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从城乡矛盾想到民工起义


2006-7-3 22:48 pwsxp
从城乡矛盾想到民工起义

本文系我无聊时胡思乱想之结果,不免贻笑大方,轻点指教。
                常常看到外地人与城市人的矛盾,也看过不少地域贴,仔细想想,究竟是什么导致城与乡、较发达城市与不发达、落后城市人之间的矛盾呢?有人说是户籍制度,认为是“万恶的户籍制度”,我不觉得。消除户籍制度就能消除矛盾了么,显然这是一个皮毛问题,和此类毛问题一同的还有类似方言说,认为某一发达地区的人对外地人说方言就是在挑起这种矛盾,等等。其实诸如此类的问题是一定依附在某一块皮上的,那皮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某人在A城市被骗了,自然认为A城市里都不是好人,A城市去B地游玩被骗了,自然认为除A地以外的外地人都不是好人,A城市发达,许多人都去打工,于是双方都以一种防御甚至进攻的姿态与对方交互,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都是怕自己受到伤害。某人去A城市打工,总是怀着可能被骗的心态,处处提防,A城市某人遇到外地人,总是怀着他是否是好人的心态,处处小心,而一旦双方发生矛盾,双方豪无调节退步之处,使得矛盾愈加深刻。这是表面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实际上,人际交往有三大障碍,也是人的三大背景,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砝码依次减弱。这略加思考就想得通,以爱情为例,一个中国人找外国妻子/老公会幸福么?事实恐怕99%的人都将以失败告终。幸福的人有么,有,比如周华健(偶像,支持你!!!),而这种幸福必然通过一种妥协得以维系,也就是要失去一样去换另一样,双方必然要有一个人作让步,否则无法平衡。文化背景的冲突大到国家之间,小到地区之间,文化差异越大,矛盾冲突越大。城市与城市之间因为文化不同、观念不同、想法不同,自然人与人的交往存在所谓“鄙视”现象,实际上是两者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不对称,文化上的蔑视。
                其次,家庭背景,“门当户对”的矛盾,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爱情,自古至今只能限于童话之中。很显然要幸福也要做出妥协,或一方以千金之躯下嫁或一方考取功名仕途之路,在家庭背景中寻找一种妥协,才有可能幸福。一个农村姑娘枉自幻想想嫁入豪门,实在不可能,其现实原因各位略想便知了。
                教育背景,在文化、家庭环境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唯一可以考察的就是教育背景。通常要想男性当权家庭里,男方总会找学历低于自己的人,如男博士找女硕士,男硕士找女本科,男本科找女大专(问,男大专找谁?女博士贝,还没人要着呢?此玩笑话),当然这只是举例,仅表示我的要失去一样而得到另一样的基本人生观,其实某种程度上说那句笑话并不是不现实,因为一个人学历太高,必有其他同样程度的不足,而某一方面有同样程度不足的人身上,必在另一方面有同样程度的足。
                显然,在这三种背景的制约下,任何一个属于这个社会的人,都会面临同样问题:你绝对可能被另一个属于这个社会的人鄙视或者看不惯。问题在于这种矛盾与经济差距成正比。简单地说,同样一件事,两个农民吵架,不会怎么样,一个农民与一个城里人吵,舆论会偏袒农民,一个城里人与一个发达城市人吵,会偏袒前者,一个中国人与日本人吵,明显是帮中国人,即便错在我们,同样的矛盾从个人与个人上升为城与乡,上升为外地与本地,上升为民族与民族,其根本在于人与人的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差距。而矛盾不和谐又是通过人对于这种差距的不满心态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当一个城里人去发达地区,当中国人去美国,一样会遭受到不公平对待,前者我们非要说是城里人仗势欺人,后者会描绘成中国人忍辱负重,有什么差别?我看没有,只有付出才有得到,城里人不会笑着脸欢迎你来如同美国人不会欢迎中国人一样,并不是我把人想得太坏,而是一个人只有改变去适应社会而不会社会改变去适应个人。因此对于那些去城里打工,或者去外国留学,总而言之是从经济落后的地方去经济发达的地方讨生活的人说一句,不要把什么都想成理所当然,不要幻想能找个月入万元的工作,几年后买房子讨个城里老婆之类的事,一个城里人都尚且不能如此何况你背井离乡讨生活呢?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得到上面说的美好生活你必将付出同等的东西,吃苦,努力,否则一切皆空。
                至于说到鄙视,当今中国鄙视最大莫过于农民了,在古代,有三个阶级两个对立,农民手工业者,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当时的知识分子是站在农民一边的,因而可以见到大量歌颂农民,蔑视资产者的文学作品。“穷死士所有,不可谒权势”,是在替农民讲话,如今可搞笑了,三个阶级互相对立,农民,作为在精神和物质上双贫的人群,被有知识没钱(少部分有钱)的知识分子鄙视,被有钱没知识(少部分有知识)的上层人群鄙视,落得两个一无所有。当然这可能只是个别现象,比如农村母亲给大学生儿子送衣物被拒之门外,似乎成了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特征。其原因我想是中国正从2000年农业社会改变成某种程度的商业社会,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似有和农业说88的味道。
                突然想到一个的问题:中国会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么?都说现在缺少陈胜吴广,真的会有陈胜吴广站出来么?为什么现在三农问题那么严重,农民还不站出来呢?
