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18 10:02
tty1
金庸的历史水平
作者:杏花春雨剑
金庸先生的文学才能,泪痕想说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金庸先生的历史水平,泪痕以为实在幼稚、可笑极了。
只是现代人认真学历史的非常少,所以某些所谓的学者教授,大约也无非是看了几本《岳飞演义》《杨家将》之类的书,就以为自己非常懂宋朝历史了!金庸先生大约也不例外。
泪痕这种说法,也许稍嫌刻薄。但金庸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宋朝历史知识,实在一点也不敢让人恭维!本来武侠小说不符合历史,原不是什么了不起事的。因为不要说武侠小说了,现在就是所谓的历史剧都是一个劲的胡改历史。但金庸先生在新版作品中,一再表示自己的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泪痕感觉金庸先生实在荒唐极了!一部武侠小说,犯得着在历史内容上如此兴师动众吗?
泪痕以为金庸小说只是武侠小说。他的小说,不要说历史细节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也都和真实历史毫不相干。
但金庸先生对自己小说中的历史内容,大约感觉非常良好。以致于总喜欢标注自己小说某处内容与历史不符,好象他不标注的地方就非常符合历史了。
《射雕》中还一部非常有名的秘籍叫《武穆遗书》。
与此相关的内容,大都经不起推敲。据说岳飞写了一部“破金要决”,韩世忠见到后美其名曰“武穆遗书”。
但真实历史上,韩世忠死于1151年,而岳飞在1178年才得谥号武穆。韩世忠怎么可能给岳飞的遗书取名武穆遗书呢?事实上,当时岳飞还没有武穆的谥号呢!
当然了,这只是细节的上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
岳飞死后不过二十年,南宋便开始大举北伐了!张浚(岳飞时代的主战宰相,岳飞的老上司),虞允文(采石大捷的指挥者)杨存(沂)忠、刘琦(都是与岳飞同时代且名气仅次岳飞的将领)都参与了这次北伐。韩世忠部将既得《武穆遗书》献给这些人岂不好?为什么要藏在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呢? 泪痕想,大约是为了让郭靖后来得到这本书吧!
当然了,这大约也只是细节上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
郭靖在铁木真当成吉思汗后,就随江南六怪回到中原了。那一年从历史上看,是1206年。
金庸先生一再说当时南宋苟且偷安,完全忘记了北复中原!在金庸先生笔下,当时的中原、江南都一片歌舞升平。绝看不到一丝战争的气氛。
但泪痕相信只要一个人对南宋历史稍有了解,就会知道1206年中国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件事是铁木真当了成吉思汗,另一件事就是南宋大举北伐。
事实上,就在铁木真当成吉思汗前几年。南宋早已开始为大举北伐而不停准备了,并为此大造舆论了。铁木真当成吉思汗前两年,南宋政府追封岳飞为鄂王、建韩世忠庙。铁木真当成吉思汗那一年,南宋政府夺秦桧王爵贬谥其为谬丑。而且当年就开始大举北伐了!当然结局很不幸,这次北伐败得一蹋糊涂。
泪痕相信,一个历史学者不论怎样非议当时的南宋。都不会说当是南宋一片苟且偷安,因为当时的南宋是主战气氛最为高涨的时期。泪痕相信,一个历史学者无论怎样评论当时的南宋。都不会说当时中原、江南一片歌舞升平,因为当时宋金正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吧!金庸小说,不要说历史细节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也完全与真实历史不相干的!
《射雕》中,完颜洪烈(一个金国王爷)竟然亲自跑到临安城对南宋君臣大放狂言。而结果呢?竟然把韩宰相唬得什么话都不敢说!
完颜洪烈在临安城喜欢上了一个南宋村妇。于是就调动南宋军队去杀这个村妇全家,以便自己最后出面英雄救美。
完全颜洪烈在嘉兴时,随便一句话就把嘉兴知府象狗一样的叫过来差谴!
我们看历史就可以知道。这种事,在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
秦桧是一个什么人?一个死了好几十年的人,只因积极主和,就被南宋朝野彻底打入十八层地狱。岳飞是什么人?一个被南宋政府处死的高级将领,只因积极主战,就被南宋朝野奉为神灵一样的人物。
在韩宰相主政之时,这种气氛更是空前高涨。在这种背景下,临安城的军官,嘉兴知府竟然敢私自接受金国王爷的调谴与差谴。这可以想象吗?而一个金国王爷在江南竟然耀武扬威极了,随便几句大话就唬得南宋君臣什么话都不敢说了。这可以想象吗?
泪痕只知道孝宗(高宗之子)年间有一个大臣出使金国,面对金国刀出鞘、箭上弦的恐吓得连一句大话都不敢说。结果就被孝宗认为失职,而贬到偏远地方了!深入金国,面对金国刀出鞘、箭上弦的恐吓不敢正颜厉色,都是一种失职行为、都被当时看不起。做为主张积极北伐的韩宰相,被一个金国王爷几句大话吓得不敢正颜厉色。他还有什么脸高呼主战呢?!
普遍中国人对南宋历史的了解,大约主要是《岳飞演义》,至少是深受这本演义小说的影响。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知识,大约就是一例吧!
所以金庸先生写的《射雕》,前两其历史背景是铁木真统一蒙古当成吉思汗。在写到南宋时,竟然还开口闭口的南宋一片苟且偷安,全然忘了北复中原。
事实上,1206年前后。中国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铁木真统一蒙古,一件就是韩宰相大举北伐。
所以金庸先生写的《射雕》,前两其历史背景是铁木真西征。在写到宋金时,竟然是还是开口闭口南宋苟且偷安。事实上在这段时间前后,因为金国战略上的巨大错误。金宋之间是连年开战!从1217年打到1223年,一共打了七年仗。
泪痕以上内容,只是想说金庸小说不要说历史细节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也都与真实历史毫不沾边!
如果说金庸先生只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泪痕无意对此提出指责。但金庸先生大约以为自己小说非常符合历史,所以某处细节不符合历史都会标出来。泪痕以为金庸小说,终究只是一种娱乐为主的小说。不论他写得多么好,终究是以娱乐为主的。
金庸先生的小说,表面上都有历史背景。但如果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历史背景都是金庸先生想当然的,这些历史背景与真实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金庸先生最初在《射雕》结尾处,写郭靖帮助吕文焕守襄阳。这纯粹是对宋史缺乏了解的表现!
