:49 elz5000
[quote]原帖由 [i]湘江子龙[/i] 于 2006-7-20 17:41 发表
事实上春秋先秦时期,我国的姓名的体系根本也还没进化确定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即便是男性,当时的称呼也有大把的所谓公子某,或者某封地某的.比如鲁班(公输般).
而确切来说,楼主所举的那些个例子,后面的更接 ... [/quote]
楼主举的例子后面的都是姓

2006-10-5 12:43 我不爱黄蓉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6-10-4 22:42 发表
张李氏,周王氏,陈刘氏是虾米时候的姓氏呢? [/quote]
古时女人一般没有学名,一律以氏代之,嫁人以后,再在姓前加上夫姓。你所列的三个中,张、周、陈是夫姓,李、王、刘是女人本来的姓,这种叫法从何时起我不太清楚,不过现在这种称呼都还在用,比如香港那个叫范徐丽*——:qDD+忘了哪个泰字了——就是夫家姓范,本人姓徐。

[[i] 本帖最后由 我不爱黄蓉 于 2006-10-5 12:45 编辑 [/i]]

2007-3-22 14:18 十年砥砺
先秦女子只有姓嘛,为了区别在姓前面加点东西,一般和居住地,夫家,谥号有关

2007-3-22 15:09 三种不同的红色
先秦、特别是春秋事情,姓、氏是严格区分的。姓表血亲,氏表族群。男人称氏而不称姓,女人称姓而不称氏。

楼主所举例子,后面一个字,如嬴、姜、隗、妫,就是她们的姓。

而前面一个字,应该是她们的谥号。

2007-3-23 15:31 飞龙在天
先秦时期的女子在出嫁前有自己的名字,当然还有姓和氏。出嫁之后不再称名,一般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
1.在姓的前面冠以原来的氏,如非常常见的称呼齐姜、王姬等。
2.在姓的前面冠以丈夫的氏,如赵衰的妾赵姬。
3.在姓的前面冠以丈夫的谥号,如晋怀公夫人怀嬴,改嫁给晋文公以后改叫辰嬴了。
4.在姓的前面冠以自己的谥号,如鲁桓公夫人文姜,鲁文公夫人哀姜。
5.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个女子不是公室成员,以原来的国家的名字冠于姓之前,这种容易和第一种情况搞混,没有明确的资料也难以区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先秦女性称呼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