                不会,不会,我略想一下,觉得这种事不太可能。但首先我想说一下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我觉得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与该人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成正比,与从事同类工作的人数成反比。姑且不讨论官和商,仅说从事技术劳动的人群。很显然,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越高则表明他的能力较其他低技术的人要强,在各类工作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造原子弹的社会地位显然要比卖茶叶蛋的社会地位要高,同理,在技术含量相当的情况下,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数越少则人的地位越高。在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中,能力可以通过金钱来衡量,一个人赚钱赚得多,显然社会地位就高了,当今社会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一点来,当然如果钱不是正当获取的,那又另当别论了。
                我国是个农业社会的底子,人们的某些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业社会,或者说在非“士农工商”时代,我们仍然同情农民。当出现鄙视农民的情形时,我们会说没有农民你吃什么之类的话,但实际上却无法改变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因为当农业活动逐步退出我国的主要社会生产活动的同时(仅指退出主要,并非不必要),农业活动的技术含量相较于其他活动(工业,商业)来说在降低,而且迅速降低,加上过多的劳动力还停留在农业活动上,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而这真的会导致农民的起义么?
    不会,首先现代农民起义打不出一个响亮且坚挺的旗号,这与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不同。封建时代,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活动,当农民遭到苛捐杂税,逼得毫无生路的时候,揭竿而起有着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因为人人都要吃饭,因此能够很容易的团结如知识分子如手工业者等等。这里我要多插一句,这是封建时代的一个特征,奴隶时代用鞭子使你劳动,封建时代用饥饿,而现代最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使你自愿的付出,用各种诱惑让你自愿的被剥削。而基于这种特征,也表明了奴隶时代极端地用鞭子,封建时代极端地用饥饿会迫使人们造反,至于现代,可以幻想一下以后的我们会以何种理由造反了。再回来,因为当时的农民起义有了社会基础,民心所向,因此政权容易推翻,水覆舟,在所难免。而现代社会,我国已经对农业税降之又降,甚至国务院都不稀罕农业税的那点钱,这就说明没有苛捐杂税一说,国家没有给农民增加负担、压力,反过来,某种程度上说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家的负担,这就失去了农民起义的关键一条,没有压迫何来反抗?
    其次,即便农民起义了,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在过去的起义中,农民要求土地,要求能够自给自足,这是因为封建社会过多的剥削了社会主要劳动者,或者说剥削的是从事社会主要生产活动的人,由而引起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而现在,农民并不能通过要求更多的土地,或者减免税收来使他们得到喘息,因此即使起义也终将失败。
    话说的倒好,又没有压迫,又不能传统的起义,那为什么农民的地位如此低下,生活如此贫困?如我所说,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在于技术和人数,现在农业的技术含量低,从事的人口众多才导致平均收入的低下。可以想象有两家小公司,一家公司有5个打字员,各收入400元,公司为此付出2000,而另一家公司只有一个打字员,公司甚至可以只给1500,就可以使他安心工作,因为做技术低的活如果做的数量多的话,其地位和做一两件高技术活的人差别会不大,如例,至少后者在公司里的地位要与前者打字员的来的高。
    因此,农业人口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不是被剥削的阶级。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总看不到大片大片的现代农田呢?是我们没有能力实现么?可以想象,现在的农民或多或少靠着一亩三分地还是可以赚一些钱(大范围来说),而一旦农业现代化了,比如,全中国的土地由三家公司承担,北方农业、南方农业、联合农业(怎么像航空公司??),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其效率何止是现在几倍,大学生进这样的公司会觉得可耻吗?会觉得丢人么?可行吗?不可行。配置社会资源的时候并不是说好的配上了就一定好,显然配置这类资源造成的结果,其损失要比收益大,比如不需要这么多人种田了,这些人怎么办?这几亿人怎么办?如果真成立了这样的公司,必然大规模的农业人口面临无田可种的境地,这时候恰是真正起义的时候了,因为不给你田种和给你田种却养活不了自己是完全两码事。
    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出了一个十分可怕的结论。当我们玩游戏,如比星际的时候,当人口将达上限,出现或将出现战事,需要增加人口来造高级兵种的时候,怎么办?1)地图不够大,换一张大地图玩,2)圈一帮农民A到敌人基地。。。
    回来。
    农民如果不是被剥削的,那谁在被剥削,谁在承受着原本是农民身上的担子??----农民工,这是当下正在受压迫和剥削的阶级,也就是说这是陈胜吴广可能的出生地。农民工游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弹性的社会劳动力,需要种田了,他们可以种田,需要工人了他们可以充当廉价劳动力,他们在弥补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不足,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卑微的。
    因此农民起义似不可能,民工起义确似在劫难逃。