成吉思汗死后七、八年。宋、蒙联军才共同灭金的。金灭亡后,蒙古才开始试图进攻南宋的。但在金庸先生笔下,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蒙古大军就已开始大举进攻南宋了。
后来,大约有人给金庸先生指出了这种常识性错误,所以金庸先生在新版《射雕》删改了这一情节。
但金庸先生对这段历史,终究还是缺乏最起码的了解。于是在《神雕》中还始终继续着这个常识性的错误。
吕文焕是哪一年守襄阳的呢?是1267年!换句话说,成吉思汗死后四十年,吕文焕才开始守襄阳的。再换句话说,大汗蒙哥死后八年,吕文焕才开始守襄阳的。
当然了,再换句话说。无论在《射雕》还是在《神雕》的年代里,吕文焕都也不可能是襄阳的守将。
当时的襄阳城的真正守将是谁,金庸先生恐怕现在也不知道。否则?在新版《神雕》中就不会仍然继续着这一错误了。当然,泪痕从这里也实在怀疑广大金谜的历史水平。难道真的没有给金庸先生指出来过吗?
当然了,这不是主要。最主要的还在于,当时的襄阳根本不是什么重镇!什么郭靖守襄阳,保全大宋半壁江山的说法。纯粹也是金庸先生想当然的说法!
早在1236年(成吉思汗死后九年),襄阳城就由于内哄沦陷了,并且在此过程中残破了。(见续《通鉴》)
1239年,孟拱趁蒙古大军忙着攻打四川、两淮收复了襄阳,但襄阳仍不巩固。因为南宋主要防守重点在四川和两淮,所以无法抽出足够的兵力、财力巩固襄阳。而且在此前后时间里,蒙古大军都也没有主动进攻过襄阳,恰恰相反都是孟拱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的。
1251年,由于南宋投入大笔军费,也由于高达的苦心经营,襄阳才再一次恢复到沦陷前的地位。诸位看此大约已看到了吧,在《神雕》故事的年代里,襄阳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重镇。(只有《神雕》结尾时才称得上重镇)。当然了襄阳之所以再次成为重镇,与什么吕文焕也没有一点关系。至于与郭靖等人,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大汗蒙哥死那一年(1259年),襄阳城的南宋高最指挥官是谁?这个人说出来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因为他就是后来大大有名的贾似道!当时的吕焕,根本还是一个不入流的人物。泪痕手边的历史书中,说到当年那场战争时,没有一本书提到过吕文焕。而在金庸先生笔下,这个吕文焕竟然成了襄阳城的最高指挥官?
至于在此次战役前20年,吕文焕就已接替其兄成了襄阳最高指挥官。更不知是哪跟哪的事。更让人吃惊的是,金庸先生这种说法。竟然不是在小说中,而是在小说后面的注解之中。单凭金庸先生能注解出这种话来,泪痕就实在怀疑金庸先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程度。
蒙哥死于攻打四川的战役。(绝不是死于襄阳城下,关于这一点金庸先生也标注了出来)他的死亡是被城上的石头打死的,当然也有说是病死的。总而言之,他的死亡完全是意外。但蒙古当时还处于完全的贵族政治阶段,所以最高统治者的死亡迅速就引起了上层的内哄。
于是蒙古大军渡江战役,遂因此而停止了!蒙哥死了,忽必烈忙着去争夺大汗之位去了。贾似道却贪天之功,把一切之功归于自己。好象蒙古大军北撤,全是他的功劳。于是被举国上下盛赞贾似道好多年!
一千多年后,金庸先生指出了贾似道的这种贪天之功。金庸先生说了,蒙古大军当年之所以北撤?哪是什么贾似道的功劳,当然了更不是吕文焕的功劳,那是郭靖、杨过的功劳!
天降大雨,和尚说是自己念佛的功劳。道士说是自己做法的功劳,金庸先生说是郭靖昨天祈求来的!怎么这么多人好贪天之功啊?
金庸先生这种为了故事,完全无视历史背景的做法。对于武侠小说来说,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因为武侠小说,并不需要对传播历史知识负责。只是金庸小说喜欢在自己小说中,标注某处不符合史实。好象他不标注的地方就真的符合史实一样。
金庸在《天龙》中写萧峰帮助耶律洪基平叛!没过几年,就又写南宋哲宗亲政轻举妄动,而惹得辽国兴兵南征。当然了,如果没有萧峰,那北宋恐怕早就要灭亡了。
耶律洪基平叛是哪一年呢?1063年。宋太皇太后死,哲宗亲政是哪一年呢?1093年。其间相隔了足足30年。如果萧峰30岁时帮助耶律洪基平叛,那他阻止辽国南征时应该是60多岁了!
泪痕小时候看金庸小说,总认为金庸所写的历史背景一定是非常可靠的。否则?金庸先生没有理由,这样详尽的写那些历史背景。但长大后,渐渐发现金庸先生许多历史背景,大约只是为了增强可读性。而完全不顾历史年代!但长大后,渐渐发现金庸先生许多历史背景,大约只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与真实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射雕》那种历史错误,是无法改正的。因为一旦修改,那《射雕》恐怕整个故事就得全改动了。因为在郭靖到江南时,正是南宋是大举北伐之时。但金庸先生写南宋的主旨是来于《岳飞演义》,当然只能写南宋苟且偷安完全忘记北复中原。如果当时南宋偏偏是大举北伐,那叫金庸先生该如何写故事呀?
而《天龙》结尾处,写什么宋太皇太后死,哲宗亲政轻举妄动惹得辽国南征这一段,其历史年代都完全弄错了。因为萧峰一两年前,刚帮耶律洪基平叛。现在南宋太皇太后就已死了,哲宗亲政轻举妄动。这是哪跟哪呀?(事实上,这两件事隔了足足30年)
而这一段也完全是多余的!因为金庸先生删这一段,或是再改写这一段。并不会对整个故事有什么真正影响。(就如新版《射雕》删改郭靖帮助吕文焕守襄阳)但金庸先生在最新版的《天龙》中仍然是继续着这一错误!
所以泪痕就多少对金庸先生的历史水平感到怀疑了!甚至对广大金谜(尤其是许多学者教授)的历史水平,感到怀疑了!真的从来没有人发现这种错误吗?
当然了,这仍是只是细节的历史。真正的问题是,金庸先生在历史大背景上也是想当然的随便写。
从《天龙》中所写的历史大事看,《天龙》的历史背景应该是在宋哲宗未亲政前!在辽国应该是辽道宗(耶律洪基)时期 。在真实的历史上,早在澶渊之盟后。宋辽矛盾就相对平缓了,因为这一段时间前后西夏开始崛起!宋主要的对外战争,都是与西夏展开的!其间史书上明文记录的大规模战争,就有好几起。仁宗年间有好水川之战,神宗时曾两度大举西征。(其间不知名的战争更是多的数也数不清)而且北宋中叶最著名的文臣武将,大约都是建功于西北的。比如范中俺、狄青。甚至宋神宗最后死亡,都是因为被西夏打得一败涂地而想不开死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宋辽之间却没有打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而在这一段时间内,说实话辽国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强国了。西夏夺了辽国从前的属地,于是耶律洪基(萧峰的拜把子大哥)的父亲亲征西夏,但被西夏打得溃败而逃。最后辽国也没有再雪过这种耻辱!
