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皇 甫 平” 撰文吁 中 共 学 越 共 政 治 改 革


2006-7-15 15:53 风使
“皇 甫 平” 撰文吁 中 共 学 越 共 政 治 改 革

  以笔名“皇甫平”闻名的《人民日报》社前副总编辑周瑞金,近日在网上发表题为《越南改革值得关注》的文章,呼吁中共向越共学习党内民主,包括总书记差额选举,再次引起各界对中共政治改革的关注。

  周瑞金指出,在市场经济改革上以中共为师的越共,在政治改革方面已经后来居上,值得北京关注。

  他说:“他们从革新开放实践中体悟到,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们非常认同邓小平说的一句话:‘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1991年周瑞金与友人用“皇甫平”的笔名,合著了四篇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传达了邓小平在上海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精神而震动了海内外,掀开了所谓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

  今年春节后,周瑞金个人又用“皇甫平”的名义发表了《改革不可动摇》的评论,同样引述邓小平的话支持改革,再次引起海内外的议论。

  随着中共十七大预定将在明年秋召开,北京近来已经开始频密的人事调动;统一全党思想、树立总书记胡锦涛威望的共产党员“保先”活动,在推行了18个月后在近日也宣布“圆满结束”。除了人事安排外,十七大是否出现政治改革新举措是另一个看点。

五项建议让中共参考

  周瑞金总结了越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五项建议让中共参考:强化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在中央全会上实行质询制度,开创党内民主的新形式;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实行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职务的差额选举和信息公开化;国会规定专职的代表比例大幅提高到25%,避免过多官员兼职的弊端,真正发挥民意机关的作用。

  研究宪政的北京学者曹思源对本报说,共产党推动政治改革是一个国际现象,都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值得欢迎;而中共可以参考越共的方案,也可以有自己特点的政改方案。

  曹思源说,中共可以考虑党内的三权分立:以党代表大会为主的决策机构、以中央委员会为主的执行机构和以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为主的监督机构。这三个系统必须有各自的独立性,互不统属,才能够发挥作用。

  他说:“政治改革不能以别人能不能接受作为条件,而应该以现实为基础,以科学为指南,来决定它是否能付诸实践。”

  另一位北京的民间政治和宪政学者张祖桦告诉本报,中共无法回避政治改革,但又担心骨牌效应,所以会继续党内民主,尤其到召开十七大时,可能会在政治改革方面推出一些小举措。

  他说:“越共的某些改革举措有可能会被效法,皇甫平文章中提到的五条政改内容多数危险性都不大,应该会有部分被吸纳。”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日前介绍“保先”成果时表示,十七大前,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先行大换班,地方党委换届中“扩大党内民主”有三个环节: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扩大考察环节的民主、扩大选举环节的民主。

转自联合早报   叶鹏飞

[[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6-7-15 15:56 编辑 [/i]]

2006-7-15 15:54 风使
附:越南改革值得关注   

作者:周瑞金(皇甫平)  文章来源:观察星

近日,来自越南一条新闻,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6月24日,69岁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72岁的政府总理潘文凯和68岁的国会主席阮文安,向越南国会递交了辞呈。当天下午国会投票通过三个人辞呈,三天后胡志明市委书记阮明哲当选国家主席,常务副总理阮晋勇当选政府总理,河内市委书记阮富仲当选国会主席。新生代领导层又快又靓地正式走上前台。

大家知道,今年4月越共召开“十大”,作出中央领导人年轻化决定。照说,党代会后第二年才开国会作出人事调整,也就是说,陈德良、潘文凯和阮文安尚有一年任期时间,可是,这次三位元老级高官却集体提前请辞,打破了原来新老交替的惯例。

当年决定,当年调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越共加快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表明将更严格更坚决地实行领导年轻化方针,使高层领导新老交替更趋平稳、规范。

越共提出革新开放路线,始于1986年的“六大”,今年恰是越南改革的20周年。“十大”作为一个转折点,将迎来越南新一轮的革新。应当说,越南很重视向中国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也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到去年人均GDP已达到650美元,进步很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从革新开放实践中体悟到,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们非常认同邓小平说的一句话:“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认为,越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了切切实实的步伐,特别在加强党内民主和监督体制建设上,做得既积极又稳妥,既大胆又细致,值得改革先行者中国学习。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一是强化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越共规定对重大政策主张、重要干部任免、大型工程项目等都要在中央委员会集体民主讨论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相对照,中共的中央委员会除每年开一次会议通过一个决议以外,只是形式上对政治局和书记处实行监督与民主决定大事的职能。

二是越共在中央全会上实行质询制度,开创了党内民主的新形式。质询制度如于2002年,每位中央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检查委员会集体提出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覆为止。中共还没有实行这个制度。

三是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这从1986年“六大”开始,提前两月公布,在全党进行充分讨论,对文件作了重大修改,正式提出革新开放路线,其意义类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七大”、“八大”继续这样做,到了2001年“九大”,越共首次通过新闻媒体提前两个月公布政治报告草案,不但在全党甚至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进行补充修改,这不但集中了党心,还反映了民意,充分表现了执政党的责任心和自信力。

四是实行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职务的差额选举和信息公开化。选举前,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所有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地址、电话等向全社会公开,便于党员干部和群众直接实施监督。省委书记及所有省级干部均需有10%差额比例,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还允许党员干部自荐参选党政群团领导职务。令人惊讶的是,在“十大”上党的总书记也是差额选举产生,因此阮晋勇当选政府总理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公然表示,为这次国家主席、国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的选举未能参照总书记差额选举的办法而表示遗憾。这表明越共高层官员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中共在这一点上差距是不是大了?

五是越南国会规定专职的代表比例大幅提高到25%,避免兼职代表过多“既踢球、又吹哨”的弊端,真正发挥民意机关的作用。而且,国会可以对政府包括总理在内进行质询,而且质询场面还要向全国进行现场直播。回想一下,中国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全国人大上进行过一两次人大代表对政府官员的质询,后来就无影无踪了。

仅举以上几点,可以看到越共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走正路,出实招,迈实步,收实效的。学生已经走到先生前面去了。正当越共更坚决更大胆向着全面改革大道上豪迈前进的时候,中国国内却陷入了一片改革反思与纷争之中。就从这个意义上,越南改革不是很值得中国关注的吗?

2006-7-15 16:02 公孙恭
呼吁顶个嬷嬷用!:():():()

2006-7-15 18:57 勿随流水
纯属做美梦……再怎么分权也无非是在党内分分而已,而党必将同而伐异

2006-7-15 19:40 klause
收回台湾统一再说不迟。

2006-7-15 19:55 风使
党内民主总是一种进步,而且早些总比迟些来的要好。类似新加坡的执政形式或者日本的自民党派系政治,同样也是一党独大,这又不是美梦,和公公嬷嬷也扯不上关系。:lol:

2006-7-15 21:45 Stlouis27
支持楼主的意见!恰当的改革恰能增强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对加强执政能力也大有裨益:^%

2006-7-15 22:51 越骑校尉
传说越南陈德良、潘文凯和阮文安是因为经济问题而被“劝退”的。

2006-7-15 23:01 龙骧将军
原来是修正主义的代言人哪。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