2006-7-12 12:55 zongtu
一个人长得再强壮,没有聪明的脑袋是不行的。

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领导者都是有文化的人。

2006-7-12 13:06 梓庭君
起义?怎么会~~~
穷苦人的起义的最原始冲动就是“横竖一个死……”现在只要肯努力肯吃苦是不会死的,尽管活得也不容易,但没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是不会革命的。
不会革命,但犯罪却少不了~~~~~~~~

2006-7-12 14:02 密林繁星
起义也不看好,以前锄头对刀枪还有机会,现在锄头对坦克……

2006-7-12 14:05 simmon22
现在只能靠改革了,

2006-7-12 14:17 十公主
历代农民起义,最后受益的还不是镇压他们的军阀?

2006-7-12 14:57 rockrzz
“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古人又云:饱暖思淫欲。
两个对立的命题何时互相转化古人没说清楚,我不如古人,所以我也说不清楚。

“城市与城市之间因为文化不同、观念不同、想法不同,自然人与人的交往存在所谓“鄙视”现象,实际上是两者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不对称,文化上的蔑视。”
这句好象觉得不对劲,非洲经济不发达,但不见得非洲文化就该被蔑视。
您说的蔑视应该是有钱人对穷人的歧视,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资本家对无产者的歧视,在国内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既得利益阶层对草根阶层的歧视”。虽然这是违宪的,但至今我还没听说过谁因为违宪而被惩罚的。

“其次,家庭背景,“门当户对”的矛盾,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爱情,自古至今只能限于童话之中。很显然要幸福也要做出妥协,或一方以千金之躯下嫁或一方考取功名仕途之路,在家庭背景中寻找一种妥协,才有可能幸福。一个农村姑娘枉自幻想想嫁入豪门,实在不可能,其现实原因各位略想便知了。”
不管其他怎么样,新中国在妇女解放和自由婚姻方面的努力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随着现在的贫富分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系网的存在,一些衙内公主们也不得不接受一些同盟联姻那也是有的,他们失去的相比他们获得的几乎不成比例,不说也罢。

“ 教育背景,在文化、家庭环境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唯一可以考察的就是教育背景。通常要想男性当权家庭里,男方总会找学历低于自己的人,如男博士找女硕士,男硕士找女本科,男本科找女大专(问,男大专找谁?女博士贝,还没人要着呢?此玩笑话),当然这只是举例,仅表示我的要失去一样而得到另一样的基本人生观,其实某种程度上说那句笑话并不是不现实,因为一个人学历太高,必有其他同样程度的不足,而某一方面有同样程度不足的人身上,必在另一方面有同样程度的足。”
教育产业化已经把大学毕业生变成了普通劳动者,相信不久的将来硕士博士博士后们也会光荣的加入伟大的普通劳动者的行列,楼主的担忧轻易的就被化解了,教育产业化果然是功德无量啊!

再忘下俺就不加评论了,搞得帖子被锁了就不好玩了。

2006-7-12 15:57 入云龙
楼主说得十分精彩,客观事实如此。

贵州昨天发生了数百民工袭击警察事件应该是最好的例子。农民不会被压榨。
而民工确实是:

被官僚主义(办什么暂住证之类饿七证八证),资本主义(企业主),封建主义(认为下等工作)三座大山压着。如果不解决迟早爆发。

要解决,必须A、减少官府的压榨,B、采用最低工资标准C、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i] 本帖最后由 入云龙 于 2006-7-12 16:00 编辑 [/i]]

2006-7-12 16:25 baiwuchang
在现代中国,主要矛盾不是a剥削b的问题,所以古代的起义不会发生;也不是a要养活b的问题,所以争取利益的激烈冲突也不会发生;中国的根本问题有点象你说的星际,一是资源上限,那么多人在抢夺资源,如何减少低级人口的问题,二是如果出现战事,又需要低级人口去填炮灰。不过9亿炮灰怎么也够了,现在城市兵很少了,9亿填太平洋都够了,所以农民工只要讨会工资是永远不会起义的,因为毕竟他们属于城市建设人口,不用当炮灰,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情况二出现属于特例,所以国内主要矛盾是情况一。20多年来的发展,开始得益于人多,现在受制于人多。中国的继续发展,就要考虑制造一批牺牲品的问题了。丢车保帅么,这个帅,就是戴三个先进的表,基本人群以高文化、高经济来分界。想想各个产业的改革就明白了。农民,不是主要矛盾。

2006-7-12 16:36 rockrzz
楼上的“白无常”不要怪我拿大帽子扣你,
“不过9亿炮灰怎么也够了” 怎么能说得出口?