宋辽矛盾,在当时根本一点也不尖锐。
如果当时宋辽矛盾,真如金庸先生所说的那样尖锐。那王安石恐怕就是秦桧一级的人物!那富弼恐怕也是与秦桧同一级别的人物!泪痕为什么如此说呢?富弼出使辽国,经辽国每年增十万岁币。王安石力排众议,大笔一挥把七百里土地割给了辽国。
如果当时宋辽矛盾真如《天龙》中所写的那样尖锐,那王安石、富弼岂非早就让唾沫给淹死了!但恰恰相反,富弼、王安石都是一代名臣,无论他有什么缺点,但都与汉奸、卖国联系不在一起!这本身就证明,宋辽当时的矛盾非常平缓。
但金庸先生再写这一段历史时,仍然开口闭口宋举国上下都与辽誓不两立!而在写到西夏时,相对就平缓多了!所以萧峰只因有着契丹血统,就惹得天下英雄都与他誓不两立,都喜欢用最恶劣的念头想象萧峰。但西夏国招附马时,大宋众多英雄豪杰都争相竞聘,而且都以获得这种地位而感到荣耀!
泪痕实在奇怪,那些民族情感狂热的江湖人物,是用怎样的逻辑得出这种结论的?一个人与辽国有关系,就被视为异类。一个人想当西夏附马,人们都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事。(金庸先生大约忘了,北宋当时与西夏连年开战,死于西夏之战的大宋将士最起码也有几十万)
真实的历史背景是,宋辽的关系早已平缓了,宋太宗、真宗时,已开始不再把收复幽云当做战略任务了。一切直到金国兴起,宋徽宗才开始又燃起这种欲望的。
宋夏之间却是连年战争。数十万大军角逐的战争也有好次!当然了,大多都是以宋惨败结束的!而宋辽之间,大约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争。
金庸先生《天龙》中的历史背景,大约深受《杨家将》影响。而《射雕》中的历史背景,大约深受《岳飞传》的影响。当然了,这种演义中的历史故事,已非常根深蒂固的植入了中国人心目中。而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大约也不过是在这两本演义小说中打了一个滚罢了!
而《岳飞传》写得是南北宋交替之时,所以其中历史大背景没有什么真正的错误。但金庸《射雕》写得是宋宁宗前后的事,所以历史大背景都错得非常厉害。比如当时南宋大举北伐,而金庸先生非要说南宋苟且偷安忘了北复中原。
而《杨家将》写得是北宋初的事,所以其中历史大背景没有什么真正的错误。但金庸《天龙》写得是宋神宗后的事,所以历史大背景就错得非常厉害了。比如北宋当时成年与西夏开战,而且一再损兵折将。但金庸先生非要说当时大宋狂热的民族分子,对辽国仇视到了极其点,相反都希望自己可以娶到西夏公主。真不知是什么逻辑,得出的这结论。
金庸小说不符合历史,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不要说某些细节上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泪痕以为这不是什么过错,因为武侠小说,并不需要对传播历史知识负责。
但金庸先生喜欢在小说后面,一再标注什么某处内容不符合历史。好象他不标注的内容就符合历史了。这真是明目张胆的糊弄人啊!事实上,泪痕还是前面的话,金庸小说不要说历史细节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与真实历史也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了,作为武侠小说。这根本不足深究。只是金庸先生,大约认为自己小说是非常符合历史的。偶而发现某处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就详细的标注出来。实在让人感觉金庸先生有糊弄人的嫌疑。
再从蒙古人的政治观点来看。
最初因为蒙古是游牧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对于先进的农业、商业文明缺乏足够控制、经营的能力。所以在这阶段,所谓的屠城普遍到了不能再普遍的地步。
后来蒙古统治的农业、商业文明地区越来越多。所以开始从普遍意义上具备了控制、经营这些地方的能力。所以在这阶段,所谓的屠城越来越少了。甚至到了世祖时,都开始提出效法曹彬不杀平定江南的口号!
所以,如果我们尊重一些历史。就会发现,蒙古征服大业。是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当然是从前后比较)
但金庸先生笔下,因为郭靖最初帮助蒙古人。所以在金庸先生笔下,蒙古大军、正义极了、淳朴极了、善良极了。以至郭靖在攻下花剌子模城前,竟然不知道蒙古大军还有屠城的习惯。就泪痕看,郭靖身为蒙古高级将领竟然连个屠城都不知道。这可以想象吗?
但金庸先生笔下,因为郭靖后来与蒙古人为敌。所以蒙古人后期的暴行就比较普遍了!泪痕不敢说蒙古人后期的暴行少,但泪痕敢说,蒙古人后期的屠城行为,绝对比前期要少得多!但在金庸先生笔下,大约完全相反。
金庸先生为了让萧峰攀龙附凤,于是就让萧峰与阿骨打成了好朋友,并让萧峰与耶律洪基结拜成了兄弟。
其实只要我们对金史、辽史有一些了解。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在普遍通俗历史书中,都常常会提到这样一个故事。辽天祚帝(辽国末代皇帝)时,在宋时宋徽宗时,辽天祚帝举行头鱼宴。(1112年)在宴会上,辽帝让阿骨打跳舞,阿骨打推辞说不会,辽帝再三让他跳舞,阿骨打就是不跳。辽帝因此想杀阿骨打,后经人劝说才罢休。
从以上史实,我们可以知道。阿骨打在辽天祚帝时,都还是辽国的属臣。辽天祚帝临幸混同江钓鱼,他照例都得过来朝见!在耶律洪基时,阿骨打可能公然率兵攻打辽国都(南京)吗?(在《天龙》结尾处)
再退一步说,阿骨打是金国的太祖皇帝。他的生卒年月是有据可查的。阿骨打大约生于1067年,在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叛乱时,根本就没有出生!
金庸先生为了让萧峰建立奇功,于是让耶律洪基平定叛乱靠后了三十年。至于阿骨打呢?金庸先生则让他在辽道宗时,就与辽国开始进入了战争状态。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历史大背景自然是由金庸先生信笔而写。至于现实中的历史名人,金庸先生自然也是信笔而写了。
当然了,有一句话:“我的地盘我说了算!”金庸先生写武侠小说,完全有这种权力。只是金庸先生,总有意无意表示自己小说非常尊重真实历史,偶尔发现某处不符合历史时,金庸先生总是小心的标注出来,好象他不标注的地方就非常符合历史了。但实际上呢?金庸先生的小说,不要说历史细节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与真实历史也不符的。但实际上呢?金庸先生的小说,不要说众多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内容了,就是广为人们所熟悉的内容,也与真实历史完全不符的。
泪痕希望金庸先生豁达一些。以后有人非议自己小说不符合历史时。大可说一句:“我这是写武侠小说,又不是写历史小说,你管我符合不符合历史?”
金庸先生小说,实在没有任何历史感。就好象韦小宝给吴之荣大讲明初历史一样,根本是讲故事罢了,与真实的历史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说历史细了了,就是历史大背景也常常是想当然罢了!
金庸先生在《射雕》后记中,感谢几个人详细推算《射雕》人物的年龄。居然有人给《射雕》人物推算出详细的年龄?泪痕以为这实在有趣极了。因为一部武侠小说,居然都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实在超出泪痕的想象!
不就是几部小说吗?大家喜欢看就看看嘛!众多学者穷年累月的扎进这几部小说中研究个没完没了!真是闲得没事干了吗?从前泪痕对什么所谓的红学,就感到非常可笑。只是泪痕对《红楼梦》实在不了解,自然不敢对此大肆评论。现在看所谓金学,却实在敢大肆评论一翻。因为泪痕实在都非常仔细的看过。
如果泪痕给大家仔细推算一下《射雕》人物的年龄。大家一定会发现,一切是将非常滑稽的。
郭靖是出生于哪一年的呢?这是可以确切推算出来的。因为铁木真当成吉思汗那一年,郭靖17岁。那一年是1206年。那郭靖可以肯定是出生在1189年。
那《射雕》结尾时,郭靖应该是多大呢?泪痕可以肯定他当时是38岁。因为《射雕》结尾处,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这在历史上明文记载。换句话说,郭靖与黄蓉可称得上晚婚模范。他们是年近40岁才结婚的!
成吉思汗死时,拖雷有多大呢?泪痕翻翻了手头的书,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拖雷的儿子蒙哥,当年是20岁!在《射雕》中,成吉思汗死时。郭靖竟然与自己把兄弟的儿子年龄相仿,实在有趣极了!
柯镇恶、丘处机等人,在郭靖未出生时。就已30多岁,甚至40岁了。那《射雕》结尾处,应该是多大呢?泪痕也敢肯定的说,当时他们都已70多岁了!
至于比柯镇恶等人年龄再大的人呢?恐怕就该80多岁了。
单分析到此,大家就一定会感到奇怪极了。而那这些人物,在《神雕》中还都会继续演出。
那《神雕》结尾处。郭靖应该是多大呢?泪痕也可能肯定,他当时是70岁。因为大汗蒙哥死于1259年,这也是历史上明文有载的事。
既然郭靖都已70岁了。那比郭靖大三十多岁的柯镇恶等人,现在该多大呢?都是长寿之极的人物,他们都已突破了百岁大关!
至于一灯、裘千仞、黄药师等人,他们的年龄恐怕就更惊人了。
郭靖死的时候多大岁数。泪痕也敢肯定的说,他享年86岁。因为襄阳城破于1275年,这历史上也有明文记载!据说,郭破虏当时是个青年人。泪痕只奇怪,黄蓉多大生的这个儿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滑稽的现象呢?
泪痕以为,这完全是因为金庸先生对当时的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所致。一个作者再无知,大约也不会在小说中写:主人公17岁时参加辛亥革命,30岁时参加抗日战争,35岁参加抗美援朝,50多岁抨击四人帮被迫害致死!
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作者,都会轻而易举的发现,自己在这里犯了众多历史常识错误。因为任何一个读者,都会轻而易举的发现,这部小说作者简直不学无术。
但宋元相交的历史,金庸先生大约并不十分了解,而广大的金谜呢?更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对这种显而易见的年代错误,都谁也不以为意。
当然了,泪痕以为金庸小说不愧为当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过分在这种细节了上挑毛病,实在是一种大煞风景的事。问题是,泪痕感觉现在人们评论金庸小说早已走入误区了。而金庸先生,对自己小说也陷入了某种误区。
所以人们一再挑金庸小说的历史错误,而金庸先生也一再的为这种错误做辩解与改编。泪痕以为,这实在是一件无聊的事,因为小说只是小说,武侠小说更只是武侠小说。一再挑这种小说的历史错误,岂不是荒唐。而金庸先生一再希望自己小说,诸多细节都能符合历史,这岂不是同样荒唐。就泪痕看,这大约永远是一种徒劳!
金庸先生在《射雕》新版中,加入了黄药师暗恋梅超风一节。泪痕初看诧异极了,后来终于发现。原来金庸先生实在是用心良苦啊!金庸先生不过是为了弥补从前小说中的一些大漏洞。
因为按从前小说的内容。那黄蓉恐怕得比郭靖大多了。
郭靖未出生前,曲三已出现在牛家村。那意味着黄蓉已出生了。这样说来,黄蓉怎也得比郭靖大一两岁。所以金庸先生在新版中,就让曲灵风提前被赶出了桃花岛。
至于说柯镇恶在许多年前,就被梅超风打瞎了眼睛。以至江南其余六怪,都以为自己大哥是幼年不幸留下的残疾。这样说来,那黄蓉恐怕比郭靖的爹妈都年龄大!所以金庸在新版中只提杀兄之仇,却不提盲目之恨了。
泪痕在看金庸先生新版小说时,感觉金庸先生为了自己的小说。真是费尽苦心啊!对此泪痕深表佩服!但看到金庸先生一再标注自己小说中,某处内容不符合历史。实在又感到荒唐极了!所以做此文。
《射雕》系列年代跨度太大了。写年代跨度如此巨大的小说,不要说《射雕》了,就是《三国演义》那种历史经典,对于人物年龄上的错误也常常避免不了。比如最明显的就是赵云!
《射雕》中的王重阳。就泪痕看,单纯年龄上的错误实在太明显了。王重阳早在郭靖出生前就已死亡了,而林朝英呢?比王重阳还要早死10多年。但在这以后50多年(当时郭芙都已30多岁了),与王重阳同一辈的段王爷、黄药师等人还依然身体健康的活着!
如此说来,那王重阳、林朝英做为一代内家高手,岂非短命的不可思议了。因为他比自己同一辈的黄、段二人,实在早死了五六十年!
当然了,泪痕对金庸先生并无恶意,对金庸小说更是非常喜欢。只是感于现在金庸小说太热了,所以决定写一系列非议金庸小说的文字。泪痕用意无它,只是想说明武侠小说就是武侠小说。从前我们对它太歧视了,现在对他却又实在太夸张了!