2006-7-12 16:37 入云龙
[quote]原帖由 [i]baiwuchang[/i] 于 2006-7-12 16:25 发表
在现代中国,主要矛盾不是a剥削b的问题,所以古代的起义不会发生;也不是a要养活b的问题,所以争取利益的激烈冲突也不会发生;中国的根本问题有点象你说的星际,一是资源上限,那么多人在抢夺资源,如何减少低级人 ... [/quote]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资源矛盾??还是资源分配矛盾??

低级人口??
中国的继续发展,就要考虑制造一批牺牲品的问题了?


我猜BAI先生是不是看尼采看多了??有点希特勒倾向??或者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忠实拥护者??

[[i] 本帖最后由 入云龙 于 2006-7-12 16:40 编辑 [/i]]

2006-7-12 21:15 dasha1989
起义?:()没有精密的策划和周详的部署就想起义??:()

共产党是靠这个起来的,有需要的话还是先看看党史先!

2006-7-12 23:30 pwsxp
现在毕竟有超过十三亿的人口,如当初四万万同胞,偌大一个中国绝对是够了,可现在毕竟不同了,有时候看看路上讨生活的农民,民工,做着些低级又微薄工作,随时随地还受到各种有意无意的谩骂指责,实在让人觉得有种说不出感觉。想来,一个稳定的社会不是财富平均的社会,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可现在有多少人能真正改变命运呢?人多了,恐怕就难和谐了吧。
另:多谢各位的回复了。

2006-7-14 17:24 金圭子
唉,今天回复了这么多(差点给我刷屏了),终于看到楼主的让我无法回复了。有些话,说出来是一时的痛快啊…………



突然想到一个和主题无关的:我在想论坛有没有一个功能,能把我思我在的帖子都打包下载啊?我真想N年后还能把这些东西找出来看看,真的很有意思啊…………起点的书我都打包了,可惜这儿的帖子不能啊…………

2006-7-14 17:43 金圭子
不过看到一个可以回复的回帖:“这句好象觉得不对劲,非洲经济不发达,但不见得非洲文化就该被蔑视。”
大哥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在昧着良心说话??

出于理性的思考,我们的确不应该,或者说不能歧视非洲人,歧视非洲文化,甚至不应该歧视文盲、歧视弱智、歧视残疾人、歧视农民、歧视农民工

实际上呢?你这辈子就没歧视过乞丐,没歧视过民工,没对弱智吐过唾沫?没被白痴学生或者白痴领导弄的你火大想砍死他?

就退回原题,说非洲人吧,我可以说,中国人是很歧视非洲人的,特别是非洲黑人。
我小学时候,有个同学特别黑,班里面男生就叫他“黑炭”(还有很多更难听的,因为乡音字打不出来,反正都有黑字),叫了好几年(从初中叫到高中),而因为太白被人辱骂的少的多。
中国(或者说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个崇拜美国、英国(现在可能又多了日本韩国吧,其实日韩……真不怎么样,比起其他几个来),有点搞不清德国、法国、意大利,却不了解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还有除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国家,然后歧视非洲南美。而且最可悲的是还抱怨美国为什么不了解中国,听见某个“故事”说美国人还以为中国人扎着辫子(这些故事其实都是中国人说的,某些想去却没去过的中国人)就忿忿不平,其实外国好多人了解中国,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的程度可能超过中国人,而且为什么这些人不奇怪自己怎么不了解坦桑尼亚不了解埃塞俄比亚还有等等我都报不出名字的非洲国家?(紫光里面欧洲国家基本上都是词组,不过非洲国家…………)


其实更符合人性的是某个美国笑话:
某个白人说:我同情黑人,我反对种族歧视,但是不希望黑人竞选州长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州
(吴宗宪有个故事可能更有名:我讨厌两种人,一种是种族歧视的人,一种是黑人)
人就是这么矛盾的东西:一方面理性的知道自己不应该歧视某些人,一方面真正碰到的时候感性的歧视那些人。


所以我宁可选择“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恶之处”这句话。
然后一如既往的歧视弱智,讨厌所有没大脑的人进入我的生活,最后在某些自称“就是农民养活了你们,你们还敢歧视农民”,或者“你爷爷的爷爷就是农民,你还敢歧视农民”的帖子后面跟帖“是我钱包养活了我,虽然我爷爷就是农民,我就是歧视农民”

2006-7-15 05:07 蒹葭苍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