泪痕写于2006年5月
2006-7-18 10:10
KVKV
我想说
如果你要在历史小说中找历史漏洞,那你是来对地方了
2006-7-18 14:53
漂泊江南
我不知道主帖所讲的历史是否正确,但同意作者的观点,既然是小说,没必要去细抠历史,开金学似乎也没必要。
2006-7-21 10:35
水若不流
究竟是武侠小说? 还是历史小说~就连历史小说也会有错误,更何况是是武侠小说~~
又何必鸡蛋里挑骨头呢~~我们是来看武侠文化~~不是历史文化
2006-7-21 23:39
冰冰郡主
不过金庸写得书,那是没得说啊,
2006-7-22 13:23
夜阑
[quote]原帖由 [i]KVKV[/i] 于 2006-7-18 10:10 发表
我想说
如果你要在历史小说中找历史漏洞,那你是来对地方了 [/quote]
:P同意说法。老金,老罗的日子总是不好过啊
2006-7-22 14:01
恨地无环
要评判查良镛先生的史学水平,就应该去看他的史论文章,如《袁崇焕评传》。
好比一画家,既能画西式的堪与相片相比的肖像油画,又能画中式的泼墨写意人物。而有的评论者不去看那些肖像油画,就抓住他的写意人物说他不懂人体比例,画出的人物根本不合乎人体解剖的原理,连红唇绿衣都没有办法用实际的颜色再现。这样大概只能说评论者根本不懂得画,而不能指责画家的水平了。
2006-7-22 14:16
风使
这帖的主人拿了小说来说历史,实在是发功用错了地方。
说金庸的历史差,那么他随随便便起个名字叫完颜洪烈你当真去找本人不成?
不过,这个名字起的完全符合金国的王族起名规矩。
2006-7-23 01:55
liaq
金庸先生的历史水平,有多么“实在幼稚、可笑极了,荒唐极了”,是不是比幼稚园的小朋友还幼稚啊?
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狂踩别人,这种人的文章可以无视了。
[[i] 本帖最后由 liaq 于 2006-7-23 01:57 编辑 [/i]]
2006-7-23 12:01
绝世天骄
佩服之至,不过很显然作者也是金迷,不然不会有如此深入了解
2006-7-23 22:44
斜出正入
王重阳确实很短命,60岁不到就死了,北七真大都寿命也不长,最长的大概是邱处机了。南宗寿命长的比较多,所以都说北宗重“性”,南宗重“命”。不过后来也合流了,性命双修嘛,呵呵。
2006-7-24 11:18
木剑
:^%一下,不错的文章
2006-7-24 12:26
伊达政忠
毕竟金庸写的是小说,非历史文献!但他所写小说之好确实不容怀疑,虽然历史错漏百出。但情有可原
2006-7-26 18:04
tty1
[quote]原帖由 [i]水若不流[/i] 于 2006-7-21 10:35 发表
究竟是武侠小说? 还是历史小说~就连历史小说也会有错误,更何况是是武侠小说~~
又何必鸡蛋里挑骨头呢~~我们是来看武侠文化~~不是历史文化 [/quote]
就知道有人会这么批驳。但请看这句话:
“但金庸先生在新版作品中,一再表示自己的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
金庸这不是在误导他人吗?要是不标榜自己别人也不会批驳他?
说句恶毒的话:“金庸即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话,就别怪别人掀他的牌坊”。
2006-7-26 18:10
tty1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6-7-22 14:01 发表
要评判查良镛先生的史学水平,就应该去看他的史论文章,如《袁崇焕评传》。
好比一画家,既能画西式的堪与相片相比的肖像油画,又能画中式的泼墨写意人物。而有的评论者不去看那些肖像油画,就抓住他的写意人物说 ... [/quote]
别拿《袁崇焕评传》说事,其中的错误不少,自己网上搜搜,就不转了,毕竟这不是谈史的地方。金庸也就是一流的小说家,三流的史学家(当然比我强),要不怎么没人拜他为师学历史。
2006-7-26 20:17
斜出正入
[quote]原帖由 [i]tty1[/i] 于 2006-7-26 18:04 发表
说句恶毒的话:“金庸即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话,就别怪别人掀他的牌坊”。 [/quote]
这句不妥当。如果犯点历史知识错误就成了婊子的话,那么顶楼贴的作者连王重阳历史上确实短寿都不知道,不也成婊子了? :P
2006-7-26 20:39
武陵君
首先佩服楼主的耐心,看小说不为看小说,而是挑漏洞。
小说就是小说,跟历史不符很正常,楼主似乎没必要带这种批判的语气来指责金大虾。
2006-7-26 21:06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 [i]tty1[/i] 于 2006-7-26 18:10 发表
别拿《袁崇焕评传》说事,其中的错误不少,自己网上搜搜,就不转了,毕竟这不是谈史的地方。金庸也就是一流的小说家,三流的史学家(当然比我强),要不怎么没人拜他为师学历史。 [/quote]
呵呵 惟见杏花春雨剑之【泪痕驳《袁崇焕评传》】洋洋十数篇,到最后萧峰与袁崇焕已经满篇都是萧峰,基本与袁崇焕无关了……
其他众多篇什,无非言袁崇焕不忠,谈和不成,平辽不利,已经形成军阀集团,辜负和威胁了崇祯帝,老百姓恨袁崇焕和他的军队,崇祯杀袁崇焕是袁自取的。至于袁崇焕的声名,那和皇太极的反间计一样,都是乾隆帝为了政治需要编造出来的。
十几篇文章,充斥着的就是对袁崇焕、辽东军的愤懑不满,为崇祯辩护之词已经到了极致,认为崇祯性格中怨毒、阴狠、残忍、猜忌的阴暗面都是被袁和其部队的不忠刺激出来的……
崇祯帝守着自己的荷包不发军饷导致兵变的事情泪公倒不说了,兵变之时,袁崇焕不在辽东任职,难道也是袁崇焕的过错?崇祯不顾士兵死活难道也是袁崇焕刺激的?
tt兄既然也知道此处不是谈史的地方,那就不要在小说里抓历史问题。
“但金庸先生在新版作品中,一再表示自己的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
在百度一搜这句话,都是见于泪公的文章,拆分了其中任何一小段再搜,还是只见于泪公的文章……未免让人感觉是泪公背着查公立了石牌来砸查公
2006-7-27 07:16
廖化将军
金庸的历史水平真的低下。金粉辩护也没用的。
原作者对金庸的批判可说是轻了。
因为金老师还有个更大的毛病,就是不认真,喜欢随口随手胡说胡编。
原作者把这问题当历史常识缺乏来论,其实是看高了金庸。
金压根是模糊的拿印象来写,根本没做功课核对年代。
而黄蓉郭靖的年龄就更典型,那跟历史都没啥关系,也就是老金写的随意,顾前不顾后。
我个人开始直接对金庸呕吐和愤怒并拒绝他,主要是为了大手印,大手在人身上打出个血红的掌印,真牛,服了。
楼上回帖有人骂金牌坊婊子的,一点没错。因为金一开始就该在书中认真声明,这不是历史,小说而已,中间很多架空(可怜当年没架空这个词)。这样就没事了。万恶的是,如泪痕所骂的,金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反复的加注释,注释这里不符合历史,那里是改编,,,尤其典型的是碧血剑的大量“历史”注释,这就恶心了,,,你不搞这些动作多好,你把所有注释全写成“本故事并非历史,如有雷同历史,纯熟巧合”,多好啊,,,金没这样做,他偏偏要去引些历史来给自己的小说做注脚。
所以楼上风使先生的辩护是不成立的,风使说,对小说做历史真实的追究,不对。风使这番话胡扯蛋。把小说和历史搅在一起是金自己造成的,怨不得人家站在历史角度来骂他。
对照金书中年代的混乱,西夏和辽的混乱,对照看碧血剑煞有介事的历史注脚,,,对照对照,印象只有两个字:装B
[[i]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7-27 07:27 编辑 [/i]]
2006-7-27 08:15
三国博士
偶很喜欢金庸的小说,也知道他有不少误记,不过偶觉得主要是看的人抱什么态度,娱乐而已就好说了,如果没有历史印象的孩子的话,应该先学点历史基础再来看,或者不要以为武侠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就是真实的历史,感觉这样的话就不太有问题了...
PS:偶个人看出过的纰漏是耶律洪基和完颜阿骨打相差几十岁的人碰面,还有黄蓉唱元曲......
2006-7-27 09:45
恨地无环
《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就写道: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香妃为皇太后害死的传说也是假的。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在《碧血剑》的注释中也说:汉、宋、清三朝宫闱秘事,未尽可信,牵扯为一,或近于诬。小说家言,史家不必深究也。
小说毕竟是小说,即便是历史小说,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历史真实,何况是武侠小说,历史只是背景。故有用历史素材多的,有用历史素材少的;有用历史素材虚的,有用历史素材实的;有用历史素材真的,有用历史素材变的。如果说用历史材料有虚变之处,就能认为其历史水平低下,那么如《笑傲江湖》基本没有具体的历史素材,是不是就说明其根本不懂历史?
记得金庸说过,蛤蟆功原本也就是一门寻常的武功,被他在《射雕》中敷衍为绝世神功。这自然也是不合于实际了,《易筋经》自然也不可能合于少林寺的真本,至于其它武功,以及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有敷衍虚构之处,于史本无,要如此看,果然是胡编乱造,一塌糊涂。可要是这样看武侠小说,不和落凤坡上吊庞统差不多了么?
2006-7-27 09:48
廖化将军
问题是金庸他装出了一副在历史背景下面来虚构人物的腔调。
2006-7-27 10:15
恨地无环
其实问题就是金庸是否曾有[color=Green]“自己的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color]之类的表示,如果有,可以说他以小说为历史,误导读者;如果没有,那小说家之言,用历史背景也可以进行虚变,毕竟武侠小说是以武侠为主题的。
几次搜索,[color=Green]“自己的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color]之言都是出自泪痕的文章,不见于其它。而“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汉、宋、清三朝宫闱秘事,未尽可信,牵扯为一,或近于诬。小说家言,史家不必深究也。”这些说明小说讲述的历史多有传奇牵扯之处的言语,则是确实的写在金庸的书上。不由让人怀疑泪痕公写文章也染上了小说家的毛病。
2006-7-27 10:29
tty1
[quote]原帖由 [i]斜出正入[/i] 于 2006-7-26 20:17 发表
这句不妥当。如果犯点历史知识错误就成了婊子的话,那么顶楼贴的作者连王重阳历史上确实短寿都不知道,不也成婊子了? :P [/quote]
并不是“犯点历史知识错误就成了婊子”,而是金庸标榜自己的小说除了有注释的以外都符合历史。梁羽生这么吹嘘过吗?古龙这么吹嘘过吗?他们没有,所以他们的小说有历史错误,没人批评,我也不会说什么婊子牌坊的。
2006-7-27 10:48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 [i]tty1[/i] 于 2006-7-27 10:29 发表
并不是“犯点历史知识错误就成了婊子”,而是金庸标榜自己的小说除了有注释的以外都符合历史。梁羽生这么吹嘘过吗?古龙这么吹嘘过吗?他们没有,所以他们的小说有历史错误,没人批评,我也不会说什么婊子牌坊 ... [/quote]
自己搜搜看,[color=Green]“历史内容都有出处,即使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是一一标注了出来”[/color]的言论仅见于泪痕公的文章,不知道是何时何地金庸单独向泪痕公多次表示的。
2006-7-28 17:17
luyongaya
金庸就算真的历史水平不高又如何?用不用码这么多字啊?就好比我们不会骂体育运动员文化水平真差一样,楼主持有这种观点无可厚非,拿出来漫骂就让人怀疑其用心了,无非为了吸引人,挣点知名度罢了。还有不知道楼主是否有自虐的嗜好,前面说这是重要的,马上又说这不是重要的。。。。。。。。一次还好,居然反反复复推翻自己的观点,why??
2006-7-29 01:27
夏侯雅伯
我想起了大仲马,这位小说巨匠也以真实历史背景的传奇小说著称,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骂名
2006-7-29 06:31
九钟炀
历史只是背景,这反正不是历史小说
2006-7-29 08:33
三国博士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6-7-27 09:45 发表
那么如《笑傲江湖》基本没有具体的历史素材 [/quote]
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上回电视里有道问题就问《笑》里的背景是什么朝代的事。答案是明末,我很不解是怎么得出的,请教。:qoo+
2006-7-29 08:39
夏侯雅伯
[quote]原帖由 [i]三国博士[/i] 于 2006-7-29 08:33 发表
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上回电视里有道问题就问《笑》里的背景是什么朝代的事。答案是明末,我很不解是怎么得出的,请教。:qoo+ [/quote]
笑的官职和地名设定是明朝,但是没有具体到明末,不过查老的新版好像明确了
2006-8-4 00:52
豹子通吃
三国演义:诸葛亮出使东吴 严峻问著何经典
和这个帖子意思差不多吧 更糟的是别人又不是写历史的 难道郭靖是蒙古驸马 蒙古历史上还真的有这个驸马?
2006-8-8 13:27
ajaxray
因为金庸的小说受重视,所以才会找出这么多漏洞
2006-8-9 09:24
vinxxxx
看到黄蓉比郭靖大的环节,倒是的确捧腹
2006-8-9 23:23
lockill
其他的不敢多说~~不过楼主的文字水平确实有待加强~整篇文章我看了一半~里面的写的貌似很有道理~但是文理不清~语言紊乱~多处重复~看得我迷迷糊糊的~~
2006-8-10 03:01
luke19821001
楼主显然是根本没有看懂金庸的作品,却在那里大放厥词的人。你知道什么叫历史代入感吗?知道什么叫假戏真作吗?
老金写伟小宝在尼布楚条约上签字,还加了一句说他那个“小”字后人看不懂,所以只以为是老索签的。难道老金不知道历史上没有伟小宝这个人?难道老金真的看过尼布楚条约,知道上面有伟小宝的签名?答案是明显的,那为什么老金还要故意这样说呢?就是为了给读者一种代入感,让你读起来觉得像是真的,即使是明确的知道那是假的。这是很高明的技术,不过是楼主自己看不出来而已。
其他地方也一样,为什么老金要标出某地方的历史出处?或者某地方与历史不副?就是为了这种代入感。楼主却幼稚的以为没有标的地方就是老金认为和历史吻合的地方,这简直是笑话。如果真是那样,老金就不应该说他是写的小说,而是历史推论了。阁下先搞懂什么叫小说了再来评价老金吧。
2006-8-10 09:46
Gdchaoszx
非常同意LZ的最后一句话:“从前我们对它太歧视了,现在对他却又实在太夸张了!”
对武侠小说,我们要抱着平和的眼光去看,太过轻视或重视都不好。反而回阻碍武侠小说的发展。
2006-8-10 13:53
处女座纱加
他又不是历史学家,再说,写这些的时候他年龄也不是很大啊
2006-8-10 16:52
关毛
武侠小说嘛,何必那么认真呢。好像古龙还在一部小说里说西藏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呢:ph34r:
2006-8-10 22:00
郎心如铁
楼主你是想看小说呢?还是想看历史?
2006-8-11 16:50
坚硬的稀粥
金老先生的历史就是那么回事,想比之下梁羽生要更严谨一些。
像黄蓉颂元曲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2006-8-13 15:48
飘
算了,武侠与历史相结合,已很不错的了
2006-8-19 10:19
东邪门人
艺术和历史不可能完全吻合.这是艺术作品的需要.
找楼主的逻辑,罗贯中的历史水平不高吧?施耐庵也不用提了.
2006-8-22 17:41
秦楚荒夕
说到水平问题,一小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剩下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嘛,楼主有时间不如深入地再学些什么历史,以金庸同学为反面教材吧:()
还真是树大招风,又不是写历史小说,小问题无关痛痒的
2006-8-22 21:43
吴下小蒙
和小说较真了:qDD+
2006-8-24 12:41
金圭子
因为铁木真当成吉思汗那一年,郭靖17岁。那一年是1206年。那郭靖可以肯定是出生在1189年。
那《神雕》结尾处。郭靖应该是多大呢?泪痕也可能肯定,他当时是70岁。因为大汗蒙哥死于1259年,这也是历史上明文有载的事。
——————————————————转 始————————————————————
转:
??郭靖到底生于哪年?
1。直接推算
射雕开篇《风雪惊变》:“光宗传到当今天子庆元皇帝手里,他在临安已坐了五年龙廷”,第二年春天,李萍怀孕,十月,郭靖生,可见郭靖应该生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即公元1200年。
2。按照铁木真接受金招讨使时间推算
射雕第三回《大漠风沙》:“孩子已经六岁了”,“册封铁木真为大金国北强招讨使”,按《续资治通鉴》,此年为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可见郭靖应该生于1196年。
3。按照铁木真称帝时间推算
射雕第六回《崖顶疑阵》:“咱们一十八年辛苦,想不到竟是养虎贻患。”,“数日之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大会各族部众,这时他威震大漠,篆古各族牧民战士,无不畏服。王罕与札木合的部众也尽皆归附。在大会之中,众人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
可见郭靖十八岁的时候,铁木真称帝,此年应该为蒙古太祖称帝之元年,公元1206年,可见郭靖应该生于1188年。
4。按照铁木真死亡年代推算
射雕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恶》:“他养我母子二十年,到头来却又逼死我的母亲”,第四十回《华山论剑》中,铁木真亡,这两回时间基本是同一年,可见郭靖二十六岁时候,铁木真亡,此年应该为公元1227年,所以郭靖应该生于公元1201年。
事实上,此年郭靖二十六岁则射雕主要情节时间跨度太大,如果将“养我母子二十年”理解为从郭靖出生,李萍流落蒙古算起,那么郭靖应该生于公元1207年。
5。按照杨过年龄推算之一
射雕第四十回《华山论剑》:“原来穆念慈在铁掌峰上失身于杨康,竟然怀孕,只盼回到临安故居,但行到上饶,已然支持不住,在树林中一家无人破屋中住了下来,不久生了一子。”,
神雕第二回《故人之子》“杨过自幼没有父亲,母亲也在他十一岁那年染病身亡。”“那男的浓眉大眼,胸宽腰挺,三十来岁年纪,上唇微留髭须。那女的约莫二十六七岁,容貌秀丽,一双眼睛灵活之极”
第六回《玉女心经》“这年杨过已十六岁了,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但小龙女和他相处惯了,仍当他孩童看待。杨过对师父越来越是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
可见郭靖遇到杨过的时候,杨过应该是十二岁到十四岁左右,郭靖比杨过大二十岁左右。
按照郭靖二十岁,杨过生,参考3,郭靖应该生于公元1207年左右。
6。按照杨过年龄推算之二
神雕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三年之期转瞬即过。那时你以二十一二岁的年纪,即已练成这般武功,还嫌不足么?”,此时杨过十八岁
此后,基本是同一时间的故事。
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
可见,杨过与小龙女重逢之时,杨过三十四岁。此年,杨过杀蒙哥。蒙哥死于1259年,可见杨过生于1225年,郭靖生于1205年左右。
7。按照张三丰年龄推算
按照5,神雕结尾的时候,杨过三十四岁。郭襄十六岁。
倚天屠龙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只见身后站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伟,脸上却犹带稚气,正是三年前曾在华山之巅会过的张君宝。”
综合前面,郭靖、杨过、郭襄、张三丰之间的年龄差分别为二十岁,十八岁,两岁。所以郭靖比张三丰大四十岁左右。
倚天屠龙第三章《宝刀百炼生玄光》:“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到四月初九还有一十四天,须得道上丝毫没有耽搁,方能及时赶到武当山,祝贺恩师他老人家九十岁大寿”
元顺帝至元二年是公元1336年,可见张三丰生于1246年,郭靖则应该生于1206年左右。
根据不同的证据,郭靖最早生于1188年,最晚生于1207年,根据最直接的证据1,生于1200年,如果照顾后面的情节则生于1206年左右。
——————————————————转 毕————————————————————
5、6、7不说,按照最早的1来算,郭靖应该是生于1200或者1201年(1200年时候有3个月身孕)。
黄蓉比郭靖还大,1259年蒙哥死的时候郭襄16岁,这样算黄蓉起码是43岁多的时候还生的郭襄…………还能生么??不过既然蒙哥死的地方已经搬了(金庸原文里面注的),他死的时候改一下也无妨了…………呵呵
2006-8-25 17:17
lxy2000
金庸还是浙大历史系主任呢
2006-8-25 20:02
平原君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有关历史的部分都只是戏说,既然是戏说就不能当真.
2006-8-29 15:36
zcz1515
金庸先生虽然对历史不是太深入了解,不过另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的文化底蕴,光从《鹿鼎记》前面对“逐鹿”和“问鼎”见解就不一般了
2006-9-1 15:27
寂寞空手道
我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有无数的错误,我也仍然喜欢。
不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被无限夸大了其所能起到的作用,我就比较反感了。其实,它只是很多人喜欢读的小说而已。
2006-9-2 13:44
处女座纱加
[quote]原帖由 [i]lxy2000[/i] 于 2006-8-25 17:17 发表
金庸还是浙大历史系主任呢 [/quote]
我只听说他以前是文学院院长!从来没听说过和什么历史系扯上关系!
2006-9-2 14:56
夜幕逝水
金庸毕竟不是历史学家,他写的也不是历史文献.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2006-9-5 12:57
【赵云】
楼主自己也写点和金庸比一下,看看大家爱看谁的!
2006-9-6 14:16
星义
[quote]原帖由 [i]处女座纱加[/i] 于 2006-9-2 13:44 发表
我只听说他以前是文学院院长!从来没听说过和什么历史系扯上关系! [/quote]
是啊,只听说是文学院院长,好像还是名誉的。
2006-9-9 22:43
tensai
[quote] “ 金庸先生在《射雕》后记中,感谢几个人详细推算《射雕》人物的年龄。居然有人给《射雕》人物推算出详细的年龄?泪痕以为这实在有趣极了。因为一部武侠小说,居然都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实在超出泪痕的想象!
不就是几部小说吗?大家喜欢看就看看嘛!众多学者穷年累月的扎进这几部小说中研究个没完没了!真是闲得没事干了吗?从前泪痕对什么所谓的红学,就感到非常可笑。只是泪痕对《红楼梦》实在不了解,自然不敢对此大肆评论。现在看所谓金学,却实在敢大肆评论一翻。因为泪痕实在都非常仔细的看过。
如果泪痕给大家仔细推算一下《射雕》人物的年龄。大家一定会发现,一切是将非常滑稽的。
郭靖是出生于哪一年的呢?这是可以确切推算出来的。因为铁木真当成吉思汗那一年,郭靖17岁。那一年是1206年。那郭靖可以肯定是出生在1189年。 那《射雕》结尾时......”[/quote]
:()
呵呵呵,这段话实在是太有趣太搞笑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是一个很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啊~
一边在说 “ 不就是几部小说吗?大家喜欢看就看看嘛!众多学者穷年累月的扎进这几部小说中研究个没完没了!真是闲得没事干了吗?”
一边自己闲着没事情干,和这些人争个曲直,还写那么一个无趣的长篇大论~~
既然自己本身就是个大庸俗之人,又何必自命清高呢?
又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
你觉得他误人子弟就别看呗,没事发这种又反胃又没人会看完的帖子干吗?又没人把他当历史课本看~
历史小说本来就是把一些分散的重大事件夸张和集中,才能达到艺术效果~
bs那种没学多少东西就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
2006-9-10 00:41
KYOKO
金庸历史水平肯定不如专门研究的那些人
不过至少比大多数人要知道得多得多
2006-9-10 09:03
羽辉凡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6-7-22 14:01 发表
要评判查良镛先生的史学水平,就应该去看他的史论文章,如《袁崇焕评传》。
好比一画家,既能画西式的堪与相片相比的肖像油画,又能画中式的泼墨写意人物。而有的评论者不去看那些肖像油画,就抓住他的写意人物说 ... [/quote]
同意你的看法
2006-9-16 01:53
云川
这样的言论不好评说
不过我认为学历史是为了借古鉴今,借的是什么?鉴的是什么?
我们借的是嬴政在25岁第37天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吗?
我们鉴的是不知道嬴政在25岁第48天是否出恭而被罚扫地?
借鉴这些的人都应该去象牙塔里坐着,隔三差五的发篇文章说始皇每次睡觉盖了几床被子,真正懂得借鉴历史(或者说真正学习了历史)的人通常都住别墅里,可以照始皇一样每次睡觉盖几床被子,过几年别人就可以来借鉴他了
2006-9-16 19:53
evan0621
金庸先生写的是武侠小说,不是历史
也不会被选入“二十四史”,历史问题,年代久远,就算有证据,又能确切到多少。
看书是意境,是享受
2006-9-16 21:50
无名尸
我也想说点什么。。
LZ看的是小说吧?! 应该不是看历史正文。 呵呵,所以才能说出上述观点!
金庸前辈是个小说家,不是历史学家哦! :q```+
2006-9-27 09:26
郝伯道
[quote]原帖由 [i]tty1[/i] 于 2006-7-18 10:02 发表
但金庸先生喜欢在小说后面,一再标注什么某处内容不符合历史。好象他不标注的内容就符合历史了。这真是明目张胆的糊弄人啊![/quote]
楼主一再提到这个说法,意指金大侠不该标注,否则就是糊弄人?
其实这是小说作者的一种手法,加标注是为了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逼真。
什么是逼真?就是看起来很像真的,但并不要求是真的。在这儿说,就是看起来与历史符合的很合拍,但并不是说必须与历史事实一致。
就这一点来说,金大侠做得很好。
既是武侠小说,每个读者从拿起小说的这一刻起,就应该知道不是历史书。
但绝大多数读者,仍津津乐道于虚构的人物事件能与一些历史事件合拍,这就是小说家的莫大成功。
楼主的知识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俺是很佩服的,但在这儿使劲,:()大材小用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